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8月12日,由湖南株洲戏剧传承中心、湖南南国新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声希(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制作的大型音乐剧《天使合唱团》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剧场上演。该剧为201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在湖南省第七届艺术节上曾荣获田汉大奖,这部反映校园生活的音乐剧以中学生为主角,直面中国社会和家庭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即面对应试重压,处于叛逆期的独生子女一代如何才能身心健康地成长,无论题材的选择还是呈现方式都很接地气。诙谐浪漫的艺术风格,激情四射的歌舞表演,充满了青春活力与温暖的仁爱之心,充分展示出音乐与戏剧的综合魅力。
《天使合唱团》改编自邓一光的小说《你可以让百合生长》,由董芳芳编剧,刘岳作曲,易立明导演,著名剧作家徐瑛担任艺术总监和出品人。故事讲述了交响乐团指挥左渐将因心脏病被迫离开舞台后,为继续自己的音乐梦想,去一所中学做义工训练合唱团的经历。面对一群身处青春叛逆期的“问题少年”与一对拥有音乐天赋的姐弟兰小柯和兰大宝,左渐将与同学们共同经历了一段“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的心路历程。全剧以两条线索贯穿,主线是来自特困家庭的兰小柯因父亲吸毒、母亲失业、弟弟兰大宝智障而陷入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困境,左渐将发现了她在作词、作曲以及演唱方面的潜能,鼓励她不要放弃音乐梦想并竭力给予扶持,终使兰小柯重拾自信,以乐观的态度迎接现实的艰难。副线则从应试教育和青春叛逆期这对矛盾入手,通过对班主任以及王子、男神、金刚、美达、萝莉、小猪等角色的生动刻画,折射出一幅学生群体抗压图,音乐的力量最终化解了他们之间的矛盾,这些孤独自闭的独生子女学会了相互尊重与关爱。
音乐剧剧本与小说原著最大的不同体现在两处:小说中毫无音乐天赋、五音不全、只能为合唱团做后勤服务的兰小柯变身为爱唱又会写词作曲的“音乐人”;原著中“百合合唱团在国际比赛中荣获大奖”的经典式大团圆结局,被替换成孩子们为守候手术台上的左渐将,主动放弃决赛与唾手可得的金牌。编剧对原著人物的重塑与故事情节的改编,增强了剧情的丰富性和艺术性,对小说结尾传统成功观的颠覆性反转再造更凸显了“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的主题思想,从精神层面召唤着尊重生命价值的信仰回归。这两处重大变革,为原本矛盾冲突薄弱的故事增添了强大的驱动性与感染力,并以符合音乐剧特质的剧作方式,为音乐创作提供了坚实的文学基础和充分的想象空间。剧本总体架构符合审美规律的黄金分割比,故事紧凑,情节生动,节奏明快,人物鲜活,歌词口语化又不乏诗意,严守合辙押韵的规律,句法安排便于曲式结构的组织,精心设计的字音搭配也为歌唱排除了技术障碍。
故事共分9场进行,先以序曲与合唱《COSPLAY》盛大开幕,各角色以独唱方式亮相,穿插RAP、英文,并与合唱交错,发出激情四溢、所向披靡的青春宣言。紧接着女主角兰小柯登场,以一曲《不是问题》表达自己的特立独行,情绪逐步推进的再现三段体结构与序曲的热烈场面形成鲜明对比。随即铃声骤然响起,将同学们从一个虚拟世界拉回每天都要面对的现实中。班主任独唱与四声部合唱的《上课》构成卡农织体,穿插对话、问答、念诵、道白,与此前女主角演绎的慢乐段《不是问题》和其后挨批被罚所唱《我是生活的垃圾》又形成明显对比。丰富诙谐的配器、动感十足的节奏与合唱声部形成紧打慢唱风格,应试教育和青春叛逆期的冲突画面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经由以上段落的铺垫,男主角左渐将登场,从三重唱叠入到合唱,其间以对唱形式介入老师对学生音色、音域的评价,第一次植入合唱艺术的专业常识。这种植入在全剧中多次体现,尤其是第七场左渐将指点合唱排练时与学生的对唱,又以戏中戏的方式,巧妙地向观众揭示出合唱四声部的特点以及男女声的不同魅力。
