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南京市永泰路小学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办学特色,开发“古韵三坛”校本德育课程,通过“春秋微语”“孺童慧语”“椿萱拾语”三个特色讲坛,让学生濡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统美德的熏陶中实现立德树人。
[关键词] 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德育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所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深厚根基。近几年,为了让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学生道德品质,我校致力于“古韵三坛”校本特色德育课程建设。自2017年启动,“古韵三坛”课程以经典诵读课程为基础,以特色社团活动为支撑,分设了三个讲坛:“春秋微语”“孺童慧语”和“椿萱拾语”。由此,构建家校合作、三位一体的德育课程模式,以讲坛传播文明,以讲坛诠释文化,深度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让学生从中汲取优秀道德养分。
现今,不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知之甚少,而要树立文化自信,就必须从文化自知开始。“古韵三坛”课程旨在通过开坛讲学的呈现方式,促进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并且鼓励学生以不拘一格的形式展示学习过程中的思考与体会、掌握的才艺与技能、濡染的精神与品质。该课程从大量阅读入手,首先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了然于胸,再辅以多彩的社团活动点燃激情,然后通过教师的引领作用和家长的示范感召,形成立体、丰富的德育课程。
一、基础:诵读经典,发蒙启智
只要精心准备,学生走上讲坛,讲述一个传统文化故事,发表自己的见解,其实是不难做到的。但这样的话传统文化讲坛就成了无根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古韵三坛”课程以大量阅读为基础保证讲坛的质量,以实现厚积薄发。为此,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推荐不同的优秀传统文化书目,每天利用早读的20分钟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
(一)朗朗上口
低年段的孩子记忆力强,对于直观形象的、故事性强的内容更易于接受,并且他们喜爱展示自我。针对此特点,学校为低年段学生配备了朗朗上口、韵律明快的《第三千》传统文化读本,让孩子们在稚嫩的读书声中渗入沁人心脾的传统文化芳香。
(二)边读边悟
中年段的孩子已经有了较强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朗读技巧也有了进一步提升,并且能够进行更多的个性化表达。对此,学校为中年级学生配备了《大学》 《中庸》等读本,让学生于品读中获取宝贵智慧,让他们自由地驰骋在传统文化的原野上。
(三)内化于心
高年段的孩子认知水平更高,有更强的求知欲,表达方式也开始趋于内敛。于是,学校为高年段学生配备了《论语》《孟子》等读本,让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深扎根在传统文化的沃土里。
可以说,循序渐进的梯式诵读贴合学生成长节奏,真正提供给学生喜闻乐见的阅读内容和方式。同时,通过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读本阅读,学生能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为走上讲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支撑:特色社团,演绎经典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璀璨而广博的。为使“古韵三坛”课程更加立体、丰满,实现多方面、多角度呈现传统文化元素,全方位展现学生的才艺,我校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生动而深刻的传统文化特色社团活动,以期丰富“古韵三坛”课程的表现形式并提供有力支撑。
(一)无为琴社声悠扬
在无为古琴社团的课堂上,教师从教授乐理知识到带学生弹奏《高山流水》等名曲,最后延伸、挖掘名曲背后的历史文化。校园的一处假山叠石抑或一泓清泉常会有他们弹琴的身影,学生在沉浸式学习中领略了传统文化之美。
(二)礼仪社团气质佳
“知书达礼”社团的学生通过了解古代各种场合的礼仪规范和经典的礼仪动作,达到学以致用。该社团结合传统节日,开展传统民俗活動,让传统礼仪在学生举手投足中鲜活毕现。
(三)国学剧社意蕴长
“闻诗起舞”国学剧社团带领学习经典国学故事,并将这些经典故事加以艺术演绎,以舞台剧等形式让学生“穿越”回到过去,并通过剧作呈现优秀传统文化,在表演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此外,我校还开设了书法、国画、茶艺等传统文化特色社团,百花齐放、丰富多彩。这些传统文化社团为“古韵三坛”课程从表现形式到展示内容等多方面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而高雅的艺术活动更提升了“古韵三坛”课程的品质,培养了学生高尚的气质修养,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操。
