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初,约旦发生了一场王室“风波”。据多家媒体报道,4月3日,约旦亲王哈姆扎·本·侯赛因经由律师向英国广播公司发送其录制的视频,称自己被“软禁”。当天,约旦武装部队发表声明,否认有关逮捕哈姆扎的传闻,但表示其被要求停止针对国家安全和稳定的活动。武装部队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优素福·胡奈提在声明中说,此举是在约旦安全机构全面联合调查行动下进行的。在此行动下,约旦王室成员哈桑·本·扎伊德和曾担任财政、计划大臣的巴西姆·阿瓦达拉等人已被逮捕。4日,约旦副首相兼外交与侨务大臣萨法迪通报说,日前挫败一起亲王哈姆扎等人参与、与境外势力相勾连的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7日发表公开信宣布,煽动活动已被平息。
哈姆扎现年41岁,为约旦已故国王侯赛因和他的第四个妻子努尔王后之子,也是现任国王阿卜杜拉二世同父异母的弟弟。阿卜杜拉二世1999年2月任命哈姆扎为王储,2004年11月宣布废黜其王储职位。
如今,这场风波已平息,但背后其实隐藏着约旦王室由来已久的纷争。
1998年底的一天,以色列《新消息报》发布了一条爆炸性新闻,宣称正在美国梅奥医院治疗淋巴癌的约旦国王侯赛因生命垂危。法新社耶路撒冷记者站请求该社约旦记者站站长兰达·哈比普同意转发这条消息,兰达决定先向约旦王室核实。作为侯赛因国王多年的好友,兰达指望约旦政府或王室能给出否定的答案,然而结果却让她大惑不解。她花了四个小时与摄政王——哈桑亲王的办公室联系,却没得到任何答复;她与约旦总理见了面,总理强烈否认了这一消息,但当她问及政府为何不发布否认声明时,总理却一脸尴尬,答不出话来;最后约旦外交部告诉兰达,“有指示不予评论”。
由于当时约旦的主政者是王位指定继承人、侯赛因国王的弟弟哈桑亲王,兰达只做了一个简单的推理便得出了结论:哈桑亲王不许约旦政府否认侯赛因国王病危的消息。她进一步认为哈桑亲王的做法是在为自己登基铺路。
第二天,兰达意外地接到了侯赛因国王的越洋电话。国王说了三句话:“谢谢你所做的一切;我知道你总是靠得住的;跟着你的本能走。”兰达或许没有意识到,这三句话拉开了约旦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王室变局序幕。
“谢谢你所做的一切”表明,侯赛因国王虽然远隔万里,却在第一时间了解到了这件不起眼的事情,仍然掌控着局面。“我知道你总是靠得住的”意味着这件事对国王的伤害不小。“跟着你的本能走”的潜台词是“不要听那位摄政王的”。
然而,这不是一个轻易的决定。哈桑亲王于1965年被指定为王储。他忠心耿耿,政绩出色;与国王关系密切,在政界和民众中也有牢固的权力基础,因此一直被外界看作是理所当然的接班人。但另一方面,在侯赛因国王确诊淋巴癌之后,有关换储的传言也一直沸沸扬扬。
截至1998年,侯赛因国王在位46年,已经几次换储,并始终在“兄终弟及”与“父死子继”的两难之间徘徊。他即位时还不满17岁,按照惯例,他的大弟弟穆罕默德王子被指定为王位继承人。1962年,他的大儿子阿卜杜拉二世出生,侯赛因便用他替换了穆罕默德,但他在王储的位置上只待了三年。1965年,侯赛因再次换储,指定二弟哈桑王子为王位继承人。这次换储并非偶然。
