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形象思维基础在环艺基础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332904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从环艺基础教学的层面,结合亲身教学经验,探讨了形象思维基础在环艺基础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创新形象思维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高等院校开设环艺专业至今,已走过二十多年的历程。虽日渐成熟,但在基础教育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现今各个高校在环艺基础课的设置上,多以美术基础课、设计基础课为两条主线。开设至今,教师仍多以写实教育为主,教学方法上 “由技入道”,工厂流水线似的教学方法,扼杀了学生个性化的创造思维能力。皆因如实描摹现实确已沦技巧,丧失了艺术的根本核心——创造。有些高校课程设置时间长,学生索然无味之时,又浪费人力物力,收效甚微。
  设计基础课这条线,一向以包豪斯 “三大构成”为主流。包豪斯的强调功能与设计的合理性,用理性思考取代艺术性装饰等等。其教育模式传入我国,初大为裨益。但延袭至今,一些弊端渐渐暴露:例如立体构成,“具体形象模拟”作为一个章节学习,一味地模仿显然有违创作新形象的宗旨,并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而平面构成中有些章节,如骨骼等,实质已流于形式上僵化。
  以上这些学习,多数学生不明目的,不能将所学与专业课知识点有机结合,后期的专业课学习茫然无措。链点的缺失使得基础课和专业课的互通桥梁尤为重要。
  设计关键是创新,如何引导学生创新思考?答案是加强形象思维的训练。形象思维是艺术家将对生活的发现和体验物化为艺术形象或艺术意境的主要的思维方式。
  笔者所在的学校,针对上述情况,特开设了《形象思维基础》这门课程。对于环艺专业的学生,以“从具象到抽象”、“概念与形象的转化”为教授重点。笔者就自己的亲身教学经历,就这两章教学阐述一下浅见。
  
  1 从具象到抽象
  
  1917年,荷兰的“风格”派团体。创作用纯粹几何形抽象来表现纯粹的精神。比凡顿格洛的雕塑作品是以数学解析为基础,由简单立体单元出发,用垂直和平行的对称方式组合成一定的空间模式。风格派对20世纪上半期的建筑,影响甚大。这种将具象物体解析成几何形式并按照一定规律组合的方法,也是现代环艺创作的主流。无论是成都清华坊中中式元素的重构,还是后现代大师查尔斯·摩尔的奥尔良市“意大利广场”,抽离再现的各种古典符号,无疑都是这种设计思想的体现。
  学生设计初始,容易纠结于细节。深入时,又踟蹰于形体的堆砌,背离了设计的本质“做减法”。这一环节教学,先给学生详解环艺中具象到抽象的运用,再对于某些精品做图解分析,并鼓励学生将之还原成各种几何形态,自己再创作重组。在分解与再组装中的动手中,学生明了了具象与抽象的互相转换,并学会这种思考方法。
  
