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就是要积极引导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探究问题的方法。那么,数学课如何改变单纯讲授知识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呢?笔者以苏教版《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为例,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创设情境,在导入中培养探究能力
创设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在《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中,引入新课时教师提问说:同学们,以前我们认识过许多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都有哪些?谁来说说?接着出示长方形框架,说:大家看,在老师的手中,拿了一个框架,什么形状?注意看,变成了什么形状了?(平行四边形)你们认识平行四边形吗?这样,通过拉动长方形框架的活动,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点,同时学生初步感知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为后继环节的学习作铺垫。然后,板书完整课题:认识平行四边形,拉开探究的序幕。
二、联系生活,在感知中培养探究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探究能力,离不开数学的生活化策略。我积极引导同学们讨论: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家在哪里见过平行四边形?在学生纷纷举例之后,我说:“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段录像,仔细观察,看看录像中哪里有平行四边形?”录像里出现了楼梯扶手、电动门、篱笆等等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由学生仔细观察后指出这些物体中都存在的平行四边形,再让学生一起探究怎样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三、凸显主体,在活动中培养探究能力
在初步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之后,抓住时机,组织开展探究活动。于是,启发说:刚才同学们已经能找出生活中的一些平行四边形了,那我们能不能利用身边的一些物品,自己来想办法来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呢?你们可以先看一看材料袋中有哪些材料,再独立思考一下准备怎么做;如果有困难的可以先看看学具袋中的平行四边形再操作。接着,等到绝大多数同学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创作,开始组织小组合作交流,说说各自的做法和为什么这样做,然后派代表上来交流。在学生小组交流的时候,教师加强巡视辅导,确保进一步提高探究的效率。在交流中,同学们展示了很多探究方法和理由:1、方法一:用小棒摆。请你说说你为什么这么做?要注意些什么呢?2、方法二:在钉子板上面围一个平行四边形。你介绍一下,在围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怎样才能做一个平行四边形?3、方法三: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你能提醒一下大家吗?应该怎样才能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4、用直尺画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个环节的设计,本着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敢于放手,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点;既实现了探究过程开放性,也突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体现那了学生为本的理念。最后,进入猜想、验证环节。首先问:刚才我们已经能用多种方法来制作平行四边形,现在请大家在方格纸上独立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想想应该怎么画?注意些什么?其次,我们已经能够用不同的方法制作平行四边形,并且能够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些大小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到底有什么共同特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学生每小组上台认领一条猜想,学生分组验证猜想。接着,经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已经自己验证了其中一条猜想,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其他小组认真听好,他们的回答是否正确,你觉得怎样?1、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学生介绍可以用对折或用直尺量的方法来验证对边相等后,教师用课件直观展示。2、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学生汇报的时候如果不一定很完整,教师用课件展示:两条对边分别延伸,然后显示不相交。……第三,教师板书出经过验证特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并且相等。这个环节的设计蕴涵了“猜想-验证-结论”这样一个科学的探究方法。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制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先猜测特点,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验证和交流,使学生在碰撞和交流中最后的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思维过程,在交流中与倾听中把自己的方法与别人的想法进行了比较。 最后,通过学生自己去量、去画,从而很方便得到了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的概念,在的出高和底对应的时候比较巧妙,学生学得轻松、明了。设计的练习也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很好地让学生领悟了高的知识。
四、想想做做,在练习中培养探究能力
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注重练习设计,让学生在想想做做中提高探究能力。本节课的教学中,想想做做1为: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为什么?想想做做2为:用2块、4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分别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在小组里交流是怎样拼的?想想做做3为:怎样用七巧板中的3块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你能移动其中的一块将它改拼成长方形吗?想想做做4为:想把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锯开做成一张尽可能的的长方形桌面,该从哪里锯开呢?找一张平行四边形纸试一试。想想做做5为:用饮料管做成一个长方形,再拉成平行四边形,比一比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巩固练习中,注意通过学生动手、动脑来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来年系的层次清楚、逐步提高,学生容易接受,并且注意了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总之,本节课以“活动”为基础,组织学生“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特征的过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直尺、剪刀、活动角等工具,通过剪一剪、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折一折等方法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探究活动中,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成果,鼓励学生想出多种研究方法,尽量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活动反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思维过程,让学生学会怎样研究问题,怎样解决问题,从中发现数学规律,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美好境界。
