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职学校开设启能班,接收轻度智力障碍学生,为他们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在广州乃至全国都是首创。2013年,广州市海珠商务职业学校成功开办美术特色教学模式的特殊教育启能班。经过四年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学校紧紧围绕“职业教育”和“轻度智障”两个关键点,立足“工艺美术特色”,创新启能班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佛山市观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起全国首创的中职学校启能班校企合作模式,并建立起工作室,通过工作室进一步推动启能班教育教学的创新,推动教育功能之外的社会助残扶残功能,进而拓展学生的实训、实习与就业渠道。
本研究成果是完成人在近两年的研究探索与创新实践的基础上,立足于工艺美术(工艺美术品设计与制作-启能班)专业对人才培养的根本需求,通过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深入探索并有效地实践了启能班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启能班人才培养存在的教学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①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成立产教结合工作室;②引进企业方的项目教学,实施学生个别化培优计划,尝试为企业“订单”培养学徒;③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引进社会资源,尝试将教学成果转化为与市场对接的手工艺品;④通过校企合作工作室推动启能班的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推动教育功能之外的社会助残扶残功能,进而搭建启能班学生的实习实训平台。
一、中职学校启能班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背景与理论基础
(一)研究背景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推进特殊教育发展,大力提升特殊教育水平,切实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帮助残疾人全面发展和更好地融入社会,教育部制定了《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一期工程),积极发展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
2013年,广州市政府大力发展高中阶段特殊教育,在13所中职学校开设启能班(融合教育),将特殊教育延伸到高中教育,为轻度智力障碍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学习生活技能、职业技能、独立生存打下良好的基础。从此,特殊教育走进中职学校,一方面满足了轻度智力障碍学生和家长进一步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愿望;另一方面,特殊教育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也给中等职业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2013年8月底,广州市海珠商务职业学校在最有特色、最有办学底蕴、师资力量最强的工艺美术专业开设了工艺美术品设计与制作专业方向,作为中职特殊教育启能班的专业。学校根据轻度智力障碍学生的实际情况,初步确立以学生适应社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职业技能为出发点,构建以生活能力和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中职学校启能班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 理论基础
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符合社会的需求,与社会、市场接轨。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职业教育需要企业的合作,把企业的要素引进教育,才能使职业教育的目标与企业的用人需求相契合,即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为职业教育服务。中职学校启能班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在中职教育领域是毫无经验可以借鉴的。特殊教育环境下的职业教育,尤其需要企业的资源支持,通过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为残障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职业技能实习实训平台。
中职学校启能班的人才培养能否符合社会对轻度智力障碍人群的职业能力要求,这对中职学校来说是一个挑战。
