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在教学中应注意营造气氛,使学生展开想象;创造空间,使学生展现创新力;用各种音乐符号构成音乐的特殊语言来反映现实生活,让学生体验情境,在体验中去创新。
关键词:高中音乐;创新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能力,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创造性原则是高中音乐教学中必须贯彻的教育原则之一。在音乐教学中应遵循音乐学科的特点,在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增加学生的创造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使音乐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一、诱发想象
想象是思维活动中最有活力的一个方面,想象力被称作创新活动的核心动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离开想象不可能取得成效,想象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势,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想象是创造的先导,是从模仿到创造的阶梯。”只有丰富学生的想象,学生的创造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亚里士多德指出:“想象是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音乐的想象是通过声音来完成的,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能力要注意情节、激发兴趣、营造想象空间。如用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想象或利用原型启发,诱发思考,促进学生的想象。
二、培养创新情感
创新情感是指创造的动机、探索的兴趣、严谨的态度、顽强的意志、锲而不舍的精神等情感因素对创造潜能开发所起的促进作用。它和创新意识相互影响,共同促进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形成,成为创造力培养和发展的立足点。音乐教育中创新情感的培养,首先应基于对音乐学科本质的深入分析。音乐学科的特殊性,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审美态度和良好的审美习惯,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创造精神和优良的道德品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发掘和利用音乐本身内在的兴趣、情感以及德育因素,使学生获得对音乐的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的情感体验。善于通过音乐教学向学生展现音乐美,让他们在对音乐美的欣赏中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采取寓教育于教学之中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独立个性与创新如影随形,实践表明创造性人才皆是个性独特的人。个性得以张扬,人的身心、智慧才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致使新意迭出,才思不断,从而打破常规,做出创造。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把音乐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现在知识与过去知识、纵向知识与横向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知识延伸到能力,提高学生的索质,让学生焕发活力与生机,为学生的创造力的延伸埋下智慧的种子。
三、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
教育手段日趋现代化,使我们有可能突破时空界限,更有效地进行音乐教学,为音乐教育的创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如对京剧中各大行当的介绍,乐器的介绍等等都可以用幻灯片、录音、电视音像或计算机辅助手段配合教学。比如在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时,听前教师出示几个准备好的问题,如:歌曲的情绪如何?曲子的速度如何?力度怎么变化?你听后有什么感受?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聆听。虽然问题很简单,但能使学生全神贯注地听,思维想象也因此而积极主动。通过提问法,充分发挥了学生审美功能的直觉力和知觉力,获得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和理解,效果很好。同时借助多媒体的帮助,通过观看与欣赏内容相关的动画、绘画、剪贴画及情景表演进行直观欣赏教学,营造良好教学效果和课堂美感,激发和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
四、创新思维训练
高中音乐教学是审美活动的教学,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是音乐创新教学的核心。从思维的方式来看,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的综合运用,是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辩证发展。发散思维是对已知信息进行多方向、多角度的思考,产生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它的思考方向是向外散发。发散思维多向、流畅、变通的特点,导致思维结果的独创。为此,音乐教育中要注意不断丰富学生头脑中的表象,不断积累音乐知识加强联想、智力激励(是世界普遍推广的一种创造技法,他以专题讨论会的形式,通过成分的扩散思维过程,进行信息催化,激发大量的创造设想,形成综合创造力)、类比模拟在学习中善于从己知的成果中,寻找与创造对象相类似的东西,加以模拟,创造出新的东西来、索源索隐(在学习中,从事物的联系中思考)等方法的教学努力提高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对音乐美的鉴赏力。拓展思维的深度可以创新,拓展思维的广度也可以创新,在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同时拓展更可以创新。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提出问题,同时提供一系列与问题有关的资料,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既可以充分发挥想象能力,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热情。要注意克服定势的影响,目前大部分教师关心的是寻找一个正确答案的辐合思维,要善于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从各种途径寻找答案,全面促进创造力的培养。
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
传统教学中教师总是把学生控制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怕乱得不可收拾而无法完成自己预定的教学目标,而忽略了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忽视了他们的年龄特点。教师要努力追求人性化、个性化的音乐教学,尽可能地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探索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的新的教学模式。如:欣赏教学中,欣赏内容的自我选择:你最喜欢哪一部分?其中最打动你的是哪一部分?你认为最有特点的是哪一部分?你能说说为什么吗?歌曲学习方法的自我选择:自主学会歌曲后问你是通过什么方法学会的?先学会歌谱还是歌词?听唱学会呢还是根据旋律线自己视唱等等。欣赏体验后表演方式的自我选择:你可以把联想到的画面画一画、用文字写一写、演一演、说一说、唱一唱……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情智。作为教师,要尽力拓展学生参与的空间,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彰显和发展。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正是学生主体意识、主体行为、主体能力的体现。
另外,在班级授课制下,由于各个学生的音乐基础、各种音乐能力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教师必须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音乐学习水平和个别差异情况,以便心中有数,区别对待。对有音乐特长的学生要给予相应地指导,并引导和鼓励他们关心、帮助他人的音乐学习。而对于那些基础较差、音乐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要给予帮助和辅导,采用分层教学等方法,给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自信地参与音乐活动。还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作出恰当安排,因材施教、因生而宜。比如,让嗓音条件好的同学担任领唱、独唱;让活泼好动的孩子在课堂上多参与角色表演;为有演奏器乐特长的孩子提供独奏、合奏的舞台;让语言感受能力较强的孩子朗读歌词等等。在教学中,对每位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尽力让每个孩子用音乐的方式进行自我表现。
