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改善心内科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环境的改变及心血管疾病本身的特点,心内科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睡眠不足容易是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而加重患者病情,因此,探索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改善心内科患者的睡眠质量,对于病人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舒适的环境条件、合理的时间安排、食物及药物调整及睡前诱导等五个方面论述护理干预对改善心内科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护理干预;心内科;睡眠障碍
  睡眠是人的一种重要生理需求,正常的睡眠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并促进病人康复。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有45.4% 的人在过去1个月中曾经历过不同程度失眠,10%的人患有失眠症[1]。而临床资料表明,心血管疾病的病人自身由于血管扩张、迷走神经升高等因素使得心内科患者失眠的发生率更高。失眠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还可引起血压上升、心跳加速、血流增加甚至引发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2]。因此,改善心内科患者的睡眠质量意义重大,本文结合临床实践及文献报道,主要从改善环境、心理干预、食物及药物的调整、睡眠诱导等方面对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归纳总结,以期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实践。
  1、积极的心理干预
  由于心血管疾病常常发病较急且危险性较高,部分患者因疾病反复发作而多次住院,加上治疗费用等经济因素及对医护人员的恐惧等,心内科住院患者心理负担比较大,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而这些不良的情绪容易伴随着心血管系统、肺、消化器官及分泌活动的异常,这也是造成心内科患者睡眠障碍的重要因素,因此,积极的心理干预必须始终贯穿患者住院治疗的整个过程。寿鸿飞等人通过临床研究发现心理干预的心血管患者痊愈、显效率为75.75%,而不采取心理干预组则为48.48%,两组结果比较有显著意义[3]。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全面了解患者心理情况以找到引起其睡眠障碍的原因,然后针对性地加强心理干预。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1)从患者住院开始应予以详细的入科宣教,介绍科室的病房环境条件及相关制度,积极引导患者尽快熟悉住院环境,加强护患沟通以消除其陌生感[4]。(2)护士应当加强对患者及其家人的心理健康及睡眠卫生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述积极的心理状态及情绪稳定的重要性,指导病人如何调摄情绪,消除患者及其家属急于求成的心理,对其配合取得治疗上的进展应予鼓励以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5]。(3)在住院治疗过程中,要积极将患者病情及相关专业知识如病情的治疗手段极其预后等告知患者,积极指导有关疾病预防、护理及康复相关知识,让患者体会到护士对他的关心与重视,同时要仔细认真地解释患者的疑问以消除其顾虑,让患者充分了解其自身疾病从而积极配合治疗。(4)积极观察配合医生加强对原发病的治疗,以减少躯体上的不适感对情绪的影响,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情绪状况,对情绪异常的患者应及时予以处理。(5)引导患者家属多与患者沟通交流,给予患者更多温暖以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同时教会患者家属处理常见的情绪异常方法以便更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使病人解除心理負担,学会自我调节,从而能有效地改善其住院期间的睡眠质量。
  2、合适的环境及条件
  由于病房环境对于患者来说是一个新的陌生的环境,其灯光、声音等都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影响,医生的查房,夜间护士的护理操作,患者痛苦的呻吟声,患者家属的说话声,以及心电监护仪等机器发出的声音等,使得病房是一个相对嘈杂的环境,这些都可能对患者睡眠造成影响,导致其睡眠障碍,因此创造一个舒适合理的环境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赵柏英[6]通过改善心内科患者环境,并以PSQI睡眠质量为对照指标,说明合理舒适的病房环境能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首先,要保持病区的整洁安静,定期对病房进行清洁消毒及为患者更换床单,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调整冬夏天合适的室内温度,同时要提供柔软平整的床铺,枕头高度应适宜,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睡眠姿势[7];其次,要严格控制陪护家属的数量,并且加强对陪护家属的教育,明确病房陪护规定,避免患者及其家属的活动影响病房其他患者的睡眠;同时,关掉不必要的监护仪器,将监护仪、输液泵等报警器的声音尽量调到最低,并且尽量避免夜间的护理操作,护士夜间巡查时应当做到“四轻”(即说话轻、走路轻、护理操作轻、开关门窗轻);此外,针对患者对声音、光线的敏感性及患者自身是否有打鼾等个体情况,合理安排床位,条件允许的话为神经较为敏感或打鼾的患者安排单人病房或者设置屏风、窗帘等隔离物以控制灯光及声音,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8]。
