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塔斯基提出的真之定义T模式,引发了有关真之符合论和真之紧缩论的争论。从本质上看,T模式包含了对真之符合论核心主张的承诺。而真之紧缩论则被看成是T模式去引号后的结果。本文认为,二者最大的区别是它们的关注点不同。通过对二者的比较体会真理论。
关键词:T-语句;符合论;紧缩论
哲学史上,有关于“真”的讨论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塔斯基提出的真”的T模式定义更是让“真”的研究进一步向前迈进。很多学者从T模式引申出其他的真之理论来,真之紧缩论就是其中的代表。目前,这种理论被得以普遍倡导,蒯因、保罗·霍里奇等人都是倡导这一主张的代表。相比之下,真之符合论的境遇却每况愈下。那么,真之符合论与真之紧缩论之间的具体关系如何?本文着重通过对T-语句的分析探讨了这一点。
一、塔斯基的T模式与真之符合论
塔斯基的真之定义的T模式为:T:“P”是真的,当且仅当P。
其中“p”指的是命题的名称。p则是命题自身陈述的内容。对于T-语句成立的必要条件而言塔斯基理解为内容上的恰当和形式上的正确。当然如果我们对内容和形式的理解不同那么对T-语句的解释也会不同。
从内容上来看T-语句就是陈述一句话与并非一句话的某种东西之间的关系。即“当且仅当”右边的语句P表述了左边引号中句子的成真条件。在这里,句子的真由客观存在的某些事情决定,这一点实际上是对符合论核心观点的承诺。就真值而言,亚里士多德曾指出,“说非者是,或是者非,即为假;说是者是,或非者非,即为真”。塔斯基也曾经承认他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主张。波普尔立足于符合论这一点,给塔斯基的T-语句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重新确立了绝对的或客观的真理的符合论,这使我们可以自由地使用与事实相符这个直觉的真理观念。”
从形式上看它只是陈述了两个具有协变关系的句子。更具体地讲,T-语句表述了两个句子总有相同的真值。按照形式上的理解T-语句本身只描述了两个命题间的等值关系,它仅仅是逻辑上成立的等式而已。正是在这一点上,可以认为T-语句理论并没有明确指出语言表达与现实的符合关系,也就是说不能把它看作符合论。这大概就是塔斯基在《真的语义学定义》中指出“真的符合论不可满足”的原因吧。
二、塔斯基的T模式与真之紧缩论
在塔吉斯提出T-语句后,很多哲学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真理论,即真之紧缩论。它的核心在于:断言一个命题为真其实就是断言该命题本身,而没有必要在命题陈述之外去探讨真理的本性。对于T-语句的两种解释,紧缩论者更倾向于本质解释。最早倡导紧缩论的拉姆齐提出“P为真”并不比P意味着更多内容。他指出,真值的承担者为真,是因为这个世界在某个方面确实就是这样的。客观的现实使真值的承担者为真。
从宏观上看,紧缩论者认为,T-语句:“‘P’为真,当且仅当P”,这一点是合理的。可以取掉“为真”这个谓词。当然,“P”中的引号可以取掉,“P”和P是一样的。所以紧缩论常常又被称为“去引号论”。但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为真”这个谓词虽然对句子的意义并没有什么贡献,但在陈述一个命题的时候,它并不能完全被排除,。因为塔斯基在一开始就强调T-语句内容的恰当和形式的正确。所以,这种思想使得紧缩论者实际上很难真正离开“真”去探讨“真”。
三、真之符合论和真之紧缩论
(一)真之符合论与真之紧缩论分野的实质
虽然真之紧缩论在为真者这一个问题上趋向于符合论,但这两种理论本质上相距甚远,二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就在于二者所关注焦点不同。紧缩论的关注点在于“真”这个词的逻辑句法功效,这属于语言学方面的问题,而没有过多地涉及形而上学的话题。而符合论着眼于探讨真的实质,属于形而上学领域。
大卫·刘易斯接受了“为真”原则即对所有的真值来说,都存在着一个为真物;同时,对所有的真命题来说,都存在一个蕴含该命题的事物。由于刘易斯赞成为真原则,所以他显然赞同T-语句的本质解释。但刘易斯却想要否认他自己对符合论的认同。