谈及中东问题,人们通常形容以色列“强敌环伺”,实际上早年约旦王国的处境也不太好。哈希姆王朝自称是先知穆罕默德的传人,老国王侯赛因·本—阿里原本统治着汉志地区,是圣地麦加的守护人。他在英国人“阿拉伯的劳伦斯”的怂恿下揭竿而起,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军对奥斯曼帝国的作战。战后,他以“全阿拉伯之王”自居,几个儿子则在各地称王。然而这种辉煌并未持久,哈希姆王朝很快成為各地阿拉伯势力的众矢之的,加上几位国王志大才疏,逢战必败,很快就失地千里。到1958年,哈希姆王朝只剩下约旦这块小地方,外有沙特、叙利亚、伊拉克虎视眈眈,不是大兵压境,就是派刺客入境;内有被约旦兼并了土地的巴勒斯坦人心怀不满,各种暗杀阴谋层出不穷。约旦王室只能靠着与英美的传统盟友关系,以及与以色列的暗中往来,周旋于鹰嘴虎爪之间,在夹缝中求生存。
1965年,以阿拉法特为首的巴解组织在埃及和叙利亚的支持下在约旦境内大举扩张势力,并以约旦河西岸为基地,不断向以色列发起越界攻击,给约旦招来了另一个强敌。刚刚在一系列暗杀阴谋中幸存下来的侯赛因国王深知这次来者不善,国家到了生死存亡之秋,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换储便是其中之一。这次换储有两个目的:其一,阿卜杜拉年幼,万一侯赛因国王被暗杀,这位太子难当大任;其二,与“国中之国”的巴解组织缠斗,侯赛因国王需要一位既绝对信得过又堪当大任的左膀右臂,而在这一点上没有比哈桑亲王更合适的人选了。哈桑亲王果然没辜负兄长的期望,在“六日战争”“黑九月事变”等一系列危亡关头中立场坚定,为保住哈希姆王朝仅存的这点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此后30多年,哈桑亲王一直受到侯赛因国王的信任,兄弟俩保持着亲密而默契的合作关系。但谣言风波之后,侯赛因国王不顾重病之身,毅然回国亲政。他听从美国医生的嘱咐,在伦敦做了停留。其间,他先后会见了哈桑亲王和阿卜杜拉王子。表面看,他与哈桑亲王的会见是在一如既往的亲密无间的气氛中进行的。没人知道在这次会谈中兄弟俩究竟谈了什么,但是在随后与阿卜杜拉王子的会面中,侯赛因国王表现出一些不同寻常的言行。按照阿卜杜拉事后的回忆,侯赛因国王显得“非常紧张”,而且说了一句在当时令他感到费解的话:“我对这些人(某些家庭成员)非常不满,等我回去,我们一起处理他们的问题。”
按照侯赛因国王第四个妻子努尔王后的记录,在伦敦期间,侯赛因国王考虑的并非换储,而是修改约旦宪法中的“长子继承”条款(宪法规定长子继承王位,如果另选,需议会批准),改由王室成员组成的委员会按品德并从有资格继位的王子中进行挑选。这听起来更像是试图对哈桑之后的王位继承问题做出安排,而不是针对哈桑本人。 1999年1月9日,侯赛因国王回到安曼。他与哈桑亲王数次会面,两人间的关系看起来一切如常。1月22日,兄弟俩在王宫会谈,哈桑亲王提及有关换储的流言,侯赛因国王的回答是“不要搭理那些消息”“要继续履行王储的职责”。然而仅仅三天后,国王便发布谕旨,剥夺了哈桑亲王的王储地位,再次指定自己的长子阿卜杜拉继位,此时距他离世仅剩下两周时间。
没有人知道侯赛因国王究竟何时以及为何决定换储,因为他本人在公私场合都很少谈及这一问题。有一种说法认为,他的第四个妻子、美籍阿拉伯裔的努尔王后及其儿子哈姆扎王子在这中间起了关键的作用。侯赛因国王晚年宠爱努尔王后,连带宠爱两人的儿子哈姆扎王子。国王在美国治病期间,努尔王后全程陪同、照料国王日常起居。
