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钉工作室是20世纪最具影响的设计组合之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披头士改变了音乐的性质,而图钉工作室改变了插图與设计的性质。1954年,由米尔顿•格拉瑟(Milton Glaser)、西蒙,切瓦斯特(Seymour Chwast)以及爱德•索勒(Ed Sorel)三位来自库珀联合(CooperUnion)艺术学校的学生合作创立的一个松散的组合,即图钉工作室,他们通过联合出版系列小册子《图钉年鉴》(1957年更名《图钉平面设计》)展示推广他们的设计和插图作品。《图钉平面设计》其设计构想更加雄心勃勃,每一期杂志都有不同的版式、尺寸和主题。杂志一年出版六期,后来杂志的发行量多达8000份,其中包含3000多个遍布世界各地的固定订户。杂志展示了工作室主要成员的作品,與此同时他们的创作设计理念迅速传播开来,工作室发起了一场與严谨、理性的瑞士国际主义风格鲜明对应的观念形象设计风潮,成为新一代平面设计的中心,图钉设计工作室现象之火迅速燎原于世界。后来这份试验性刊物逐渐发展成为美国平面设计新思想和新观念的论坛阵地和实验场所之一。
19世纪60年代是纽约设计的黄金时代,创新的暴风狂吹世界,这是一个现代性的概念與所确立的文化相互质疑的时代。此时的图钉工作室开创了插图與设计结合的新时代,带来了自由、活泼、拼贴、融合个人观念的“图钉风格”,以前卫先锋的姿态出现在50年代后期至60年的“现代”氛围中。半个世纪之后,在华•美术馆展出的“纽约图钉工作室回顾展”提供了见证超越时代的伟大设计的机会。
图钉工作室以其拼贴混合式的独特创作方法而著名,他们的创作灵感来源包括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新艺术主义和装饰艺术运动、美国早期绘画、十九世纪木刻和木雕作品、俄罗斯构成主义、漫画以及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早期各种已经被人遗忘的印刷版式风格。“图钉”一词完美地描述了他们的设计方法学。他们随意地收集视觉印象,就像是将图片、剪报和明信片老练地钉在公告板上。他们的设计具有自由、活泼的特点,同时能够把自己的观念通过自由的方式组合成一体。图钉工作室形成的这种自由、综合、统一的艺术风格被称为“图钉风格”(Push Pin Style),在世界各地被广泛流传和争相模仿,相当多的青年设计家在“图钉风格”的影响下成长起来,进而进一步发展了这种风格。
“图钉风格”对平面设计形象的综合使用,把个人的艺术观念和平面设计结合的设计手段,特别是把图形和字体结合起来运用的方法,对整整一代的平面设计家都带来了很大影响,活跃了当时整个平面设计界。事实上,为人熟知的“图钉风格”是工作室成员互相施加艺术影响的自然结果,他们在文化方面也同样互相影响,在电影、电视、书籍、美食和政治等话题的谈论中孵育新想法。在工作室灵活互融的合作中,设计师同时也保留和发展着各自鲜明独特的色彩。
西蒙•切瓦斯特的独特创作风格是将社会评论和插图混合,他被人称为“左撇子设计师”,这个称呼后来成为他的一本作品集的书名。米尔顿•格拉瑟以明晰的语言阐述了设计的伦理实践,数不清的创作中包括他为纽约州设计的到处可见并被广泛模仿的“I LOVE New York”系列广告。保罗•戴维斯與众不同的创作风格融合了美国早期画作、超现实主义和波普艺术等元素,迅速成为插图领域的主流影响力。詹姆斯-麦克穆兰成为国际知名的艺术家,他重拾钢笔线描與水彩技法结合创作插图,其为《纽约》杂志创作的以记者报道形式描绘布鲁克林迪斯科文化的插图,后来成为电影《周末狂热夜》的视觉灵感来源。格拉瑟和切瓦斯特都喜欢使用线描表现图形轮廓,并采用彩色胶片作为上色手段,在纸上创造出概念图像,但两人的作品却各不相同:格拉瑟是弯曲线条和流畅轮廓的专家,喜爱具有色彩层次的胶片,而切瓦斯特则沉迷于粗糙的木版印刷、天然质朴的意象和完全平涂的色彩。戴维斯和麦克穆兰能够地极其熟练且轻松自如地绘制人像,前者是用树胶水彩画,后者用水彩,他们试图在自己的作品中避开被视为图钉工作室标志的单调色彩,但他们都采用鲜明的平面设计元素,诸如宽边、深色阴影、醒目的背景和特定风格的排版格式来突出自己较低概念化的图像。美国作家威诺尼奇-维安尼(Veronique Vienne)说:“他们四人就像披头士四人组一样拥有绝妙的和声與建构,虽然看不到披头士那样的合作,但各自在独立的创作中确立起个人的风格,同时引领了美国乃至世界平面设计界。他们各方面的艺术造诣深厚,今日仍活跃在第一线,凭借着高超的美学素养和知性进行创作,他们的每一件作品都证明了这一点。”
在1954年到1974年之间,图钉工作室至少雇佣了二十多个插图师,有些只呆了几个星期(彼特•马克思Peter Max也是其中之一),其他例如麦克穆兰则在工作室工作了好几年。即便在他们离开后,那些曾在图钉工作室工作过的人仍然将这段合作过程视为对他们的设计生涯影响深远的经历之一。在多年过去以后,它仍然是所有曾参與工作室“黄金时代”的艺术家心目中一个不朽的传奇,对于世界各地的平面设计师们来说也是如此。