广州市海珠商务职业学校在开班初期制定了启能班的人才培养目标:融合拓宽基础知识,注重生活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加强校企合作,推进启能班学生人才培养的实践。学校启能班开设的专业是工艺美术品设计与制作(专业方向),学生制作的手工艺品能否被市场所接受?学生的培养质量能否得到社会(企业)的认可?这是学校开办启能班所面临的重点难题。
(三)要解决的问题
具体问题包括:根据专业和学生特点,建立起符合启能班轻度智力障碍学生特点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启能班开设的专业是工艺美术(手工艺品设计与制作),学生的作品是否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如何搭建学生的实训、实习、就业平台。
二、中职学校启能班校企合作模式的实施
(一)以實用为主体,建设能力主导的课程体系
学校根据启能班学生未来的职业和岗位的实际需求,以应用为目的,以培养目标为依据,科学、合理地确定课程结构,将在校学习的课程分为三大类: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顶岗实习)。从2014学年开始,在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实践中,启能班的课程教学逐步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经过四年多的努力,启能班建立和完善了课程设置,制定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采用在“教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凸显“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
(二)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凸显“职业教育”模式
2016年4月21日,学校启能班跨地域与佛山市观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顺德社会创新中心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成立产教结合工作室。该企业在广东顺德陈村成立了掐丝珐琅(景泰蓝)工艺画制作的工作室,免费培训残疾人手工制作,择优录用优秀学员上岗就业。企业超八成员工为残疾人。
校企双方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谐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大胆创新与探索启能班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将掐丝珐琅(景泰蓝)工艺画制作引进课堂教学,并为启能班学生提供实训、实习与渐进性就业岗位,共同培养轻度智力障碍学生,使他们能够成为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的手工艺品制作人才。
(三)引进项目教学,培养职业技能
为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增强启能班教师对企业文化的直观印象及工艺生产的了解,实现企业技能的课堂化,学校多次组织启能班的全体教师到佛山市观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进行掐丝珐琅工艺画制作的企业实践学习,并与企业方就如何将掐丝珐琅工艺画的制作引进课堂教学、毕业生的未来就业情况等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同时制定了项目教学的培训计划。 2016学年第一学期,掐丝珐琅工艺画的制作开始纳入了三个年级的手工艺制作课程教学的内容,由企业提供原材料、设备等资源,参与教学内容的制定,采用“企业派出有经验的师傅讲授课程,学校专职教师担任助教”的“双导师制”的教学形式开展。
2016学年第二学期,根据15、16级学生掌握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差异,校企合作项目的手工艺制作课程作了适当的调整:13名学生分为三组:掐丝珐琅工艺画、文玩初加工(A 组绳结)、文玩初加工(B 组原珠洗选)(如图1、图2)。
分组教学,对学生手部精细动作的训练有不同的要求:掐丝组要求学生不仅具备良好的色彩感觉,还要求精细的手部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绳结组则对手部的精细动作要求不高,但需要手眼协调一致;原珠洗选则是通过洗、把玩等动作,训练手部的灵活性。通过分组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动手能力大幅提高。
(四)尝试“订单式培养”模式,实行学生个别化培优计划
在推行项目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学校尝试从中挑选能从事工艺画制作的学生并加以培养,以便日后可以进入工作室实习,进而实现渐进性就业。由于工艺画的制作要求较高,14、15级的学生普遍未能达到工作室的要求。但是,在掐丝珐琅工艺画制作的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16级学生小曾的表现更为突出,她的学习能力较强,做出来的手工艺品引起老师们和工作室(企业)负责人吴老师的关注。经过与吴老师商讨,决定尝试对16级学生小曾启动工艺画制作技能的培优培训计划。从2017年1月开始,安排小曾每周五下午、周六、周日和寒暑假期间到工作室,由吴老师根据小曾的学习能力安排企业师傅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希望能把小曾培养成能从事掐丝珐琅工艺画制作的企业员工。经过一个学期的培训,小曾的进步非常明显,受到企业师傅的表扬,制作的工艺画初步达到市场商品化的要求。
