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阶级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而阶级生成和阶级区分都是在劳动过程中实现的.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需要通过劳动转变为技术,进而转化为资本.但资本家掌控和主导了知识向资本转化的过程,导致该过程伴随着知识者与知识、技术、价值的分离,知识者的知识并未演化出技术,或者演化出来的技术被资本家夺取,知识者空有知识而无法转化为价值,该过程即为“失技术化”.通过田野研究发现:资本通过组织结构分化收缴知识工人在劳动过程中的主导权,通过劳动内容圈定和劳动行为规训缩减知识工人的劳动自主性,而职业无感的员工也仅仅考虑即时性报酬.双
【机 构】
: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湖北武汉430079;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上海200241
【出 处】
:
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阶级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而阶级生成和阶级区分都是在劳动过程中实现的.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需要通过劳动转变为技术,进而转化为资本.但资本家掌控和主导了知识向资本转化的过程,导致该过程伴随着知识者与知识、技术、价值的分离,知识者的知识并未演化出技术,或者演化出来的技术被资本家夺取,知识者空有知识而无法转化为价值,该过程即为“失技术化”.通过田野研究发现:资本通过组织结构分化收缴知识工人在劳动过程中的主导权,通过劳动内容圈定和劳动行为规训缩减知识工人的劳动自主性,而职业无感的员工也仅仅考虑即时性报酬.双方从即时理性出发,形成了“失技术化”的共谋,催生出愈来愈多的“知识无产者”.
其他文献
P.3562V是一件道教斋文类抄,其内容与其所适用的斋仪与佛教斋供非常类似,这种现象的产生与敦煌社会频繁的宗教服务需求有密切的关系,佛道两教同时为社会提供专业化的宗教服务,两教之间深度交流与融合在仪式实践中必然而自然产生.敦煌道教斋文与传世斋词不同,斋词是侧重忏悔的灵宝斋仪不可缺少的成分,而斋文所反映的道教斋供源于早期天师道的厨会与饭贤.
在四川彭州石炉山昌意王祠遗址,笔者发现一座保存较完整的道教神道碑.该碑系6世纪天师道团造立.碑铭记叙了道团由湖北鄂州徙往四川漓沅治的历程,并刻有道团成员姓名、身份称号等信息.藉此结合文献分析,可浚窥南北朝天师道团历史存在状况:在组织形式上,他们依然采取的是祭酒领户制,且显示出强烈的宗族性和凝聚力;在传道方式上,他们往往隐存于民间而秘传章符;在信仰情感上,他们亦倾心皈诚于旧天师道.依此可见,南北朝天师道祭酒制团体并未真正衰落,而是深植于民间社会中,延续着自身的历史.
“魔鬼化污名诬陷”指中世纪和近代早期欧洲存在的通过捏造某人、某群人行为的魔鬼特征来诬陷他们的做法.这类诬陷都程度不同地带有迷信荒唐的色彩.本文以对犹太人、“巫师”、异教徒、圣殿骑士团、贞德等群体和个人的诬陷为例,揭示中世纪和近代早期欧洲存在的这类现象,并分析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
本文尝试从文化人类学视角出发来解读《罗马书》12:20,也就是,通过古地中海文化中的款待传统来理解保罗所提出的“款待仇敌”这一伦理劝导的现实意涵.一方面,通过分析古地中海世界款待传统的文化要素,阐释保罗如何借用并改造这些文化要素来构建基督徒与仇敌之间的主人-客人关系.另一方面,通过分析款待仇敌的文化语意,强调保罗的这一伦理劝导有着教会论意义上的现实考量,他的主要目的 是劝导基督徒会众与其他社会群体和谐共处,可以说这是对福音书爱仇敌传统的具象化.最后,这种文化人类学视角下对款待主题的研究,为探讨非西方世界中
波斯苏非哲学家、神秘主义诗人加米,注释神秘主义大师伊本·阿拉比的《智慧珍宝》,著有《勒瓦一合》.刘智汉译《勒瓦一合》而有《真境昭微》.本文除对《真境昭微》内容作一简介外,通过对该书所述“真有”含义的阐释,讨论“真有”的思想真谛,说明“真有”既显化“万有”,即世界,“万有”与“真有”又处于表里关系,两者实为同一,以此表明伊本·阿拉比的“存在的单一”思想.
美国的宗教权利是由宪法规定和保证的.宗教特殊性要求普适性法律法规通过正当程序给予某种豁免与迁就.那么在现实社会各种权力与权利的多重制衡中,宗教豁免与迁就能够达到什么程度或限度呢?这一问题正是近十年来困扰联邦最高法院有关宪法“宗教条款”解释的重要议题,也是迫使天主教小姊妹会持续卷入多起诉讼案例的重要权利诉求.政府“可负担保健法”,要求雇主为其雇员通过健康保险计划提供免费生育控制服务,而宗教雇主譬如教会基于宗教反对立场通过某种程序可以豁免于这项避孕规定.围绕这种宗教豁免与迁就的范围与性质,政教双方展开持续而激
目前学界对于《中观根本慧论颂》中出现的“戏论”一词应如何解释还没有明确的定论.本文以《中观根本颂智慧论义疏·正理海》为中心分析了宗喀巴之中观著作中“戏论”的意义.藏文动词“()”本身是指扩大、展开、流散、散射等,而用言语展开、扩大、散射的行为就是“()”,该词名词化之后,便含有了语言扩散者、扩散手段、扩散及行为扩大之结果,由名言及分别知施设的现象世界等意思.在宗喀巴的著作中也多处出现了“()”一词,即未说明、未详解.本文着重分析了“()”名词化之后构成的词汇——“()=戏论”在宗喀巴中观思想中的地位及其意
泰国政府对伊斯兰教事务的治理,采取了与主体宗教佛教管理相似的科层制体系,希望通过设立宗教领袖朱拉拉差盟特里来整合泰国不同族裔的穆斯林.本文通过梳理泰国伊斯兰教概况及其发展路径、伊斯兰教管理机构及宗教领袖、王权对伊斯兰教发展的影响、国家对伊斯兰教治理的困境等内容,探讨伊斯兰教治理与国家整合的内在关系,以及面临的现实处境.
明末清初伊斯兰教著名经师马明龙的《认己醒语》是目前所知最早以诗体形式出现的中国伊斯兰教汉文著作.本文通过解读《认己醒语》的主要内容,分析其中所借用的儒、道术语,以期深入把握马明龙的思想.经过概念的分析和思想的比较,我们发现在明末清初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儒释道合流的文化背景下,早期穆斯林汉文著述家在“以儒诠经”基础上表现出较为多元的著述风格和思想倾向.不同于张中和王岱舆,马明龙的思想特色更多地体现在他讲述苏非思想的存在论、宇宙论和人性论过程中对道家术语和理念的运用.
《国际汉文佛教大藏经研究通讯》(International Buddhist Canon Research Newsletter,以下简称《通讯》)旨在整合国际上有关汉文佛教大藏经研究、整理、收藏、数字化的学术和资料信息,自2021年1月创刊,目前已经以电子刊的形式发行了5期.rn一、刊物背景rn《通讯》由亚利桑那大学佛教研究中心吴疆教授创办并担任第一任主编,且由该中心团队负责整理发行.编辑团队由对汉文大藏经有专门研究的成员组成,分别是张旭、杨志飞、管仲乐、楼晓蔚、释如闻、释法幢、毕幽腾、张美侨、王若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