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当代中国社会流传着大量的谣言,其内容荒诞,且同一谣言在平息之后还会多次出现,“坏人造谣,民众不明真相”的标准答案并不能很好地解释这些谣言的产生及其演变。本文作者通过对“仙水神药”的案例分析,阐述了谣传的发生机制:“仙水神药”是基于中国民间缺医少药和传统医学的一些糟粕而形成的习俗,中共建国之后,在国家权力的干预下,“仙水神药”因被视为迷信和可能引发社会动乱的事件而受到禁止。然而,由于国家权力无法在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中国社会流传着大量的谣言,其内容荒诞,且同一谣言在平息之后还会多次出现,“坏人造谣,民众不明真相”的标准答案并不能很好地解释这些谣言的产生及其演变。本文作者通过对“仙水神药”的案例分析,阐述了谣传的发生机制:“仙水神药”是基于中国民间缺医少药和传统医学的一些糟粕而形成的习俗,中共建国之后,在国家权力的干预下,“仙水神药”因被视为迷信和可能引发社会动乱的事件而受到禁止。然而,由于国家权力无法在禁止习俗的同时,提供取代它的医疗保障,也无法彻底消除产生“仙水神药”的社会/文化基础,所以,一旦爆发一场流行病,民众仍会寻求“仙水神药”以治愈自身的疾病,并以讹传讹,无限地夸大和谣传“仙水神药”的药效;加之一些过去依靠“仙水神药”谋利的“神职中介”,对重新点燃民众对“仙水神药”的信仰有着经济上的冲动,其时常成为关于“仙水神药”的谣传的煽动者。在此背景下,“仙水神药”由民间习俗演变成了一个谣言。此外,面对谣言的传播,地方官员又往往采用强制的处理措施,这反而引发了民众与基层政府之间的冲突,甚至会导致一场群体性事件的爆发。概言之,正是因为国家简单地依靠行政手段来制止诸如“仙水神药”一类的风俗,导致大量的民间习俗由合法变为非法,成为了危害社会稳定的“谣言”,而若政府不改变这种治理模式,这些谣言亦不会得到真正的平息。
其他文献
区域一体化作为一种理念或许早已成亚洲共识,但目前亚洲地区主义呈现出何种复杂的面貌,未来需要一个怎样的亚洲地区主义,尤其是在更为敏感的东亚地区由哪些力量来推动地区一体化的进程,诸如此类的问题迄今并未获得明确的答案。现供职于美国拉法耶特学院的韩裔学者朴瑞贤(Seo-Hyun Park)、曹日贤(Il Hyun Cho)在2014年6月出版的《国际研究评论》(Review of Internationa
改革时代的核心命题,是围绕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展开的,政企分开、国退民进、减员增效、放权让利,这一系列构成了中国市场转型和治理目标转移的新型话语。在经济领域之外,伴随革命意识形态向发展主义导向的变迁,在政治、立法、行政、司法各个领域也经历了结构性的调整。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变化,特别是市场力量的迅速崛起,带来了中国社会的空前活力,市场主义也很快成为朝野各方共同接受的共识。在改革的黄金时代,市场参与各方都成
本文对中国法院组织内部控制秩序建立的历史与政治形成过程进行描述,分析科层制在当代中国法院内部实现支配的中枢作用,阐明为何在诸多影响法院审判程序的因素中,激活格、职、级体系的竞争上岗成为支配性的深层结构。中国法院已经持续进行了二十年的司法改革。但是,纷繁改革之后,法院内部秩序的深层结构始终保持不变。这一结构表现为法官被划分为细密的,与权力、福利、待遇相关的格、职、级,并通过竞争上岗方式将其激活,从而
长期以来,“不争论”是执政党在意识形态工作方面的一个主导思路。但今天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辩论在各个领域、各个阶层、各种场合持续不断地出现,人们日益意识到社会思想的多元性,这使得“不争论”的政策思路面临深刻的挑战。“亮剑”和“商量”等核心概念在执政党意识形态领域的登场,标示着中共对“不争论”原则的理解已有所变化。 在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建设方面,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标志着一个新阶
当代世界正经历自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建立以来“三百年未有之变局”。它集中反映为以下几个层面: 首先,从全球产业运动来看,正从18世纪的早期工业革命到20世纪的福特主义向晚近的“温特制“(Wintelism)以及全球性的产业外包运动转移。 依托于标准化制造和中产阶级消费培育的大规模工业生产,正被一种依托于灵活生产、弹性积累、超前消费的经济方式所取代。 其次,自17世纪以来围绕领土分化、主权
两个周期描述 上世纪90年代初是中国改革和社会转型的又一个重要起点。从那时以来的经济社会乃至思想状况,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也构成了本文的论述框架。 从1991年迄今的二十多年,中国的改革和社会转型,可以说是由两个经济周期作为基础的。1991年的经济增长率达9.2%,对比1989年的4.1%、1990年的3.8%,呈现了明显的复苏势头。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讲话后,10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明
[编者按]中国逐渐走出了一条既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党国分立模式,也不同于苏式社会主义的党国整合模式的第三条道路,即党国互动的动态平衡模式。这要求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法治,建构多元一体法治共和国的过程中,必须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符合时代要求的制度设计。 现代政治要求依法治国,而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因此,“依宪治国”便是建设现代法治国家的题中之义。在这一语境下,违宪审查制度构成了建设现代法治的关键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以后,中共中央的土地政策经历了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频繁变动。战后开始至1946年3月是坚持既往的减租减息政策;1946年3月下旬开始同意在减租减息基础上加上反奸清算斗争;1946年5月初发出支持农民通过减租减息反奸清算直接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的“五四指示”;1946年7月下旬后又提出更重视农村统一战线的公债购地政策主张并着手试点;1947年3月延安被占领后又全面转向剥夺地主土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地方治理呈现出“公司化”的基本特征,进而形成了一种居于科层制和公司外包制之间的混合治理形态。本文作者通过对“行政发包制”这一抽象概念的阐述及运用,从行政权分配、经济激励和内部控制三个维度入手,试图重新解释改革年代中国政府行为的种种表征:第一,中国疆域广阔,不同地区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环境差异很大,这导致中央政府的治理成本上升。而将行政事务分解为各项任务和指标,并层层发包给地方政府
来到伊斯坦布尔,才知道什么叫地缘政治学。这座城市“襟三洲而带五海”,扼守亚非欧三大洲的交通咽喉,控御亚速海、黑海、马尔马拉海、爱琴海、地中海,遥制里海。在地理大发现以前的时代,其确为世界的中心。 伊斯坦布尔老城区本身是个山城,多个山丘错落于城中,丘顶上耸立着一座座高大的清真寺,俯视着整个城市,每个清真寺都是仿圣索菲亚教堂的独特的穹顶结构,配上四角高耸的宣礼塔,构成整个城市的轮廓线。老城区北面是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