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知识产权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知识产权保护能激发企业和个人新的活力,它能够在优化产业结构与产品创新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知识产权同时也是能理顺贸易秩序的重要工具。面对新时代的新挑战,世界各大企业都十分重视对知识产权的利用和管理,使得知识产权成为企业拥有更多活力与利润增长点的一种方式,知识产权的拥有量也将逐渐成为判断企业竞争力的新标准。重视知识产权,实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逐渐成为中国企业实现与国际企业接轨的必经之路,知识产权和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就必然使企业管理、企业发展更加具有战略意义。
在当前时代,创新的成本远高于抄袭的成本,无论是开发一个新产品还是一种新软件都需要大量时间和金钱的支持,而开发者如果没有有效保护好自己的新成果,产品一旦进入市场,技术就有可能被抄袭模仿,与抄袭者近乎于零的开发成本相比就会明显处于劣势。久而久之,开发者的创新热情将受到严重打击,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开发者越来越少,最终形成恶性循环,乃至失去创新动力。因此,采取严密的知识产权保护也显得迫在眉睫。
一、当前我国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中国于2001年12月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我国政府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也逐步建立和制定了相关法律制度,但我国市场经济环境还有待推广完善,主要存在如下需紧迫解决的问题。
1.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比较薄弱,缺乏有效管理体系
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还是比较薄弱的,国内大部分企业还处于刚刚从生存到盈利的转变中,主要的目光还放在销售和利润上。企业较为重视有形资产的保护,却忽视无形资产的保护,从而导致我国每年有很多知识产权被“抢注” 。
知识产权保护涉及很多方面,包括法律、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我国缺乏一套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和引导机制。
2. 知识产权管理的范围需明确,组织体系需要规范化
当前企业管理中知识产权的管理通常缺乏应有的系统性及组织架构。很多企业都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对相关工作既没有前期准备也没有后续跟进,知识产权工作也没有专人负责,相关专利申报材料、相关通知书没有集中管理,甚至授权专利的后期价值评估、年费维持也无人监控、管理。
3.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缺乏
国内多数企业没有建立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没有设立专门负责知识产权管理 工作的人员,真正了解和懂得知识产权知识的人才也不多。企业从创新的源头保护到后期成果的管理缺乏具有专业素养的人员对一般员工的管理指引,存在管理盲区,甚至毫无管理。
二、企业在知识产权的管理中,应当建立一个全面有效的管理体系
为了应对和解决上述问题,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就显得在眉睫。
1. 企业应根据自身规模,成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将知识产权的保护分解到各阶段,从提出创新点的构想、落实方案、申请保护(申请专利、商标、申请软件著作权等)到后期专有权利的保护及维持;再从市场及现有技术分析、做好知识产权布局工作(如对核心专利进行专利群保护等)、对市场现有技术进行分析改进,如有需要与相关单位进行沟通合作,通过转让交叉许可等方式直接引进先进技术,节省研发时间的同时也保障了技术的先进性。
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建立企业知识产权标准化流程及保护目录,应先对各类知识产权相关内容建立分析体系,其后完善相关鉴定审核流程,并由相关管理人员或工作组讨论确认保护方式、按技术的重要性确定保护级别、保护方式及后续处理流程。对涉及到知识产权相关领域的内容进行分析后确定其具体保护方式,例如某项技术是作为商业秘密还是申请专利保护,如果是作为商业秘密那么就要制定具体保护制度等,并严格控制掌握该技术的人员数量及相关知情人员的行为守则,同时相关人员应签订保密协议等;如果是要申请专利保护的,那么在专利申请日前,则要严格控制技术人员发表论文、产品参加展会等其他有可能提前公布该技术的各类途径。建立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名录,对有可能涉及到相关领域的技术或材料列入该目录,对外公开相关信息前,需经过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审核程序,确认不影响相关权利和企业利益后再行处理。
3. 建立完整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架构,参考标准化流程的设置,对相应岗位配置管理人员,如小企业可安排人员兼任。优先选择技术人员作为管理团队人员,选择技术人员的优点是,这些人更懂技术,对相关领域技术的新颖性、创新性、领先性的把握度更高。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可由高层管理人员、技术管理人员、流程管理或法务人员、技术人员、生产人员、市场人员组成。
