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业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而土木工程的发展显示建筑业的好坏程度,因此加强对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是十分必要的。混凝土作为建筑物最重要的基础材料,它的施工技术决定着整个土木工程的质量。对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U445.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8-0209-01
引言
在土木工程中,有很多的施工单位,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紧密的沟通,只有有效的协调好各个施工单位间的工序,才能够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在施工的全部程序中,混凝土作为一项重要的施工程序,对于整个工程的质量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文中对于混凝土的施工程序以及各个程序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土木工程混凝土概述
混凝土是指由水资源与水泥、砂子、石头根据固定比例而研究调制,其主要用于建筑与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大面积采用的材料。分析混凝土特点,商品混凝土具备可持续作业、运输能力大,且易于成型的特点,比其他建筑材料更具优势。混凝土运输的速度较快,其能够使现代的混凝土在施工作业时较传统土木工程的建设节省更多的时间,从而加快工程的竣工。
二、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2.1 混凝土的配制
在配制混凝土的过程中,通常会因混凝土的生产方责任意識较弱,或者其技术的局限性等因素,导致其生产的混凝土将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致使不能够更好的满足于土木工程项目建设的施工要求。因此,在混凝土的配制比例方面应根据国家规定的安全范围予以严格要求。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的强度可对土木工程竣工后的建筑质量产生重要影响,但混凝土的强度大小取决于生产者对混凝土的配制比例,因此,对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配置的比例应按照标准范围合理设计,尽可能的保证其合理性、准确性及科学性。除此之外,在调配混凝土比例的实验过程中,应以经济的最大化为前提,追求合理性及科学性,从而更好的满足于土木工程建筑的需求和竣工之后的工程耐久性,因此,工程施工方对提交的实际材料,应予以严格抽检与对比程序,以确保土木工程工作的有效性及合理性。
2.2 混凝土的拌制
混凝土的拌制对土木工程项目的建设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混凝土的施工者需对搅拌混凝土的相关材料予以反复核算并严格控制。在每一项土木建设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都需對混凝土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然而,对于混凝土的拌制这项操作,少数搅拌混凝土的相关工作人员由于缺乏一定的知识技术及相关经验,其无法正确的理解关于拌制混凝土的合理性、科学性,其中加水过多是最为常见的问题。若在搅拌混凝土时加入的水量过多,则会出现多余水分,当混凝土变硬后,剩余水分将极易变成水泡,而当水泡被蒸发后,混凝土将会形成大量的水封,从而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因此,拌制工作人员在进行混凝土的拌制操作时,需全面掌握关于如何控制水量等基本技能,并准确掌握搅拌的时间,从而提升混凝土的性能,并在土工工程施工中发挥出其最大的作用。
2.3 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的运输也是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在运输过程中耗费太多的时间,则很容易出现离析或初凝现象,因此,若想要缩短混凝土的运输时间,运输司机可尽可能的将路程缩短。一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施工方可以在浇筑混凝土的附近找一个适合于混凝土的拌制地点,从而有利于混凝土的快速运输,特别是对于以滑模施工的无缝浇筑而言,比运输混凝土的要求上更高,其中包括浇筑混凝土期间绝不可中断对混凝土的供应,且在运输的方法上,也具有一定的要求。通常把混凝土的运输种类分为三类,垂直运输、楼面运输、平面运输。楼面运输的主要方式为双轮手推车; 垂直运输则具有更多的方法,如混凝土泵的运输、井架的运输、快速提升架的运输等; 而平面运输则主要采用自卸汽车和混凝土运输车。
2.4 混凝土的浇筑
在浇筑混凝土工作前,应对模板的位置、尺寸及标高等各方面予以仔细检查和确认,同时也需做好相关的记录工作,尤其是在雨雪较大的天气时,应该避免在露天的恶劣环境中进行浇筑。在开展竖向混凝土浇筑工作前,需要首先在其基部垫筑一定的水泥砂浆,且在浇筑的过程中保证混凝土振捣匀速且不间断,以防止离析现象的发生。如果浇筑的混凝土超过3 m 的高度,此时需采用溜管,且在实施混凝土的浇筑工作时,应认真检查各结构部件,以避免移动变形,从而更好的保障浇筑质量。为确保浇筑的混凝土保持完整性,应尽可能的把停歇的间隙缩短,而且在混凝土的浇筑标准中,停歇的间隙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通常会因相关施工人员技术的欠缺及设备原因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中间的停歇时间超时,从而导致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此时则需留设一定的施工缝,且对施工缝留设的位置则应以设计的要求及相关技术为依据。此外,新旧混凝土的有效结合同样是浇筑施工缝时需注意的方面,由于新旧混凝土结合型较为薄弱,致使其承受的剪力相对较小,因此需合理控制施工缝的留设位置,其不仅需满足于施工的便捷,而且应降低其所能承受的剪力。浇筑工作完成后,振捣同样不可缺少,这可使整块模板均被混凝土填充满,且还应严格保障其质量,以便排除混凝土中存在的多余气泡,进而使混凝土更加密实、均匀。
