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茶老实喝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arrowHaw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范增平
  1985在台湾创办“中华茶文化研究中心”,1968任“中华茶文化学会”创会理事长,是第一位把茶艺带进中国大陆的使者。
  人类饮茶至少有3000年的历史,而台湾饮茶量的直线上升,要从上世纪80年代的茶艺馆兴起之后算起,人均茶叶年消费量从0.3公斤到上升到2008年的1.8公斤,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增加了6倍之多,这个数字是逐年增加的。但自2000年之后,茶艺馆行业逐渐式微,茶叶的消费量也随之出现趋缓停滞的现象。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茶艺馆式微呢?探究起来,最主要的因素是茶艺馆经营方向的逐渐偏差,使消费者对茶叶商品逐渐失去信心。消费者选购茶叶更加谨慎,喝茶开始重质不重量,“天然、健康、安全”成为消费者选择喝茶的标准。否则,宁可不喝,尤其是年轻的一代。这是今天茶叶消费趋缓,甚至倒退的很重要原因。
  喝茶几十年,关心茶几十年,研究茶业几十年。如今,谈到茶就头痛,茶叶如何让人放心?茶业如何经营?茶书如何阅读?茶叶政策如何认定?茶业政策如何适从?怎么样才是真正的茶人?茶学怎么教?茶文化如何说?要不要再推广茶?要不要再弘扬茶文化?都让人忧虑!更有甚者,现在,种茶的不像种茶的,像卖茶的;做茶的不像做茶的,也像卖茶的;卖茶的不像卖茶的,像做茶的、像种茶的:喝茶的不像喝茶的,像种茶的、像做茶的、像卖茶的,成为四不像,又何以至此?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茶是人间重要的饮品,茶要在人间朝气蓬勃地被人类所应用,所珍惜。我们也应该循规蹈矩地利用茶,享受茶。因此,种茶的要老老实实地种茶,做茶的要老老实实地做茶,卖茶的要老老实实地卖荼,喝茶的要老老实实地喝茶,这才是茶道,真正的“有茶有道”。然后,目前的状况却是“有茶无道”。究其原因,是今天的喝茶人过分追求感官享受,不老实喝茶。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口味,茶业者就在柔嫩单纯的茶叶上变把戏,搞名堂,加香添甘,名不副实,以次充好,茶叶成为市场中最混乱的商品,毫无市场秩序,甚至成为没有商业伦理的行业。
  台湾每年生产茶叶仅15000吨,进口将近30000吨,但全台湾几乎卖的都是高山茶,尤其是部分发酵茶,不是大禹岭、梨山,就是杉林溪、阿里山。而从越南、印度尼西亚、中南半岛、中国大陆等地进口的将近300000屯茶叶,却在市场上看不到,隐秘无踪,真是怪事!
  喝茶本来是一种文化,文化有它一定的发展规律,这个发展规律也就是“道”。喝茶不应该过分强调感官享受。过分追求感官享受。就偏离了“茶道”。偏离了发展规律。应该在感官享受之外,重视精神的满足;否则,茶叶如一般的农产品,怎么能卖那么高的价格?因为茶中有“道”,茶才会有价值。茶叶不论生产、制造、销售、享用,都应该有“道”,这个“道”就是规律、规矩,就是文化。
  在今天以市场为导向的自由经济时代,消费者喜欢什么样的口味就会有什么样的产品。因此,要建立台湾茶产业健康发展的市场,让台湾成为有茶有道,充满温罄、真实、人情味的社会,消费者负有很大的责任。只要消费者老老实实地喝茶,喝茶有“道”,就能引导茶产业各个环节守正不阿,健全茶业的整个产业链,将茶业导入规律、规矩中,茶文化光明灿烂,台湾就能成为“有茶有道”的地方,台湾的茶产业就能健康发展。
  茶是人间的瑰宝,我们应该多尊重茶,真正地珍惜茶,老老实实地喝茶,老老实实地喝人间茶。人间才能有爱,有健康。有人情味。
其他文献
武夷山有许多茶馆,有特色的、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并不多。在武夷山喝茶,喝的当然是岩茶,岩茶是武夷山的主流,虽然有些茶店也卖铁观音,但极少有人泡。到武夷山喝茶,最好喝水仙或是肉桂,能喝到老丛当然是最好了。然而在武夷山到底有多少老丛茶?每个茶店都在卖老丛,有那么多老丛吗?老丛者,一般认为应该在60年以上的老茶树才敢称,这样的老茶树在武夷山并不多,在全民喝茶时代,真正喝到老丛的我想不会很多。  自从与武夷山
期刊