外界进一步的猜测是努尔王后的换储努力背后有美国政府的背书。按照这种说法,克林顿政府当时设法推进中东和平,把宝押在阿拉法特身上。考虑到哈桑亲王因“黑九月事变”与巴勒斯坦人结下深仇大恨,美国政府希望下一位约旦国王的人选不会引起巴勒斯坦人太多反感,因此极力怂恿侯赛因国王立哈姆扎王子为王储。而侯赛因国王则担心哈姆扎过于年轻,会被哈桑亲王推翻,因此原本打算通过修改宪法,让哈姆扎成为哈桑的继承人,但因为哈桑希望自己的儿子拉希德王子继位,拒绝让步,导致侯赛因国王不得已立自己的长子阿卜杜拉为王储。这种做法的另一个原因是若修改继承条款需要议会另行批准,弥留之际的国王已经没有太多时间了。
所有这些说法并非空穴来风,阿卜杜拉二世继位后,不同寻常地指定了弟弟哈姆扎王子为王储。考虑到约旦宪法的规定,以及他登基时自己的儿子已经五岁的事实,立哈姆扎王子唯一可能的原因便是侯赛因国王的旨意。阿卜杜拉此时根基未稳,不敢违背父训,不得已而为之。
然而“兄终弟及”与“父死子继”的对撞魔咒并未终止。2004年,阿卜杜拉国王用一纸谕旨,废黜了哈姆扎的王储地位。废储的同时,阿卜杜拉自己的长子侯赛因王子毫无意外地成了新的王储。2011年,“阿拉伯之春”波及約旦,哈姆扎王子被示威者“搬出”,成了反对现任国王的一面旗帜。4月初,约旦王室再生变故。虽然哈姆扎王子后来发表声明,表示其忠于阿卜杜拉国王,但这场源自侯赛因国王时期的“宫斗”是否就此收尾,仍然难以预测。
自约旦第一代国王阿卜杜拉一世起,宫廷内斗就没有停止过。不过约旦宫斗的特点是斗而不破:失败者能俯首称臣,甘心效忠;而胜利者则能不计前嫌,分享荣华。双方基本上保持了家族的亲密关系,从未发生过任何暴力事件。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约旦“强敌环伺”的处境造成的。哈希姆王朝在现代史上命运多舛,屡遭不幸,导致家庭内部的凝聚力大于宫斗造成的破坏力。能做到“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哈姆扎现年41岁,为约旦已故国王侯赛因和他的第四个妻子努尔王后之子,也是现任国王阿卜杜拉二世同父异母的弟弟。阿卜杜拉二世1999年2月任命哈姆扎为王储,2004年11月宣布废黜其王储职位。
如今,这场风波已平息,但背后其实隐藏着约旦王室由来已久的纷争。
谣言风波
1998年底的一天,以色列《新消息报》发布了一条爆炸性新闻,宣称正在美国梅奥医院治疗淋巴癌的约旦国王侯赛因生命垂危。法新社耶路撒冷记者站请求该社约旦记者站站长兰达·哈比普同意转发这条消息,兰达决定先向约旦王室核实。作为侯赛因国王多年的好友,兰达指望约旦政府或王室能给出否定的答案,然而结果却让她大惑不解。她花了四个小时与摄政王——哈桑亲王的办公室联系,却没得到任何答复;她与约旦总理见了面,总理强烈否认了这一消息,但当她问及政府为何不发布否认声明时,总理却一脸尴尬,答不出话来;最后约旦外交部告诉兰达,“有指示不予评论”。
由于当时约旦的主政者是王位指定继承人、侯赛因国王的弟弟哈桑亲王,兰达只做了一个简单的推理便得出了结论:哈桑亲王不许约旦政府否认侯赛因国王病危的消息。她进一步认为哈桑亲王的做法是在为自己登基铺路。
