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城市化与镇级市
1.城市有两层含义
城市是人类群居生活的载体,更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如今城市在社会的发展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城市”的提法本身就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城”可以看成是行政地域概念,“市”可以理解为商业贸易概念。在我国当前,“市”亦有两种不同层次意义上的理解,一是行政建制意义下的“市”,即建制市,建制市是按照有关规定设有权力机构和政府,具有法定边界的行政区。我国目前的市制体制中,有“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县级市”四级。二是指市场经济意义下的“市”,这里的“市”是指有市场。正如《管子•小匡》中提出的“处商必就市井”,经济意义下城市最大含义是“城市是工业和服务业的经济活动高度集中的结果,是市场交换的中心。”由此可见,经济意义下的“市”最大特点是有市场,它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下的产物。
2.镇级市的科学内涵
从2011年3月中央编办的六部委下发的《关于开展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以及中央编办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部署会上获悉,我国将安排若干个镇进行“扩权强镇”改革试点,将这些试点镇以小城市的规模进行建设,一批“镇级市”呼之欲出。“镇级市是由经济发达的镇建成的类似小城市的特大镇,其行政区划仍属建制镇,仍归所在的县市管辖”。所以“镇级市”并不属于“建制市”这一范畴,本意上不是要建立行政建制层次上的市,而是深化强镇扩权,加快城镇转型升级,推进城镇化进程,所以“镇级市”是强镇的城市化表达,更多意义地属于经济意义下的“市”。在第二届中国特色镇发展会上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教授断言:“未来40年,我国的城市数量将比现在多出10倍,有665个增加到至少7000个,‘大镇升市’将成为其中主流。”可见,镇级市发展的实质乃是我国城市化发展取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未来我国城市化的一种发展趋势。
二、发展镇级市要坚持“四性”原则
发展是硬道理,镇级市应该怎样发展呢?镇级市的发展要做到“四性”,一是“科学性”,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市的发展,这是镇级市发展的基础;二是“特色性”,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凸显特色,这是镇级市发展的灵魂;三是“可持续性”,注重城市的生态环保与资源节约,这是镇级市发展的重要内容;四是“创新性”,以创新的思维模式发展城市,这是镇级市发展的突破口。做到了上述“四性”才符合我国城市化发展规律的科学发展。
镇级市的发展做到“科学性”,要以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统领城市发展的全局,把科学的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有机结合起来。人,是城市生活的主体。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所以,城市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相对完善的城市功能,以满足市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其次,要坚持统筹兼顾的方法,解决好城市发展内部结构失衡的问题,正确处理好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此外还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理念,解决好需要与可能,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以此来促进镇级市的快速发展。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建设速度之快是举世瞩目的,城镇建设数量众多,但大多城镇的面貌单调、模仿雷同、缺乏特色等问题日益突出。通过有效方式,保护、继承和发展城市的特色,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类容。由此可见,镇级市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凸显出“特色性”,这是镇级市发展的灵魂。特色是品牌,是市场,更是竞争力,缺少特色与文化的城市只能是一个呆板的躯壳。镇级市的发展要充分挖掘本地地域文化,发挥自我优势,努力朝“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方向发展。
“可持续发展”这个词是由挪威前总理哈莱姆首先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既满足当代人的发展要求,由不对后代人的需要构成危害。近些年,城镇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资源浪费和生态污染的问题,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战略,其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是发展,是在寻找一条更好、更健康、更和谐的人类发展之路。为此镇级市的发展也需要做到“可持续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谋求一种能实现人口、社会、经济、环境与资源协调发展的新模式,这是镇级市发展的重要课题,不可偏废与动摇。
镇级市是新时期社会市场经济发展下的产物,镇级市是把一个镇按照一个小城市的功能来建设和管理,它不属于建制市,也不完全等同于一般乡镇,为此镇级市的发展要突破现有的传统城市发展的思维模式,不能像其他城市的发展一样求大求全,必须做到“创新新”,根据镇级市所固有的特点,在“小”上下功夫求特色,充分发挥自我的主观能动性,大胆尝试和探索城市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可以说能否用创新的思维方式来发展鎮级市关系到镇级市发展能否找到突破口,也是镇级市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
三、 加快镇级市的发展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
1.当前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不平衡
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水平很快,但发展很不平衡,目前我国强镇扩权的地区有浙江、广东等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的省份,也有像安徽、湖北等中西部内陆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许多建制镇的城市化水平和规模,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设市的标准,而在中西部内陆地区,城市化水平仍然相对落后。所以镇级市的发展不可“一刀切”、“一风吹”,笼统的谈建设与发展,必须区分看待。
