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农产品本身的特殊性,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谈判注定是坎坷曲折的,然而,贸易自由化趋势不可逆转,寻求多边贸易谈判,促进世界农业的发展,减少贸易摩擦和争端乃是全世界共同的选择。
一、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乌拉圭回合贸易谈判最终将农产品贸易全面纳入到世界多边贸易体制下,多哈回合则让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获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在经历了坎昆会议的挫折后,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在反复与曲折中进行着。
农业问题已经成为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的发动机,是这次谈判成败的关键。伴随着WTO的谈判议题越来越涉及各国传统的主权管辖领域,即一些根本的制度性问题,涉及发达成员与发展中成员利益直接冲突的事项,并不断逼近各成员经济与立法管理的核心,今后的谈判每迈出一步都会遭遇巨大的阻力,付出巨大的自由化成本。农产品贸易谈判作为多边贸易谈判的引擎,始终决定着多边贸易谈判能否顺利进行。然而农产品的特殊性使得各个国家在开放市场,推动农产品自由贸易上不得不变得谨小慎微。不过,如果我们考虑到如下几点的话,便仍然可以对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充满信心,对年底即将召开的香港部长级会议满怀期望。首先,对于主要谈判方之一的美国而言,它主导着谈判的时间进度。因为美国的法律制度令国会必须将贸易谈判的权力授予总统及其谈判代表,这个权力在2007年6月便会期满,现在看来国会不会再把这方面的权力授予总统了,为了使美国能在2007年底前将决议变成法例,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必须在此次香港会议上至少完成全部工作的2/3,否则2006年底前结束谈判的可能性十分渺茫。其次,这个回合多边谈判如果失败将有损于世界贸易组织的信誉。它将成为世贸组织及其前身关贸总协定缔结以来第一个谈判失败的回合。世贸组织的削弱几乎肯定会导致签订更多的优惠协议。那将出现弱肉强食的国际贸易局面,有悖于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因此,我们似乎可以推断2005年底香港召开的第六次部长级会议不会像坎昆会议一样无果而终,坎昆的悲局不会再次上演。
二、后过渡期我国农业现状
在经过了三年的“入世保护期”之后,2005年开始,我国农业进入WTO“后过渡期”,对外开放的程度更大,我国成为世界上农产品市场最开放的国家之一。目前一些对国内农业有利因素将逐步消失,一些深层次的不利因素正在显现,农业面对的国际竞争压力将全面提升。尤其是,我国小规模分散经营的传统农业与国外大规模现代化农业难以竞争的局面,在较长的时期内不会出现逆转;发达国家对农业高补贴、高保护所形成的不公平国际农产品贸易环境,在短期内也不会得到根本的改变。加入WTO对中国农业的影响和挑战是长期的,在后过渡期将逐步显现出来。具体表现在:
第一,关税税率进一步降低,配额数量维持在较高水平,农产品进口压力日益加大
经过连续三年的关税削减,到2005年我国关税水平降至15.35%,远低于世界农产品平均关税62%的水平,由此成为世界上农产品关税水平最低的国家之一。2005年我国粮食等重点农产品的关税配额数量继续维持2004年已经达到的最高水平,如小麦963.6万吨、玉米720万吨、食糖194.5万吨、棉花89.4万吨。
第二,农产品贸易逆差可能成为常态
过渡期三年来,大豆进口增长较快,配额农产品如棉花、食糖、羊毛、棕榈油等进口较多,配额使用率较高,今后进口仍将呈扩大趋势。根据中国农产品供需结构和农业资源禀赋特征,初步判断,今后中国农业的进口贸易依存度将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贸易呈现大进大出,贸易逆差有可能成为常态,这是今后影响国际收支平衡的一个潜在因素。
第三,国际市场风险防范和管理的难度加大
随着各个领域全面对外开放,中国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国际市场风险挑战,防范和化解的难度日益增大。国际农产品市场风险尤为复杂。如2004年4月底国际大豆市场价格急剧波动,市场风险通过跨国公司的营销链条迅速传递到国内市场,导致国内大豆压榨企业全面亏损,初步估计损失达50亿元。
第四,国际农产品贸易环境日趋复杂,中国将进入贸易摩擦高发期
技术性贸易壁垒、反倾销、特殊保障条款等将成为今后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壁垒。“舆论壁垒”等新型壁垒也呈上升之势。
三、后过渡期我国农业的发展战略
(一)充分利用WTO农业规则,加大农业扶持力度,提升我国农产品竞争力
农业扶持政策包括市场准入、国内支持和出口补贴。由于我国已经承诺不再使用出口补贴,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合理地运用WTO农业协议在市场准入和国内支持上的规定,加大对我国农业的支持力度,以提升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市场准入方面,可以通过调整农产品关税结构,完善进口关税配额管理,实现对我国市场的调控,具体做法:1.积极对部分农产品进口征收从量税和季节性关税。2.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配额管理制度。首先,加强重要农产品总量平衡和宏观调控工作;其次,制定过渡期结束后的农产品进口调控应急措施。
在国内支持方面:1.增加国内的支持力度。我国农业支持力度还有很大的空间,至少可以将农业预算的比重增加两个百分点。对最需要而且是本国最为关键的区域和农产品进行补贴,即侧重于不同区域的关键农产品进行有重点的支持。2.调整国内支持结构。首先,提高国内支持效率;其次,增加投资援助。3.建立农业保险制度。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和财力,可以通过转移补贴方式给予农业保险公司适当的补贴。4.减少生产补贴,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科技推广的支持。5.加大对农产品行业协会的支持力度。
