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族传统体育是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组成部分之一,起源于广大民众的日常生产和生活,民众作为其参与主体,主导着民族传统体育的规则,并体现出一定的人文关怀。文章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主要内容、参与主体、主要功能以及活动规则的制定分析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的民众关怀,并对其能够继续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民众;关怀
中图分类号:G81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5-0321-01
我国民族众多,各个民族的民众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都形成了独特色的传统体育,并且成为体现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广大民众的生活实际,体育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意识早已深深地渗透其中,这也与现代体育的理念不谋而合。在当前的社会语境下,研究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民众关怀和发展,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推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要求。
1.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民众关怀
1.1 民众生活是民族传统体育的主要内容
民族传统体育的源头就是民众的生活,其发展目的也是推动民众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化是民族传统体育的特征。这种民族传统体育和民族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得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天生就离不开民众的日常生活,可以说,人文性就是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例如壮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打扁担就是源于壮族人民用扁担运输物品的日常生活方式;畲族人民生活环境靠近海洋,经常捡拾贝壳,所以畲族的体育活动中有“赛海马”一项内容。珍珠球是满族的传统体育之一,这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是由古代满族人采珍珠的日常劳动演变而来的,刚开始只是小孩子模仿大人们采珍珠的劳动,后来慢慢发展成为使用小皮球来进行有攻有防形式的一种体育运动。诸如此类,很多民族的传统体育运动都是源于民族生活,并占据民族生活的一部分,与这个民族的节庆习俗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1.2 民众是民族传统体育的参与主体
民族传统体育从产生之初到后来的发展过程中,都没有远离民众的日常生活,可以说,民族传统体育的活动主体就是民众。相对于当前的竞技体育把参与者的范围限定在小众身上,民族传统体育的公众参与度则是非常之高的。例如蒙古族的体育项目“搏克”,就不对参与者的身份和等级进行限定,只要报名,任何人都能能参与进来。在侗族、傣族人民中流行甚广的抢花炮,是从村寨中选出几名花炮手进行争夺,但是参与比赛中呐喊助威的民众则包括十里八村的全部男女老少。另外,其他的运动如打扁担、荡秋千等的参与者也是在民众中自发举荐出来的,且没有具体的限制条件。这些都说明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民众参与面之广度巨大。尽管不同民族的体育形式不同,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对参与者进行限定资格,民众的参与热情因此高涨。
1.3 娱乐民众是民族传统体育的主要功能
民族传统体育的一个特征就是娱乐性,民族体育运动往往是出现在民族传统节日中,有的是为了娱神,如一些体育项目是在宗教祭祀的活动中开展的;也有一部分体育项目是娱人,例如,打扁担、射弩等;另外还有一部分体育项目是两者的功能兼而有之,尽管这些传统体育活动的目的不同,但是从整体出发而言,民族传统体育的运动项目大都是侧重于娱乐功能的。所以民族传统体育中的大多数活动,其实质本就是一种游戏,娱乐性比较强,在整个体育活动过程中,往往形成一种欢喜的氛围。当前的民族体育活动中,其表演性质的项目会多于经竞技项目的原因也在于此。基于这种特性,民族传统体育更多倾向于达到娱乐放松的目的,是民众的一种自我休闲方式。这种能够满足民众的喜好的特征,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中构造了一种厚重的人文情怀。另外,与竞技体育主要是对个人竞技能力的锻炼不同,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的娱乐性则比较偏重于对人本性的解放,更加看重的是个体身心的发展。
1.4 民众制定民族传统体育的活动规则
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中也有一定的活动规则,但是其规则相对来说比较灵活、简单,对于活动的评价更是人情化,这体现了民族传统体育以人为本的内涵。由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参与者以民众自发参与为主,以及其娱乐的目的,因此其规则的制定所受的限制比较少,且简单易执行,例如射弩运动,以肉块作为箭靶,谁能够射中肉块就归谁;对于规则的具体应用,在民族传统体育中也比较灵活。民众主导着活动规则,而不是规则牵引着民众。另外,在活动的评价上,也是以民众的评价为主,个人经验在评价中占了很大分量,活动所营造出的氛围和效果能否吸引民众是评价的标准,而不是技巧的优劣。以抢花炮为例,活动规则简单,民众主要关注其趣味性,而不是比赛双方的输赢,参赛者获得的奖品不是对其运动的单一评价,而是象征着祝福的物品。
2.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2.1 凸显民族文化特色
民族传统体育诞生于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之中,其差异性、多样性是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和发展的动力。差异性使得民族传统体育能够相互借鉴和补充;多样性令民族传统体育各放光彩,受到不同人的喜爱;民族传统体育的民族归属性,是其得意传承并继续发展的根基。各个民族的传统体育都在汲取其他其他民族的体育精华而不断发展,反过来其自身发展过程又是其他民族体育进行反省的过程,就这样在彼此的借鉴和融合中不断前进。因此,通过在民族节日等民俗庆典活动中,来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形成一种从地域到文化上的民族标识,是保持民族体育独特性的有效方法。