(五)推荐实训,提供渐进性就业岗位
经过短期的体验式培训,2016届毕业生小梁和天行在掐丝珐琅工艺画的制作上有一定的潜能,学校决定推荐这两名學生进入工作室实训,由企业派出师傅对学生进行指导。2016届毕业生小梁毕业后与佛山市观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签订了就业协议,一直在校企合作工作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企业专门为小梁安排一名师傅负责教学指导工作,传授掐丝珐琅工艺画的制作技能。经过十个月的学员培训,小梁的表现和技能获得企业的认可,并在2017年7月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
(六)引进社会公益资源,搭建实习实训平台
校企合作工作室通过整合资源,将社会公益资源引入校园。2016年12月,学校与广东省狮子会和乐服务队签订服务合作协议,成立助残就业基地,就特殊教育(启能班)学生的帮扶、指导就业、关爱特殊教育(启能班)教师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和乐服务队的定点助残系列服务以“狮爱助残陪伴成长”的模式,切实帮扶到特教生的成长与社会融入。此间,狮爱活动又感召到部分社会公众,先后以健康食品教育校园行、爱心家访、模拟招聘、爱心培优等公益活动,让特殊学生感受关爱,促进学生与外界的沟通,让更多人关注与了解特教,使得更多有心人通过与特殊学生的接触,进而知晓特殊学生的需要,使得关爱和帮扶更为妥帖与切实。
在广东狮子会和乐服务队的帮助下,启能班2014级学生的实习工作顺利进行。广东狮子会和乐服务队的会员企业佛山市古思特纺织有限公司、佛山市彩多倩服饰有限公司为启能班的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共接收了6名实习生(另外2名学生由老师推荐到其他公司实习)。在实习指导老师的全程参与指导下,学生上下班能自己坐公交和地铁往返广州与佛山、南海等实习点,工作状态和学习状态很好。虽然刚开始工作时,学生们速度很慢,需要老师手把手教,但他们胜在肯学,技巧熟练了之后能独立按质按量地完成工作。学校还组织2015级的学生到企业进行社会实践,与2014级学生一起体验顶岗实习。
(七)借助工作室资源拓展公益平台,学生作品初步实现商品化
启能班开班三年多来,师生们积极参与各公益团体举办的展示、展演和义卖活动,如2015年的3月和5月,分别参加由广州力行心理支援队牵手社区举办的残疾人平等再就业倡导和义卖活动。
2017年5月21日,由广州市海珠区残联举办的残疾人招聘会,学校启能班2014级的全体学生在班主任郑小雁老师和工作室负责人吴老师的带领下,带着他们自己的作品到招聘会现场参展。
2017年5月,和乐服务队的子队-咏春队来学校启能班慰问,启能班师生回赠了学生的各种作品;
2017年5月底,和乐服务队“和乐之家”成立,向启能班定做小礼物55件套,并将部分作品安放在“和乐之家”的陈列室;另外定做33套件小礼物送予前来参加“和乐之家”启动仪式的前国际狮子会理事,并借此机会将启能班学生的作品推介出去;
2017年6月5日,学校与校企合作方——佛山市观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广州市孤独症儿童服务者协会签订了三方协议,协会提供农林下路的广百百货东山店的八楼给学校启能班师生作为校企合作项目的对外宣传活动、作品展示的场地,我们提供学生画作供协会展出、义卖,义卖所得再结算。
2017年9月,广东狮子会华森服务队的子队-华文服务队来学校启能班进行教师节慰问,启能班师生回赠学生的作品;双方就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事宜达成合作共识。
学校通过搭建多种平台,对学生课堂制作的作品进行展示、义卖,提升了学生及家长的自信心,义卖所得全部用作学生的活动经费。
(八)以点带面,拓展校企合作平台,服务其他设计类专业
通过接纳启能班的实习生,古思特的负责人张先生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学质量有了一定的了解,主动提出与学校工艺美术(服装设计)专业进行深度合作。双方经过商讨,决定在2017年的校园技能节引进校企合作项目——“古思特”杯服装设计大赛,比赛分为初赛(设计稿)和决赛(成衣制作),企业全程参与、全方位提供资源支持(专题讲座、手稿评审、提供面料最终完成成衣的设计、大赛奖金等)。 2017年6月,通过拓展启能班的校企合作平台,借助校企合作工作室的资源为工艺美术(平面设计)引进了设计项目,15级平面班的学生为广州市南沙区黄阁镇慈善会设计标志。最终标志被黄阁镇慈善会采用并投入使用。
2017年10月,通过工作室将掐丝珐琅工艺画的制作项目引进美术设计与制作(动漫设计)专业的选修课堂,尝试在普通班推行启能班的项目教学模式。
三、中职学校启能班校企合作模式的特殊与创新之处
(1)通过“优势互补、資源共享、和谐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强化在校企合作中的企业参与和作用。本项目在研究过程中,邀请佛山市观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全程参与课题研究,为课堂教学注入全新的企业培养模式。
(2)完善课程设置,增加实用性手工艺品制作的教学内容。
(3)培养目标和企业要求相结合,根据学生的专业特长,实施个别化培优计划。