作为第一场的尾声段落,兰小柯独唱的“打开了一扇窗,我看见一线光。我的心随风轻轻飘荡,扶摇直上音乐的天堂”,具有雅致韵味和深远意义(该唱段于第三场左渐将高度肯定其才华时再次响起)。经过所有人物的登场、两条线索的清晰呈现、主要矛盾的暗藏,最后回归到暂时的宁静,“以音乐剧演音乐人”的故事基调就此奠定。其后的第二场至第九场,从同学们激烈排斥左渐将的《这是我的地盘》到兰小柯姐弟俩的互诉衷肠《无所谓》,从左渐将发现兰小柯姐弟是音乐奇才的《你让我喜出望外》到大段RAP构成的自嘲唱段《问题少年》,再从充满集体失落感的《他走了》到俏皮风趣的《这是一个馊主意》等等,每一段戏份都独放异彩、各有功用。
全剧的第一出重头戏来自第二场兰大宝与同学们的对白、对唱及合唱《吃喝拉撒睡》中,这是“天使合唱团”的主题曲。作曲家在配器中运用了木管组和三角鐵、响板、木琴等轻型打击乐,与兰大宝天真无邪的性格和诙谐幽默的表演相应成趣,从独唱与伴唱的小调主和弦上行半音模进到乐队全奏的合唱,简洁明了、酣畅淋漓。这一主题旋律贯穿全剧,在第七场分两段演绎为升级版,至第九场全剧结尾处再完整展示,逐步将戏剧与音乐同时推向最高潮。升级版《吃喝拉撒睡》在悠扬的手风琴伴奏下带来“冶同学少年”的怀旧情怀,在全剧激情风格的映衬下,圣咏式合唱特有的洁净、统一音色与沉静、庄重气氛形成独树一帜的美感,尽显作曲家坚实的古典音乐根基;随后,左渐将开始指导排练由他修改并更名的《垃圾宝贝》。这首合唱曲以g-d-e-f-g-G-A-B的调性布局与4/4-6/8-4/4的节拍转换以及78-80-86-120-120.9999-116-123的速度变化,加之电声打击乐器伴奏,再与念诵、领唱、对唱、合唱融为一体,特别在三个转折乐句处保留并突出了前曲的手风琴伴奏,配以与之完全不同的加花旋律和节奏,如连续十六分音符、五连音、颤音、滑音等,推动作品向“6/8和120.9999”的高潮处冲刺,与其他素材共同抵达该曲巅峰。到全剧结尾处,天使合唱团为在医院陪伴老师而放弃决赛,左渐将被推上手术台,主题曲《垃圾宝贝》再以g-G-A-B的调性顺序最后一次响起,此时的艺术呈现是大家对排练的重温、对未来的憧憬、对生活的表态,经过一系列的矛盾冲突、磨合化解,左渐将与兰小柯形成共同的生命理念,同学们也回归到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青春本色,“成长比成功重要”的主题在此得到升华。 《天使合唱团》在创作中最突出的成就体现在音乐与戏剧的合二为一,这正是一部优秀音乐剧必备的条件。为呈现人物个性,编剧在唱词写作上使用了直白的口语表达——“没有兄弟,没有姐妹,只有自己;没有游戏,没有睡眠,只有学习。没有幸福,没有快乐,只有压力;没有朋友,没有交流,只有手机。我们住在隔壁却用QQ联系,没有聚会全靠微信传递信息……”——通俗易懂顺达人心,又饱含诗化的节奏与意韵,称得上是白话的韵文。为生动再现口语的原有张力,作曲家常以平缓的二、三度级进音程构建旋律,这几乎成为全剧独唱曲目的共同特点。其中兰小柯和左渐将的多首重要唱段都是近乎西方歌剧宣叙调的平直线条,用念诵式旋律组织带有强烈个人意志的“咏叹调”,这种做法打破了“一部名剧必有几首经典”的常规。作曲家传达了这样的创作理念:音乐剧并非仅是几首歌曲的串联,它是一个逻辑严密、关系复杂、结构清晰的戏剧整体。在《天使合唱团》里,主干音乐没有完全集中在独唱部分,而是分布于那些风格各异并与人物情绪相吻合,同时发挥着“起承转合”作用的对唱、重唱与合唱中。比如《上课》《我们只想自由地呼吸》《吃喝拉撒睡》《挺进决赛》《这是一个馊主意》等段落,那些“和而不同”的精美设计与自然合理的有效衔接都使人难以忘怀。第三场的《我要撑起这个家》和第四场的《小丑》是男女主角的核心唱段,它们各自的音乐形象并非孤立存在的美妙旋律,其音乐意义表现为在整体结构中充当一个声部,这正是音乐剧作曲家必备的戏剧思维。
