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肖斯塔科维奇早期钢琴作品的创作风格及演奏特征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tend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二十世纪初,传统的音乐模式逐渐被新的音乐思维和手法所取代,年少的肖斯塔科维奇受到新音乐思潮的影响,在早期创作的作品中尝试不同音乐体裁及表现手法,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本文从音色塑造的音乐形象、和声戏剧性及节奏特点三个方面阐述,使我们了解肖斯塔科维奇早期钢琴作品的创作风格和演奏特征。
  关键词:肖斯塔科维奇 三首幻想舞曲 音色 和声戏剧性 节奏
  二十世纪初,人类社会发生跨时代的改变,随着文化和经济的蓬勃发展,传统的音乐表现形式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这一时代的音乐家们大力寻求更丰富的音乐表现形式,传统的音乐模式逐渐被新的音乐思维和手法所取代,出现了斯特拉文斯基、普罗科菲耶夫等写实主义现代音乐大师。年少的肖斯塔科维奇一方面在音乐学院接受传统的音乐学习,另一方面则受到新音乐思潮的影响,他在创作的作品中不断地尝试各种音乐体裁及表现手法,以便寻找属于自己的音乐风格。在1919—1924年期间他创作出十部含有不同风格元素的音乐作品。如:《八首钢琴前奏曲》、《三首幻想舞曲》、《第一交响曲》及室内乐作品等,这些早期作品的音乐特征预示了这位音乐大师未来的音乐风格。其中《三首幻想舞曲》(op.5)是他学生时代唯一正式出版的作品,也是早期比较有代表性的钢琴作品。
  在他14岁的时候,创作了《三首幻想舞曲》中的第一首舞曲,此后在两年里完成整首作品,并在1926年发表问世。此曲曲调优美而有趣味,结构简洁流畅,在当时很受大家的喜爱。该作品由三个独立短小的乐曲组成:第一首进行曲,第二首圆舞曲,第三首波尔卡。
  一、音色塑造的音乐形象
  在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语言中,音符的时值和音高的位置具有重要的意义,演奏时区分它们不同的性质使作品创造出各种鲜明的音乐形态。
  在第一首作品中首先我们可以从音符的时值区分两种音色:a.短小快速的十六分和三十二分音符,演奏音色精致而敏捷,清晰的音質;b.时值在一拍以上的音符,需要有一定深度和力度的触键,并在意识上要保持住延续的音感;在音色上双手的明确区分,使乐曲塑造出两种对比的音乐形象——滑稽的小丑和威严的君主。音色的丰富使音乐像童话故事般充满趣味。我们在很多俄罗斯作品中可以看到这种常用的表现手法,比如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中的《两个犹太人》。
  区别于第一首音色的对比形象,在第三首波尔卡舞曲里,双手的节奏韵律一致,并采用了普罗科菲耶夫式的断奏音型——幽默式的写作手法,运用连续的断奏表现声音的光泽和节奏的动机感。对不同音区的音高弹奏不同的音色,以此来辨别不同的艺术形象。高音的音色更明亮精致,低音略显厚重迟钝,让双手生动的描绘出穿着俄罗斯民族服饰的男女在对舞的情景。值得一提的是,受普罗科菲耶夫谐谑讽刺风格的影响,肖斯塔科维奇尝试音乐中包含谐谑式的主题,在当时,肖斯塔科维奇并不完全了解这种现代主义写实的新思想。这种创作风格一直持续到他1936年之前的作品。
  二、和声戏剧性
  在《三首幻想舞曲》中,年轻的肖斯塔科维奇没有把自己束缚在传统的框架里,①在坚守古典传统创作精神的基础上,他尝试开调性音乐的写作,和声在多变的调性中进行,从而产生新奇的音响色彩。在旋律的进行和音调的综合交错下感受音乐的紧张度,使和声在动态中产生了戏剧性的表现手法。我们在演奏中,从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加强对音乐中人物戏剧性的语言描写,这种对比起伏的感情色彩也成为作者另一种创作的要素。
  在第二首圆舞曲中速度标记成为一条贯穿的主线:Andantino-Piu mosso-TempoⅠ-Piu mosso-Allegretto-TempoⅠ,舞曲在模糊的曲调中开始,左手弹奏出3/4拍的韵律,右手两小节一次呼吸,强调向前推动的音乐语气,整体音色委婉含蓄。在乐曲中段(17-40小节)逐渐由翩翩起舞的优雅旋律发展到急促紧张的高潮部分。开始出现意外转变(17小节),从C大调进入,这里是“倾诉意象”的发展。②双手的弹奏变化较多,反复出现多次速度和力度的对比,加强叙述性的对话成份。在Allegretto部分右手声音触键提高亮度和重量,随着多个重音的加强,语气越来越激烈,重音音质略显尖锐,显示人物之间的冲突矛盾,把乐句,把向前推进的戏剧冲突作为焦点,③音乐在高潮部分愕然停止,一个惊叹式的延长记号。仿佛是一场小闹剧,无伤大雅,马上一切又恢复如初。在结尾处作者运用传统的三度叠置和弦加强音色的丰满,我们用期待的音乐情绪表现渐渐消失的旋律,在最后的G和弦音得到了满意的答案。
  三、节奏特点
  乐曲整体速度为中速,第一首:小快板,第二首:小行板,第三首:小快板。在早期的作品中肖斯塔科维奇对音乐节奏的尝试是灵活多变的,运用自由的节奏,不规律的重音构成了音乐体系。
  第一首左手低声部用连线延续了根音,结合內声部的和弦而构成切分节奏音型:6/4+2/4,然后接4/4+4/4节奏,在这种节奏框架内紧密相连的十六分音符十分活跃,使音乐组织在变化的重音节奏中进行。双手的配合时而分离摇摆,时而紧密交错,最终回归到稳定的韵律中,弹奏时节奏略显自由但不松散,整体保持了平衡,产生了混合的音效。
  第三首波尔卡舞曲节奏,节奏在第二拍的后半拍上做停留,左手依然是切分的节奏。要清晰的强调十六分音符的节奏点,如同舞蹈时双方互动的脚步,并带有民族音乐的曲风,其谐谑式的节奏特点描绘出作者本人对音乐和生活都充满了积极和向往。