(4)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实施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校企合作项目教学计划。
(5)建立起全国首创的中职学校启能班校企合作模式,并建立起工作室,通过工作室进一步推动启能班教育教学的创新,推动教育功能之外的社会助残扶残功能,进而拓展学生的实训、实习与就业渠道。
(6)拓展校企合作平台,服务其他设计类专业。
四、中职学校启能班校企合作模式的主要成效及应用推广情况
经过将近两年的探索和实践,启能班校企合作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教育教学取得优良成绩
2017年广州市中职学生技能竞赛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启能班派出两队共四名学生参加比赛。这是特殊教育启能班的学生第一次参加市级的竞赛类项目,和全市各中职学校的学生同场竞技。一队将校企合作的项目——掐丝珐琅工艺画作为载体,由学生自己设计图案、进行创作。另外一队将绘画类课程、手工艺制作、陶艺、项目设计等专业课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创作。参赛师生用时一个月终于完成了参赛作品,最终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
2017年广州市中职学生技能竞赛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派出3名学生参加比赛,他们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创作出的掐丝珐琅工艺画《山海经》组图获得二等奖。
2018年4月27日,学校与广州瑞莉格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将粘土艺术制作项目融入启能班的教学中,成为启能班的第二个校企合作教学项目。
(二)培养优秀师资队伍
近两年来,通过校企合作模式的建设,学校培养、指导了一批青年教师。经过日常的教学和企业的实践,教师们都掌握了掐丝珐琅工艺画的制作技艺,能独立承担工艺画的教学任务。
2017年10月,成果完成人李茂琳老师参加2017年首届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在比赛中展现了掐丝珐琅工艺画的制作技能,最终获得三等奖。
(三)获得较高社会评价
学校启能班校企合作的项目教学模式已初见成效,学生作品开始进入公众的视线。校企合作工作室创新的运作模式和获取的成效,得到了残疾人事业、社会创新、公益事业有关政府部门、机构等的关注,部分案例和运作模式得以借鉴推广到其他区域:企业方在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成立残疾人手工坊,在广州市越秀区成立残疾人灵活就业基地,与番禺区残联合作在展能中心开办培训班,针对年轻残疾人的从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就有很多方面是启能班校企合作成效的应用与推广。
校企合作以来,双方将企业大胆创新的理念导入到特殊教育的职业技能课堂教学、实训、实习、整合公益资源等领域,为中职学校特殊教育的创新注入了活跃的力量。
责任编辑陈春阳
本研究成果是完成人在近两年的研究探索与创新实践的基础上,立足于工艺美术(工艺美术品设计与制作-启能班)专业对人才培养的根本需求,通过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深入探索并有效地实践了启能班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启能班人才培养存在的教学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①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成立产教结合工作室;②引进企业方的项目教学,实施学生个别化培优计划,尝试为企业“订单”培养学徒;③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引进社会资源,尝试将教学成果转化为与市场对接的手工艺品;④通过校企合作工作室推动启能班的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推动教育功能之外的社会助残扶残功能,进而搭建启能班学生的实习实训平台。
一、中职学校启能班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背景与理论基础
(一)研究背景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推进特殊教育发展,大力提升特殊教育水平,切实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帮助残疾人全面发展和更好地融入社会,教育部制定了《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一期工程),积极发展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