  3、合理安排时间
  合理安排时间,保证规律的失眠有利于提高睡眠质量,减少睡眠障碍的发生。首先,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个体综合情况安排睡觉时间,尽量保持同病房患者一致的作息时间;其次,白天可适当指导患者做些康复性锻炼如散步以及看书读报等以分散患者精力,适当控制患者白天休息睡觉的时间以免影响晚上的睡眠,同时早上要按时唤醒患者,保证其合理规律的睡眠时长,指导病人建立良好健康的睡眠—觉醒规律,保持运动和休息之间的平衡[9];再次,由于心内科的某些药物如利血平、可乐定、卡托普利等对睡眠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应当按照医疗方案合理安排用药时间。利尿剂、扩血管药物以及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的药物应尽量在早餐或午餐后应用,避免因多次排尿或精神过度兴奋而影响睡眠导致睡眠障碍[10]。周红等[11]通过上述护理干预在临床实践中证明了其积极意义。
  4、饮食及药物干预
  古语曰“胃不和则卧不安”[12],因此,良好的饮食药物调节有助于睡眠。患者晚餐应避免过饱,保证睡前不应过饱或饥饿,同时要戒烟戒酒及避免进食咖啡等辛辣刺激或具有兴奋性的食物以防干扰睡眠。对失眠的患者,可在睡前饮用牛奶等有助于睡眠,或者选择具有安神效果的中药如桂元肉、核桃、桑椹、大枣、酸枣仁等泡水当茶饮[13],但要注意对于安神效果较强的安神中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或者对于存在睡眠障碍的心内科患者,还可坚持早晚喝百合银耳粥、大枣木耳粥、当归黄芪粥等全面调理以助改善睡眠。对于失眠严重的患者,必要时候可予以失眠药物干预,并且护士应当在给患者使用安眠药前仔细向患者解释清楚安眠药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增强原发病治疗效果且短期使用并不会产生依赖性等,消除患者不安心理以配合治疗;对于安眠药的选择,应从强度较小、副作用少的药物如乌灵胶囊、复方酸枣仁胶囊等中成药开始[14],患者服用无效后再选择药性更强的思诺思等药物;使用安眠药后护士应仔细观察疗效以协助医生更好针对患者调整处方;对于需要长期服用安眠药的患者,要注意患者产生依赖及停药后出现反弹性失眠等副作用,严格掌握安眠药的适应症[15]。   5、诱导睡眠
  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以诱导患者睡眠是改善患者睡眠障碍的有效措施,对于入睡困难者,可指导患者做睡前放松训练,或者听听轻音乐、催眠曲等有助于患者更快进入睡眠[16];对于晚上自觉兴奋的患者,可鼓励其通过散步等调节,待到有困意再上床睡觉;睡前泡个热水澡可以提高体温、放松肌肉,或者泡脚等亦有助于睡眠[17];此外,指导患者睡前按揉涌泉穴、神门、太溪、合谷等穴位也有助于促进患者的睡眠质量[18]。合理诱导睡眠的方法已被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并证明其有效性[9]。
  综上所述,由于心内科患者住院期间环境的改变,患者对疾病的紧张焦虑等情志因素,以及心内科患者自身疾病的特点,心内科患者存在较高的失眠障碍发生率[19]。睡眠不足会使植物神经功能改变致心跳加快、血压上升等而容易加重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了心内科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采取积极的心理干预、合理舒适的环境条件、培养规律的睡眠时间、合理的饮食及药物干预,积极的睡前诱导等5种措施加强护理干预,从而改善心内科患者睡眠障碍的情况,提高患者睡眠质量,这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疾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珏,刘民.失眠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3,7(1):60-62.
  [2]Meng L,Zheng Y,Hui R.The relationship of sleep duration and insomnia to risk of hypertension incidence:a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J].Hypertens Res,2013,36(11):985-95.
  [3]壽鸿飞.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中的心理干预探讨[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1,5(1):50-51.
  [4]王瑞平,王铭娥,孙颖.对心内科老年患者睡眠质量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9):7082-7083.
  [5]刘英,辛梅霞.对内科住院患者心理干预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4):232-233.
  [6]赵柏英,护理干预在心内科失眠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9):383-384.
  [7]韩静,李新辉,杨琴.住院患者对病房物理环境舒适感的评价[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11A):13-16.
  [8]吴飞.护理干预对心内科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作用[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34):262-263.
  [9]刘熔雪,江小燕,何莲瑛.心内科住院病人睡眠质量分析与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2):35-37.
  [10]常佳.护理干预对心内科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16):114-115.