音乐和戏剧的紧密结合,还表现在以相同材料作为统一内在逻辑的线索,即代表同一性格和情感状态的段落都采用相同音乐材料建构,剧中包含四组这样的段落:第一场《没有问题》和第四场《我们只想自由呼吸》;第二场《吃喝拉撒睡》和第七场以及第九场的《垃圾宝贝》;第三场的《无所谓》和第四场《我不知道春天离我有多远》;第五场《在我来到你们身边之前》和第九场《在你来到我们身边之前》。这种局部重复手法有效提升了观众对音乐的辨识度,帮助记忆材料,理解作品基调。剧中还有一些特色值得称道:大量运用应答式对白和对唱,并且重唱、领唱与合唱基本都以此展开,这使歌唱式交谈更顺畅便捷,避免了歌剧宣叙调创作中的“费力不讨好”;歌曲的音区、节奏、速度、力度都限定在青少年表演能力范围内,上半场开场曲《COSPLAY》和下半场开场曲《问题少年》中设计了大段RAP,用灵活快捷的念唱节奏宣泄压力,间插的合唱乐句使整体色彩更丰富;爵士、摇滚风格的搭建与剧情气质完全吻合,个别段落插入口琴、吉他、手风琴等乐器独奏,凸显孤独、彰显温馨,情感表达细腻,旋律优美动人。最能体现作曲家创作功底和艺术才华的当数剧中的十段合唱,听起来朗朗上口,仔细琢磨妙处横生。就舞台呈现来看,演员的合唱水准在国内原创音乐剧中已属一流。
《天使合唱团》在表演上给观众留下的一致印象是“走心”。剧中所有演员都来自由花鼓戏剧团和歌舞剧团汇聚而成的株洲市戏剧传承中心,他们此前从未接触过音乐剧,绝大多数人甚至是第一次演出戏剧作品,经过三年的刻苦训练与反复揣摩,刚柔相济的舞姿、发音精准的念诵、悠扬通透的歌唱,鲜活生动的状态成就了近乎完美的精湛表演。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数兰大宝的扮演者熊湉湉,其戏份虽然不重,但最出彩的段落都集于她一身。那诙谐幽默的表演,响彻行云的歌声成为全剧的最大亮点,她所阐释的《垃圾宝贝》最高音a2宛如天籁。兰大宝作为矛盾爆发的导火索,巧妙地推动着剧情发展,熊湉湉对这个角色的塑造可谓画龙点睛、生动传神。株洲市戏剧传承中心更是一个具有职业追求的体团队,北京公演时,扮演兰小柯的刘娣发烧打点滴多日,身体虚弱无力,但她不愿因自己放录音影响集体现场演出效果而坚持真唱,观众当天听到女主角所发的暗哑之声,着实饱含着一位职业演员的道德操守和艺术追求,也体现出整个团队勇于担当失败风险、视“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的精神理念。
回望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音乐剧创作,至今已走过30多年的历程,但从形式到内容都还处于探索阶段。由于音乐剧的创作和表演方式都独立于专业戏剧和古典音乐以外,创作团队呈零散结构,从自由搭配到稳定组合尚无系统化积累,对音乐剧的创作规律也缺乏深入研究,二度創作中没有专业的音乐剧乐团现场演奏,舞台表演也缺乏成熟的职业演员来完成,总体上数量不少、佳作匮乏。通常情况下,作品完成后都很难持续演出,欠缺良性循环的艺术发展空间和沉淀经典的社会文化条件。然而,音乐剧独有的通俗性与艺术性并重的雅俗共赏风格,又使它贴近大众音乐生活,从而具备了形成商业产业链的优势。然而,目前音乐剧创作呈现泡沫化的虚假繁荣,投资人与创作者的浮躁心态和急功近利,很难使他们对一部作品潜心打磨。《天使合唱团》之所以能在众多中国原创音乐剧中脱颖而出,除了主创团队的实力外,另一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内心的定力与韧性。该剧策划于2013年,到此次北京展演,已跨过4个年头,剧本十易其稿,音乐和表演也随之变化,每处修改都是根据实际演出效果并综合多方意见调整而来的。虽然该剧的全国巡演尚未正式启动,其商业性成功指数还属未知,这种看淡荣誉、立志经典、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创作理念,以及看似简单的“要做一部好剧”的追求,对于这个立志做中国最好音乐剧的主创团队来说,自身成长无疑比商业成功更重要。