【作者单位:昆山市柏庐实验小学 江苏】
一、创设情境,在导入中培养探究能力
创设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在《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中,引入新课时教师提问说:同学们,以前我们认识过许多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都有哪些?谁来说说?接着出示长方形框架,说:大家看,在老师的手中,拿了一个框架,什么形状?注意看,变成了什么形状了?(平行四边形)你们认识平行四边形吗?这样,通过拉动长方形框架的活动,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点,同时学生初步感知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为后继环节的学习作铺垫。然后,板书完整课题:认识平行四边形,拉开探究的序幕。
二、联系生活,在感知中培养探究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探究能力,离不开数学的生活化策略。我积极引导同学们讨论: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家在哪里见过平行四边形?在学生纷纷举例之后,我说:“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段录像,仔细观察,看看录像中哪里有平行四边形?”录像里出现了楼梯扶手、电动门、篱笆等等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由学生仔细观察后指出这些物体中都存在的平行四边形,再让学生一起探究怎样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三、凸显主体,在活动中培养探究能力
在初步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之后,抓住时机,组织开展探究活动。于是,启发说:刚才同学们已经能找出生活中的一些平行四边形了,那我们能不能利用身边的一些物品,自己来想办法来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呢?你们可以先看一看材料袋中有哪些材料,再独立思考一下准备怎么做;如果有困难的可以先看看学具袋中的平行四边形再操作。接着,等到绝大多数同学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创作,开始组织小组合作交流,说说各自的做法和为什么这样做,然后派代表上来交流。在学生小组交流的时候,教师加强巡视辅导,确保进一步提高探究的效率。在交流中,同学们展示了很多探究方法和理由:1、方法一:用小棒摆。请你说说你为什么这么做?要注意些什么呢?2、方法二:在钉子板上面围一个平行四边形。你介绍一下,在围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怎样才能做一个平行四边形?3、方法三: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你能提醒一下大家吗?应该怎样才能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4、用直尺画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个环节的设计,本着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敢于放手,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点;既实现了探究过程开放性,也突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体现那了学生为本的理念。最后,进入猜想、验证环节。首先问:刚才我们已经能用多种方法来制作平行四边形,现在请大家在方格纸上独立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想想应该怎么画?注意些什么?其次,我们已经能够用不同的方法制作平行四边形,并且能够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些大小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到底有什么共同特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学生每小组上台认领一条猜想,学生分组验证猜想。接着,经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已经自己验证了其中一条猜想,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其他小组认真听好,他们的回答是否正确,你觉得怎样?1、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学生介绍可以用对折或用直尺量的方法来验证对边相等后,教师用课件直观展示。2、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学生汇报的时候如果不一定很完整,教师用课件展示:两条对边分别延伸,然后显示不相交。……第三,教师板书出经过验证特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并且相等。这个环节的设计蕴涵了“猜想-验证-结论”这样一个科学的探究方法。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制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先猜测特点,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验证和交流,使学生在碰撞和交流中最后的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思维过程,在交流中与倾听中把自己的方法与别人的想法进行了比较。 最后,通过学生自己去量、去画,从而很方便得到了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的概念,在的出高和底对应的时候比较巧妙,学生学得轻松、明了。设计的练习也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很好地让学生领悟了高的知识。
四、想想做做,在练习中培养探究能力
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注重练习设计,让学生在想想做做中提高探究能力。本节课的教学中,想想做做1为: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为什么?想想做做2为:用2块、4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分别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在小组里交流是怎样拼的?想想做做3为:怎样用七巧板中的3块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你能移动其中的一块将它改拼成长方形吗?想想做做4为:想把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锯开做成一张尽可能的的长方形桌面,该从哪里锯开呢?找一张平行四边形纸试一试。想想做做5为:用饮料管做成一个长方形,再拉成平行四边形,比一比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巩固练习中,注意通过学生动手、动脑来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来年系的层次清楚、逐步提高,学生容易接受,并且注意了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总之,本节课以“活动”为基础,组织学生“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特征的过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直尺、剪刀、活动角等工具,通过剪一剪、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折一折等方法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探究活动中,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成果,鼓励学生想出多种研究方法,尽量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活动反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思维过程,让学生学会怎样研究问题,怎样解决问题,从中发现数学规律,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美好境界。
【作者单位:昆山市柏庐实验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