三、核心:开坛讲学,传承文化
有了经典诵读的奠基和特色社团的支撑,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习中可谓收获颇丰,“古韵三坛”课程成为学生成果展示的舞台。在活动过程中,通过“春秋微语”“孺童慧语”“椿萱拾语”等传统文化讲坛,学校充分发挥教师、家长的引领示范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传统文化在学生心底生根并在言谈举止中无声融入。
(一)“春秋微语”——传统文化教师讲坛
教师讲坛取名为“春秋微语”。自2017年9月至今,“春秋微语”已经开设几十讲,内容涉及传统文化多个方面。老师们走上讲坛,有讲圣贤故事的,有谈经典著作的,有说传统习俗的,还有表演传统戏剧、弹奏古琴的……如此一来,教师的示范作用点燃了学生的激情,广大学生跃跃欲试,盼望能够走上讲坛一展风采。
(二)孺童慧语——传统文化学生讲坛
在“春秋微语”顺利开展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开设“孺童慧语”传统文化讲坛。“孺童慧语”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上来,以提升他们的传统文化学习力和理解力,提高文化素养。
“孺童慧语”主要有三种呈现形式:一是教师会、学生会上的讲坛;二是一学期一次的小先生经典评比;三是孺童慧语社团。每个班的小先生们要通过比赛选拔,方能登上讲坛。登上讲坛的小先生穿着汉服,或讲“孝”,或说“诚”,或演“礼”,从古代饮食文化到百家姓研究,他们声情并茂,落落大方,参会的家长和老师们也不禁为之动容。
(三)椿萱拾语——传统文化家长讲坛
家庭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家校合力才能让教育一以贯之,形成合力。为了使传统文化讲坛深度开展,教师指导学生家长开设“椿萱拾语”传统文化讲坛。“椿萱拾语”,椿萱者,一为古树,大椿长寿,萱花解忧,二为父母,椿庭为父、萱堂为母;拾语者,一为朝花夕拾整理所学,二为重拾书卷亲子共进。
事实上,“椿萱拾语”由学生家长主讲,每月一期,通过国旗下讲话、家长学校、家长会、班会课、紫薇花广播站等途径,让家长走上讲坛。家长们热情高涨,依据个人职业特点及兴趣等精心准备讲座内容:有的讲《二十四节气养生》,有的讲《诗人与花》,有的讲《唐代审美之争》……以点带面,家长们纷纷带着孩子捧起书卷,重拾经典,在全校形成了亲子同读的局面,学生和家长携手走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之路。
“古韵三坛”德育课程落地已有四年,从思索到实践,从诵读到讲坛,从教师到学生再到家长,以讲坛濡染心智,传承文化。它将师生、家校紧密联系起来,创造了全方位的德育环境;师生共读,家校共育,营造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将传统文化的古韵古香融入德育课程,正是“德育为先”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人格,提升学生素养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德育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所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深厚根基。近几年,为了让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学生道德品质,我校致力于“古韵三坛”校本特色德育课程建设。自2017年启动,“古韵三坛”课程以经典诵读课程为基础,以特色社团活动为支撑,分设了三个讲坛:“春秋微语”“孺童慧语”和“椿萱拾语”。由此,构建家校合作、三位一体的德育课程模式,以讲坛传播文明,以讲坛诠释文化,深度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让学生从中汲取优秀道德养分。
现今,不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知之甚少,而要树立文化自信,就必须从文化自知开始。“古韵三坛”课程旨在通过开坛讲学的呈现方式,促进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并且鼓励学生以不拘一格的形式展示学习过程中的思考与体会、掌握的才艺与技能、濡染的精神与品质。该课程从大量阅读入手,首先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了然于胸,再辅以多彩的社团活动点燃激情,然后通过教师的引领作用和家长的示范感召,形成立体、丰富的德育课程。
一、基础:诵读经典,发蒙启智
只要精心准备,学生走上讲坛,讲述一个传统文化故事,发表自己的见解,其实是不难做到的。但这样的话传统文化讲坛就成了无根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古韵三坛”课程以大量阅读为基础保证讲坛的质量,以实现厚积薄发。为此,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推荐不同的优秀传统文化书目,每天利用早读的20分钟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
(一)朗朗上口
低年段的孩子记忆力强,对于直观形象的、故事性强的内容更易于接受,并且他们喜爱展示自我。针对此特点,学校为低年段学生配备了朗朗上口、韵律明快的《第三千》传统文化读本,让孩子们在稚嫩的读书声中渗入沁人心脾的传统文化芳香。
(二)边读边悟
