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围绕如何利用欠发达地区的比较优势推动区域工业化的进程。文章首先阐述了欠发达地区工业存在的比较优势,进而利用数理模型分析了利用比较优势推动欠发达地区工业化进程的实现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比较优势推动欠发达地区工业化进程的具体手段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工业化进程比较优势
1.利用比较优势推动欠发达地区工业化进程的总体思路
1.1欠发达地区工业存在的比较优势
欠发达是一个相对概念,从经济性上看,是对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从相对性上看,是相对于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而言;从动态性上看,是随着自身发展和比较对象变化而变化的;从规模性上看,具有范围要求,区域性出现。如何寻找并合理利用欠发达地区的比较优势,使其转化为欠发达地区的竞争优势,对于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甚至赶超是十分重要的。欠发达地区工业秉承欠发达地区整体比较优势,同时各省又保持了自己的特点,把握好欠发达地区工业的比较优势,营造利于比较优势发挥的氛围,可以大大促进工业发展,并为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与赶超提供强劲动力。
从整体来看,欠发达地区工业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比较优势:①资源禀赋优势。我国欠发达地区一般地处中西部,资源矿产丰富,如煤矿、金银矿及有色金属矿藏等,储量非常可观;生态资源方面,自然环境优越,动植物及景观优势较为突出。②持续增长优势。基于波特发展理论,欠发达地区多处于要素或投资推动阶段,而东部发达地区则相对处于创新推动阶段。这种态势虽然会给欠发达地区带来某些利益损失,但更有利于欠发达地区实体经济发展,加快赶超速度,并有利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合作关系从“争利”到“依赖”再到“共赢”的转变。③政策支持优势。为实现全国经济协调发展,国家频频出台支持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及一系列优惠措施,刺激了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
1.2利用比较优势推动欠发达地区工业化进程的实现机制
1.2.1比较优势的实现要求
2.利用比较优势推动欠发达地区工业化进程的具体手段
通过上述理论模型的论述我们发现,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之下,可以很好的解释比较优势的实现机制。那么,现实中要实现比较优势,就要促使现实条件不断向理论假设条件趋近,构建不断完善的完全竞争市场环境,并配合相应的财政补贴等政策支持。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手段:
运用财政补贴。财政补贴是一种选择性政策,特别是省级财政补贴,带有更明显的非均衡性。对拥有比较优势的工业产品进行补贴,该产品的优势会进一步增强,因为补贴达到一定程度,会直接影响该商品的微观价格,同时吸引生产要素向本产品集中,进一步推动比较优势。如果补贴给比较劣势产品,产品微观价格也会随着补贴程度的提高而降低,从而使比较劣势转化为比较优势。现实中这样程度的补贴不太现实,所以,应着力补贴比较优势产品,加速优势产业发展,并发挥相应的带动作用。
推动技术进步。技术进步与创新可以增强产业绝对竞争力。技术进步与创新可以大大推动比较优势的动态循环,从根本上提高比较优势的强度,增强比较优势的实现能力。
市场扭曲的正确应对。产品市场的价格体系是俄林提出的相互依存理论中最重要的一环。如果在此市场中出现了价格扭曲,这会反作用于要素市场,影响要素市场作用的发挥,进而影响到要素的趋向,影响专业化分工,最终成为比较优势发挥的障碍。欠发达地区工业要致力于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必须先具备一个优秀的市场环境。
3.利用比较优势推动欠发达地区工业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3.1“资源诅咒”的延续
资源丰富的地区或者国家往往不具备竞争优势,这就是经济学中所谓的“资源诅咒”。这一理论是经济学家奥蒂于1993年提出的,意指赋予的资源对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并不是充分的有利条件,反而是一种限制。他通过研究发现,1960年到1990年资源贫乏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比资源丰富的国家高2倍到3倍,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其经济表现反而最差。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就在于:首先,自然资源的短期资源收入过度吸收了社会资源,从而使资源所在地形成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导致当地工业化政策失败,削弱经济增长的动力;其次,自然资源产品价格弹性和供给弹性较低,资源收入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表现出不稳定性,便利投资风险增加,降低了地区经济增长率;再次,资源租金的存在往往伴随着寻租和腐败,伴随着政治权力利益集团的产生,弱化了国家制度质量,从而使经济增长缺乏充分的制度保障;最后,资源开采处于经济结构的底端,其增长对技术水平和劳动力水平的需求较低,从而降低了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率,形成了对经济增长的挤出效应,使经济增长缺少必要的资本、技术及人才积累,阻碍了经济增长。欠发达地区往往喜欢倚仗资源优势,放松了制度遵从,轻视其他产品的发展,缺乏前进动力④。而工业企业会放松企业创新,人才积累及长远发展规划,没有充分意识到资源优势亦是一把“双刃剑”,这回导致“资源优势”的延续。