  2 概念与形象的转化
  
  学生在初学设计时,常对着白纸无从下手。其实任何设计的主题既是其切入点,由点入手,层层展开。例如贝聿铭设计的香港中银大厦,主题 “青竹节节高”,贝聿铭将这抽象理念转换为从底部开始节节攀升,由大到小变化的角锥形体层叠而成的建筑,不仅很好地体现了“青竹节节高”的风貌,也解决了建筑过高不能抗风力的问题。
  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灵感得于“大珠小珠落玉盘”这句诗,几个大珠小珠结合不同的功能,用直入云霄的塔身串联,在黄浦江的映衬下,散发着璀璨光芒。这种由一个抽象的概念入手,层层转换为具体形态,使艺术同技术功能相得益彰,并最终很好诠释主题,实质是环艺术创作行之有效方法之一。
  学生总在设计课的学习中埋怨老师不知所云,而老师也抱憾自己辛苦所授学生未能领会。讲得越多,学生越茫然。设计不非“教”出,它更多的是引导和启发。 “天赋”也许存于每个学生脑海里,老师要做的,只是竭力开发。那如何开发?又如何抓住那转瞬即逝的灵感呢?这就需要教师有的放矢的系统训练。尹定邦教授曾独创一种教学法:将一个题目先从抽象概念出发,确定许多方面,因为有人习惯命题作文。这种训练,刚好与“概念与形象的转换”这章切合。
  “具象到抽象”的学习中,学生学会了概括分析对象,并将之表达出来,为此环节作了铺垫。学习初始,先从简单的概念入手训练,如耳熟能详的成语,词语。辟如一个钟面的设计,先从字面上找到关于时间的词语:甜蜜时刻、无时无刻等。“甜蜜时刻”以一个切开的橙子为钟面,瓣瓣橙瓣刚好对应时钟的时刻。而“无时无刻”,让钟面留白,真是“无时无刻”,一目了然。而有些概念,本身已很抽象,转换成形象,就要费些周章,这就需要挖掘其延伸,并激发观者共鸣。第二层次的训练随即展开。“网络毒花”,将一只毒蛇盘旋成“@”,口中所吐蛇信幻化为玫瑰。“毒蛇”蜿蜓的形象与“@”缠绕的形态有切合点,“蛇含玫瑰”,恰与《圣经》里蛇诱惑夏娃吃下禁果,人类“失乐园”这个典故有共通之处。 “网络是把双刃剑”这个主题已跃然纸上。从概念与形象切合点入手,引经据典,激发共鸣,是行之有效的设计方法之二。
  有了以上练习的铺垫,学生紧接着分析名师名作中的“概念与形象的转换”。以特拉尼的但丁纪念馆为例,设计师寻求一种能体现但丁神曲的三个华章,又能丰富展现心中影像的建筑诠释。
  纪念馆里,平面布局的交通流线完全按照《神曲》中但丁的游历路线设计:黑森林——地狱——炼狱——天堂。一百根密布柱子组成的黑森林,幽暗恐惧;七根直径递减的柱子,七块地势渐低的正方体,犹如亲历堕入层层地狱;而七块递升的楼板,象征炼狱中的七层山道,让人在攀援时仿佛看到了天堂曙光;三十三根玻璃柱来源于天堂的三十三篇,柱子在阳光下光莹夺目,天堂的光辉即在眼前。其剖面设计,黑森林——地狱——炼狱——天堂,层层递进加高,宛如天堂召唤。
  课程中,学生始终热情高涨。很多学生学完后意犹味尽,说:“很好玩”。其实学生说的“好玩”,不仅是指他们有兴趣学,更是指他们逐步找到了“设计”的钥匙。
其他文献
摘要20世纪初,在“西学东渐”思想的影响下,有“北洋实业权师”之称的周学熙,主张教育与实业要如影随形,教学要“教、学、做”合一,坚持“既习其理,又习其器”的教学方法,这些主张作为周学熙实业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被付诸实施于“北洋工艺学堂”等实业学堂,并随着天津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使得近代工业和近代教育的发展相得益彰。  关键词周学熙近代实业教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    周学熙(
摘要本文指出了文科大学生在学习数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大学文科专业陆续地开设了微积分课程,线性代数课程,甚至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文科大学生学一点数学,对于培养思维习惯,改善思维质量无疑是大有裨益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喜欢文科的学生不喜欢数学,认为数学是一门困难而且枯燥的科目。文科大学生中常有这
1988年是有色金属工业在继续贯彻中央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总政策,为把有色总公司办成第一流的全国性经济实体而努力的关键一年,是有色金属工业生产攀登新高度的一年。作为有
当今时代已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这个时代是知识爆炸式飞速膨胀的时代,它不再需要头脑中只装知识的“书袋子”(实际上也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识),而需要的是能利用已有知识去
本文从初中数学学困生出发,讨论了初中数学学困生的主要表现以及转化学困生的方法.旨在提高初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发展其学习能力.
高校班干部是高校班级管理的主要实施力量,班干部的工作满意度水平对班级工作甚至班风走向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调查发现高校班干部在班级工作中自我评价和满意度并不高,尤其
摘要本文认为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通过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加以渗透,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进行改进,在学生成绩考评上充分体现创新能力,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教学方法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问题就是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而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就是提高教育质量。笔者在教学中深刻体会
草长莺飞三月天,柔风拂面暖人间.当您在这万物复苏的初春时节,沐浴着温柔的阳光,或是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品位着春泥的芳香,心中做何感想,是生气盎然的欢愉,还是春水东流的愁
新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的生长发育十分迅速,但尚未完善,幼儿的可塑造性强,但知识经验匮乏,幼儿的活动欲望强烈但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某种意义上来说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发展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笔者认为“当化学实验被用作探究性学习的途径时,化学实验的创造性和探究性功能能够更充分地显示出来”。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以国内外学者提出的探究式教学理论为依据,充分挖掘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合理地组织和实施实验探究性学习活动,希望通过这种有效教学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起到培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