2013年,广州市政府大力发展高中阶段特殊教育,在13所中职学校开设启能班(融合教育),将特殊教育延伸到高中教育,为轻度智力障碍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学习生活技能、职业技能、独立生存打下良好的基础。从此,特殊教育走进中职学校,一方面满足了轻度智力障碍学生和家长进一步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愿望;另一方面,特殊教育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也给中等职业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2013年8月底,广州市海珠商务职业学校在最有特色、最有办学底蕴、师资力量最强的工艺美术专业开设了工艺美术品设计与制作专业方向,作为中职特殊教育启能班的专业。学校根据轻度智力障碍学生的实际情况,初步确立以学生适应社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职业技能为出发点,构建以生活能力和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中职学校启能班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 理论基础
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符合社会的需求,与社会、市场接轨。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职业教育需要企业的合作,把企业的要素引进教育,才能使职业教育的目标与企业的用人需求相契合,即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为职业教育服务。中职学校启能班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在中职教育领域是毫无经验可以借鉴的。特殊教育环境下的职业教育,尤其需要企业的资源支持,通过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为残障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职业技能实习实训平台。
中职学校启能班的人才培养能否符合社会对轻度智力障碍人群的职业能力要求,这对中职学校来说是一个挑战。
广州市海珠商务职业学校在开班初期制定了启能班的人才培养目标:融合拓宽基础知识,注重生活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加强校企合作,推进启能班学生人才培养的实践。学校启能班开设的专业是工艺美术品设计与制作(专业方向),学生制作的手工艺品能否被市场所接受?学生的培养质量能否得到社会(企业)的认可?这是学校开办启能班所面临的重点难题。
(三)要解决的问题
具体问题包括:根据专业和学生特点,建立起符合启能班轻度智力障碍学生特点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启能班开设的专业是工艺美术(手工艺品设计与制作),学生的作品是否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如何搭建学生的实训、实习、就业平台。
二、中职学校启能班校企合作模式的实施
(一)以實用为主体,建设能力主导的课程体系
学校根据启能班学生未来的职业和岗位的实际需求,以应用为目的,以培养目标为依据,科学、合理地确定课程结构,将在校学习的课程分为三大类: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顶岗实习)。从2014学年开始,在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实践中,启能班的课程教学逐步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经过四年多的努力,启能班建立和完善了课程设置,制定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采用在“教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凸显“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
(二)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凸显“职业教育”模式
2016年4月21日,学校启能班跨地域与佛山市观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顺德社会创新中心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成立产教结合工作室。该企业在广东顺德陈村成立了掐丝珐琅(景泰蓝)工艺画制作的工作室,免费培训残疾人手工制作,择优录用优秀学员上岗就业。企业超八成员工为残疾人。
校企双方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谐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大胆创新与探索启能班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将掐丝珐琅(景泰蓝)工艺画制作引进课堂教学,并为启能班学生提供实训、实习与渐进性就业岗位,共同培养轻度智力障碍学生,使他们能够成为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的手工艺品制作人才。
(三)引进项目教学,培养职业技能