2.2 改造民族传统体育
随着历史的发展,滋养民族传统体育的原始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态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得当前的人们更加倾向于参与到流行的现代体育运动中。传统与现代观念的不符合,造成了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社会顺利对接的障碍。因此,在民族传统体育的继续发展中应该吸取一些现代社会的理念和思想,在这个基础上对传统民族体育进行弘扬,令其摆脱原有的落后形态的束缚,使民族传统体育中的文化内涵与现代体育的风貌有机地融合,运用现代体育的制度和理念以及运作模式等,对一些形式奇特的民族体育项目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良;在现代理论的指导下,对民族传统体育中包含的健康原理进行解读。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中来,使其发展可持续。
2.3 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
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因此在尊重当地人民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自然景观,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文化旅游开发,是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体育的有效措施之一,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具体来说可以选择一些趣味性和观赏性较强的体育运动项目,以此为基础开展一些独居民族特色和风情的活动,邀请游客参与,让游客感受当地山水之美的同时,又能对当地的民俗风情和文化内涵有所了解。当地的政府部门应该对项目的开展给与政策上的支持,大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开展建设;当地媒体可以利用文化包装的形式进行宣传,吸引更多的人前来观光旅游,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文化旅游。这种方式不仅发展了当地的旅游业,也推广发展了民族体育文化。
结语
随着当前时代背景的大变换,民族传统体育也要寻求新的的发展道路。而现代体育的影响又给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空间。民族传统体育的继续发展要在继承其原有的价值的基础上,寻求其与现代体育发展趋势的结合点,结合民族传统体育的特征,寻求有利于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路径。要重视民族传统体育中的人文情怀,以此作为基础发展生活化、全民性和休闲型的体育。
参考文献
[1] 洪美玲,冯先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将在休闲体育中崛起[J].武术科学,2009(4):69-71.
[2] 汤立许,蔡仲林.近十年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综述[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1):64.
[3] 白晋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46.
[4] 孟峰年.全球化时代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及发展趋势[J].西安体育学报,2005(1).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民众;关怀
中图分类号:G81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5-0321-01
我国民族众多,各个民族的民众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都形成了独特色的传统体育,并且成为体现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广大民众的生活实际,体育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意识早已深深地渗透其中,这也与现代体育的理念不谋而合。在当前的社会语境下,研究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民众关怀和发展,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推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要求。
1.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民众关怀
1.1 民众生活是民族传统体育的主要内容
民族传统体育的源头就是民众的生活,其发展目的也是推动民众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化是民族传统体育的特征。这种民族传统体育和民族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得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天生就离不开民众的日常生活,可以说,人文性就是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例如壮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打扁担就是源于壮族人民用扁担运输物品的日常生活方式;畲族人民生活环境靠近海洋,经常捡拾贝壳,所以畲族的体育活动中有“赛海马”一项内容。珍珠球是满族的传统体育之一,这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是由古代满族人采珍珠的日常劳动演变而来的,刚开始只是小孩子模仿大人们采珍珠的劳动,后来慢慢发展成为使用小皮球来进行有攻有防形式的一种体育运动。诸如此类,很多民族的传统体育运动都是源于民族生活,并占据民族生活的一部分,与这个民族的节庆习俗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1.2 民众是民族传统体育的参与主体
民族传统体育从产生之初到后来的发展过程中,都没有远离民众的日常生活,可以说,民族传统体育的活动主体就是民众。相对于当前的竞技体育把参与者的范围限定在小众身上,民族传统体育的公众参与度则是非常之高的。例如蒙古族的体育项目“搏克”,就不对参与者的身份和等级进行限定,只要报名,任何人都能能参与进来。在侗族、傣族人民中流行甚广的抢花炮,是从村寨中选出几名花炮手进行争夺,但是参与比赛中呐喊助威的民众则包括十里八村的全部男女老少。另外,其他的运动如打扁担、荡秋千等的参与者也是在民众中自发举荐出来的,且没有具体的限制条件。这些都说明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民众参与面之广度巨大。尽管不同民族的体育形式不同,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对参与者进行限定资格,民众的参与热情因此高涨。