关键词:高中音乐;创新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能力,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创造性原则是高中音乐教学中必须贯彻的教育原则之一。在音乐教学中应遵循音乐学科的特点,在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增加学生的创造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使音乐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一、诱发想象
想象是思维活动中最有活力的一个方面,想象力被称作创新活动的核心动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离开想象不可能取得成效,想象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势,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想象是创造的先导,是从模仿到创造的阶梯。”只有丰富学生的想象,学生的创造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亚里士多德指出:“想象是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音乐的想象是通过声音来完成的,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能力要注意情节、激发兴趣、营造想象空间。如用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想象或利用原型启发,诱发思考,促进学生的想象。
二、培养创新情感
创新情感是指创造的动机、探索的兴趣、严谨的态度、顽强的意志、锲而不舍的精神等情感因素对创造潜能开发所起的促进作用。它和创新意识相互影响,共同促进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形成,成为创造力培养和发展的立足点。音乐教育中创新情感的培养,首先应基于对音乐学科本质的深入分析。音乐学科的特殊性,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审美态度和良好的审美习惯,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创造精神和优良的道德品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发掘和利用音乐本身内在的兴趣、情感以及德育因素,使学生获得对音乐的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的情感体验。善于通过音乐教学向学生展现音乐美,让他们在对音乐美的欣赏中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采取寓教育于教学之中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独立个性与创新如影随形,实践表明创造性人才皆是个性独特的人。个性得以张扬,人的身心、智慧才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致使新意迭出,才思不断,从而打破常规,做出创造。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把音乐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现在知识与过去知识、纵向知识与横向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知识延伸到能力,提高学生的索质,让学生焕发活力与生机,为学生的创造力的延伸埋下智慧的种子。
三、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
教育手段日趋现代化,使我们有可能突破时空界限,更有效地进行音乐教学,为音乐教育的创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如对京剧中各大行当的介绍,乐器的介绍等等都可以用幻灯片、录音、电视音像或计算机辅助手段配合教学。比如在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时,听前教师出示几个准备好的问题,如:歌曲的情绪如何?曲子的速度如何?力度怎么变化?你听后有什么感受?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聆听。虽然问题很简单,但能使学生全神贯注地听,思维想象也因此而积极主动。通过提问法,充分发挥了学生审美功能的直觉力和知觉力,获得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和理解,效果很好。同时借助多媒体的帮助,通过观看与欣赏内容相关的动画、绘画、剪贴画及情景表演进行直观欣赏教学,营造良好教学效果和课堂美感,激发和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
四、创新思维训练
高中音乐教学是审美活动的教学,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是音乐创新教学的核心。从思维的方式来看,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的综合运用,是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辩证发展。发散思维是对已知信息进行多方向、多角度的思考,产生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它的思考方向是向外散发。发散思维多向、流畅、变通的特点,导致思维结果的独创。为此,音乐教育中要注意不断丰富学生头脑中的表象,不断积累音乐知识加强联想、智力激励(是世界普遍推广的一种创造技法,他以专题讨论会的形式,通过成分的扩散思维过程,进行信息催化,激发大量的创造设想,形成综合创造力)、类比模拟在学习中善于从己知的成果中,寻找与创造对象相类似的东西,加以模拟,创造出新的东西来、索源索隐(在学习中,从事物的联系中思考)等方法的教学努力提高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对音乐美的鉴赏力。拓展思维的深度可以创新,拓展思维的广度也可以创新,在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同时拓展更可以创新。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提出问题,同时提供一系列与问题有关的资料,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既可以充分发挥想象能力,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热情。要注意克服定势的影响,目前大部分教师关心的是寻找一个正确答案的辐合思维,要善于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从各种途径寻找答案,全面促进创造力的培养。
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
传统教学中教师总是把学生控制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怕乱得不可收拾而无法完成自己预定的教学目标,而忽略了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忽视了他们的年龄特点。教师要努力追求人性化、个性化的音乐教学,尽可能地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探索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的新的教学模式。如:欣赏教学中,欣赏内容的自我选择:你最喜欢哪一部分?其中最打动你的是哪一部分?你认为最有特点的是哪一部分?你能说说为什么吗?歌曲学习方法的自我选择:自主学会歌曲后问你是通过什么方法学会的?先学会歌谱还是歌词?听唱学会呢还是根据旋律线自己视唱等等。欣赏体验后表演方式的自我选择:你可以把联想到的画面画一画、用文字写一写、演一演、说一说、唱一唱……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情智。作为教师,要尽力拓展学生参与的空间,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彰显和发展。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正是学生主体意识、主体行为、主体能力的体现。
另外,在班级授课制下,由于各个学生的音乐基础、各种音乐能力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教师必须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音乐学习水平和个别差异情况,以便心中有数,区别对待。对有音乐特长的学生要给予相应地指导,并引导和鼓励他们关心、帮助他人的音乐学习。而对于那些基础较差、音乐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要给予帮助和辅导,采用分层教学等方法,给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自信地参与音乐活动。还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作出恰当安排,因材施教、因生而宜。比如,让嗓音条件好的同学担任领唱、独唱;让活泼好动的孩子在课堂上多参与角色表演;为有演奏器乐特长的孩子提供独奏、合奏的舞台;让语言感受能力较强的孩子朗读歌词等等。在教学中,对每位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尽力让每个孩子用音乐的方式进行自我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