此次在深圳华侨城华•美术馆举办了纽约图钉工作室回顾展,展览的关键词“paradigm”是一种理论的框架所界定的某一时期的世界观。展览所精心选择的约200件海报、杂志、书籍、唱片封套及一批珍贵的原作,着眼于四位图钉工作室的主要成员 一西蒙•切瓦斯特(SeymourChwast,1931年出生)、米尔顿•格拉塞(Milton Glaser,1929年出生)、保罗•戴维斯(Paul Davis,1938年出生)、詹姆斯•麦克穆兰(James McMullan,1934年出生),他们是如何受工作室及彼此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在离开工作室后每个成员各自的人生路径。
19世纪60年代是纽约设计的黄金时代,创新的暴风狂吹世界,这是一个现代性的概念與所确立的文化相互质疑的时代。此时的图钉工作室开创了插图與设计结合的新时代,带来了自由、活泼、拼贴、融合个人观念的“图钉风格”,以前卫先锋的姿态出现在50年代后期至60年的“现代”氛围中。半个世纪之后,在华•美术馆展出的“纽约图钉工作室回顾展”提供了见证超越时代的伟大设计的机会。
图钉工作室以其拼贴混合式的独特创作方法而著名,他们的创作灵感来源包括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新艺术主义和装饰艺术运动、美国早期绘画、十九世纪木刻和木雕作品、俄罗斯构成主义、漫画以及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早期各种已经被人遗忘的印刷版式风格。“图钉”一词完美地描述了他们的设计方法学。他们随意地收集视觉印象,就像是将图片、剪报和明信片老练地钉在公告板上。他们的设计具有自由、活泼的特点,同时能够把自己的观念通过自由的方式组合成一体。图钉工作室形成的这种自由、综合、统一的艺术风格被称为“图钉风格”(Push Pin Style),在世界各地被广泛流传和争相模仿,相当多的青年设计家在“图钉风格”的影响下成长起来,进而进一步发展了这种风格。
“图钉风格”对平面设计形象的综合使用,把个人的艺术观念和平面设计结合的设计手段,特别是把图形和字体结合起来运用的方法,对整整一代的平面设计家都带来了很大影响,活跃了当时整个平面设计界。事实上,为人熟知的“图钉风格”是工作室成员互相施加艺术影响的自然结果,他们在文化方面也同样互相影响,在电影、电视、书籍、美食和政治等话题的谈论中孵育新想法。在工作室灵活互融的合作中,设计师同时也保留和发展着各自鲜明独特的色彩。
西蒙•切瓦斯特的独特创作风格是将社会评论和插图混合,他被人称为“左撇子设计师”,这个称呼后来成为他的一本作品集的书名。米尔顿•格拉瑟以明晰的语言阐述了设计的伦理实践,数不清的创作中包括他为纽约州设计的到处可见并被广泛模仿的“I LOVE New York”系列广告。保罗•戴维斯與众不同的创作风格融合了美国早期画作、超现实主义和波普艺术等元素,迅速成为插图领域的主流影响力。詹姆斯-麦克穆兰成为国际知名的艺术家,他重拾钢笔线描與水彩技法结合创作插图,其为《纽约》杂志创作的以记者报道形式描绘布鲁克林迪斯科文化的插图,后来成为电影《周末狂热夜》的视觉灵感来源。格拉瑟和切瓦斯特都喜欢使用线描表现图形轮廓,并采用彩色胶片作为上色手段,在纸上创造出概念图像,但两人的作品却各不相同:格拉瑟是弯曲线条和流畅轮廓的专家,喜爱具有色彩层次的胶片,而切瓦斯特则沉迷于粗糙的木版印刷、天然质朴的意象和完全平涂的色彩。戴维斯和麦克穆兰能够地极其熟练且轻松自如地绘制人像,前者是用树胶水彩画,后者用水彩,他们试图在自己的作品中避开被视为图钉工作室标志的单调色彩,但他们都采用鲜明的平面设计元素,诸如宽边、深色阴影、醒目的背景和特定风格的排版格式来突出自己较低概念化的图像。美国作家威诺尼奇-维安尼(Veronique Vienne)说:“他们四人就像披头士四人组一样拥有绝妙的和声與建构,虽然看不到披头士那样的合作,但各自在独立的创作中确立起个人的风格,同时引领了美国乃至世界平面设计界。他们各方面的艺术造诣深厚,今日仍活跃在第一线,凭借着高超的美学素养和知性进行创作,他们的每一件作品都证明了这一点。”
在1954年到1974年之间,图钉工作室至少雇佣了二十多个插图师,有些只呆了几个星期(彼特•马克思Peter Max也是其中之一),其他例如麦克穆兰则在工作室工作了好几年。即便在他们离开后,那些曾在图钉工作室工作过的人仍然将这段合作过程视为对他们的设计生涯影响深远的经历之一。在多年过去以后,它仍然是所有曾参與工作室“黄金时代”的艺术家心目中一个不朽的传奇,对于世界各地的平面设计师们来说也是如此。
此次在深圳华侨城华•美术馆举办了纽约图钉工作室回顾展,展览的关键词“paradigm”是一种理论的框架所界定的某一时期的世界观。展览所精心选择的约200件海报、杂志、书籍、唱片封套及一批珍贵的原作,着眼于四位图钉工作室的主要成员 一西蒙•切瓦斯特(SeymourChwast,1931年出生)、米尔顿•格拉塞(Milton Glaser,1929年出生)、保罗•戴维斯(Paul Davis,1938年出生)、詹姆斯•麦克穆兰(James McMullan,1934年出生),他们是如何受工作室及彼此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在离开工作室后每个成员各自的人生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