  [11]周红,韩志乐.护理干预对心内科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2012,5,(7):33-34.
  [12]谭丽进,李海元.“胃不和则卧不安”的失眠病机浅论[J].大众科技,2014,16(175):103-104.
  [13]张大旭,张博,王丹,等.以针灸及食疗为主综合治疗失眠症58 例[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4(6):1030.
  [14]孙妞妞.治疗失眠常用中成药概述[J].中医研究,2013,26(11):75-77.
  [15]沈洁.护理干预对心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1):149.
  [16]Street W,Weed D,Spurlock A.Use of music in the treatment of insomnia:a pilot study[J].Holist Nurs Pract.2014,28(1):38-42.
  [17]范文静,杨静,金雁,等.心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分析与护理干预[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20):3917-3920.
  [18]马玉凤,尹爱良,于翠凤.穴位按摩加中药浴足用于治疗失眠患者的效果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2):271-274.
  [19]周素芳.护理干预对心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当代医学,2008,14(22):131-132.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究家庭式沟通在肾功能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3月 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肾功能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利用常规护理方式开展护理工作,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家庭式沟通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方式后,能够有效的延迟患者的肾功能受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护理组的各项生活指标L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方法:通过对我院内科五年内收治的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系统护理,总结探讨护理体会。结果:护理方法得当,护理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学习和掌握好老年生理、病理、心理及心身医学方面的知识,并正确应用于临床实践,是提高老年患者护理工作质量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老年患者;呼吸系统疾病;护理  我科五年来共收治55岁以上老年患者1135人,其中男806人,女329人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外科手术患者恢复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本组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外科手术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将这74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7例,对照组予以术前入院指导、皮肤准备、禁食禁饮、健康宣教、基础护理、病情观察等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开展围术期护理工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无明显变化(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比较粪石性肠梗阻患者应用两种灌肠法治疗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粪石性肠梗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给予甘油+双氧水+生理盐水混合液进行灌肠治疗)和对照组(仅仅给予生理盐水进行灌肠治疗),同时两组患者都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6.7%),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期刊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静脉留置针护理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对精神科的患者使用更为广泛。本论文通过解析什么是静脉留置针的基本问题,探究它在精神科的应用与护理的办法,以减少精神病人的痛苦,提高医生、护士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精神科;精神病人;静脉留置针;应用;护理  一、静脉留置针  对于“静脉留置针”的理解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静脉”,说明它的穿刺部位在静脉,
期刊
摘要:目的 通过对胃癌急性穿孔患者手术治疗时采取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总结出胃癌急性穿孔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胃癌急性穿孔患者16例,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后均采取了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并对其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有效护理,16例胃癌急性穿孔患者均痊愈出院,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結论 胃癌急性穿孔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后认真进行有效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
期刊
肾病综合征患者因低蛋白血症常常发生严重的全身水肿,而阴囊处于男性下垂部位,由于该部位皮下脂肪少易发生高度水肿。老年男性肾综患者由于其老年生理、病理因素更易发生高度阴囊水肿,甚至破溃感染,在生理及心理上加重病人痛苦,尤其需要护理关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31例老年男性临床诊断肾病综合征患者,均为我院肾病科 2013年 1月 ~ 2014年 10月住院患者,年龄58~81岁,平均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术前术后的护理经验,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治愈率。  方法:回顾总结分析本科收治的12例行颈动脉剥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配合术前及术后护理,观察护理后效果。结果:患者经过各项术前术后护理措施的实施,患者无一例出现并发症,术后头晕,肢体麻木程度及记忆力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全面细致的术前评估、临床指导、心理护理以及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用药指导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
期刊
摘要: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对不孕不育患者的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就诊并确诊为不孕不育的480例患者,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在干预前后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详细了解心理干预前后患者的满意度,并对结果进行研究。结果 在护理干预后,患者的不良情绪普遍明显好转,护理干预前后患者满意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对不孕不育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状况,而且对于降低患者心理压力,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尿毒症皮肤瘙痒的几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协同护理、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伴有不同程度皮肤瘙痒患者20例,均在基础皮肤护理基础上,其中6例采用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7例采用高通量透析治疗,7例采用普通血液透析配合药物治疗,结果:20例皮肤瘙痒患者的瘙痒症状根据选择治疗方式的不同而瘙痒症状的改善亦不同,结论:血液灌流(HP)串联血液透析(HD)治疗尿症皮肤瘙痒效果最显著,高通量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