在笔者看来,刘易斯其实谈到了两个方面。一方面,他坚称“真”这个语词是可以收缩的,甚至去掉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种收缩论的立场是从语言学层面来说的。另一方面,他没有完全忽略真的本质以及为真物的关注。然而,由于关注点的差异,因此完全抛弃“真”的本质来把握紧缩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探究紧缩论者关于“真”的形而上学立场也是不可行的,最终必然会回到符合论的立场上。
(二)真之紧缩论是真之符合论的变种
T-语句的本质解释几乎受到了所有人的接受,一旦接受了T-语句的本质解释,基本上就接受了真的符合论观点,因为T-语句中右边的句子描述了一个具体事件,它解释了左边句子成真的原因。而许多紧缩论者的具体操作实际上也可被看成是符合论的。比如,拉姆齐就明确指出他的立场接近于真的符合论。他进一步指出:“在真的符合论、融贯理论和实用主义这三种有代表性的理论中,只有第一个与我们的主要观点相同,A是B这种信念只有在A是B的时候,才是真的,我们的观点毫无疑问是属于符合论的。”
概而言之,真之紧缩论是真之符合论的一个变种。真的紧缩论即使不承认真的实体属性,也依然会认为真命题确实是由客观实在而成真的。紧缩论只是强调“为真”这个词并不具有更多的解释性。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T-语句的分析,阐明了符合论与紧缩论的关系。通过对二者的比较,较为粗略的探索了“真”的本质。笔者认为,这两种理论实际上是相容的,可以得到统一。那些认为两者不可兼容的主张,只是把二者的差异放大化。但如果考虑到紧缩论者对“真”的形而上学解释,那紧缩论就一定会回到符合论上来。
参考文献:
[1]周振忠.分析哲学中的真理论研究:从收缩论的观点看[J].哲学研究,2013(3).
[2]周振忠.塔斯基的真理论与符合论[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8).
[3]P.Horwich,Truth,Oxford: Blackwell,1998.
关键词:T-语句;符合论;紧缩论
哲学史上,有关于“真”的讨论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塔斯基提出的真”的T模式定义更是让“真”的研究进一步向前迈进。很多学者从T模式引申出其他的真之理论来,真之紧缩论就是其中的代表。目前,这种理论被得以普遍倡导,蒯因、保罗·霍里奇等人都是倡导这一主张的代表。相比之下,真之符合论的境遇却每况愈下。那么,真之符合论与真之紧缩论之间的具体关系如何?本文着重通过对T-语句的分析探讨了这一点。
一、塔斯基的T模式与真之符合论
塔斯基的真之定义的T模式为:T:“P”是真的,当且仅当P。
其中“p”指的是命题的名称。p则是命题自身陈述的内容。对于T-语句成立的必要条件而言塔斯基理解为内容上的恰当和形式上的正确。当然如果我们对内容和形式的理解不同那么对T-语句的解释也会不同。
从内容上来看T-语句就是陈述一句话与并非一句话的某种东西之间的关系。即“当且仅当”右边的语句P表述了左边引号中句子的成真条件。在这里,句子的真由客观存在的某些事情决定,这一点实际上是对符合论核心观点的承诺。就真值而言,亚里士多德曾指出,“说非者是,或是者非,即为假;说是者是,或非者非,即为真”。塔斯基也曾经承认他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主张。波普尔立足于符合论这一点,给塔斯基的T-语句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重新确立了绝对的或客观的真理的符合论,这使我们可以自由地使用与事实相符这个直觉的真理观念。”
从形式上看它只是陈述了两个具有协变关系的句子。更具体地讲,T-语句表述了两个句子总有相同的真值。按照形式上的理解T-语句本身只描述了两个命题间的等值关系,它仅仅是逻辑上成立的等式而已。正是在这一点上,可以认为T-语句理论并没有明确指出语言表达与现实的符合关系,也就是说不能把它看作符合论。这大概就是塔斯基在《真的语义学定义》中指出“真的符合论不可满足”的原因吧。