3.2高新技术产业的盲目上马
一方面,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内容与传统工业化道路不太相同,传统工业化道路要求实现国民经济的机械化、电气化,而新型工业化道路则更偏重推进国民经济的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二者协调统一。另一方面,前文谈到,推动技术创新可以促进比较优势的发挥,在此背景之下,地方政府和企业就有动机盲目追求高新技术产业的上马,而对这些产业是否适合当地经济状况⑤,能否真正形成技术突破,能否带动产业发展,能否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的考虑不甚全面。盲目发展,得不偿失。(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注解
①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M].商务印书馆,1962年,第114页.
②亚蒂什·N·巴格瓦蒂.高级国际贸易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5页.
③贝蒂尔·俄林.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④西蒙·库兹涅茨.现代经济增长[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12-25.
⑤赵忠璇.发展优势产业,实现贵州经济跨越性发展.贵阳学院学报,2007(1)
参考文献:
[1]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M].商务印书馆,1962年,第114页.
[2]亚蒂什·N·巴格瓦蒂.高级国际贸易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5页.
[3]贝蒂尔·俄林.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年
[4]西蒙·库兹涅茨.现代经济增长[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12-25.
[5]赵忠璇.发展优势产业,实现贵州经济跨越性发展.贵阳学院学报,2007(1)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工业化进程比较优势
1.利用比较优势推动欠发达地区工业化进程的总体思路
1.1欠发达地区工业存在的比较优势
欠发达是一个相对概念,从经济性上看,是对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从相对性上看,是相对于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而言;从动态性上看,是随着自身发展和比较对象变化而变化的;从规模性上看,具有范围要求,区域性出现。如何寻找并合理利用欠发达地区的比较优势,使其转化为欠发达地区的竞争优势,对于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甚至赶超是十分重要的。欠发达地区工业秉承欠发达地区整体比较优势,同时各省又保持了自己的特点,把握好欠发达地区工业的比较优势,营造利于比较优势发挥的氛围,可以大大促进工业发展,并为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与赶超提供强劲动力。
从整体来看,欠发达地区工业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比较优势:①资源禀赋优势。我国欠发达地区一般地处中西部,资源矿产丰富,如煤矿、金银矿及有色金属矿藏等,储量非常可观;生态资源方面,自然环境优越,动植物及景观优势较为突出。②持续增长优势。基于波特发展理论,欠发达地区多处于要素或投资推动阶段,而东部发达地区则相对处于创新推动阶段。这种态势虽然会给欠发达地区带来某些利益损失,但更有利于欠发达地区实体经济发展,加快赶超速度,并有利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合作关系从“争利”到“依赖”再到“共赢”的转变。③政策支持优势。为实现全国经济协调发展,国家频频出台支持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及一系列优惠措施,刺激了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
1.2利用比较优势推动欠发达地区工业化进程的实现机制
1.2.1比较优势的实现要求
2.利用比较优势推动欠发达地区工业化进程的具体手段
通过上述理论模型的论述我们发现,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之下,可以很好的解释比较优势的实现机制。那么,现实中要实现比较优势,就要促使现实条件不断向理论假设条件趋近,构建不断完善的完全竞争市场环境,并配合相应的财政补贴等政策支持。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手段:
