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型肝炎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来源 :肝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_Adr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丁型肝炎大多为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感染丁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delta virus,HDV),可呈现急性或慢性病程,容易发展为肝硬化,增加患原发性肝癌的风险,被认为是最严重的肝炎类型。目前仍缺少有效治疗丁型肝炎的药物,常见的实验动物并非HDV的天然宿主而未能完全反映HDV感染生活周期,因此迫切需要寻找理想的动物模型来深入研究HDV感染过程及其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机制,为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研究平台。
其他文献
患者女,33岁,孕1产0,因“停经25周+2,发现肝脏占位。”于2019年10月16日入院。既往慢性乙型肝炎17年,肝硬化、门脉高压、巨脾、脾亢、三系减少一年余,正规抗病毒治疗,HBV DNA拷贝数正常,肝功能、凝血功能基本正常,血小板维持于30~40×109/L。本次系计划妊娠,在产检过程中,多家医院均评估其为肝硬化失代偿期,建议其立即终止妊娠。
目的探究丹参酮ⅡA(TanⅡA)对IL-1β所致炎性损伤软骨细胞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以酶消化法分离得到的小鼠原代软骨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CCK-8法检测IL-1β和TanⅡA对软骨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确定IL-1β与TanⅡA的作用浓度与作用时间。选择一定浓度的IL-1β处理软骨细胞构建炎性损伤模型,用不同浓度的TanⅡA进行共干预,实验分为对照组、炎性损伤模型组(IL-1β刺激)、药物治疗组(不同浓度TanⅡA干预)。通过Real-time PCR分别检测各组NF-κB信号通路关键转录因子TRAF6
目的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小鼠抑郁样症状的改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CUMS建立小鼠抑郁模型。采用糖水偏好实验、悬尾实验以及强迫游泳实验评价小鼠的抑郁样症状。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TrkB、凋亡相关蛋白Bc l-2及Bax以及神经元标记物NeuN的蛋白表达。结果EGCG能显著增加C UMS小鼠的糖水偏好率,减少CUMS小鼠悬尾实验及强迫游泳实验中的累积不动时间。分子生物学结果显示:EG
目的为了改进现有复方氯己定含漱液的制备工艺。方法以葡萄糖酸氯己定(19%~21%)、甲硝唑、聚山梨酯80、聚乙二醇400等为原料,添加薄荷水、糖精钠、柠檬黄等辅料制备含漱液,采用单因素实验确定聚山梨酯80、聚乙二醇400的最佳配比,以及柠檬黄的最佳加入方式,采用正交实验确定薄荷水、糖精钠的最佳配比,探讨不同加料顺序对复方氯己定含漱液产品质量的影响,并联合外观、口感和体外加速实验确定最佳工艺。结果控制甲硝唑∶聚山梨酯80∶聚乙二醇400∶糖精钠∶薄荷水=1∶5.5∶275∶0.5∶50的质量比最优,且含漱液
目的制备藤茶滴丸,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将藤茶提取物干燥后制备滴丸;以外观、成型性为评价指标,筛选滴丸的冷凝液、基质配比、料液温度、滴距、滴速等。结果滴丸选取二甲基硅油作为冷凝剂,聚乙二醇4000浓缩液与聚乙二醇6000的比例为10 mL∶3.5 g,料液温度80℃,滴制距离6 cm,滴速40滴/min。结论优选的滴丸制备工艺合理、稳定、可行。
目的观察IFN-α联合RBV与DAAs方案治疗CH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117例CHC患者不同的情况分为传统标准治疗组37例,DAAs治疗组80例,通过采用RT-PCR定量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的HCV-RNA含量,检测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以及持续≥24周的病毒学应答(SVR24);通过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生化指标以及APRI指数以评估患者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情况;记录研究过程中所有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DAAs方案治疗在基因水平上ETVR 100%,SVR2488.8%均明显高于传统标
目的探讨细胞型Fas相关死亡域样白细胞介素-1β转换酶抑制蛋白(c-FLIP)不同单体沉默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取50只SD雄性大鼠建立SAP模型,将造模成功的4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FLIP siRNA-NC组、c-FLIPS siRNA组、c-FLIPL siRNA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大鼠为假手术组。c-FLIP siRNA-NC组、c-FLIPS siRNA组、c-FLIPL siRNA组大鼠尾静脉注射1 nmol/ml的对应siRNA溶液,假手术组、
目的探讨杏芎氯化钠注射液辅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102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杏芎氯化钠注射液,均治疗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目的分离、纯化广西瑶药鸡爪风茎叶中的化学成分,并考察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技术对鸡爪风茎叶醇提物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质谱、核磁共振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通过MTT法测定化合物对肿瘤细胞HCT116和HepG2的抑制作用。结果从鸡爪风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5个,分别为:5-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1)、5,6-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2)、5-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3)、β-谷甾醇(4)、苯甲酸(5)。其中化合物3对HCT1
目的 比较不同炮制品组方的独活寄生汤对大鼠化学性神经根炎模型,模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或阿司匹林组、不同炮制品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