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素质是人的素质中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当今科技发达的时代,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才能适应这个社会。当代中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科学素养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决定我国未来的发展和进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究能力,培养科学的精神和态度,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水平。
一、科学素养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内涵:
1、科学知识在科学素养中起着基础和核心的作用,没有科学知识就根本不可能有科学能力。
2、科学技能是构成科学素养的第二种要素,科学能力是在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技能包括观察、实验、思维和创新等因素,这四个因素并不是孤立的,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共同作用的。
3、科学方法其实就是人们认识自然的方法。从方法论的高度看,方法要素主要包括数学方法和逻辑方法。
4、科学精神是一种非智力因素,精神的要素主要包括兴趣、情感、意志、作风等。
综上所述,科学素养是指人们在认识自然和应用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内在特质,前者指人们对知识的识记、了解、理解和掌握。后者指人们应用科学知识的能力,以及发现新的自然规律的能力。因此科学素养是人们能够认识自然和应用自然规律的特质。
二、教学中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途径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是至关重要的,但良好的科学素养是不能靠外部的灌输得到的,而是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在学生积累知识的过程中逐步获得的。即让孩子们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據、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发展孩子们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以上教育理念,我认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从科学素养的几个因素的角度去培养学生:
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家在科学探索中所表现出的科学精神。使学生能从中受到激励和感染。如向学生生动地介绍物理学家爱迪生的时候,向学生讲述他为了寻找合适的白炽灯灯丝材料,选择了1600多种材料做试验,最后终于制成用碳化棉作灯丝的高真空白炽灯泡,使灯泡的使用寿命增强了100多倍。这个例子,就是科学精神的典型体现。科学精神也是实事求是的精神,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一个科学结论的产生都必须通过实践的检验,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首先要求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起示范作用,在演示时,教师应充满自信,神态自若,通过教师规范、熟练的操作,整洁、美观的演示,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学活动中的一丝不苟,操作的严谨、规范,如实记录实践结果等良好的态度都时刻影响着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还必须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训练,科学态度大多属于思想品质问题或称之科学道德问题,科学态度的培养的方式和途径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其中在实践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必须对学生提出实践的整体性要求,
3、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价值观
可以通过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内涵,教育学生以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世界,看待世界与人的关系,要教育学生相信科学破除迷信,要让学生知道世界是可以认识的,懂得一切事物是按自身的规律不断运动变化的,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我们可以通过教材提供的各种具体的常见事物和现象,如花草树木、鱼虫鸟兽、月相变化、物体运动、人际交往等等,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各种事物和现象,不断积累感性经验。有了这些基础,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价值观的树立也就水到渠成了。
总之,中学物理的教育应坚持面向全体儿童,着眼于全民科学素养的提高。培养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时代和民族发展、科学技术对未来人才素质的需要。物理课和物理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阵地,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要积极普及现代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大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科学素养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内涵:
1、科学知识在科学素养中起着基础和核心的作用,没有科学知识就根本不可能有科学能力。
2、科学技能是构成科学素养的第二种要素,科学能力是在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技能包括观察、实验、思维和创新等因素,这四个因素并不是孤立的,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共同作用的。
3、科学方法其实就是人们认识自然的方法。从方法论的高度看,方法要素主要包括数学方法和逻辑方法。
4、科学精神是一种非智力因素,精神的要素主要包括兴趣、情感、意志、作风等。
综上所述,科学素养是指人们在认识自然和应用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内在特质,前者指人们对知识的识记、了解、理解和掌握。后者指人们应用科学知识的能力,以及发现新的自然规律的能力。因此科学素养是人们能够认识自然和应用自然规律的特质。
二、教学中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途径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是至关重要的,但良好的科学素养是不能靠外部的灌输得到的,而是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在学生积累知识的过程中逐步获得的。即让孩子们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據、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发展孩子们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以上教育理念,我认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从科学素养的几个因素的角度去培养学生:
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家在科学探索中所表现出的科学精神。使学生能从中受到激励和感染。如向学生生动地介绍物理学家爱迪生的时候,向学生讲述他为了寻找合适的白炽灯灯丝材料,选择了1600多种材料做试验,最后终于制成用碳化棉作灯丝的高真空白炽灯泡,使灯泡的使用寿命增强了100多倍。这个例子,就是科学精神的典型体现。科学精神也是实事求是的精神,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一个科学结论的产生都必须通过实践的检验,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首先要求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起示范作用,在演示时,教师应充满自信,神态自若,通过教师规范、熟练的操作,整洁、美观的演示,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学活动中的一丝不苟,操作的严谨、规范,如实记录实践结果等良好的态度都时刻影响着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还必须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训练,科学态度大多属于思想品质问题或称之科学道德问题,科学态度的培养的方式和途径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其中在实践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必须对学生提出实践的整体性要求,
3、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价值观
可以通过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内涵,教育学生以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世界,看待世界与人的关系,要教育学生相信科学破除迷信,要让学生知道世界是可以认识的,懂得一切事物是按自身的规律不断运动变化的,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我们可以通过教材提供的各种具体的常见事物和现象,如花草树木、鱼虫鸟兽、月相变化、物体运动、人际交往等等,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各种事物和现象,不断积累感性经验。有了这些基础,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价值观的树立也就水到渠成了。
总之,中学物理的教育应坚持面向全体儿童,着眼于全民科学素养的提高。培养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时代和民族发展、科学技术对未来人才素质的需要。物理课和物理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阵地,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要积极普及现代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大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