2.5 混凝土的养护
在混凝土浇筑工作中,养护是其结束后不可缺少的一道工序。由于水泥和水发生水化反应,致使混凝土凝结并硬化,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为了使混凝土更快更好的发生反应,首先应选择科学、合理有效的手段,创造适合于发生水化反应的良好环境。若要使水化反应快速、充分的完成,并使凝结、硬化的速度加快,则有必要对过度吹风、干燥、暴晒等环境做好一定的防护措施,从而有效防止混凝土发生异常或裂缝遭受破坏,因此,当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完成时,为使其表面保持湿润,相关工作人员应及时做好洒水等工作,这样可防止因表面太过干燥而生成裂缝。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要求: 不可间断混凝土的养护时间,而且养护期间养护的建筑表面需处于湿润状态; 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应短于4 周; 洒水操作需于混凝土浇筑结束后8 h ~ 16 h内进行; 对于低塑性混凝土而言,在浇筑工作完成后应立即进行喷雾等一系列养护工作,然后再进行洒水等养护工作。
三、结束语
在我国大量兴建土木工程的形势下,一定要保证土木工程的质量,不要为了追求速度和数量而忽视了质量。在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是应用的最为广泛的材料,对于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要加强重视。在混凝土施工之前,要充分的了解混凝土的特性,了解其在施工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将混凝土在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制定解决的措施,防止质量问题的产生。只有保证了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才能够对土木工程的质量有所保障。
参考文献
[1] 管宁,崔星远,崔朝华.浅谈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J].科技信息,2011,(25):659+627.
[2] 林清强.浅谈建筑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6,(23):13-14.
[3] 王银明.浅谈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6,(06):53-54.
[4] 苏颖.浅谈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实践[J].科技风,2012,(12):191.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U445.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8-0209-01
引言
在土木工程中,有很多的施工单位,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紧密的沟通,只有有效的协调好各个施工单位间的工序,才能够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在施工的全部程序中,混凝土作为一项重要的施工程序,对于整个工程的质量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文中对于混凝土的施工程序以及各个程序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土木工程混凝土概述
混凝土是指由水资源与水泥、砂子、石头根据固定比例而研究调制,其主要用于建筑与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大面积采用的材料。分析混凝土特点,商品混凝土具备可持续作业、运输能力大,且易于成型的特点,比其他建筑材料更具优势。混凝土运输的速度较快,其能够使现代的混凝土在施工作业时较传统土木工程的建设节省更多的时间,从而加快工程的竣工。
二、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2.1 混凝土的配制
在配制混凝土的过程中,通常会因混凝土的生产方责任意識较弱,或者其技术的局限性等因素,导致其生产的混凝土将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致使不能够更好的满足于土木工程项目建设的施工要求。因此,在混凝土的配制比例方面应根据国家规定的安全范围予以严格要求。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的强度可对土木工程竣工后的建筑质量产生重要影响,但混凝土的强度大小取决于生产者对混凝土的配制比例,因此,对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配置的比例应按照标准范围合理设计,尽可能的保证其合理性、准确性及科学性。除此之外,在调配混凝土比例的实验过程中,应以经济的最大化为前提,追求合理性及科学性,从而更好的满足于土木工程建筑的需求和竣工之后的工程耐久性,因此,工程施工方对提交的实际材料,应予以严格抽检与对比程序,以确保土木工程工作的有效性及合理性。
2.2 混凝土的拌制