第二天,兰达意外地接到了侯赛因国王的越洋电话。国王说了三句话:“谢谢你所做的一切;我知道你总是靠得住的;跟着你的本能走。”兰达或许没有意识到,这三句话拉开了约旦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王室变局序幕。
“谢谢你所做的一切”表明,侯赛因国王虽然远隔万里,却在第一时间了解到了这件不起眼的事情,仍然掌控着局面。“我知道你总是靠得住的”意味着这件事对国王的伤害不小。“跟着你的本能走”的潜台词是“不要听那位摄政王的”。
然而,这不是一个轻易的决定。哈桑亲王于1965年被指定为王储。他忠心耿耿,政绩出色;与国王关系密切,在政界和民众中也有牢固的权力基础,因此一直被外界看作是理所当然的接班人。但另一方面,在侯赛因国王确诊淋巴癌之后,有关换储的传言也一直沸沸扬扬。
哈桑废立
截至1998年,侯赛因国王在位46年,已经几次换储,并始终在“兄终弟及”与“父死子继”的两难之间徘徊。他即位时还不满17岁,按照惯例,他的大弟弟穆罕默德王子被指定为王位继承人。1962年,他的大儿子阿卜杜拉二世出生,侯赛因便用他替换了穆罕默德,但他在王储的位置上只待了三年。1965年,侯赛因再次换储,指定二弟哈桑王子为王位继承人。这次换储并非偶然。
谈及中东问题,人们通常形容以色列“强敌环伺”,实际上早年约旦王国的处境也不太好。哈希姆王朝自称是先知穆罕默德的传人,老国王侯赛因·本—阿里原本统治着汉志地区,是圣地麦加的守护人。他在英国人“阿拉伯的劳伦斯”的怂恿下揭竿而起,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军对奥斯曼帝国的作战。战后,他以“全阿拉伯之王”自居,几个儿子则在各地称王。然而这种辉煌并未持久,哈希姆王朝很快成為各地阿拉伯势力的众矢之的,加上几位国王志大才疏,逢战必败,很快就失地千里。到1958年,哈希姆王朝只剩下约旦这块小地方,外有沙特、叙利亚、伊拉克虎视眈眈,不是大兵压境,就是派刺客入境;内有被约旦兼并了土地的巴勒斯坦人心怀不满,各种暗杀阴谋层出不穷。约旦王室只能靠着与英美的传统盟友关系,以及与以色列的暗中往来,周旋于鹰嘴虎爪之间,在夹缝中求生存。
1965年,以阿拉法特为首的巴解组织在埃及和叙利亚的支持下在约旦境内大举扩张势力,并以约旦河西岸为基地,不断向以色列发起越界攻击,给约旦招来了另一个强敌。刚刚在一系列暗杀阴谋中幸存下来的侯赛因国王深知这次来者不善,国家到了生死存亡之秋,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换储便是其中之一。这次换储有两个目的:其一,阿卜杜拉年幼,万一侯赛因国王被暗杀,这位太子难当大任;其二,与“国中之国”的巴解组织缠斗,侯赛因国王需要一位既绝对信得过又堪当大任的左膀右臂,而在这一点上没有比哈桑亲王更合适的人选了。哈桑亲王果然没辜负兄长的期望,在“六日战争”“黑九月事变”等一系列危亡关头中立场坚定,为保住哈希姆王朝仅存的这点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此后30多年,哈桑亲王一直受到侯赛因国王的信任,兄弟俩保持着亲密而默契的合作关系。但谣言风波之后,侯赛因国王不顾重病之身,毅然回国亲政。他听从美国医生的嘱咐,在伦敦做了停留。其间,他先后会见了哈桑亲王和阿卜杜拉王子。表面看,他与哈桑亲王的会见是在一如既往的亲密无间的气氛中进行的。没人知道在这次会谈中兄弟俩究竟谈了什么,但是在随后与阿卜杜拉王子的会面中,侯赛因国王表现出一些不同寻常的言行。按照阿卜杜拉事后的回忆,侯赛因国王显得“非常紧张”,而且说了一句在当时令他感到费解的话:“我对这些人(某些家庭成员)非常不满,等我回去,我们一起处理他们的问题。”