译 董建中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教授)    茶在当今世界饮品中的消费仅次于水,它形式多样,产地众多,4种源自中国的茶叶——绿茶,白茶、黑茶和乌龙茶,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其它的商品比茶更能揭示世界的演变史  在石油坐拥“黑金”的头衔之前,茶是世界的“黑金”。与石油不同的是,茶是可再生资源  人们有理由相信,在世界上最后的油田枯竭后,茶,会如同几千年前一样,将重
期刊
周末巧得闲暇,想起茶友曼芊寄来的台湾乌龙茶,于是静下心来体会来自宝岛的礼物。  还记得第一次接触台湾茶的时候,由于对台湾茶叶的品种和制作理念还相当陌生,我曾以我对安溪乌龙茶和闽北武夷山乌龙茶的了解作为一个基础来体会台湾茶。在与曼芊的品感和茶文化交流中,才发现台湾茶人对于茶的理解和制作工艺与大陆有这么大的区别。  有一位茶友曾经这么解释说,台湾的茶园面积小,可利用资源少,因此更多的工夫花在如何提高茶
期刊
郑启五  老茶人。现为厦门大学人口研究所研究生导师,副教授。土耳其中东技术大学孔子学院院长。    初到土耳其,一次在用早餐的时候,宾馆的大妈用手来回比划着咖啡和茶,我连声用英语表示tea、tea、tea,生怕她听不懂给我端来那要命的咖啡(土国的咖啡特别苦)。没想到她随即脱口而出:“茶?”“是的,是的,就是茶。”我喜出望外,这可是我在土耳其第一次听到人家土人讲汉语,尽管只是区区一个“茶”字,也足以
期刊
随着崇尚自然的“乐活主义”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食物本身的健康元素,牛奶要带“菌”的,配菜要“酵”的,蛋、禽得是“土”的……不少时髦的茶友也玩起了“乐活”式的保健饮茶之风,许久不见的黑茶也开始走进茶人的视野。  到底这有着“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说法的黑茶有着什么样的神秘魅力?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四川边茶和滇桂黑茶这4种黑茶又有什么区别?本期海峡茶道茶友会特别选取了湖南益阳黑茶和广
期刊
为寻顾渚紫笋、阳羡茶,我与西安的马老师一同来到湖州。  此番到来,未及顾得上旅途劳累,晚间即行拜访湖州茶界老者寇丹先生。由湖州大茶兄陪伴,来到寇老居处的淡茶斋,春寒之中期待热茶。  于寇老之淡茶斋,再次相聚甚感欢慰。其房间布置简单明了,却有浓重的茶的气息。素心兰开得正好,似在空谷之中。“君子养得好兰”,去年寇老在武夷山发现的董家素兰,在湖州已经越来越好,正是应了这句话。  茶人相聚,繁文缛节尽皆不
期刊
“品茗,也是一种发掘中国文化的方式,享受且愉悦。”——宋芳    上海的永嘉路一带是曾经的法租界,走在这条路上,还能看到许多的历史遗留,如茂盛的法国梧桐、高高的私家洋房的外墙、随处可见的茶馆或是咖啡馆。宋芳茶馆就坐落在这里一座恬静安逸的阁楼中。  在闹中取静的永嘉路,从三层楼的石库门房俯瞰典型的上海里弄:孩子们快乐地嬉戏,家庭主妇剥着花生唠着家常。一番如今渐渐逝去的画面。  第一次走进这里是个偶然
期刊
在福建东部的福鼎有这样一个传说,太姥山海拔千米,终年云雾环绕,然而连年洪灾,百姓身心憔悴。寝食难安,祠堂终日香火不断祈求平安,苦不堪言。此景天地动容终发吉象,始天边一缕霞光降下,于太姥山问形成枕状茶园,品色纯正香压群芳。从此百姓以茶入枕安神助眠,男耕女织生活安逸富足,康健百年。  传说归传说,用茶制枕在中国其实由来已久。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的《千金方》中记载:“以茶入枕,可明目清心,通经络,延年益
期刊
盛夏,暑意难耐。  隔着一层江南民居式的灰墙,福州六一路上的“博艺堂”内却在清凉中透着浓浓的禅香,隔着秀丽的六棱窗,堂主陈勇随心地泡一壶大红袍,轻咂一口,静静地看着窗外的车水马龙。    “博艺堂”不是茶馆,但走入其间,大堂中央几种款式各异、高矮不一的中式茶桌还是会让人产生误会,陈勇笑着说,“博艺堂”还在装修的时候,古色古香的中国味就让很多人误以为这会是一间茶庄或是茶馆。“博艺堂”其实是福州最早经
期刊
日本铸铁壶进入国内茶友的视线时间并不长,但“水为茶之母,铁壶增喉蕴”已经成了当下在茶友、玩友中流行的一句话。铸铁是指用传统的铸造法、纯手工打造的生铁制品,造型包括铁瓶(水壶)、急须(茶壶)、火钵(火炉)、瓶垫、茶托、铁锅、风铃以及花瓶等种类。铸铁壶是何时出现的,至今仍是一个谜,但在江户时代(约公无1780年)的古书中,就有关于铁壶的记载。据猜测,给日本茶道中常见的茶釜加一个把手。或许就是铸铁壶的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