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这也是音乐剧《天使合唱团》所表达的主题,它体现了创作者对创作本身秉持的价值理念与平和心态,在笔者看来,正是这样的理念和心态成就了这部音乐剧的独到价值:即使它算不上严格意义的经典,也必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天使合唱团》改编自邓一光的小说《你可以让百合生长》,由董芳芳编剧,刘岳作曲,易立明导演,著名剧作家徐瑛担任艺术总监和出品人。故事讲述了交响乐团指挥左渐将因心脏病被迫离开舞台后,为继续自己的音乐梦想,去一所中学做义工训练合唱团的经历。面对一群身处青春叛逆期的“问题少年”与一对拥有音乐天赋的姐弟兰小柯和兰大宝,左渐将与同学们共同经历了一段“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的心路历程。全剧以两条线索贯穿,主线是来自特困家庭的兰小柯因父亲吸毒、母亲失业、弟弟兰大宝智障而陷入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困境,左渐将发现了她在作词、作曲以及演唱方面的潜能,鼓励她不要放弃音乐梦想并竭力给予扶持,终使兰小柯重拾自信,以乐观的态度迎接现实的艰难。副线则从应试教育和青春叛逆期这对矛盾入手,通过对班主任以及王子、男神、金刚、美达、萝莉、小猪等角色的生动刻画,折射出一幅学生群体抗压图,音乐的力量最终化解了他们之间的矛盾,这些孤独自闭的独生子女学会了相互尊重与关爱。
音乐剧剧本与小说原著最大的不同体现在两处:小说中毫无音乐天赋、五音不全、只能为合唱团做后勤服务的兰小柯变身为爱唱又会写词作曲的“音乐人”;原著中“百合合唱团在国际比赛中荣获大奖”的经典式大团圆结局,被替换成孩子们为守候手术台上的左渐将,主动放弃决赛与唾手可得的金牌。编剧对原著人物的重塑与故事情节的改编,增强了剧情的丰富性和艺术性,对小说结尾传统成功观的颠覆性反转再造更凸显了“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的主题思想,从精神层面召唤着尊重生命价值的信仰回归。这两处重大变革,为原本矛盾冲突薄弱的故事增添了强大的驱动性与感染力,并以符合音乐剧特质的剧作方式,为音乐创作提供了坚实的文学基础和充分的想象空间。剧本总体架构符合审美规律的黄金分割比,故事紧凑,情节生动,节奏明快,人物鲜活,歌词口语化又不乏诗意,严守合辙押韵的规律,句法安排便于曲式结构的组织,精心设计的字音搭配也为歌唱排除了技术障碍。
故事共分9场进行,先以序曲与合唱《COSPLAY》盛大开幕,各角色以独唱方式亮相,穿插RAP、英文,并与合唱交错,发出激情四溢、所向披靡的青春宣言。紧接着女主角兰小柯登场,以一曲《不是问题》表达自己的特立独行,情绪逐步推进的再现三段体结构与序曲的热烈场面形成鲜明对比。随即铃声骤然响起,将同学们从一个虚拟世界拉回每天都要面对的现实中。班主任独唱与四声部合唱的《上课》构成卡农织体,穿插对话、问答、念诵、道白,与此前女主角演绎的慢乐段《不是问题》和其后挨批被罚所唱《我是生活的垃圾》又形成明显对比。丰富诙谐的配器、动感十足的节奏与合唱声部形成紧打慢唱风格,应试教育和青春叛逆期的冲突画面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经由以上段落的铺垫,男主角左渐将登场,从三重唱叠入到合唱,其间以对唱形式介入老师对学生音色、音域的评价,第一次植入合唱艺术的专业常识。这种植入在全剧中多次体现,尤其是第七场左渐将指点合唱排练时与学生的对唱,又以戏中戏的方式,巧妙地向观众揭示出合唱四声部的特点以及男女声的不同魅力。
