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和理念要求教师彻底改变教学观念,重新认识教师与教材、教师与媒体、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由过去的课堂主宰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在教师的协助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设计应围绕新课程的理念进行组织。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倡导从问题讨论、开放课堂和合作探究等方面设计全新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情境教学 探究式教学 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高中生物课程改革的落脚点和归宿是教学过程的优化。传统的教学,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教师能系统地、完整地将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但忽视了学生主体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面对新教材和新课改,教师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领会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宗旨,规划自己的教学行为,大胆创新,并转变学生的学习模式,以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一、以问题为主线,设计探究式生物教学
以问题为主线的探究式学习的切入点是问题的提出,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呢?
1、鼓励学生勇于提问
探究式学习的关键是如何培养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让学生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呢?
首先,教师必须改变角色,营造平等的师生氛围。由于教师的特殊地位和专业知识相对丰富,往往在学生心目中成为知识的权威和课堂的权威,这一师生关系成为学生提问的心理障碍,学生不敢提问。因此,要想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克服这一心理障碍,以平等的地位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交换对问题的看法。教师可以展示自己的学习思维,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师生的信任感,让学生克服提问的心理障碍。其次,教师不能只当旁观者,要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和问题的发现,到学生中去,不失时机地献计献策,这样能很好地带动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
2、引导学生善于提问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片面地追求学生参与而缺乏引导和规范,往往会发现一些低思维的“假问题”充斥课堂,这样的课堂看上去热闹,但本质是学生没有参与,不利于组织课堂教学。因此,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引导,把握节奏,规范课堂。生物课有其独特之处,教师可以多方面地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比如,可以通过满足学生的猎奇心理,找出问题。在讲基因工程时,学生问道:能否通过转基因让一株植物开出多种花,结出多种果?
二、以情境为依托,设计情境式生物教学
情境式生物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或教学资源,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兴趣。这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为基础,可以达到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1、创设情境,简捷明快地导入教学内容
生物中有许多概念、原理,只凭口头讲解难以让学生真正掌握,学生往往只是机械地记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对应激性的理解,我上这一节课时,让学生做一个小实验:让一个学生睁开眼睛,让一个学生用手在他眼前一晃,结果这一学生表现出眨眼和躲开的动作。这一情境的引入,学生亲自感受到了“挥手”引起“眨眼和躲开”这一现象。结合定义我再分析:“挥手”是刺激,“眨眼和躲开”是反应,即对刺激的反应叫反射。一个小小的场景所达到的教学效果是很明显的。
2、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用有感染力的语言和身边的事实来创设情境,容易用情感感染学生,触动他们的心灵,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社会现任感,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通過教师或学生自己提供情境,可改变学生的定向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例如,在讲述渗透作用原理时,除根据课本提供的实验装置进行演示外,我还另外提供了一些情境,让学生思考:(1)将烧杯和漏斗的溶液对调,结果如何?(2)将漏斗中的溶液换成浓度较低的蔗糖溶液或NaCl,结果如何?(3)将半透膜换成塑料薄膜或是全透膜,结果呢?通过一系列的情境改变,学生不但领会了渗透的本质和发生的条件,而且提高了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以不偏离教学目标为前提,设计开放式生物教学
古人云:“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不预先备好课、写好教案,课堂教学只会是毫无章法。但如果过于追求过程的完美,一切按步就班,课堂就会变得十分沉闷和单调,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开放式课堂可以弥补传统课堂的不足,打破固定的思维模式,让学生在更大的空间内进行个性化的思考和探究。在实际教学中,本人通过设计开放型题目,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让学生的思维方式日渐开放。比如:“农业生产上,松土有什么意义?”学生可以从多方面思考:促进根的呼吸作用,促进矿物质元素的吸收;促进土壤需氧微生物的生长,提高肥效;抑制反硝化细菌的生长,减少肥效流失;有利于根的向地生长等等。学生的思维丰富多彩、自然,答案也便丰富多彩了。
参考文献
1、朱正威 赵占良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3(必修)。
2、刘恩山 汪忠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解读。
关键词:情境教学 探究式教学 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高中生物课程改革的落脚点和归宿是教学过程的优化。传统的教学,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教师能系统地、完整地将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但忽视了学生主体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面对新教材和新课改,教师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领会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宗旨,规划自己的教学行为,大胆创新,并转变学生的学习模式,以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一、以问题为主线,设计探究式生物教学
以问题为主线的探究式学习的切入点是问题的提出,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呢?
