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常常听人提起相对论,而相对论的实际学理为何,对不甚了解科学理论的我来说,超出了理解能力,然而若单纯从字面意思联想,却引起爱石如痴的我将它看成简单的奇石买卖中买家与卖家的相对理论。“奇石相对论”虽说不是一门学理,但通过奇石买卖双方行为的观察,我们或许可从中发现买家与卖家心理层面的交战。奇石交易中的尔虞我诈,虽大多起源于掏钱的买家,他们总是希望以最低的价格购入心仪之物。然而想收钱的卖方也总是想方设法欲追求所售奇石的最高利润,于是乎,买方便往低处狂杀,卖方则拼命往上要价,一场高手交锋前的叫阵也就此点燃。
有些玩家购藏奇石习惯杀价,似乎都属于贪小便宜的心理作祟,有时就像狮子一般,要将到手的猎物耍弄一番,才有王者的成就感。尤其在认为卖方是新手时,杀价的那股狠劲也就愈加强盛。例如,对有收藏嗜好的玩石家来说,早期多数都有逛地摊或产地的经验,寻宝过程中总有捡漏的心态,如果有机会碰到刚入行的新手,而他摊位上又恰好有正在找的货品或精品奇石,那么此时必以自信独到的眼光,先问问一般商品石的价格,再漫不经意、故作姿态地随口探问“眼中精品”的价位,报出的价位若低于市场行情,便作势摇头且对“猎物”品头论足的挑一番毛病,再以不得不走却欲走还留之姿,冷不丁丢出一个心中窃喜的价格,一旦老板同意成交,当下那种欢喜翻腾直上心头,简直比走在街上碰到多年寻找不遇的老朋友还要欢快上数倍。
但此种情境中所成交的物件,若无坚实的产地采石区的经历和实战经验,多数情况都很可能是走眼或经不起时间考验。只因当时的买方心中抱着捡便宜的心态,总是无法仔细端详检验满身油水的“精品石”,因为买方深怕被卖方查觉目标所在而仓促询价,且价位若低便迅速成交,深怕被身旁其他买家抢夺先机。但也因为如此,卖家才能诓卖假货及劣货而创造利润,所以通常当买家心中抱有“捡大漏”心理而成交的精品石,十有八九为“被漏捡”,因为地摊市场上一般只有买错的买家,绝少有卖错的卖家。
虽说杀价是种习惯,但它就像一把双刃剑,平常可用它来做生活上便利的辅助工具,但若使用方法不当,它便会成为损人害己的凶器。就像有一些杀价上瘾的买家,不管是精品石或商品石,一听开价就先一刀腰斩胡还价,甚至有些买家还会有意无意地以手中拥有的钞票傲视对方,殊不知这种极度不对等的应对态度,用在极度缺钱的非良性经营的石商或劣货上兴许能奏效,但如果遇到的是见惯世面且财务健全并拥有一定数量精品石的良性奇石产业经营者,恐怕就得吃鳖了。理由很简单,既然奇石是一个产业,那么成熟的经营者便是一项职业,那么职场上的任何一个角色就都有其专业及被尊重的必要。换个角度说,如果有人不尊重奇石经营者的权益,那么他一定也不会受到奇石产业商家的敬重。
相互的尊重无疑是奇石产业交易中难求的平衡,实际上,奇石交易中经常能听到某些买家总是喜滋滋地说,昨天接到某个石商的电话,因为他要去产地进货缺钱,希望买家支持现金,或者将精品石以低于市价好几成的便宜价钱让给买家,而买家也常常能欢喜地与同好分享收获的喜悦,并且强调如果现在有人再出翻倍的价格也不会割爱等等。小弟也曾亲眼目睹,某些石商对于从不杀价的好客人不但逢人便推崇赞誉,还尽可能提供第一手的资源和新进好货给对方挑选。由此可见,两者的待遇差别,自以为占尽便宜的买家最后往往被卖家视为“澳客”(台湾俚语里指挑剔、难缠的人),以致失去第一手资源和新进精品石的最佳机缘,而懂得与卖方分享利益及好交情的客商,却每每能以较优惠的平均价买到最好的精品奇石,最重要的是,还赢得了商家的高度尊崇。
