“复活”中的城市

来源 :报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兰克福与慕尼黑的新德国
  
  法兰克福与慕尼黑,二战时被几乎夷为平地的两个德国城市。战后重建时,前者决定建设全新都市,后者决定全面重现战前历史(是为“munich way”)。时至今日,一个成为世界上重要的金融中心、一个成为成功的旅游城市(同时亦为经济中心)。同一国家的两个城市,同为新起点,却是以两个截然不同的思维与风格定位重建发展。然而,两个城市皆高居于2007年Mercer的世界最佳50座城市排名榜,分列第七和第八位——不分新旧,只要有高品质,皆可以深受喜爱。
  
  拉德芳斯,金丝雀码头的千禧欧洲
  
  巴黎La Defense、伦敦Canary Wharf。千年历史仍在的两个老城,创造了两个全新的区域,并主张在此区域内不复古、不尝试重现具象的历史精神,立足于上世纪末以来最新的建筑技术的发挥与尝试。其成就对应于一定时期的金融财富与技术,以及强势的领袖或牵头人。两个可以老谋深算、竭力保存历史文物并足以自豪的国度,在各自的故都活出一片青翠利落的新天地。其不死守历史沉淀、避免固步自封的革新,永远为城市的将来创造了一页新篇章。
  
  中环的皇后香港
  
  2006-2007香港社会的激烈争论之一,是香港岛的中环天星码头与皇后码头的保存与拆迁的对立问题。保存的主张,是为了维护前者代表的香港经济起飞岁月,以及后者作为历任港督到港就任的上岸码头所代表的殖民地历史。没有建筑艺术价值的两个码头,能引起的薄弱集体记忆是价值还是一种无病呻吟?21世纪初,记忆载体好像已经超过对记忆本身的关心,资讯的超大吞吐量似乎已经把一般记忆闪存化,集体记忆是否需要重新规格化?
  
  上海、天津、哈尔滨的迷茫中国
  
  上海外滩的历史建筑,源于欧美国家18世纪末开始的复古与折衷样式建筑,只是规模尺度不同。被称为东方莫斯科的哈尔滨,道里道外没有欧洲与俄罗斯的宏伟尺度,有点像玩具化的历史建筑。而相比之下,天津五大道的小洋楼群,则缩影着更多欧洲国家当时的这种折衷与复古建筑。尺度明显缩小的样式建筑,固然牵扯着浪漫的异国联想,但保护保存着这类中国城市的历史建筑时,亦同时提醒着过往那一段浮华、沮丧、迷茫的中国近代历史。
  
  北京的世界 世界的北京
  
  北京传统的四合院民居,围合布局,砖墙抹灰、木架结构、灰瓦屋顶——一个没有难度的建筑类型。墙外的胡同,只有连续的灰墙和小门洞——缺乏停留空间(如店面、小广场)以支持更为丰富的街区生活。当坚持不惜代价去保护一些不能再保护的破旧四合院(它们更多地已倾向于“大杂院”)时,为什么不考虑辟地重建——犹如时代剧场景所需的搭建?如此也可让大声喊叫的外来游客与学者,找到他们需要的历史与浪漫。若要保护的只是时间而不是建筑本身,那就应让破院颓垣等“大杂院”现状永存。有时候,历史只是历史书而已!
  21世纪初的北京,刚好迎着世界的全球化时代。各国不少的建筑师亦处于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全球性设计参与。北京出现了几个代表性的外来偶像建筑,只是21世纪初的世界特征之一,不是中国独有,不必以民族观点过度解读。重要的是应建立对新建筑、新事物更为客观的判断。
  
  开罗的海市蜃楼埃及
  
  开罗,世界上最古老的持续有人居住的城市之一,亦是一个有着严峻的地理环境、缺乏居住资源的城市。人口快速的膨胀,加之过去几十年建设卫星城市政策的失败,现在的开罗已经变成只有人均不到一平米绿化,60%的人口居住在违法住宅建筑里的城市。2005年,由Aga Khan基金会发展的30公顷AI Azhar公园一经建成,立刻成为一个地标性的市场,同时也是新的旅游亮点。作为开罗的一个喜悦,一次社会经济重生的催化,这一个成功的城市新建筑,不在乎新与旧的探讨,而是源于开罗人对恒久的近似海市蜃楼的绿洲的渴望。有时候,城市人群所更为需求的,只是城市中有一片大自然!
  
  城市的21.1版世界
  
  毕尔巴鄂、柏林、北京、伦敦、西雅图……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建筑对城市的作用被重新重视:几个甚至一个偶像建筑,足以使一个城市一夜成名乃至重生。然而,城市的发展,不只是刹那光辉,它有多方面的需要也会有多方面的问题。
  面对世界继续急速城市化发展的趋势,去年年底举办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以“城市——建筑——社会”为主题,探讨了16个世界不同城市的发展特点与面对的问题,并提出其中共同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城市需要有效的公共交通以利大众社群,并减少污染:城市要适当的增加公共空间以提高城市功能:城市需要更多不同的公共建筑以融合和包容不同社群,城市需要有好的管制去分配有限的资源以应付新来的人口。
  21世纪的城市规划最好能像一个平台式网站。提供自由开放的发展。同时也有如同网管角色的指引,面对和解决共同的城市问题,迈向可持续发展和维护社会公益的城市。只有在这些基础上,开放地探讨城市单个或多样的性格,新与旧的取向,才是有意义的。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