1、鼓励学生勇于提问
探究式学习的关键是如何培养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让学生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呢?
首先,教师必须改变角色,营造平等的师生氛围。由于教师的特殊地位和专业知识相对丰富,往往在学生心目中成为知识的权威和课堂的权威,这一师生关系成为学生提问的心理障碍,学生不敢提问。因此,要想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克服这一心理障碍,以平等的地位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交换对问题的看法。教师可以展示自己的学习思维,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师生的信任感,让学生克服提问的心理障碍。其次,教师不能只当旁观者,要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和问题的发现,到学生中去,不失时机地献计献策,这样能很好地带动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
2、引导学生善于提问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片面地追求学生参与而缺乏引导和规范,往往会发现一些低思维的“假问题”充斥课堂,这样的课堂看上去热闹,但本质是学生没有参与,不利于组织课堂教学。因此,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引导,把握节奏,规范课堂。生物课有其独特之处,教师可以多方面地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比如,可以通过满足学生的猎奇心理,找出问题。在讲基因工程时,学生问道:能否通过转基因让一株植物开出多种花,结出多种果?
二、以情境为依托,设计情境式生物教学
情境式生物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或教学资源,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兴趣。这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为基础,可以达到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1、创设情境,简捷明快地导入教学内容
生物中有许多概念、原理,只凭口头讲解难以让学生真正掌握,学生往往只是机械地记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对应激性的理解,我上这一节课时,让学生做一个小实验:让一个学生睁开眼睛,让一个学生用手在他眼前一晃,结果这一学生表现出眨眼和躲开的动作。这一情境的引入,学生亲自感受到了“挥手”引起“眨眼和躲开”这一现象。结合定义我再分析:“挥手”是刺激,“眨眼和躲开”是反应,即对刺激的反应叫反射。一个小小的场景所达到的教学效果是很明显的。
2、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用有感染力的语言和身边的事实来创设情境,容易用情感感染学生,触动他们的心灵,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社会现任感,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通過教师或学生自己提供情境,可改变学生的定向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例如,在讲述渗透作用原理时,除根据课本提供的实验装置进行演示外,我还另外提供了一些情境,让学生思考:(1)将烧杯和漏斗的溶液对调,结果如何?(2)将漏斗中的溶液换成浓度较低的蔗糖溶液或NaCl,结果如何?(3)将半透膜换成塑料薄膜或是全透膜,结果呢?通过一系列的情境改变,学生不但领会了渗透的本质和发生的条件,而且提高了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以不偏离教学目标为前提,设计开放式生物教学
古人云:“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不预先备好课、写好教案,课堂教学只会是毫无章法。但如果过于追求过程的完美,一切按步就班,课堂就会变得十分沉闷和单调,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开放式课堂可以弥补传统课堂的不足,打破固定的思维模式,让学生在更大的空间内进行个性化的思考和探究。在实际教学中,本人通过设计开放型题目,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让学生的思维方式日渐开放。比如:“农业生产上,松土有什么意义?”学生可以从多方面思考:促进根的呼吸作用,促进矿物质元素的吸收;促进土壤需氧微生物的生长,提高肥效;抑制反硝化细菌的生长,减少肥效流失;有利于根的向地生长等等。学生的思维丰富多彩、自然,答案也便丰富多彩了。
参考文献
1、朱正威 赵占良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3(必修)。
2、刘恩山 汪忠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