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漂泊”“生活”和“诗歌”。在电脑上敲击出这几个字时,我的心潮随之澎湃开来。
我的眼前不由呈现出一幅画:一个孤独的行者,在漫天黄沙的荒原,迎着地平线前行,脚步匆匆,背影坚毅。唯一的行囊,是肩上一个牛皮缝制的“壶”,可以装水也可以藏酒,那是母亲亲手制作的,有着满满的爱和祝福。一个人走着,偶尔他会卸壶畅饮,没有人知道其中的味道,或甘甜、或醇香、或苦涩……也许早已经空空如也,举起壶不过是一种精神的寄托罢了。一个人走着,昏天暗地,于是自己与自己对话,或者随意地哼几嗓子,什么话并不重要,在不在调也没有关系,一个人的旅程,没有人在乎。也正因为如此,只要发出声响都是洪钟大吕,都是对寂寞最好的回应。
澎湃终于抑制不住溢出眼眶,眼前的画面模糊,画面之外的整个世界模糊。我仍然安坐在电脑前,面对那些不安的白纸黑字。这是一束光,一直照耀我、温暖我,让我在混沌的尘世间好似紧握住一根稻草,以致多年后的今天,我还是原来的我。
我突然觉得应该对文字、对诗歌说声谢谢,真诚的、由衷的。
2001年,我从重庆酉阳参军入伍到乐山,那一年我18岁,那一年我所有青春的激情只有一个泥土般朴实的梦想:不想再重复父辈的生活,不想再为一日三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锄挖镰割……“养儿不用教,酉秀黔彭走一遭。”在重庆,这样一句话道出了武陵山腹地酉阳的艰苦生活环境。新兵连结束后,我被分配到乐山最边远的马边彝族自治县。从早上出发,抵达已是晚上,第二天醒来,当我站在营房院子里极目眺望的时候,不由悲从中来。
“这就是县城?”
“是的!马边的嘛。”一位老兵漫不经心地告诉我。顿了顿,他又告诉我,“我试过,一支烟走完全城,还不能走得太快。”
生活就像一个怪圈,你拼尽全力地寻找,筋疲力尽却又回到了起点。内心波涛汹涌,失落感止不住地往高處涌动,我冲进厕所,蹲下来失声痛哭。哭完后,我默默地告诉自己,这终究是一个全新的起点,你改变不了身处的环境,需要改变的是你自己。我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训练、执勤。那种强烈的外在表现与心理落差对峙着,封闭的生活无处诉说,我开始试着将全部的情感付诸文字。然而,即使是这样,写作仍然没有足够的自由,往往正进入某一个情节,思如泉涌时,号音响起,我不得不停下手中的笔。为了适应快节奏的生活,我慢慢开始将文字压缩、断行,形成了最初的诗歌。
所以,我写诗歌,仅仅是因为我有话想要说,想要把那些冗长的话说得简短一点。
就这样,长时间的自我倾诉,成为一种习惯,成为我迷失自己时找寻的一个出口。直到后来有文字变成铅字,直到一位当编辑的姐姐告诉我:“诗歌写得不错。”我便自信地以为那就是诗歌。直到现在,那句善意的谎言始终温暖着我,让我固执地以为真能写好诗歌。
如果时光也是一首诗的话,我想那一定是某个午后,我将一首粗糙的诗歌裹成纸团,扔向垃圾桶时划出的优美弧线。我就在这条弧线的某个切点,由一个写诗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女子的丈夫,一个孩子的父亲。我用无数的汗水和心血,终于过上了与父亲完全不一样的生活。但现实是“骨感”的,城市高额的房价、喧嚣的生活以及复杂的人情世故,让我在疲于应对的时候,越发怀念故乡那片贫瘠的土地。那里风过竹林,水绕篱笆,狗趴在院里,鸡在屋檐下散步,炊烟蹲在黑瓦上面,白云轻轻滑过天空……那里的生活简单、朴实、吹糠见米。于是,很多个夜晚,我就着妻儿香甜的梦,以文字为牵引,步入故乡的一草一木,借此喂养我的漂泊。