混凝土的拌制对土木工程项目的建设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混凝土的施工者需对搅拌混凝土的相关材料予以反复核算并严格控制。在每一项土木建设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都需對混凝土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然而,对于混凝土的拌制这项操作,少数搅拌混凝土的相关工作人员由于缺乏一定的知识技术及相关经验,其无法正确的理解关于拌制混凝土的合理性、科学性,其中加水过多是最为常见的问题。若在搅拌混凝土时加入的水量过多,则会出现多余水分,当混凝土变硬后,剩余水分将极易变成水泡,而当水泡被蒸发后,混凝土将会形成大量的水封,从而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因此,拌制工作人员在进行混凝土的拌制操作时,需全面掌握关于如何控制水量等基本技能,并准确掌握搅拌的时间,从而提升混凝土的性能,并在土工工程施工中发挥出其最大的作用。
2.3 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的运输也是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在运输过程中耗费太多的时间,则很容易出现离析或初凝现象,因此,若想要缩短混凝土的运输时间,运输司机可尽可能的将路程缩短。一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施工方可以在浇筑混凝土的附近找一个适合于混凝土的拌制地点,从而有利于混凝土的快速运输,特别是对于以滑模施工的无缝浇筑而言,比运输混凝土的要求上更高,其中包括浇筑混凝土期间绝不可中断对混凝土的供应,且在运输的方法上,也具有一定的要求。通常把混凝土的运输种类分为三类,垂直运输、楼面运输、平面运输。楼面运输的主要方式为双轮手推车; 垂直运输则具有更多的方法,如混凝土泵的运输、井架的运输、快速提升架的运输等; 而平面运输则主要采用自卸汽车和混凝土运输车。
2.4 混凝土的浇筑
在浇筑混凝土工作前,应对模板的位置、尺寸及标高等各方面予以仔细检查和确认,同时也需做好相关的记录工作,尤其是在雨雪较大的天气时,应该避免在露天的恶劣环境中进行浇筑。在开展竖向混凝土浇筑工作前,需要首先在其基部垫筑一定的水泥砂浆,且在浇筑的过程中保证混凝土振捣匀速且不间断,以防止离析现象的发生。如果浇筑的混凝土超过3 m 的高度,此时需采用溜管,且在实施混凝土的浇筑工作时,应认真检查各结构部件,以避免移动变形,从而更好的保障浇筑质量。为确保浇筑的混凝土保持完整性,应尽可能的把停歇的间隙缩短,而且在混凝土的浇筑标准中,停歇的间隙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通常会因相关施工人员技术的欠缺及设备原因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中间的停歇时间超时,从而导致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此时则需留设一定的施工缝,且对施工缝留设的位置则应以设计的要求及相关技术为依据。此外,新旧混凝土的有效结合同样是浇筑施工缝时需注意的方面,由于新旧混凝土结合型较为薄弱,致使其承受的剪力相对较小,因此需合理控制施工缝的留设位置,其不仅需满足于施工的便捷,而且应降低其所能承受的剪力。浇筑工作完成后,振捣同样不可缺少,这可使整块模板均被混凝土填充满,且还应严格保障其质量,以便排除混凝土中存在的多余气泡,进而使混凝土更加密实、均匀。
2.5 混凝土的养护
在混凝土浇筑工作中,养护是其结束后不可缺少的一道工序。由于水泥和水发生水化反应,致使混凝土凝结并硬化,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为了使混凝土更快更好的发生反应,首先应选择科学、合理有效的手段,创造适合于发生水化反应的良好环境。若要使水化反应快速、充分的完成,并使凝结、硬化的速度加快,则有必要对过度吹风、干燥、暴晒等环境做好一定的防护措施,从而有效防止混凝土发生异常或裂缝遭受破坏,因此,当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完成时,为使其表面保持湿润,相关工作人员应及时做好洒水等工作,这样可防止因表面太过干燥而生成裂缝。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要求: 不可间断混凝土的养护时间,而且养护期间养护的建筑表面需处于湿润状态; 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应短于4 周; 洒水操作需于混凝土浇筑结束后8 h ~ 16 h内进行; 对于低塑性混凝土而言,在浇筑工作完成后应立即进行喷雾等一系列养护工作,然后再进行洒水等养护工作。
三、结束语
在我国大量兴建土木工程的形势下,一定要保证土木工程的质量,不要为了追求速度和数量而忽视了质量。在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是应用的最为广泛的材料,对于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要加强重视。在混凝土施工之前,要充分的了解混凝土的特性,了解其在施工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将混凝土在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制定解决的措施,防止质量问题的产生。只有保证了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才能够对土木工程的质量有所保障。
参考文献
[1] 管宁,崔星远,崔朝华.浅谈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J].科技信息,2011,(25):659+627.
[2] 林清强.浅谈建筑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6,(23):13-14.
[3] 王银明.浅谈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6,(06):53-54.
[4] 苏颖.浅谈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实践[J].科技风,2012,(12):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