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左胸小切口联合管状胃重建在老年食管癌患者根治术中应用

来源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cbgt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经左胸小切口联合管状胃重建在老年人食管中下段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胸心外科接受经左胸食管中下段癌根治切除术老年患者(≥70岁)的临床资料,其中经左胸小切口联合管状胃代食管术38例(管胃组),常规左后外侧切口全胃代食管术45例(全胃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管胃组与全胃组比较,术中出血量(204.3±75.4)ml比(258.4±80.2)ml(t=2.720),术后第1天及第2天胸腔引流量(201.7±82.6)ml比(320.5±78.1)ml(t=3.221)及(150.8±83.0)ml比(244.6±81.2)ml(t=3.189),术后第3天疼痛评分(3.73±1.02)分比(5.24±1.15)分(t=2.858)及心律失常13.2%比33.3%(χ2=4.585),肺部并发症18.4%比46.7%(χ2=7.353),胃食管反流23.7%比55.6%(χ2=8.654)及胃排空障碍0.0%比11.1%(χ2=4.493)等,管胃组均优于全胃组(均P<0.05);而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1年生存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左胸小切口联合管状胃重建在老年食管中下段食管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治疗效果突出,显著降低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对糖尿病大鼠脊髓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及其下游信使,主要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的家族成员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 方法10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组。链脲霉素(Strepzotocin,STZ)腹腔内注射2周后,胰岛素治疗组开始皮下注射甘精胰岛
目的评价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治疗老年人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EVB)的临床疗效。 方法2007年7月至2013年7月对确诊为肝硬化合并EVB的198例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并发症和生存率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67例行EVL,分为老年套扎组(年龄≥60岁)97例,非老年套扎组(年龄<60岁)70例;另老年药物治疗组31例(年龄≥60岁)使用普萘洛尔治疗。观察患者的
目的探讨儿童孤独症谱系测验(CAST)量表在中国大陆儿童孤独症筛查的适用性,为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识别与诊断提供有效参考。方法采用CAST量表对252例健康儿童及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心理门诊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的孤独症儿童61例进行评估,并对CAST量表进行信度、效度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判定量表的最佳临界值,并计算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运动症状和多种非运动症状,包括神经精神症状、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感觉异常、睡眠障碍和疲劳等。其中部分非运动症状,如嗅觉障碍、便秘、快动眼睡眠期行为障碍、抑郁及疲劳可发生于PD的运动症状前,其中疲劳被PD患者认为是最能致残的非运动症状之一,对PD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造成明显的损害,也给照料者带来沉重的身心
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临床症状更为特殊,表现为容易过度关注排便、排便费力明显、对便秘症状的感受重等。老年人肠道生理机能发生改变,肠神经元数量减少和退行性变,Cajal间质细胞数量的减少,以及肠道平滑肌收缩功能的减弱均参与了功能性便秘的发病。老年人基础疾病和合并用药情况复杂,在诊治中应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目的了解高龄(≥80岁)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情况。 方法回顾分析调查95例高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情况。 结果95例高龄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患者占98.9%(94例),35.8%(34例)无症状起病;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患病率11.6%(11例),慢性并发症中以周围神经病变及糖尿病肾病发病率高,分别为83.2%(79例)及45.3%(43例);且同时合并多个慢性并发症的患者比例高达45.3%(43例)。高
目的回顾性分析60岁以上乳腺癌患者分子分型的分布比例,探讨其对60岁以上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及个体化治疗的指导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北京医院乳腺中心所有60岁以上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根据2013年St.Gallen会议专家共识的诊断标准将所有浸润性乳腺癌进行分子分型;患者术后每半年随访1次,随访截止至2014年12月。分析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预后指标。 结果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心房电重构和结构重构是房颤发生的重要机制。在诱导异位活动触发和介导房颤重构相关信号通路激活中,细胞内钙(Ca2+)处理异常起重要作用。另外,microRNA是一类新的调节基因表达的小非编码序列,已经发现其在电和结构重构中的重要作用。房颤新机制的发现有利于探索房颤的有效治疗,展现出良好转化医学运用前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