前年,远在老家的母亲突然膝关节疼痛,寻医问药半年之久没有好转。一次,在得知一位战友要来乐山后,我不顾母亲的反对,将其接到峨眉来。从老家酉阳到峨眉600多公里,母亲晕车,抵达的时候已是凌晨三点。一路的颠簸呕吐,母亲已精疲力竭,她紧闭双眼,头发凌乱,可怀里死死把着一个口袋。“这是鸡蛋!”见到我,她努力说出一句话。接过袋子,我发现口袋有地方湿了,而母亲的手更是布满了黄色的粘液,她连自己都无法把控,却还在拼命护着带给孙儿的土鸡蛋。我的鼻子酸酸的,突然觉得我所追求的远方,于父母来说已经超越了承受的极限;而我的漂泊无法停下,他们的承受就得相随。
从部队回到地方后,我每年过年都回老家,遥远的路途,短暂的停留。但我乐于看见父母在一家老小团聚时,他们由衷而出的满心欢喜。父母在老去,我的不安在加剧,但在有限的空闲时间里,这是我唯一能做的,仅此而已。
每一次回到故乡,我都清楚感受到家乡的变化,地摞荒的越来越多了,留守的几乎都是老人和孩子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村庄和我的出走一样,都在岁月里改变了容颜,它像一只潜藏在我身体里的兔子,正在时光的逼迫里,慢慢退出最后的丛林。我清楚我心灵最温柔的部分正在塌陷,这是无法抗拒的。总在这个时候,我又开始想念我客居的峨眉,想念那些南来北往、最后都可以接连通往朝圣的道路,想念寺院里如溪流般漫延开来的钟声……在来回之间搭建起我生命的链条,这中间吱吱脆响的便是我倾心的文字,像抱紧骨头和爱情一样的是我的诗歌。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如开篇呈现的那幅画一样,你看得见的苍茫,和你看不见的苍茫,都是命运给予的辽阔,还将有注定的漂泊,无法回头的生活,和我会一直坚持写下去的诗歌……
我的眼前不由呈现出一幅画:一个孤独的行者,在漫天黄沙的荒原,迎着地平线前行,脚步匆匆,背影坚毅。唯一的行囊,是肩上一个牛皮缝制的“壶”,可以装水也可以藏酒,那是母亲亲手制作的,有着满满的爱和祝福。一个人走着,偶尔他会卸壶畅饮,没有人知道其中的味道,或甘甜、或醇香、或苦涩……也许早已经空空如也,举起壶不过是一种精神的寄托罢了。一个人走着,昏天暗地,于是自己与自己对话,或者随意地哼几嗓子,什么话并不重要,在不在调也没有关系,一个人的旅程,没有人在乎。也正因为如此,只要发出声响都是洪钟大吕,都是对寂寞最好的回应。
澎湃终于抑制不住溢出眼眶,眼前的画面模糊,画面之外的整个世界模糊。我仍然安坐在电脑前,面对那些不安的白纸黑字。这是一束光,一直照耀我、温暖我,让我在混沌的尘世间好似紧握住一根稻草,以致多年后的今天,我还是原来的我。
我突然觉得应该对文字、对诗歌说声谢谢,真诚的、由衷的。
2001年,我从重庆酉阳参军入伍到乐山,那一年我18岁,那一年我所有青春的激情只有一个泥土般朴实的梦想:不想再重复父辈的生活,不想再为一日三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锄挖镰割……“养儿不用教,酉秀黔彭走一遭。”在重庆,这样一句话道出了武陵山腹地酉阳的艰苦生活环境。新兵连结束后,我被分配到乐山最边远的马边彝族自治县。从早上出发,抵达已是晚上,第二天醒来,当我站在营房院子里极目眺望的时候,不由悲从中来。
“这就是县城?”