为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增强启能班教师对企业文化的直观印象及工艺生产的了解,实现企业技能的课堂化,学校多次组织启能班的全体教师到佛山市观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进行掐丝珐琅工艺画制作的企业实践学习,并与企业方就如何将掐丝珐琅工艺画的制作引进课堂教学、毕业生的未来就业情况等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同时制定了项目教学的培训计划。 2016学年第一学期,掐丝珐琅工艺画的制作开始纳入了三个年级的手工艺制作课程教学的内容,由企业提供原材料、设备等资源,参与教学内容的制定,采用“企业派出有经验的师傅讲授课程,学校专职教师担任助教”的“双导师制”的教学形式开展。
2016学年第二学期,根据15、16级学生掌握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差异,校企合作项目的手工艺制作课程作了适当的调整:13名学生分为三组:掐丝珐琅工艺画、文玩初加工(A 组绳结)、文玩初加工(B 组原珠洗选)(如图1、图2)。
分组教学,对学生手部精细动作的训练有不同的要求:掐丝组要求学生不仅具备良好的色彩感觉,还要求精细的手部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绳结组则对手部的精细动作要求不高,但需要手眼协调一致;原珠洗选则是通过洗、把玩等动作,训练手部的灵活性。通过分组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动手能力大幅提高。
(四)尝试“订单式培养”模式,实行学生个别化培优计划
在推行项目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学校尝试从中挑选能从事工艺画制作的学生并加以培养,以便日后可以进入工作室实习,进而实现渐进性就业。由于工艺画的制作要求较高,14、15级的学生普遍未能达到工作室的要求。但是,在掐丝珐琅工艺画制作的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16级学生小曾的表现更为突出,她的学习能力较强,做出来的手工艺品引起老师们和工作室(企业)负责人吴老师的关注。经过与吴老师商讨,决定尝试对16级学生小曾启动工艺画制作技能的培优培训计划。从2017年1月开始,安排小曾每周五下午、周六、周日和寒暑假期间到工作室,由吴老师根据小曾的学习能力安排企业师傅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希望能把小曾培养成能从事掐丝珐琅工艺画制作的企业员工。经过一个学期的培训,小曾的进步非常明显,受到企业师傅的表扬,制作的工艺画初步达到市场商品化的要求。
(五)推荐实训,提供渐进性就业岗位
经过短期的体验式培训,2016届毕业生小梁和天行在掐丝珐琅工艺画的制作上有一定的潜能,学校决定推荐这两名學生进入工作室实训,由企业派出师傅对学生进行指导。2016届毕业生小梁毕业后与佛山市观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签订了就业协议,一直在校企合作工作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企业专门为小梁安排一名师傅负责教学指导工作,传授掐丝珐琅工艺画的制作技能。经过十个月的学员培训,小梁的表现和技能获得企业的认可,并在2017年7月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
(六)引进社会公益资源,搭建实习实训平台
校企合作工作室通过整合资源,将社会公益资源引入校园。2016年12月,学校与广东省狮子会和乐服务队签订服务合作协议,成立助残就业基地,就特殊教育(启能班)学生的帮扶、指导就业、关爱特殊教育(启能班)教师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和乐服务队的定点助残系列服务以“狮爱助残陪伴成长”的模式,切实帮扶到特教生的成长与社会融入。此间,狮爱活动又感召到部分社会公众,先后以健康食品教育校园行、爱心家访、模拟招聘、爱心培优等公益活动,让特殊学生感受关爱,促进学生与外界的沟通,让更多人关注与了解特教,使得更多有心人通过与特殊学生的接触,进而知晓特殊学生的需要,使得关爱和帮扶更为妥帖与切实。
在广东狮子会和乐服务队的帮助下,启能班2014级学生的实习工作顺利进行。广东狮子会和乐服务队的会员企业佛山市古思特纺织有限公司、佛山市彩多倩服饰有限公司为启能班的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共接收了6名实习生(另外2名学生由老师推荐到其他公司实习)。在实习指导老师的全程参与指导下,学生上下班能自己坐公交和地铁往返广州与佛山、南海等实习点,工作状态和学习状态很好。虽然刚开始工作时,学生们速度很慢,需要老师手把手教,但他们胜在肯学,技巧熟练了之后能独立按质按量地完成工作。学校还组织2015级的学生到企业进行社会实践,与2014级学生一起体验顶岗实习。
(七)借助工作室资源拓展公益平台,学生作品初步实现商品化
启能班开班三年多来,师生们积极参与各公益团体举办的展示、展演和义卖活动,如2015年的3月和5月,分别参加由广州力行心理支援队牵手社区举办的残疾人平等再就业倡导和义卖活动。
2017年5月21日,由广州市海珠区残联举办的残疾人招聘会,学校启能班2014级的全体学生在班主任郑小雁老师和工作室负责人吴老师的带领下,带着他们自己的作品到招聘会现场参展。
2017年5月,和乐服务队的子队-咏春队来学校启能班慰问,启能班师生回赠了学生的各种作品;
2017年5月底,和乐服务队“和乐之家”成立,向启能班定做小礼物55件套,并将部分作品安放在“和乐之家”的陈列室;另外定做33套件小礼物送予前来参加“和乐之家”启动仪式的前国际狮子会理事,并借此机会将启能班学生的作品推介出去;