2.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镇级市发展的不同策略
对于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在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之中,在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快速推动下,一些镇在生产力和城市建设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镇级行政体制的束缚,产生了“小马拉大车”的问题,同时也遭遇了城市功能薄弱,配套设施跟不上,带动能力不足,社会保障建设滞后,管理权限不相适应等诸多矛盾。其突出表现是:“责大事多”,“功能薄弱”,“权小无力”。城市的管理水平远远跟不上城市经济发展的速度。为此,沿海较发达地区的镇级市要发展,上级政府必须充分放权给镇级市,扩权是镇级市改革的核心,要给镇级市赋予相应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包括下放事权、扩大财权、改革人事权等;将镇级市党政正职纳入市委管理干部范围,将镇级市的一、二把手领导明确为副处级,提高行政级别。此外,对镇级市加大支持力度,多途径解决用地瓶颈,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推动人口向城镇集聚,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深化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相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城镇化水平不高,城镇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辐射作用小,城市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都不及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实力的不强导致财政对镇级市发展的支撑作用有限,无法在短时期内促成镇级市的快发展和大发展,而任何一个城镇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和相关区域的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的。由此可见经济实力不强是制约中西部地区镇级市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此,要在中西部地区发展镇级市,首先要解决经济实力不强这一突出问题,要把中西部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有机的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城镇经济。同时,上级县市应该加大对镇级市的政策支持力度,支持和加大对镇级市的财政投资力度,以此来促进镇级市经济的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中西部地区镇级市的整个社会也自然而然的发展了。
“中国今后城市化发展的方向,就是要建成更多生活质量有保障的小城市,镇级市的出现是其重要的一步。”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建军教授如此评价。加快镇级市的发展是我国城市化的必然要求,对于提升城市化水平、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镇级市的发展必定是未来我国城市发展的大趋势。
1.城市有两层含义
城市是人类群居生活的载体,更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如今城市在社会的发展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城市”的提法本身就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城”可以看成是行政地域概念,“市”可以理解为商业贸易概念。在我国当前,“市”亦有两种不同层次意义上的理解,一是行政建制意义下的“市”,即建制市,建制市是按照有关规定设有权力机构和政府,具有法定边界的行政区。我国目前的市制体制中,有“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县级市”四级。二是指市场经济意义下的“市”,这里的“市”是指有市场。正如《管子•小匡》中提出的“处商必就市井”,经济意义下城市最大含义是“城市是工业和服务业的经济活动高度集中的结果,是市场交换的中心。”由此可见,经济意义下的“市”最大特点是有市场,它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下的产物。
2.镇级市的科学内涵
从2011年3月中央编办的六部委下发的《关于开展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以及中央编办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部署会上获悉,我国将安排若干个镇进行“扩权强镇”改革试点,将这些试点镇以小城市的规模进行建设,一批“镇级市”呼之欲出。“镇级市是由经济发达的镇建成的类似小城市的特大镇,其行政区划仍属建制镇,仍归所在的县市管辖”。所以“镇级市”并不属于“建制市”这一范畴,本意上不是要建立行政建制层次上的市,而是深化强镇扩权,加快城镇转型升级,推进城镇化进程,所以“镇级市”是强镇的城市化表达,更多意义地属于经济意义下的“市”。在第二届中国特色镇发展会上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教授断言:“未来40年,我国的城市数量将比现在多出10倍,有665个增加到至少7000个,‘大镇升市’将成为其中主流。”可见,镇级市发展的实质乃是我国城市化发展取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未来我国城市化的一种发展趋势。
二、发展镇级市要坚持“四性”原则
发展是硬道理,镇级市应该怎样发展呢?镇级市的发展要做到“四性”,一是“科学性”,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市的发展,这是镇级市发展的基础;二是“特色性”,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凸显特色,这是镇级市发展的灵魂;三是“可持续性”,注重城市的生态环保与资源节约,这是镇级市发展的重要内容;四是“创新性”,以创新的思维模式发展城市,这是镇级市发展的突破口。做到了上述“四性”才符合我国城市化发展规律的科学发展。
