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是人类智慧大竞赛的时代,在这场竞赛中,人才素质是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尽快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只有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使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我们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然而,我国的教育长期以来以“标准化”的方式把学生培养成同一模式,使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缺乏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没有主动探究的欲望。这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挑战,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改革现有的课程结构,改变教育教学观念,从而真正转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使教育成为一种关爱、期待和发现。
记得小时候听“评书连播”,每次听完一段后都是恋恋不舍地离开,恨不得一连听上十几段甚至几十段,以至于每次都早早地守候在收音机旁,整个人都被“评书”抓得死死的,可是我们的教学怎么就不能抓住学生的心呢?特别是物理这样有趣的科目也没法像“评书连播”那样吸引学生,这一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于是我仿照 “评书连播”的模式对物理课进行了适当改革和调整。把一节课分成五个模块,每个模块精心设计,环环相扣,顺利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模块1:经典实验,激发兴趣
以前每一节课上课之前我都要做一个小实验、出示一幅图画、讲一个小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于顺利地引入新课,完成新课的教学;而现在我总是利用每一节课的最后5分钟时间完成这一环节,设下悬念,激发学生对下一节课知识的探索欲望。
比如:①压强:让学生用两个食指夹住一支铅笔的两端,多次实验分情况讨论说明两个手指的感觉;②液体压强:著名物理学家帕斯卡的裂桶实验;③连通器:轮船顺流而下到达三峡库区,是怎样“跳”出大坝到达下游的;④大气压强:a.冷水把装有沸水的铁桶压瘪;b.双层壶不但能倒出白酒、红酒还能倒出粉色的鸡尾酒。
模块2:课下预习,合作探索
原来的课前预习都是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被动地完成,甚至有的学生为了完成任务照抄别人的答案;而现在我要求完成预习的过程就是通过看书、讨论、查资料等方式真正地获得问题的答案,能够解释有关的实验现象,达到能在课上展示的程度,这样由于有趣的问题、集体观念、竞争意识等因素就把学生课余的零散时间收集起来,由组长带领用来主动探索和交流。
模块3:小组竞争,集体展示,互相评价,总结交流
在课上由组长或者小组成员展示预习成果,互相交流、互相矫正、集体评价,以小组为单位统计分数,引入竞争机制。这样每个小组都会在课下做好充分的预习,在课上更加积极主动地展示学习成果,为集体争得好成绩,于是理论越辩越明,现象越说越清,课上的时间都还给了学生,教师只起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使得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选择、设计和完成多种形式的活动,做到主动参与、有效参与、实质参与、全面参与。课堂气氛真正地活跃了起来。
模块4:经典练习,轻松检测
以往的例题都是在讲完课以后,靠例题讲述解题的方法、步骤,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而现在把工夫都用在课下,自然课上的时间就更加充裕了,课上的例题学生能通过自学完成大部分的解题思路,只需教师稍加点拨即可,然后教师将例题的难度稍微加深,思考性就增强了,趣味性也提高了,技巧性更突出了,学生就顺理成章的通过例题感觉到所学知识的广泛应用性,体会到物理科学对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
模块5:科学世界,任我畅游
课本每一节内容的后面几乎都有“科学世界”部分,有的章节还有“STS”部分,这些内容都是经过编委会精心筛选的,与课本联系紧密的,代表科技前沿的知识。以往的讲课都没有得到重视,现在我把这部分内容作为课上的一个重要板块,安排学生自学讨论,发表见解,使他们对物理科学知识的应用情况有充分的认识,对物理科学的社会前景做出展望,写出一篇小论文,一段文字,哪怕是几句话也行,谈谈自己对物理科学的认识和学习感受,借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紧接着继续完成小实验,引入下一节的内容,激励学生课下进行自学和探索。
在整节课的五个模块中,最关键的环节是第一模块。演示实验本身就应具有神秘性和激励性。课下学生是否主动自学、积极讨论全部取决于实验的成败。例如:双层壶既能倒出白酒,又能倒出红酒这个实验就非常神秘,做完实验后,学生都会围着我问,想弄明白,于是我就激励他们探索,到课本中去挖掘答案,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自己摘到的果子永远是最甜的、最美的。
当前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的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都取到了很好的效果,总体上都是主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但是对于一名教师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问题不解决,“自主”就永远谈不上,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就摆脱不了,因此“评书模式”应运而生,并且在我的物理教学中初见成效,当然这种模式还需进一步探索实践,逐步完善。