中年段的孩子已经有了较强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朗读技巧也有了进一步提升,并且能够进行更多的个性化表达。对此,学校为中年级学生配备了《大学》 《中庸》等读本,让学生于品读中获取宝贵智慧,让他们自由地驰骋在传统文化的原野上。
(三)内化于心
高年段的孩子认知水平更高,有更强的求知欲,表达方式也开始趋于内敛。于是,学校为高年段学生配备了《论语》《孟子》等读本,让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深扎根在传统文化的沃土里。
可以说,循序渐进的梯式诵读贴合学生成长节奏,真正提供给学生喜闻乐见的阅读内容和方式。同时,通过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读本阅读,学生能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为走上讲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支撑:特色社团,演绎经典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璀璨而广博的。为使“古韵三坛”课程更加立体、丰满,实现多方面、多角度呈现传统文化元素,全方位展现学生的才艺,我校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生动而深刻的传统文化特色社团活动,以期丰富“古韵三坛”课程的表现形式并提供有力支撑。
(一)无为琴社声悠扬
在无为古琴社团的课堂上,教师从教授乐理知识到带学生弹奏《高山流水》等名曲,最后延伸、挖掘名曲背后的历史文化。校园的一处假山叠石抑或一泓清泉常会有他们弹琴的身影,学生在沉浸式学习中领略了传统文化之美。
(二)礼仪社团气质佳
“知书达礼”社团的学生通过了解古代各种场合的礼仪规范和经典的礼仪动作,达到学以致用。该社团结合传统节日,开展传统民俗活動,让传统礼仪在学生举手投足中鲜活毕现。
(三)国学剧社意蕴长
“闻诗起舞”国学剧社团带领学习经典国学故事,并将这些经典故事加以艺术演绎,以舞台剧等形式让学生“穿越”回到过去,并通过剧作呈现优秀传统文化,在表演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此外,我校还开设了书法、国画、茶艺等传统文化特色社团,百花齐放、丰富多彩。这些传统文化社团为“古韵三坛”课程从表现形式到展示内容等多方面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而高雅的艺术活动更提升了“古韵三坛”课程的品质,培养了学生高尚的气质修养,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操。
三、核心:开坛讲学,传承文化
有了经典诵读的奠基和特色社团的支撑,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习中可谓收获颇丰,“古韵三坛”课程成为学生成果展示的舞台。在活动过程中,通过“春秋微语”“孺童慧语”“椿萱拾语”等传统文化讲坛,学校充分发挥教师、家长的引领示范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传统文化在学生心底生根并在言谈举止中无声融入。
(一)“春秋微语”——传统文化教师讲坛
教师讲坛取名为“春秋微语”。自2017年9月至今,“春秋微语”已经开设几十讲,内容涉及传统文化多个方面。老师们走上讲坛,有讲圣贤故事的,有谈经典著作的,有说传统习俗的,还有表演传统戏剧、弹奏古琴的……如此一来,教师的示范作用点燃了学生的激情,广大学生跃跃欲试,盼望能够走上讲坛一展风采。
(二)孺童慧语——传统文化学生讲坛
在“春秋微语”顺利开展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开设“孺童慧语”传统文化讲坛。“孺童慧语”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上来,以提升他们的传统文化学习力和理解力,提高文化素养。
“孺童慧语”主要有三种呈现形式:一是教师会、学生会上的讲坛;二是一学期一次的小先生经典评比;三是孺童慧语社团。每个班的小先生们要通过比赛选拔,方能登上讲坛。登上讲坛的小先生穿着汉服,或讲“孝”,或说“诚”,或演“礼”,从古代饮食文化到百家姓研究,他们声情并茂,落落大方,参会的家长和老师们也不禁为之动容。
(三)椿萱拾语——传统文化家长讲坛
家庭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家校合力才能让教育一以贯之,形成合力。为了使传统文化讲坛深度开展,教师指导学生家长开设“椿萱拾语”传统文化讲坛。“椿萱拾语”,椿萱者,一为古树,大椿长寿,萱花解忧,二为父母,椿庭为父、萱堂为母;拾语者,一为朝花夕拾整理所学,二为重拾书卷亲子共进。
事实上,“椿萱拾语”由学生家长主讲,每月一期,通过国旗下讲话、家长学校、家长会、班会课、紫薇花广播站等途径,让家长走上讲坛。家长们热情高涨,依据个人职业特点及兴趣等精心准备讲座内容:有的讲《二十四节气养生》,有的讲《诗人与花》,有的讲《唐代审美之争》……以点带面,家长们纷纷带着孩子捧起书卷,重拾经典,在全校形成了亲子同读的局面,学生和家长携手走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之路。
“古韵三坛”德育课程落地已有四年,从思索到实践,从诵读到讲坛,从教师到学生再到家长,以讲坛濡染心智,传承文化。它将师生、家校紧密联系起来,创造了全方位的德育环境;师生共读,家校共育,营造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将传统文化的古韵古香融入德育课程,正是“德育为先”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人格,提升学生素养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