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生物教学情境的创设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l76233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情境是指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有利于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具体形象且富有情感性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生物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体验生物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学生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可以更好的与社会实际相结合。
  一、创设问题情境
  指教师在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之前和探究学习过程之中,为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动力,教师精心设置一定的问题即疑问,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问题情境”。例如,在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2章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教学过程中,我是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方式,以问题为指導,开展课堂教学的。这样,我创设问题情景就采用了质疑问难法。首先,我利用社会上出现的“大头娃娃”事件引入课题:蛋白质。接着提问,蛋白质是怎样的呢?它有什么组成的呢?它在人体生长与发育的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蛋白质是一种,还是多种?为什么?然后组织学生独自或分小组去解决所提出的问题。结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涨,积极参与到学习中,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也提高了思维能力。我们知道,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让学生真正积极地参与教学,就应引导他们去思考问题。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思维起始于问题,最鲜明的能动的思维过程表现为教师提出并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二、创设形象性情境
  创设形象性情境其实质是要解决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为此我们所创设形象性情境,应该是感性的、可见的,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和升华;同时又是形象的、具体的,能有效地刺激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能够超越个人狭隘的经验范围和时空的限制,促使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互动发展。
  必修三的《基因工程》非常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创设形象性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选两种颜色的纸条,在上面印上一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取其中一条用胶水粘成环状用来模拟运载体—一质粒。另一色的纸条模拟目的基因。请学生尝试模拟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结合过程。并请学生思考一些经常困扰学生的问题:目的基因可否自身环化?质粒呢?如何保证目的基因与质粒顺利结合呢?如此等等。通过这样一种形象性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可以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清晰地感知所学知识能够解决什么类型的问题,牢固地掌握知识应用的条件及其变式,从而灵活地迁移和应用所学到的知识。
  三、创设生活情境
  教育理论指出:“学生的发展是在真实的生活中实现的,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真实的生活活动和需要。”生活世界是蕴藏着丰富的价值和意义的世界,生活世界是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的主要力量源泉。
  高中生物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联系实际,增加感性认识。我在创设生活情境时,常用四个步骤:①发现并肯定学生的与知识有关的生活经验;②与学生交流、讨论相关的生活经验;③验证生活经验;④小结生活经验并指导生活。例如,第三章的第八节是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在讲完厌氧型中的乳酸菌后,告诉学生,酸奶的生产就是利用了乳酸菌的新陈代谢,并进一步提出了预先设计的问题要求:A:请吃过酸奶的同学谈感受;B:请注意“酸奶”不是“优酸乳”饮料;C:请同学们回去后,偿一下保质期内的酸奶;D:正常酸奶的包装盒是不会“鼓”起来的,为什么?
  用生活实际创设的高中生物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实际,联系生活的内容很广泛,既包括生产技术实际,也包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高中生物现象,还包括与高中生物有关的社会经济问题。
  总之,创设情境时,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知识基础而定,而不能把它当作点缀,搞一些形式化的、缺乏真情的或过于高深的情景,这样就失去了情境创设的意义。教学情境的创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通过“情境”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为新知的生成提供攀爬支架,使课堂教学有生机,有活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
其他文献
高中物理“难学”,不仅学生常常这样说,老师们也有此同感。高中物理真的“难学”么?不难学,又如何才能学好高中物理呢?我认为在教学上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一套好的教学方法是上好物理课的基础,下面我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  高中生由于学习压力大,竞争激烈,更需要别人的赞美和欣赏,尤其是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更不能放任他们不管,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了解
期刊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因材施教分层次进行教学。小组合作分层教学是指将学生分成水平相当的学习小组,各小组共同完成相同的任务。小组合作分层教学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以往单一的、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目前应大力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  一、学生的层次化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动机、学习热情及自己的要求、学校的实际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根据新课标的要求,
期刊
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肩负着传承文明、启迪智慧、塑造灵魂的现实责任和历史使命。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良好师德是教育永恒的主题。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每一位教师在继承和发扬敬业奉献的职业传统美德的同时,都应该在自己的思想品德、知识水平、教育技能、创新精神上,特别是教育观念上完成自我更新。可以说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师德才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良好人格品质
期刊
板图是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即使在现代化教学手段胜行的今天,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幅绘制简捷,线条流畅,比例协调的板图,能有效的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利用板图教学符合教学符合学生的感知特点  人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具有选择性。在一定的时间人不可能清楚的知觉到所有的事物,只有那些鲜明突出的事物才可能成为知觉的的对象,而其他事物则成为知觉的背景。实验表明,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期刊
随着当前价值观的多元化发展,语文教学领域的价值理念也不再是一元主导。特別是近几年新课改的逐步推行更催生了语文教学理念、教学声音呈现出多元共生的局面。新课改带来的众声喧哗与热闹固然是好的,但同时,许多教育者也越来越感到困惑:改革到底要向哪里改?在什么地方落脚?语文到底该怎样教?所以,有必要对当前语文教学领域做一透视与梳理,这对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和语文教学领域内部的均衡发展都是非常必要的。  具体来看,
期刊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在长期德育管理工作中,我深深地懂得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俗话说:“桑大从小育”。小学阶段正是小学生良好道德情操、心理品质、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期。过去单一的“说教型”和简单粗暴的“强制型”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对教育工作的要求。因此 德育工作需要创新,那么如何在教育工作中培养学
期刊
教育就是要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对人的一生来说意义重大,习惯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所作所为,习惯的好坏决定着人格的形成。而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塑造健全的人格,这其中包括学习习惯、为人处事的习惯、卫生习惯等等。要使学生拥有良好的习惯,就必需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可塑性强,习惯正处在形成阶段,许多坏习惯还未形成,是培养孩子们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机
期刊
内容提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势必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根据本人教学活动中探索出来的经验,转换角度分析如何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兴趣,使思品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实践生活 自主体验 活泼生动 热情激励 培養兴趣 生命活力  正文:新课程改革呼唤教师教学理念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老师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独
期刊
学校德育工作要相机寓教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融会贯通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学科教学离开了德育,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方向和强大的动力,学科教学也就不可能真正搞好。脱离了各科教学这一土壤,德育工作就丧失了根基,成了空中建楼阁。优秀的教师,总是把教书和育人和谐地统一、融合在一起,既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了学科知识,又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政治素质的提高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学校德育教育“以生为本
期刊
心理发育不仅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主要内容,也是学习文化知识的主要基石。一个心理发育不良的学生,不仅无从坚持正常的文化学习,而且难以正常地处事为人。因此,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就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正确的人生观是个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保证。只有具备了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一个人才能对社会、对人生、对世界上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