小弟以为,奇石交易的买卖双方应是对等的位阶,若是彼此能在相互尊重的原则下交易,那么就算当下好像有一方吃亏,只要此方精品石确实到位,买方也能在时空的转换下成为最占便宜的赢家,奇石相对论的演绎形式有千万种变化组合,归根结底就是:在你决定以何种态度面对此次交易时,通常对方也正在思考如何相应对待您的光临。而至于您将如何演绎这套理论,甚而如何引申发展为自己在业界定位,其实完全取决于您下次交易的态度。
有些玩家购藏奇石习惯杀价,似乎都属于贪小便宜的心理作祟,有时就像狮子一般,要将到手的猎物耍弄一番,才有王者的成就感。尤其在认为卖方是新手时,杀价的那股狠劲也就愈加强盛。例如,对有收藏嗜好的玩石家来说,早期多数都有逛地摊或产地的经验,寻宝过程中总有捡漏的心态,如果有机会碰到刚入行的新手,而他摊位上又恰好有正在找的货品或精品奇石,那么此时必以自信独到的眼光,先问问一般商品石的价格,再漫不经意、故作姿态地随口探问“眼中精品”的价位,报出的价位若低于市场行情,便作势摇头且对“猎物”品头论足的挑一番毛病,再以不得不走却欲走还留之姿,冷不丁丢出一个心中窃喜的价格,一旦老板同意成交,当下那种欢喜翻腾直上心头,简直比走在街上碰到多年寻找不遇的老朋友还要欢快上数倍。
但此种情境中所成交的物件,若无坚实的产地采石区的经历和实战经验,多数情况都很可能是走眼或经不起时间考验。只因当时的买方心中抱着捡便宜的心态,总是无法仔细端详检验满身油水的“精品石”,因为买方深怕被卖方查觉目标所在而仓促询价,且价位若低便迅速成交,深怕被身旁其他买家抢夺先机。但也因为如此,卖家才能诓卖假货及劣货而创造利润,所以通常当买家心中抱有“捡大漏”心理而成交的精品石,十有八九为“被漏捡”,因为地摊市场上一般只有买错的买家,绝少有卖错的卖家。
虽说杀价是种习惯,但它就像一把双刃剑,平常可用它来做生活上便利的辅助工具,但若使用方法不当,它便会成为损人害己的凶器。就像有一些杀价上瘾的买家,不管是精品石或商品石,一听开价就先一刀腰斩胡还价,甚至有些买家还会有意无意地以手中拥有的钞票傲视对方,殊不知这种极度不对等的应对态度,用在极度缺钱的非良性经营的石商或劣货上兴许能奏效,但如果遇到的是见惯世面且财务健全并拥有一定数量精品石的良性奇石产业经营者,恐怕就得吃鳖了。理由很简单,既然奇石是一个产业,那么成熟的经营者便是一项职业,那么职场上的任何一个角色就都有其专业及被尊重的必要。换个角度说,如果有人不尊重奇石经营者的权益,那么他一定也不会受到奇石产业商家的敬重。
相互的尊重无疑是奇石产业交易中难求的平衡,实际上,奇石交易中经常能听到某些买家总是喜滋滋地说,昨天接到某个石商的电话,因为他要去产地进货缺钱,希望买家支持现金,或者将精品石以低于市价好几成的便宜价钱让给买家,而买家也常常能欢喜地与同好分享收获的喜悦,并且强调如果现在有人再出翻倍的价格也不会割爱等等。小弟也曾亲眼目睹,某些石商对于从不杀价的好客人不但逢人便推崇赞誉,还尽可能提供第一手的资源和新进好货给对方挑选。由此可见,两者的待遇差别,自以为占尽便宜的买家最后往往被卖家视为“澳客”(台湾俚语里指挑剔、难缠的人),以致失去第一手资源和新进精品石的最佳机缘,而懂得与卖方分享利益及好交情的客商,却每每能以较优惠的平均价买到最好的精品奇石,最重要的是,还赢得了商家的高度尊崇。
小弟以为,奇石交易的买卖双方应是对等的位阶,若是彼此能在相互尊重的原则下交易,那么就算当下好像有一方吃亏,只要此方精品石确实到位,买方也能在时空的转换下成为最占便宜的赢家,奇石相对论的演绎形式有千万种变化组合,归根结底就是:在你决定以何种态度面对此次交易时,通常对方也正在思考如何相应对待您的光临。而至于您将如何演绎这套理论,甚而如何引申发展为自己在业界定位,其实完全取决于您下次交易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