1.3 娱乐民众是民族传统体育的主要功能
民族传统体育的一个特征就是娱乐性,民族体育运动往往是出现在民族传统节日中,有的是为了娱神,如一些体育项目是在宗教祭祀的活动中开展的;也有一部分体育项目是娱人,例如,打扁担、射弩等;另外还有一部分体育项目是两者的功能兼而有之,尽管这些传统体育活动的目的不同,但是从整体出发而言,民族传统体育的运动项目大都是侧重于娱乐功能的。所以民族传统体育中的大多数活动,其实质本就是一种游戏,娱乐性比较强,在整个体育活动过程中,往往形成一种欢喜的氛围。当前的民族体育活动中,其表演性质的项目会多于经竞技项目的原因也在于此。基于这种特性,民族传统体育更多倾向于达到娱乐放松的目的,是民众的一种自我休闲方式。这种能够满足民众的喜好的特征,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中构造了一种厚重的人文情怀。另外,与竞技体育主要是对个人竞技能力的锻炼不同,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的娱乐性则比较偏重于对人本性的解放,更加看重的是个体身心的发展。
1.4 民众制定民族传统体育的活动规则
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中也有一定的活动规则,但是其规则相对来说比较灵活、简单,对于活动的评价更是人情化,这体现了民族传统体育以人为本的内涵。由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参与者以民众自发参与为主,以及其娱乐的目的,因此其规则的制定所受的限制比较少,且简单易执行,例如射弩运动,以肉块作为箭靶,谁能够射中肉块就归谁;对于规则的具体应用,在民族传统体育中也比较灵活。民众主导着活动规则,而不是规则牵引着民众。另外,在活动的评价上,也是以民众的评价为主,个人经验在评价中占了很大分量,活动所营造出的氛围和效果能否吸引民众是评价的标准,而不是技巧的优劣。以抢花炮为例,活动规则简单,民众主要关注其趣味性,而不是比赛双方的输赢,参赛者获得的奖品不是对其运动的单一评价,而是象征着祝福的物品。
2.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2.1 凸显民族文化特色
民族传统体育诞生于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之中,其差异性、多样性是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和发展的动力。差异性使得民族传统体育能够相互借鉴和补充;多样性令民族传统体育各放光彩,受到不同人的喜爱;民族传统体育的民族归属性,是其得意传承并继续发展的根基。各个民族的传统体育都在汲取其他其他民族的体育精华而不断发展,反过来其自身发展过程又是其他民族体育进行反省的过程,就这样在彼此的借鉴和融合中不断前进。因此,通过在民族节日等民俗庆典活动中,来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形成一种从地域到文化上的民族标识,是保持民族体育独特性的有效方法。
2.2 改造民族传统体育
随着历史的发展,滋养民族传统体育的原始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态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得当前的人们更加倾向于参与到流行的现代体育运动中。传统与现代观念的不符合,造成了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社会顺利对接的障碍。因此,在民族传统体育的继续发展中应该吸取一些现代社会的理念和思想,在这个基础上对传统民族体育进行弘扬,令其摆脱原有的落后形态的束缚,使民族传统体育中的文化内涵与现代体育的风貌有机地融合,运用现代体育的制度和理念以及运作模式等,对一些形式奇特的民族体育项目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良;在现代理论的指导下,对民族传统体育中包含的健康原理进行解读。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中来,使其发展可持续。
2.3 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
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因此在尊重当地人民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自然景观,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文化旅游开发,是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体育的有效措施之一,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具体来说可以选择一些趣味性和观赏性较强的体育运动项目,以此为基础开展一些独居民族特色和风情的活动,邀请游客参与,让游客感受当地山水之美的同时,又能对当地的民俗风情和文化内涵有所了解。当地的政府部门应该对项目的开展给与政策上的支持,大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开展建设;当地媒体可以利用文化包装的形式进行宣传,吸引更多的人前来观光旅游,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文化旅游。这种方式不仅发展了当地的旅游业,也推广发展了民族体育文化。
结语
随着当前时代背景的大变换,民族传统体育也要寻求新的的发展道路。而现代体育的影响又给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空间。民族传统体育的继续发展要在继承其原有的价值的基础上,寻求其与现代体育发展趋势的结合点,结合民族传统体育的特征,寻求有利于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路径。要重视民族传统体育中的人文情怀,以此作为基础发展生活化、全民性和休闲型的体育。
参考文献
[1] 洪美玲,冯先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将在休闲体育中崛起[J].武术科学,2009(4):69-71.
[2] 汤立许,蔡仲林.近十年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综述[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1):64.
[3] 白晋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46.
[4] 孟峰年.全球化时代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及发展趋势[J].西安体育学报,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