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贯通校企合作现状为研究对象,结合企业、兄弟院校和学生三方的调研结果,分析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贯通专业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途径。调研结果得出,目前在制度、专业特点等因素的影响下,市政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还处于初级阶段。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提出校企协同育人的四个途径,即完善人才培养方案、“1+X”证书融合教育、“双导师”育人和建立信息化平台。
[关 键 词] 市政工程技术;中高职贯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7-0220-02
2018年经上海市教委批准,由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和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上海市园林学校)合力开办的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成为第一批上海市中高职教育贯通高水平专业建设项目之一。该项目的建设目标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立足上海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建立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教育贯通高水平专业,并着力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本文在此基础上,针对上海市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相关企业的人才需求、岗位设置、校企合作现状等进行调研。通过分析上海市市政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现状,并结合中高职贯通培养特点和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的技能培养方向,探索新时期市政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途径,为上海市高水平专业的建设奠定理论研究基础。
一、校企合作现状调研与分析
根据前期文献调研并结合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特点,以兄弟院校、企业、在校生、毕业班学生以及毕业生制定市政工程技术中高职贯通培养校企合作现状的调研问卷。兄弟院校、企业校企合作现状调研问卷主要从校企合作方式、实训室建设、合编教材、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制定。学生方校企合作需求调研问卷主要从学生的技能培养需求、就业方向、企业岗位培养等方面进行制定。
综合上海市30余家市政相关企业调研、上海市10余所中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等调研结果发现,现阶段制约校企深度合作的原因有四点:(1)没有健全机制;(2)校方无法为企业创收;(3)企业参与性较低;(4)校企沟通较少。总结130余名在校生、毕业班学生以及毕业生校企合作现状和需求调研结果得知,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非常渴望得到企业的培训和针对岗位技能的培养,就目前学校与企业在企业宣讲、顶岗实习基地、企业参与教学、共编教材等合作方面满意度较高,同时学生对工作岗位认知有所欠缺,技能培养仍需要加强等。
二、中高职贯通校企协同育人的思路与对策
结合上述校企合作现状调研结果,根据中高职学生特点以及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特征,探索现阶段校企缺乏沟通、技能人才培养与岗位人才需求错位问题的解决方案,分析行业大师深度参与技能人才培养的途径。
(一)国内校企合作育人案例分析
基于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的特殊性,我国不同地区教育学者提出适应不同地区的校企合作模式。浙江省有不少学者提出采用“行业协会参与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等[1];黑龙江省有学者提出“2+1”校企合作教育框架[2];四川省有学者提出适应四川经济发展和人才结构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3]。
(二)市政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改革对策
通过对国内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调研分析,梳理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贯通教育校企合作、合作育人机制等相关概念,立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及德国“双元制”、瑞士“学徒制”等发达国家校企合作的实践依据,基于现代化大都市市政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提出实现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贯通校企协同育人方案,为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奠定基础。
1.立足教育本质,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结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双元”育人校企合作模式,以市政工程技术专业岗位需求和技能要求为人才培养前提,校企共同制定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方案,并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标准中融入市政工程新技术、新方法,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并建立行业工匠大师工作室,由行业工匠大师定期开展讲座、座谈和讨论会,实现校企双师联合的人才培养。
2.“1+X”证书融合教育
“X”是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要求有所不同,针对市政工程技术中高职贯通教育的特点,建立“X”证书中高职融合培养,从“X”证书相关课程的课程标准开发、培训大纲及教材开发、考试题库等方面进行建设。
3.“双导师”联合育人
依据“职教20条”对校企“双元”育人的要求,结合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分析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贯通教育的特点,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
以学生中高职贯通学习为主线,以校企共同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制定校企“双导师”协同育人框架,详见图1。
4.搭建“校企生”信息化平台
加强学校、企业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是解决现阶段校企沟通不畅、学生实习目标不明确和管理欠缺等问题的重要途径。“校企生”信息化平台的建立,既能满足学生对课程学习资料的获取,也能建立校企双方的联系,还能加强校企对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平台搭建初步框架详见图2。
三、结论
深度校企合作是实现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如何在现有制度和專业特点的前提下,引进工匠大师参与技能人才的培养,最终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宗旨,还需长期的实践论证。
参考文献:
[1]范大波,沈先荣,雷彩虹,等.高职市政专业“需求导向、双重主体”协同育人模式创新[J].黑龙江科技,2018(5):26-30.
[2]方俊,梁师俊.行业协会参与高职教育校企合作途径机制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4(7):69-71.