高层管理人员根据企业经营战略制定公司總体知识产权战略,是企业知识产权发展方向的引导者和决策者。
技术管理人员根据高层管理人员的指引及当前技术发展程度确定开发方向及开发目标、带领开发团队研发新技术、并综合下属技术人员的建议和开发成果在现有技术上组织二次开发,通过二次创新形成新的知识产权。
流程管理或法务人员主要针对知识产权信息材料进行日常管理,实时跟踪知识产权动态,掌握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概况,及时更新现有技术资料,节省开发成本的同时,对相关技术进行分析,将优势与区别上报技术管理人员及高层管理 人员,以便于上层管理人员及时调整战略方向及开发方案的同时制定引进计划或合作方案,从而使资源使用和开发时效更加合理。
4.对知识产权的重视还应体现在建立建全知识产权定期的培训及教育方面。
培训及教育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是针对管理层人员和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要求更加具体、深入地学习相关知识,对知识产权有宏观、全面的了解与掌握,这类专业性较强的培训可以求助于外部机构,如专利事务所,相关专业培训机构等;第二层次可针对一般技术员、普通生产型人员等其他人员,要求对知识产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对新技术保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个宏观的印象,鼓励他们在工作中寻找新的创新点,开发新技术或新工具,也可以培训中鼓励受训人员提出创新点,这类比较基础的培训可由企业内部制定培训计划,由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进行。
培训应制定相关政策,第一层次的培训可由受训人员提出培训申请,高层领导对申请进行调研后批复,第二层次的培训可以制定固定培训计划,在不影响日常工作的情况下,每月分批对相关受训人员进行培训。通过长期有效的培训使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入人心。
5. 具点工作日常管理的几点补充
由于技术人员的流动性特点,企业存在像技术人员跳槽到竞争对手企业后,将在原企业开发的新技术也一起带走,或者技术人员将新技术以自己的个人名义申报专利等风险,企业对于技术人员可建立一个工作动态记录。每天或每周要求技术人员将本周期内的工作内容及涉及的开发内容、开发方向等以纸质形式记录下来,并签字后交由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装订成册进行存档保护。一旦发现上述风险,该文档可作为有效证据保护企业相关利益。
企业对已授权的专利要进行专项保护,授权专利并不是技术保护的终点,而仅仅是开始。应该安排专人管理,监控后续管理。我在工作中就遇到很多客户,已授权的专利处于三不管状态,特别是尚有价值的专利有的因为未缴年费处于失效状态,轻则权利暂时处于无保护状态,严重的对已到缴费时间的专利不管不问,错过了最后的缴费时效,导致权利失效,只能通过恢复手续来恢复相关权利。更有甚者因为权利失效影响了其他的项目申报,可谓因小失大啊。
总之,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中知识产权保护已不容忽视,企业只有对知识产权保护加以重视,并随之建立完整的保护机制保护自身权利的同时也应避免知识产权纠纷,企业经营才有望得到更的发展和成功。■
在当前时代,创新的成本远高于抄袭的成本,无论是开发一个新产品还是一种新软件都需要大量时间和金钱的支持,而开发者如果没有有效保护好自己的新成果,产品一旦进入市场,技术就有可能被抄袭模仿,与抄袭者近乎于零的开发成本相比就会明显处于劣势。久而久之,开发者的创新热情将受到严重打击,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开发者越来越少,最终形成恶性循环,乃至失去创新动力。因此,采取严密的知识产权保护也显得迫在眉睫。
一、当前我国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中国于2001年12月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我国政府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也逐步建立和制定了相关法律制度,但我国市场经济环境还有待推广完善,主要存在如下需紧迫解决的问题。
1.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比较薄弱,缺乏有效管理体系
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还是比较薄弱的,国内大部分企业还处于刚刚从生存到盈利的转变中,主要的目光还放在销售和利润上。企业较为重视有形资产的保护,却忽视无形资产的保护,从而导致我国每年有很多知识产权被“抢注” 。
知识产权保护涉及很多方面,包括法律、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我国缺乏一套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和引导机制。
2. 知识产权管理的范围需明确,组织体系需要规范化
当前企业管理中知识产权的管理通常缺乏应有的系统性及组织架构。很多企业都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对相关工作既没有前期准备也没有后续跟进,知识产权工作也没有专人负责,相关专利申报材料、相关通知书没有集中管理,甚至授权专利的后期价值评估、年费维持也无人监控、管理。
3.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缺乏
国内多数企业没有建立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没有设立专门负责知识产权管理 工作的人员,真正了解和懂得知识产权知识的人才也不多。企业从创新的源头保护到后期成果的管理缺乏具有专业素养的人员对一般员工的管理指引,存在管理盲区,甚至毫无管理。