  从《三首幻想舞曲》中我们看到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风格在早期基本已经形成,幽默式的曲风,和声的多样性使我们在演奏中对节奏,音色及情感上都有新的诠释和理解,显示出肖斯塔科维奇这位新古典主义大师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找寻属于自己的创作之路,用独具一格的写作风格传达音乐思想,反应社会的现实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参考文献:
  [1][俄].b.丹尼列维奇.肖斯塔科维奇传—生平与创作[M].焦东建,董茉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2]林华.我爱肖斯塔科维奇——肖式钢琴作品弹奏导读[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
  [3][德]德特勒夫·戈约夫.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肖斯塔科维奇[M].葛斯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牽挂 强占全
期刊
2014年6月6日 中央音乐学院  2014年6月6日晚,在中央音乐学院成功举办了“王泽恺中提琴独奏音乐会”。这场震撼人心的音乐会让观众再一次领略到中提琴的魅力。中央音乐学院作为中华民族最神圣的音乐殿堂培育出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人才,王泽恺的音乐天赋不仅让他成为这座音乐殿堂里的佼佼者,也让他手中的中提琴仿佛具有了灵性一般,将中提琴的音乐魅力发挥到了极致。  说到王泽恺,这个年轻的中提琴演奏者,你可能会
期刊
笑笑笑
期刊
摘要:呼和浩特大召寺属于藏传佛教寺院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每年的正月十五和六月十五都会举行大型的法会,来弘扬佛法,普度众生。笔者通过2013年7月22日(農历六月十五)这一天的法会,运用民族音乐学的实地考察来研究仪式音声的运用,将其作为呼和浩特社会文化的大背来阐述其音声的特点及功能。  关键词:呼和浩特 大召寺 晾大佛 查玛舞 仪式 音声  笔者于2013年7月22日(农历6月15)早晨7
期刊
2013年的《中国好声音》节目中,有一位唱着hey Judy的女生,相信给很多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了她那极具个人特色的唱腔外,还有她曾经在这个舞台上所绽放出来的对于摇滚乐的极致诠释,都一一让她成为了这一届“好声音”当中最具有个性的一位选手。她叫:毕夏!  在结束了去年忙碌的比赛与赛后巡演后,和很多参赛选手一样,在2014年当中她忙于投入到乐坛以及演艺之路的工作当中。以新人姿态加入乐坛的毕夏,近
期刊
摘要:以庞大而精湛的艺术歌曲创作著称的舒伯特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器乐作曲家,他处于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汇合的特殊时期,这两个阶段的双重特征尤其在其室内乐创作中得以体现。本文以舒伯特后期的室内乐作品《d小调弦乐四重奏》为例,阐释其作品中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特征的统一。  关键词:舒伯特 古典主义 浪漫主义 《d小调弦乐四重奏》 统一  一、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汇流  继维也纳古典乐派之后于19世纪初至19
期刊
摘要:二胡,中国当代民族乐器中主要的拉弦乐器之一,已经历了上千年年历史的洗礼。虽然它的历史悠久,但是二胡音乐作品的演奏技法特征也仅是在近百年间才有了一个较为明显的提高。融合现代作曲技法的二胡作品在学习与演奏上都与传统曲目有了较大的区别,探讨此项内容对于二胡学习者演奏现代二胡音乐作品有着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二胡 技法特征 王建民 民族情  二胡是中国当代民族乐器中重要的乐器之一,是我国最流行,也
期刊
摘要:多声思维是所有音乐学习者必须学习和努力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它是培养演唱者集体协作以及综合音乐修养的有效途径。本文以蒙古族声乐作品为例,简单论述合唱训练的功用。  关键词:多声思维 合唱训练 功用  多声思维是人类在多声部音乐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随着多声感觉、听觉及多声欣赏习惯与能力的发展,逐渐形成起来的一种立体状的音乐思维方式。①多声思维方式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它充分地体现了个体与个体,个体
期刊
摘要:独立音乐的产生是从声乐中解放出来的,声乐艺术史的发展过程也是歌词与音乐的相互协调统一的过程。本文笔者主要从起初的音乐附属于歌词,到有关音乐与歌词谁第一的争论,最后以浪漫主义时期的乐剧达到音乐与歌词的高度统一等几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西方声乐艺术史 歌词 音乐 协调  音乐历史的研究除了对作曲家、作品的分析外,更为重要的是,对之所以形成这一历史过程的反思。正如德国音乐学家达尔豪斯所言,历史
期刊
喜欢巴托莉已经有十几年了。初听巴托莉就被她鬼使神差,出神入化的花腔技巧所折服,此后无论走到哪里,去唱片店总要买她的唱片,家里有关她的音乐会、歌剧、采访等各类音像资料琳琅满目,巴托莉 “恐机”,所以想目睹真容真声只能亲赴欧洲,而能听她在巅峰期的现场演唱也就成了理想,没想到,理想这么快就实现了,2013年10月,巴托莉终于还是来到了中国。不出意料,7日晚7点30分,北京国家大剧院是巴托莉的中国内地处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