运用财政补贴。财政补贴是一种选择性政策,特别是省级财政补贴,带有更明显的非均衡性。对拥有比较优势的工业产品进行补贴,该产品的优势会进一步增强,因为补贴达到一定程度,会直接影响该商品的微观价格,同时吸引生产要素向本产品集中,进一步推动比较优势。如果补贴给比较劣势产品,产品微观价格也会随着补贴程度的提高而降低,从而使比较劣势转化为比较优势。现实中这样程度的补贴不太现实,所以,应着力补贴比较优势产品,加速优势产业发展,并发挥相应的带动作用。
推动技术进步。技术进步与创新可以增强产业绝对竞争力。技术进步与创新可以大大推动比较优势的动态循环,从根本上提高比较优势的强度,增强比较优势的实现能力。
市场扭曲的正确应对。产品市场的价格体系是俄林提出的相互依存理论中最重要的一环。如果在此市场中出现了价格扭曲,这会反作用于要素市场,影响要素市场作用的发挥,进而影响到要素的趋向,影响专业化分工,最终成为比较优势发挥的障碍。欠发达地区工业要致力于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必须先具备一个优秀的市场环境。
3.利用比较优势推动欠发达地区工业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3.1“资源诅咒”的延续
资源丰富的地区或者国家往往不具备竞争优势,这就是经济学中所谓的“资源诅咒”。这一理论是经济学家奥蒂于1993年提出的,意指赋予的资源对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并不是充分的有利条件,反而是一种限制。他通过研究发现,1960年到1990年资源贫乏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比资源丰富的国家高2倍到3倍,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其经济表现反而最差。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就在于:首先,自然资源的短期资源收入过度吸收了社会资源,从而使资源所在地形成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导致当地工业化政策失败,削弱经济增长的动力;其次,自然资源产品价格弹性和供给弹性较低,资源收入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表现出不稳定性,便利投资风险增加,降低了地区经济增长率;再次,资源租金的存在往往伴随着寻租和腐败,伴随着政治权力利益集团的产生,弱化了国家制度质量,从而使经济增长缺乏充分的制度保障;最后,资源开采处于经济结构的底端,其增长对技术水平和劳动力水平的需求较低,从而降低了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率,形成了对经济增长的挤出效应,使经济增长缺少必要的资本、技术及人才积累,阻碍了经济增长。欠发达地区往往喜欢倚仗资源优势,放松了制度遵从,轻视其他产品的发展,缺乏前进动力④。而工业企业会放松企业创新,人才积累及长远发展规划,没有充分意识到资源优势亦是一把“双刃剑”,这回导致“资源优势”的延续。
3.2高新技术产业的盲目上马
一方面,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内容与传统工业化道路不太相同,传统工业化道路要求实现国民经济的机械化、电气化,而新型工业化道路则更偏重推进国民经济的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二者协调统一。另一方面,前文谈到,推动技术创新可以促进比较优势的发挥,在此背景之下,地方政府和企业就有动机盲目追求高新技术产业的上马,而对这些产业是否适合当地经济状况⑤,能否真正形成技术突破,能否带动产业发展,能否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的考虑不甚全面。盲目发展,得不偿失。(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注解
①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M].商务印书馆,1962年,第114页.
②亚蒂什·N·巴格瓦蒂.高级国际贸易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5页.
③贝蒂尔·俄林.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④西蒙·库兹涅茨.现代经济增长[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12-25.
⑤赵忠璇.发展优势产业,实现贵州经济跨越性发展.贵阳学院学报,2007(1)
参考文献:
[1]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M].商务印书馆,1962年,第114页.
[2]亚蒂什·N·巴格瓦蒂.高级国际贸易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5页.
[3]贝蒂尔·俄林.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年
[4]西蒙·库兹涅茨.现代经济增长[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12-25.
[5]赵忠璇.发展优势产业,实现贵州经济跨越性发展.贵阳学院学报,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