二、塔斯基的T模式与真之紧缩论
在塔吉斯提出T-语句后,很多哲学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真理论,即真之紧缩论。它的核心在于:断言一个命题为真其实就是断言该命题本身,而没有必要在命题陈述之外去探讨真理的本性。对于T-语句的两种解释,紧缩论者更倾向于本质解释。最早倡导紧缩论的拉姆齐提出“P为真”并不比P意味着更多内容。他指出,真值的承担者为真,是因为这个世界在某个方面确实就是这样的。客观的现实使真值的承担者为真。
从宏观上看,紧缩论者认为,T-语句:“‘P’为真,当且仅当P”,这一点是合理的。可以取掉“为真”这个谓词。当然,“P”中的引号可以取掉,“P”和P是一样的。所以紧缩论常常又被称为“去引号论”。但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为真”这个谓词虽然对句子的意义并没有什么贡献,但在陈述一个命题的时候,它并不能完全被排除,。因为塔斯基在一开始就强调T-语句内容的恰当和形式的正确。所以,这种思想使得紧缩论者实际上很难真正离开“真”去探讨“真”。
三、真之符合论和真之紧缩论
(一)真之符合论与真之紧缩论分野的实质
虽然真之紧缩论在为真者这一个问题上趋向于符合论,但这两种理论本质上相距甚远,二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就在于二者所关注焦点不同。紧缩论的关注点在于“真”这个词的逻辑句法功效,这属于语言学方面的问题,而没有过多地涉及形而上学的话题。而符合论着眼于探讨真的实质,属于形而上学领域。
大卫·刘易斯接受了“为真”原则即对所有的真值来说,都存在着一个为真物;同时,对所有的真命题来说,都存在一个蕴含该命题的事物。由于刘易斯赞成为真原则,所以他显然赞同T-语句的本质解释。但刘易斯却想要否认他自己对符合论的认同。
在笔者看来,刘易斯其实谈到了两个方面。一方面,他坚称“真”这个语词是可以收缩的,甚至去掉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种收缩论的立场是从语言学层面来说的。另一方面,他没有完全忽略真的本质以及为真物的关注。然而,由于关注点的差异,因此完全抛弃“真”的本质来把握紧缩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探究紧缩论者关于“真”的形而上学立场也是不可行的,最终必然会回到符合论的立场上。
(二)真之紧缩论是真之符合论的变种
T-语句的本质解释几乎受到了所有人的接受,一旦接受了T-语句的本质解释,基本上就接受了真的符合论观点,因为T-语句中右边的句子描述了一个具体事件,它解释了左边句子成真的原因。而许多紧缩论者的具体操作实际上也可被看成是符合论的。比如,拉姆齐就明确指出他的立场接近于真的符合论。他进一步指出:“在真的符合论、融贯理论和实用主义这三种有代表性的理论中,只有第一个与我们的主要观点相同,A是B这种信念只有在A是B的时候,才是真的,我们的观点毫无疑问是属于符合论的。”
概而言之,真之紧缩论是真之符合论的一个变种。真的紧缩论即使不承认真的实体属性,也依然会认为真命题确实是由客观实在而成真的。紧缩论只是强调“为真”这个词并不具有更多的解释性。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T-语句的分析,阐明了符合论与紧缩论的关系。通过对二者的比较,较为粗略的探索了“真”的本质。笔者认为,这两种理论实际上是相容的,可以得到统一。那些认为两者不可兼容的主张,只是把二者的差异放大化。但如果考虑到紧缩论者对“真”的形而上学解释,那紧缩论就一定会回到符合论上来。
参考文献:
[1]周振忠.分析哲学中的真理论研究:从收缩论的观点看[J].哲学研究,2013(3).
[2]周振忠.塔斯基的真理论与符合论[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8).
[3]P.Horwich,Truth,Oxford: Blackwell,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