二、企业在知识产权的管理中,应当建立一个全面有效的管理体系
为了应对和解决上述问题,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就显得在眉睫。
1. 企业应根据自身规模,成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将知识产权的保护分解到各阶段,从提出创新点的构想、落实方案、申请保护(申请专利、商标、申请软件著作权等)到后期专有权利的保护及维持;再从市场及现有技术分析、做好知识产权布局工作(如对核心专利进行专利群保护等)、对市场现有技术进行分析改进,如有需要与相关单位进行沟通合作,通过转让交叉许可等方式直接引进先进技术,节省研发时间的同时也保障了技术的先进性。
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建立企业知识产权标准化流程及保护目录,应先对各类知识产权相关内容建立分析体系,其后完善相关鉴定审核流程,并由相关管理人员或工作组讨论确认保护方式、按技术的重要性确定保护级别、保护方式及后续处理流程。对涉及到知识产权相关领域的内容进行分析后确定其具体保护方式,例如某项技术是作为商业秘密还是申请专利保护,如果是作为商业秘密那么就要制定具体保护制度等,并严格控制掌握该技术的人员数量及相关知情人员的行为守则,同时相关人员应签订保密协议等;如果是要申请专利保护的,那么在专利申请日前,则要严格控制技术人员发表论文、产品参加展会等其他有可能提前公布该技术的各类途径。建立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名录,对有可能涉及到相关领域的技术或材料列入该目录,对外公开相关信息前,需经过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审核程序,确认不影响相关权利和企业利益后再行处理。
3. 建立完整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架构,参考标准化流程的设置,对相应岗位配置管理人员,如小企业可安排人员兼任。优先选择技术人员作为管理团队人员,选择技术人员的优点是,这些人更懂技术,对相关领域技术的新颖性、创新性、领先性的把握度更高。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可由高层管理人员、技术管理人员、流程管理或法务人员、技术人员、生产人员、市场人员组成。
高层管理人员根据企业经营战略制定公司總体知识产权战略,是企业知识产权发展方向的引导者和决策者。
技术管理人员根据高层管理人员的指引及当前技术发展程度确定开发方向及开发目标、带领开发团队研发新技术、并综合下属技术人员的建议和开发成果在现有技术上组织二次开发,通过二次创新形成新的知识产权。
流程管理或法务人员主要针对知识产权信息材料进行日常管理,实时跟踪知识产权动态,掌握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概况,及时更新现有技术资料,节省开发成本的同时,对相关技术进行分析,将优势与区别上报技术管理人员及高层管理 人员,以便于上层管理人员及时调整战略方向及开发方案的同时制定引进计划或合作方案,从而使资源使用和开发时效更加合理。
4.对知识产权的重视还应体现在建立建全知识产权定期的培训及教育方面。
培训及教育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是针对管理层人员和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要求更加具体、深入地学习相关知识,对知识产权有宏观、全面的了解与掌握,这类专业性较强的培训可以求助于外部机构,如专利事务所,相关专业培训机构等;第二层次可针对一般技术员、普通生产型人员等其他人员,要求对知识产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对新技术保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个宏观的印象,鼓励他们在工作中寻找新的创新点,开发新技术或新工具,也可以培训中鼓励受训人员提出创新点,这类比较基础的培训可由企业内部制定培训计划,由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进行。
培训应制定相关政策,第一层次的培训可由受训人员提出培训申请,高层领导对申请进行调研后批复,第二层次的培训可以制定固定培训计划,在不影响日常工作的情况下,每月分批对相关受训人员进行培训。通过长期有效的培训使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入人心。
5. 具点工作日常管理的几点补充
由于技术人员的流动性特点,企业存在像技术人员跳槽到竞争对手企业后,将在原企业开发的新技术也一起带走,或者技术人员将新技术以自己的个人名义申报专利等风险,企业对于技术人员可建立一个工作动态记录。每天或每周要求技术人员将本周期内的工作内容及涉及的开发内容、开发方向等以纸质形式记录下来,并签字后交由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装订成册进行存档保护。一旦发现上述风险,该文档可作为有效证据保护企业相关利益。
企业对已授权的专利要进行专项保护,授权专利并不是技术保护的终点,而仅仅是开始。应该安排专人管理,监控后续管理。我在工作中就遇到很多客户,已授权的专利处于三不管状态,特别是尚有价值的专利有的因为未缴年费处于失效状态,轻则权利暂时处于无保护状态,严重的对已到缴费时间的专利不管不问,错过了最后的缴费时效,导致权利失效,只能通过恢复手续来恢复相关权利。更有甚者因为权利失效影响了其他的项目申报,可谓因小失大啊。
总之,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中知识产权保护已不容忽视,企业只有对知识产权保护加以重视,并随之建立完整的保护机制保护自身权利的同时也应避免知识产权纠纷,企业经营才有望得到更的发展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