按照侯赛因国王第四个妻子努尔王后的记录,在伦敦期间,侯赛因国王考虑的并非换储,而是修改约旦宪法中的“长子继承”条款(宪法规定长子继承王位,如果另选,需议会批准),改由王室成员组成的委员会按品德并从有资格继位的王子中进行挑选。这听起来更像是试图对哈桑之后的王位继承问题做出安排,而不是针对哈桑本人。 1999年1月9日,侯赛因国王回到安曼。他与哈桑亲王数次会面,两人间的关系看起来一切如常。1月22日,兄弟俩在王宫会谈,哈桑亲王提及有关换储的流言,侯赛因国王的回答是“不要搭理那些消息”“要继续履行王储的职责”。然而仅仅三天后,国王便发布谕旨,剥夺了哈桑亲王的王储地位,再次指定自己的长子阿卜杜拉继位,此时距他离世仅剩下两周时间。
谁是哈姆扎王子
没有人知道侯赛因国王究竟何时以及为何决定换储,因为他本人在公私场合都很少谈及这一问题。有一种说法认为,他的第四个妻子、美籍阿拉伯裔的努尔王后及其儿子哈姆扎王子在这中间起了关键的作用。侯赛因国王晚年宠爱努尔王后,连带宠爱两人的儿子哈姆扎王子。国王在美国治病期间,努尔王后全程陪同、照料国王日常起居。
外界进一步的猜测是努尔王后的换储努力背后有美国政府的背书。按照这种说法,克林顿政府当时设法推进中东和平,把宝押在阿拉法特身上。考虑到哈桑亲王因“黑九月事变”与巴勒斯坦人结下深仇大恨,美国政府希望下一位约旦国王的人选不会引起巴勒斯坦人太多反感,因此极力怂恿侯赛因国王立哈姆扎王子为王储。而侯赛因国王则担心哈姆扎过于年轻,会被哈桑亲王推翻,因此原本打算通过修改宪法,让哈姆扎成为哈桑的继承人,但因为哈桑希望自己的儿子拉希德王子继位,拒绝让步,导致侯赛因国王不得已立自己的长子阿卜杜拉为王储。这种做法的另一个原因是若修改继承条款需要议会另行批准,弥留之际的国王已经没有太多时间了。
所有这些说法并非空穴来风,阿卜杜拉二世继位后,不同寻常地指定了弟弟哈姆扎王子为王储。考虑到约旦宪法的规定,以及他登基时自己的儿子已经五岁的事实,立哈姆扎王子唯一可能的原因便是侯赛因国王的旨意。阿卜杜拉此时根基未稳,不敢违背父训,不得已而为之。
然而“兄终弟及”与“父死子继”的对撞魔咒并未终止。2004年,阿卜杜拉国王用一纸谕旨,废黜了哈姆扎的王储地位。废储的同时,阿卜杜拉自己的长子侯赛因王子毫无意外地成了新的王储。2011年,“阿拉伯之春”波及約旦,哈姆扎王子被示威者“搬出”,成了反对现任国王的一面旗帜。4月初,约旦王室再生变故。虽然哈姆扎王子后来发表声明,表示其忠于阿卜杜拉国王,但这场源自侯赛因国王时期的“宫斗”是否就此收尾,仍然难以预测。
自约旦第一代国王阿卜杜拉一世起,宫廷内斗就没有停止过。不过约旦宫斗的特点是斗而不破:失败者能俯首称臣,甘心效忠;而胜利者则能不计前嫌,分享荣华。双方基本上保持了家族的亲密关系,从未发生过任何暴力事件。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约旦“强敌环伺”的处境造成的。哈希姆王朝在现代史上命运多舛,屡遭不幸,导致家庭内部的凝聚力大于宫斗造成的破坏力。能做到“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