作为第一场的尾声段落,兰小柯独唱的“打开了一扇窗,我看见一线光。我的心随风轻轻飘荡,扶摇直上音乐的天堂”,具有雅致韵味和深远意义(该唱段于第三场左渐将高度肯定其才华时再次响起)。经过所有人物的登场、两条线索的清晰呈现、主要矛盾的暗藏,最后回归到暂时的宁静,“以音乐剧演音乐人”的故事基调就此奠定。其后的第二场至第九场,从同学们激烈排斥左渐将的《这是我的地盘》到兰小柯姐弟俩的互诉衷肠《无所谓》,从左渐将发现兰小柯姐弟是音乐奇才的《你让我喜出望外》到大段RAP构成的自嘲唱段《问题少年》,再从充满集体失落感的《他走了》到俏皮风趣的《这是一个馊主意》等等,每一段戏份都独放异彩、各有功用。
全剧的第一出重头戏来自第二场兰大宝与同学们的对白、对唱及合唱《吃喝拉撒睡》中,这是“天使合唱团”的主题曲。作曲家在配器中运用了木管组和三角鐵、响板、木琴等轻型打击乐,与兰大宝天真无邪的性格和诙谐幽默的表演相应成趣,从独唱与伴唱的小调主和弦上行半音模进到乐队全奏的合唱,简洁明了、酣畅淋漓。这一主题旋律贯穿全剧,在第七场分两段演绎为升级版,至第九场全剧结尾处再完整展示,逐步将戏剧与音乐同时推向最高潮。升级版《吃喝拉撒睡》在悠扬的手风琴伴奏下带来“冶同学少年”的怀旧情怀,在全剧激情风格的映衬下,圣咏式合唱特有的洁净、统一音色与沉静、庄重气氛形成独树一帜的美感,尽显作曲家坚实的古典音乐根基;随后,左渐将开始指导排练由他修改并更名的《垃圾宝贝》。这首合唱曲以g-d-e-f-g-G-A-B的调性布局与4/4-6/8-4/4的节拍转换以及78-80-86-120-120.9999-116-123的速度变化,加之电声打击乐器伴奏,再与念诵、领唱、对唱、合唱融为一体,特别在三个转折乐句处保留并突出了前曲的手风琴伴奏,配以与之完全不同的加花旋律和节奏,如连续十六分音符、五连音、颤音、滑音等,推动作品向“6/8和120.9999”的高潮处冲刺,与其他素材共同抵达该曲巅峰。到全剧结尾处,天使合唱团为在医院陪伴老师而放弃决赛,左渐将被推上手术台,主题曲《垃圾宝贝》再以g-G-A-B的调性顺序最后一次响起,此时的艺术呈现是大家对排练的重温、对未来的憧憬、对生活的表态,经过一系列的矛盾冲突、磨合化解,左渐将与兰小柯形成共同的生命理念,同学们也回归到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青春本色,“成长比成功重要”的主题在此得到升华。 《天使合唱团》在创作中最突出的成就体现在音乐与戏剧的合二为一,这正是一部优秀音乐剧必备的条件。为呈现人物个性,编剧在唱词写作上使用了直白的口语表达——“没有兄弟,没有姐妹,只有自己;没有游戏,没有睡眠,只有学习。没有幸福,没有快乐,只有压力;没有朋友,没有交流,只有手机。我们住在隔壁却用QQ联系,没有聚会全靠微信传递信息……”——通俗易懂顺达人心,又饱含诗化的节奏与意韵,称得上是白话的韵文。为生动再现口语的原有张力,作曲家常以平缓的二、三度级进音程构建旋律,这几乎成为全剧独唱曲目的共同特点。其中兰小柯和左渐将的多首重要唱段都是近乎西方歌剧宣叙调的平直线条,用念诵式旋律组织带有强烈个人意志的“咏叹调”,这种做法打破了“一部名剧必有几首经典”的常规。作曲家传达了这样的创作理念:音乐剧并非仅是几首歌曲的串联,它是一个逻辑严密、关系复杂、结构清晰的戏剧整体。在《天使合唱团》里,主干音乐没有完全集中在独唱部分,而是分布于那些风格各异并与人物情绪相吻合,同时发挥着“起承转合”作用的对唱、重唱与合唱中。比如《上课》《我们只想自由地呼吸》《吃喝拉撒睡》《挺进决赛》《这是一个馊主意》等段落,那些“和而不同”的精美设计与自然合理的有效衔接都使人难以忘怀。第三场的《我要撑起这个家》和第四场的《小丑》是男女主角的核心唱段,它们各自的音乐形象并非孤立存在的美妙旋律,其音乐意义表现为在整体结构中充当一个声部,这正是音乐剧作曲家必备的戏剧思维。