镇级市的发展做到“科学性”,要以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统领城市发展的全局,把科学的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有机结合起来。人,是城市生活的主体。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所以,城市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相对完善的城市功能,以满足市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其次,要坚持统筹兼顾的方法,解决好城市发展内部结构失衡的问题,正确处理好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此外还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理念,解决好需要与可能,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以此来促进镇级市的快速发展。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建设速度之快是举世瞩目的,城镇建设数量众多,但大多城镇的面貌单调、模仿雷同、缺乏特色等问题日益突出。通过有效方式,保护、继承和发展城市的特色,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类容。由此可见,镇级市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凸显出“特色性”,这是镇级市发展的灵魂。特色是品牌,是市场,更是竞争力,缺少特色与文化的城市只能是一个呆板的躯壳。镇级市的发展要充分挖掘本地地域文化,发挥自我优势,努力朝“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方向发展。
“可持续发展”这个词是由挪威前总理哈莱姆首先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既满足当代人的发展要求,由不对后代人的需要构成危害。近些年,城镇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资源浪费和生态污染的问题,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战略,其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是发展,是在寻找一条更好、更健康、更和谐的人类发展之路。为此镇级市的发展也需要做到“可持续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谋求一种能实现人口、社会、经济、环境与资源协调发展的新模式,这是镇级市发展的重要课题,不可偏废与动摇。
镇级市是新时期社会市场经济发展下的产物,镇级市是把一个镇按照一个小城市的功能来建设和管理,它不属于建制市,也不完全等同于一般乡镇,为此镇级市的发展要突破现有的传统城市发展的思维模式,不能像其他城市的发展一样求大求全,必须做到“创新新”,根据镇级市所固有的特点,在“小”上下功夫求特色,充分发挥自我的主观能动性,大胆尝试和探索城市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可以说能否用创新的思维方式来发展鎮级市关系到镇级市发展能否找到突破口,也是镇级市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
三、 加快镇级市的发展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
1.当前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不平衡
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水平很快,但发展很不平衡,目前我国强镇扩权的地区有浙江、广东等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的省份,也有像安徽、湖北等中西部内陆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许多建制镇的城市化水平和规模,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设市的标准,而在中西部内陆地区,城市化水平仍然相对落后。所以镇级市的发展不可“一刀切”、“一风吹”,笼统的谈建设与发展,必须区分看待。
2.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镇级市发展的不同策略
对于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在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之中,在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快速推动下,一些镇在生产力和城市建设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镇级行政体制的束缚,产生了“小马拉大车”的问题,同时也遭遇了城市功能薄弱,配套设施跟不上,带动能力不足,社会保障建设滞后,管理权限不相适应等诸多矛盾。其突出表现是:“责大事多”,“功能薄弱”,“权小无力”。城市的管理水平远远跟不上城市经济发展的速度。为此,沿海较发达地区的镇级市要发展,上级政府必须充分放权给镇级市,扩权是镇级市改革的核心,要给镇级市赋予相应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包括下放事权、扩大财权、改革人事权等;将镇级市党政正职纳入市委管理干部范围,将镇级市的一、二把手领导明确为副处级,提高行政级别。此外,对镇级市加大支持力度,多途径解决用地瓶颈,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推动人口向城镇集聚,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深化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相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城镇化水平不高,城镇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辐射作用小,城市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都不及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实力的不强导致财政对镇级市发展的支撑作用有限,无法在短时期内促成镇级市的快发展和大发展,而任何一个城镇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和相关区域的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的。由此可见经济实力不强是制约中西部地区镇级市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此,要在中西部地区发展镇级市,首先要解决经济实力不强这一突出问题,要把中西部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有机的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城镇经济。同时,上级县市应该加大对镇级市的政策支持力度,支持和加大对镇级市的财政投资力度,以此来促进镇级市经济的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中西部地区镇级市的整个社会也自然而然的发展了。
“中国今后城市化发展的方向,就是要建成更多生活质量有保障的小城市,镇级市的出现是其重要的一步。”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建军教授如此评价。加快镇级市的发展是我国城市化的必然要求,对于提升城市化水平、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镇级市的发展必定是未来我国城市发展的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