2017年6月5日,学校与校企合作方——佛山市观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广州市孤独症儿童服务者协会签订了三方协议,协会提供农林下路的广百百货东山店的八楼给学校启能班师生作为校企合作项目的对外宣传活动、作品展示的场地,我们提供学生画作供协会展出、义卖,义卖所得再结算。
2017年9月,广东狮子会华森服务队的子队-华文服务队来学校启能班进行教师节慰问,启能班师生回赠学生的作品;双方就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事宜达成合作共识。
学校通过搭建多种平台,对学生课堂制作的作品进行展示、义卖,提升了学生及家长的自信心,义卖所得全部用作学生的活动经费。
(八)以点带面,拓展校企合作平台,服务其他设计类专业
通过接纳启能班的实习生,古思特的负责人张先生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学质量有了一定的了解,主动提出与学校工艺美术(服装设计)专业进行深度合作。双方经过商讨,决定在2017年的校园技能节引进校企合作项目——“古思特”杯服装设计大赛,比赛分为初赛(设计稿)和决赛(成衣制作),企业全程参与、全方位提供资源支持(专题讲座、手稿评审、提供面料最终完成成衣的设计、大赛奖金等)。 2017年6月,通过拓展启能班的校企合作平台,借助校企合作工作室的资源为工艺美术(平面设计)引进了设计项目,15级平面班的学生为广州市南沙区黄阁镇慈善会设计标志。最终标志被黄阁镇慈善会采用并投入使用。
2017年10月,通过工作室将掐丝珐琅工艺画的制作项目引进美术设计与制作(动漫设计)专业的选修课堂,尝试在普通班推行启能班的项目教学模式。
三、中职学校启能班校企合作模式的特殊与创新之处
(1)通过“优势互补、資源共享、和谐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强化在校企合作中的企业参与和作用。本项目在研究过程中,邀请佛山市观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全程参与课题研究,为课堂教学注入全新的企业培养模式。
(2)完善课程设置,增加实用性手工艺品制作的教学内容。
(3)培养目标和企业要求相结合,根据学生的专业特长,实施个别化培优计划。
(4)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实施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校企合作项目教学计划。
(5)建立起全国首创的中职学校启能班校企合作模式,并建立起工作室,通过工作室进一步推动启能班教育教学的创新,推动教育功能之外的社会助残扶残功能,进而拓展学生的实训、实习与就业渠道。
(6)拓展校企合作平台,服务其他设计类专业。
四、中职学校启能班校企合作模式的主要成效及应用推广情况
经过将近两年的探索和实践,启能班校企合作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教育教学取得优良成绩
2017年广州市中职学生技能竞赛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启能班派出两队共四名学生参加比赛。这是特殊教育启能班的学生第一次参加市级的竞赛类项目,和全市各中职学校的学生同场竞技。一队将校企合作的项目——掐丝珐琅工艺画作为载体,由学生自己设计图案、进行创作。另外一队将绘画类课程、手工艺制作、陶艺、项目设计等专业课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创作。参赛师生用时一个月终于完成了参赛作品,最终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
2017年广州市中职学生技能竞赛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派出3名学生参加比赛,他们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创作出的掐丝珐琅工艺画《山海经》组图获得二等奖。
2018年4月27日,学校与广州瑞莉格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将粘土艺术制作项目融入启能班的教学中,成为启能班的第二个校企合作教学项目。
(二)培养优秀师资队伍
近两年来,通过校企合作模式的建设,学校培养、指导了一批青年教师。经过日常的教学和企业的实践,教师们都掌握了掐丝珐琅工艺画的制作技艺,能独立承担工艺画的教学任务。
2017年10月,成果完成人李茂琳老师参加2017年首届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在比赛中展现了掐丝珐琅工艺画的制作技能,最终获得三等奖。
(三)获得较高社会评价
学校启能班校企合作的项目教学模式已初见成效,学生作品开始进入公众的视线。校企合作工作室创新的运作模式和获取的成效,得到了残疾人事业、社会创新、公益事业有关政府部门、机构等的关注,部分案例和运作模式得以借鉴推广到其他区域:企业方在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成立残疾人手工坊,在广州市越秀区成立残疾人灵活就业基地,与番禺区残联合作在展能中心开办培训班,针对年轻残疾人的从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就有很多方面是启能班校企合作成效的应用与推广。
校企合作以来,双方将企业大胆创新的理念导入到特殊教育的职业技能课堂教学、实训、实习、整合公益资源等领域,为中职学校特殊教育的创新注入了活跃的力量。
责任编辑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