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地铁1号线氡浓度特征及其潜在健康效应评估

来源 :地球与环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ver0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铁轨道交通逐渐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首选,但作为较封闭的地下空间环境易导致氡积聚,对于工作人员和乘客存在潜在的电离辐射暴露风险,有必要进行监测评估.贵阳地铁1号线于2018年12月开通运营,所穿越地层主要为碳酸盐岩,该地层风化过程中常常产生氡异常,尤需引起关注.本研究利用RAD-7电子测氡仪,分别于2020年7月29日和2021年1月7日对该地铁全线20个地下站点及车厢中空气氡浓度进行监测,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估算人员暴露剂量,评估潜在健康效应.结果 表明:贵阳地铁1号线氡浓度水平为9.6~ 257.5 Bq/m3,均值为38.9 Bq/m3,高于我国主要城市地铁氡平均值(28.9 Bq/m3),低于国外平均值(105.2 Bq/m3);且不同站点存在较大差异,整体上氡浓度夏季低于冬季.计算发现,站内工作人员因氡及其子体暴露导致的有效剂量为0.28 mSv/a,小于天然背景辐射值(约为2.4 mSv/a),属于低剂量辐射范围,不存在健康风险.
其他文献
放射性碳同位素加速器质谱(ASM14C)测年法是湖泊沉积物定年的主要方法,并且是全新世年代学研究的热点.随着对全新世古气候与环境变化研究的深入,选取不同介质定年可能对年代模型的准确性造成误差,进而影响到气候指标的解译.本文选取贵州东北部梵净山九龙池沉积物中树枝、树叶、树皮、种子等植物残体和全样有机质作为测年介质,利用ASM14C进行定年.结果 表明,相比全样有机质,使用植物残体定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碳库效应的影响.但相比于原位沉积且生长年限较短的叶片,树枝的定年结果偏老,不是一种理想的定年介质.另外,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