“是的!马边的嘛。”一位老兵漫不经心地告诉我。顿了顿,他又告诉我,“我试过,一支烟走完全城,还不能走得太快。”
生活就像一个怪圈,你拼尽全力地寻找,筋疲力尽却又回到了起点。内心波涛汹涌,失落感止不住地往高處涌动,我冲进厕所,蹲下来失声痛哭。哭完后,我默默地告诉自己,这终究是一个全新的起点,你改变不了身处的环境,需要改变的是你自己。我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训练、执勤。那种强烈的外在表现与心理落差对峙着,封闭的生活无处诉说,我开始试着将全部的情感付诸文字。然而,即使是这样,写作仍然没有足够的自由,往往正进入某一个情节,思如泉涌时,号音响起,我不得不停下手中的笔。为了适应快节奏的生活,我慢慢开始将文字压缩、断行,形成了最初的诗歌。
所以,我写诗歌,仅仅是因为我有话想要说,想要把那些冗长的话说得简短一点。
就这样,长时间的自我倾诉,成为一种习惯,成为我迷失自己时找寻的一个出口。直到后来有文字变成铅字,直到一位当编辑的姐姐告诉我:“诗歌写得不错。”我便自信地以为那就是诗歌。直到现在,那句善意的谎言始终温暖着我,让我固执地以为真能写好诗歌。
如果时光也是一首诗的话,我想那一定是某个午后,我将一首粗糙的诗歌裹成纸团,扔向垃圾桶时划出的优美弧线。我就在这条弧线的某个切点,由一个写诗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女子的丈夫,一个孩子的父亲。我用无数的汗水和心血,终于过上了与父亲完全不一样的生活。但现实是“骨感”的,城市高额的房价、喧嚣的生活以及复杂的人情世故,让我在疲于应对的时候,越发怀念故乡那片贫瘠的土地。那里风过竹林,水绕篱笆,狗趴在院里,鸡在屋檐下散步,炊烟蹲在黑瓦上面,白云轻轻滑过天空……那里的生活简单、朴实、吹糠见米。于是,很多个夜晚,我就着妻儿香甜的梦,以文字为牵引,步入故乡的一草一木,借此喂养我的漂泊。
前年,远在老家的母亲突然膝关节疼痛,寻医问药半年之久没有好转。一次,在得知一位战友要来乐山后,我不顾母亲的反对,将其接到峨眉来。从老家酉阳到峨眉600多公里,母亲晕车,抵达的时候已是凌晨三点。一路的颠簸呕吐,母亲已精疲力竭,她紧闭双眼,头发凌乱,可怀里死死把着一个口袋。“这是鸡蛋!”见到我,她努力说出一句话。接过袋子,我发现口袋有地方湿了,而母亲的手更是布满了黄色的粘液,她连自己都无法把控,却还在拼命护着带给孙儿的土鸡蛋。我的鼻子酸酸的,突然觉得我所追求的远方,于父母来说已经超越了承受的极限;而我的漂泊无法停下,他们的承受就得相随。
从部队回到地方后,我每年过年都回老家,遥远的路途,短暂的停留。但我乐于看见父母在一家老小团聚时,他们由衷而出的满心欢喜。父母在老去,我的不安在加剧,但在有限的空闲时间里,这是我唯一能做的,仅此而已。
每一次回到故乡,我都清楚感受到家乡的变化,地摞荒的越来越多了,留守的几乎都是老人和孩子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村庄和我的出走一样,都在岁月里改变了容颜,它像一只潜藏在我身体里的兔子,正在时光的逼迫里,慢慢退出最后的丛林。我清楚我心灵最温柔的部分正在塌陷,这是无法抗拒的。总在这个时候,我又开始想念我客居的峨眉,想念那些南来北往、最后都可以接连通往朝圣的道路,想念寺院里如溪流般漫延开来的钟声……在来回之间搭建起我生命的链条,这中间吱吱脆响的便是我倾心的文字,像抱紧骨头和爱情一样的是我的诗歌。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如开篇呈现的那幅画一样,你看得见的苍茫,和你看不见的苍茫,都是命运给予的辽阔,还将有注定的漂泊,无法回头的生活,和我会一直坚持写下去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