(作者单位:河北省隆化县汤头沟镇中学)
然而,我国的教育长期以来以“标准化”的方式把学生培养成同一模式,使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缺乏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没有主动探究的欲望。这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挑战,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改革现有的课程结构,改变教育教学观念,从而真正转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使教育成为一种关爱、期待和发现。
记得小时候听“评书连播”,每次听完一段后都是恋恋不舍地离开,恨不得一连听上十几段甚至几十段,以至于每次都早早地守候在收音机旁,整个人都被“评书”抓得死死的,可是我们的教学怎么就不能抓住学生的心呢?特别是物理这样有趣的科目也没法像“评书连播”那样吸引学生,这一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于是我仿照 “评书连播”的模式对物理课进行了适当改革和调整。把一节课分成五个模块,每个模块精心设计,环环相扣,顺利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模块1:经典实验,激发兴趣
以前每一节课上课之前我都要做一个小实验、出示一幅图画、讲一个小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于顺利地引入新课,完成新课的教学;而现在我总是利用每一节课的最后5分钟时间完成这一环节,设下悬念,激发学生对下一节课知识的探索欲望。
比如:①压强:让学生用两个食指夹住一支铅笔的两端,多次实验分情况讨论说明两个手指的感觉;②液体压强:著名物理学家帕斯卡的裂桶实验;③连通器:轮船顺流而下到达三峡库区,是怎样“跳”出大坝到达下游的;④大气压强:a.冷水把装有沸水的铁桶压瘪;b.双层壶不但能倒出白酒、红酒还能倒出粉色的鸡尾酒。
模块2:课下预习,合作探索
原来的课前预习都是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被动地完成,甚至有的学生为了完成任务照抄别人的答案;而现在我要求完成预习的过程就是通过看书、讨论、查资料等方式真正地获得问题的答案,能够解释有关的实验现象,达到能在课上展示的程度,这样由于有趣的问题、集体观念、竞争意识等因素就把学生课余的零散时间收集起来,由组长带领用来主动探索和交流。
模块3:小组竞争,集体展示,互相评价,总结交流
在课上由组长或者小组成员展示预习成果,互相交流、互相矫正、集体评价,以小组为单位统计分数,引入竞争机制。这样每个小组都会在课下做好充分的预习,在课上更加积极主动地展示学习成果,为集体争得好成绩,于是理论越辩越明,现象越说越清,课上的时间都还给了学生,教师只起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使得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选择、设计和完成多种形式的活动,做到主动参与、有效参与、实质参与、全面参与。课堂气氛真正地活跃了起来。
模块4:经典练习,轻松检测
以往的例题都是在讲完课以后,靠例题讲述解题的方法、步骤,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而现在把工夫都用在课下,自然课上的时间就更加充裕了,课上的例题学生能通过自学完成大部分的解题思路,只需教师稍加点拨即可,然后教师将例题的难度稍微加深,思考性就增强了,趣味性也提高了,技巧性更突出了,学生就顺理成章的通过例题感觉到所学知识的广泛应用性,体会到物理科学对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
模块5:科学世界,任我畅游
课本每一节内容的后面几乎都有“科学世界”部分,有的章节还有“STS”部分,这些内容都是经过编委会精心筛选的,与课本联系紧密的,代表科技前沿的知识。以往的讲课都没有得到重视,现在我把这部分内容作为课上的一个重要板块,安排学生自学讨论,发表见解,使他们对物理科学知识的应用情况有充分的认识,对物理科学的社会前景做出展望,写出一篇小论文,一段文字,哪怕是几句话也行,谈谈自己对物理科学的认识和学习感受,借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紧接着继续完成小实验,引入下一节的内容,激励学生课下进行自学和探索。
在整节课的五个模块中,最关键的环节是第一模块。演示实验本身就应具有神秘性和激励性。课下学生是否主动自学、积极讨论全部取决于实验的成败。例如:双层壶既能倒出白酒,又能倒出红酒这个实验就非常神秘,做完实验后,学生都会围着我问,想弄明白,于是我就激励他们探索,到课本中去挖掘答案,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自己摘到的果子永远是最甜的、最美的。
当前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的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都取到了很好的效果,总体上都是主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但是对于一名教师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问题不解决,“自主”就永远谈不上,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就摆脱不了,因此“评书模式”应运而生,并且在我的物理教学中初见成效,当然这种模式还需进一步探索实践,逐步完善。
(作者单位:河北省隆化县汤头沟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