音乐和戏剧的紧密结合,还表现在以相同材料作为统一内在逻辑的线索,即代表同一性格和情感状态的段落都采用相同音乐材料建构,剧中包含四组这样的段落:第一场《没有问题》和第四场《我们只想自由呼吸》;第二场《吃喝拉撒睡》和第七场以及第九场的《垃圾宝贝》;第三场的《无所谓》和第四场《我不知道春天离我有多远》;第五场《在我来到你们身边之前》和第九场《在你来到我们身边之前》。这种局部重复手法有效提升了观众对音乐的辨识度,帮助记忆材料,理解作品基调。剧中还有一些特色值得称道:大量运用应答式对白和对唱,并且重唱、领唱与合唱基本都以此展开,这使歌唱式交谈更顺畅便捷,避免了歌剧宣叙调创作中的“费力不讨好”;歌曲的音区、节奏、速度、力度都限定在青少年表演能力范围内,上半场开场曲《COSPLAY》和下半场开场曲《问题少年》中设计了大段RAP,用灵活快捷的念唱节奏宣泄压力,间插的合唱乐句使整体色彩更丰富;爵士、摇滚风格的搭建与剧情气质完全吻合,个别段落插入口琴、吉他、手风琴等乐器独奏,凸显孤独、彰显温馨,情感表达细腻,旋律优美动人。最能体现作曲家创作功底和艺术才华的当数剧中的十段合唱,听起来朗朗上口,仔细琢磨妙处横生。就舞台呈现来看,演员的合唱水准在国内原创音乐剧中已属一流。
《天使合唱团》在表演上给观众留下的一致印象是“走心”。剧中所有演员都来自由花鼓戏剧团和歌舞剧团汇聚而成的株洲市戏剧传承中心,他们此前从未接触过音乐剧,绝大多数人甚至是第一次演出戏剧作品,经过三年的刻苦训练与反复揣摩,刚柔相济的舞姿、发音精准的念诵、悠扬通透的歌唱,鲜活生动的状态成就了近乎完美的精湛表演。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数兰大宝的扮演者熊湉湉,其戏份虽然不重,但最出彩的段落都集于她一身。那诙谐幽默的表演,响彻行云的歌声成为全剧的最大亮点,她所阐释的《垃圾宝贝》最高音a2宛如天籁。兰大宝作为矛盾爆发的导火索,巧妙地推动着剧情发展,熊湉湉对这个角色的塑造可谓画龙点睛、生动传神。株洲市戏剧传承中心更是一个具有职业追求的体团队,北京公演时,扮演兰小柯的刘娣发烧打点滴多日,身体虚弱无力,但她不愿因自己放录音影响集体现场演出效果而坚持真唱,观众当天听到女主角所发的暗哑之声,着实饱含着一位职业演员的道德操守和艺术追求,也体现出整个团队勇于担当失败风险、视“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的精神理念。
回望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音乐剧创作,至今已走过30多年的历程,但从形式到内容都还处于探索阶段。由于音乐剧的创作和表演方式都独立于专业戏剧和古典音乐以外,创作团队呈零散结构,从自由搭配到稳定组合尚无系统化积累,对音乐剧的创作规律也缺乏深入研究,二度創作中没有专业的音乐剧乐团现场演奏,舞台表演也缺乏成熟的职业演员来完成,总体上数量不少、佳作匮乏。通常情况下,作品完成后都很难持续演出,欠缺良性循环的艺术发展空间和沉淀经典的社会文化条件。然而,音乐剧独有的通俗性与艺术性并重的雅俗共赏风格,又使它贴近大众音乐生活,从而具备了形成商业产业链的优势。然而,目前音乐剧创作呈现泡沫化的虚假繁荣,投资人与创作者的浮躁心态和急功近利,很难使他们对一部作品潜心打磨。《天使合唱团》之所以能在众多中国原创音乐剧中脱颖而出,除了主创团队的实力外,另一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内心的定力与韧性。该剧策划于2013年,到此次北京展演,已跨过4个年头,剧本十易其稿,音乐和表演也随之变化,每处修改都是根据实际演出效果并综合多方意见调整而来的。虽然该剧的全国巡演尚未正式启动,其商业性成功指数还属未知,这种看淡荣誉、立志经典、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创作理念,以及看似简单的“要做一部好剧”的追求,对于这个立志做中国最好音乐剧的主创团队来说,自身成长无疑比商业成功更重要。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这也是音乐剧《天使合唱团》所表达的主题,它体现了创作者对创作本身秉持的价值理念与平和心态,在笔者看来,正是这样的理念和心态成就了这部音乐剧的独到价值:即使它算不上严格意义的经典,也必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