[3]杨转运,易丽云.高职市政工程技术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探讨[A].智能信息技术应用学会会议论文集[C],2014:422-426.
编辑 郭小琴
[关 键 词] 市政工程技术;中高职贯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7-0220-02
2018年经上海市教委批准,由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和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上海市园林学校)合力开办的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成为第一批上海市中高职教育贯通高水平专业建设项目之一。该项目的建设目标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立足上海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建立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教育贯通高水平专业,并着力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本文在此基础上,针对上海市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相关企业的人才需求、岗位设置、校企合作现状等进行调研。通过分析上海市市政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现状,并结合中高职贯通培养特点和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的技能培养方向,探索新时期市政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途径,为上海市高水平专业的建设奠定理论研究基础。
一、校企合作现状调研与分析
根据前期文献调研并结合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特点,以兄弟院校、企业、在校生、毕业班学生以及毕业生制定市政工程技术中高职贯通培养校企合作现状的调研问卷。兄弟院校、企业校企合作现状调研问卷主要从校企合作方式、实训室建设、合编教材、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制定。学生方校企合作需求调研问卷主要从学生的技能培养需求、就业方向、企业岗位培养等方面进行制定。
综合上海市30余家市政相关企业调研、上海市10余所中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等调研结果发现,现阶段制约校企深度合作的原因有四点:(1)没有健全机制;(2)校方无法为企业创收;(3)企业参与性较低;(4)校企沟通较少。总结130余名在校生、毕业班学生以及毕业生校企合作现状和需求调研结果得知,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非常渴望得到企业的培训和针对岗位技能的培养,就目前学校与企业在企业宣讲、顶岗实习基地、企业参与教学、共编教材等合作方面满意度较高,同时学生对工作岗位认知有所欠缺,技能培养仍需要加强等。
二、中高职贯通校企协同育人的思路与对策
结合上述校企合作现状调研结果,根据中高职学生特点以及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特征,探索现阶段校企缺乏沟通、技能人才培养与岗位人才需求错位问题的解决方案,分析行业大师深度参与技能人才培养的途径。
(一)国内校企合作育人案例分析
基于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的特殊性,我国不同地区教育学者提出适应不同地区的校企合作模式。浙江省有不少学者提出采用“行业协会参与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等[1];黑龙江省有学者提出“2+1”校企合作教育框架[2];四川省有学者提出适应四川经济发展和人才结构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3]。
(二)市政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改革对策
通过对国内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调研分析,梳理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贯通教育校企合作、合作育人机制等相关概念,立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及德国“双元制”、瑞士“学徒制”等发达国家校企合作的实践依据,基于现代化大都市市政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提出实现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贯通校企协同育人方案,为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奠定基础。
1.立足教育本质,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结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双元”育人校企合作模式,以市政工程技术专业岗位需求和技能要求为人才培养前提,校企共同制定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方案,并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标准中融入市政工程新技术、新方法,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并建立行业工匠大师工作室,由行业工匠大师定期开展讲座、座谈和讨论会,实现校企双师联合的人才培养。
2.“1+X”证书融合教育
“X”是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要求有所不同,针对市政工程技术中高职贯通教育的特点,建立“X”证书中高职融合培养,从“X”证书相关课程的课程标准开发、培训大纲及教材开发、考试题库等方面进行建设。
3.“双导师”联合育人
依据“职教20条”对校企“双元”育人的要求,结合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分析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贯通教育的特点,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
以学生中高职贯通学习为主线,以校企共同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制定校企“双导师”协同育人框架,详见图1。
4.搭建“校企生”信息化平台
加强学校、企业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是解决现阶段校企沟通不畅、学生实习目标不明确和管理欠缺等问题的重要途径。“校企生”信息化平台的建立,既能满足学生对课程学习资料的获取,也能建立校企双方的联系,还能加强校企对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平台搭建初步框架详见图2。
三、结论
深度校企合作是实现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如何在现有制度和專业特点的前提下,引进工匠大师参与技能人才的培养,最终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宗旨,还需长期的实践论证。
参考文献:
[1]范大波,沈先荣,雷彩虹,等.高职市政专业“需求导向、双重主体”协同育人模式创新[J].黑龙江科技,2018(5):26-30.
[2]方俊,梁师俊.行业协会参与高职教育校企合作途径机制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4(7):69-71.
[3]杨转运,易丽云.高职市政工程技术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探讨[A].智能信息技术应用学会会议论文集[C],2014:422-426.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