(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和培育我国的比较优势产品;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的素质和效益
粮食不是我国的比较优势所在,但鉴于其作为战略资源的特殊性,不能放弃粮食生产。不过,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应注意提高优良品质率,发挥其在调剂国内品种、平衡地区供求方面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应减少在谷物、食用植物油、棉花等土地密集型产品上的种植面积,增加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种植面积;从地区结构上讲,沿海地区经济实力强,外向型程度高,应发展一些资金和技术密集、附加价值高的农产品生产,以扩大这类农产品的出口;中西部地区工业化程度不高,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应通过技术进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大力发展大宗农产品生产,同时围绕这些产品发展养殖业和加工业,在“优、精、深”字上做文章。
同时要尽快推动我国农业生产和销售实现集约化生产,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倡农户之间的共同筹划、联合耕作;加大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提倡先进农业技术和农机手段的推广与应用,加大对农业培训的力度,使农民掌握和了解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走科技兴农之路。
(三)建立符合WTO农产品要求的质量标准体系,规范农业生产,防范反倾销、“特保条款”和新型贸易壁垒
在现代竞争中,价格作为竞争手段的作用越来越小,而产品品质、安全性能、环保性能等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些是使比较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的必要环节。随着国际环境压力的增加以及一些国际公约的实施,标准壁垒将成为我国农产品贸易的主要障碍。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国际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安全体系和绿色食品认证体系;2.建立完备系统的信息体系,加强政府、行业协会以及农户间的信息沟通;3.建立科学的动植物卫生检疫系统。此外,随着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快速增长,反倾销争端也不断增加。不仅如此,中国农产品出口也将面临“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的不利影响。除此之外,一些国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贸易壁垒,例如日本的“知识产权壁垒”,故意妖魔化中国农产品的所谓的“舆论壁垒”等。对此,我们首先要加强行业协会的力量,培养有秩序的竞争环境。避免出现像纺织品行业的出口竞争那样,为了扩大出口而竞相压价,结果授人以柄,频繁遭受反倾销调查。其次,就是要培养熟知WTO知识的人才,积极应对各种反倾销调查、特保调查,化解其他贸易壁垒。
(作者单位:安阳工学院)
一、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乌拉圭回合贸易谈判最终将农产品贸易全面纳入到世界多边贸易体制下,多哈回合则让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获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在经历了坎昆会议的挫折后,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在反复与曲折中进行着。
农业问题已经成为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的发动机,是这次谈判成败的关键。伴随着WTO的谈判议题越来越涉及各国传统的主权管辖领域,即一些根本的制度性问题,涉及发达成员与发展中成员利益直接冲突的事项,并不断逼近各成员经济与立法管理的核心,今后的谈判每迈出一步都会遭遇巨大的阻力,付出巨大的自由化成本。农产品贸易谈判作为多边贸易谈判的引擎,始终决定着多边贸易谈判能否顺利进行。然而农产品的特殊性使得各个国家在开放市场,推动农产品自由贸易上不得不变得谨小慎微。不过,如果我们考虑到如下几点的话,便仍然可以对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充满信心,对年底即将召开的香港部长级会议满怀期望。首先,对于主要谈判方之一的美国而言,它主导着谈判的时间进度。因为美国的法律制度令国会必须将贸易谈判的权力授予总统及其谈判代表,这个权力在2007年6月便会期满,现在看来国会不会再把这方面的权力授予总统了,为了使美国能在2007年底前将决议变成法例,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必须在此次香港会议上至少完成全部工作的2/3,否则2006年底前结束谈判的可能性十分渺茫。其次,这个回合多边谈判如果失败将有损于世界贸易组织的信誉。它将成为世贸组织及其前身关贸总协定缔结以来第一个谈判失败的回合。世贸组织的削弱几乎肯定会导致签订更多的优惠协议。那将出现弱肉强食的国际贸易局面,有悖于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因此,我们似乎可以推断2005年底香港召开的第六次部长级会议不会像坎昆会议一样无果而终,坎昆的悲局不会再次上演。
二、后过渡期我国农业现状
在经过了三年的“入世保护期”之后,2005年开始,我国农业进入WTO“后过渡期”,对外开放的程度更大,我国成为世界上农产品市场最开放的国家之一。目前一些对国内农业有利因素将逐步消失,一些深层次的不利因素正在显现,农业面对的国际竞争压力将全面提升。尤其是,我国小规模分散经营的传统农业与国外大规模现代化农业难以竞争的局面,在较长的时期内不会出现逆转;发达国家对农业高补贴、高保护所形成的不公平国际农产品贸易环境,在短期内也不会得到根本的改变。加入WTO对中国农业的影响和挑战是长期的,在后过渡期将逐步显现出来。具体表现在:
第一,关税税率进一步降低,配额数量维持在较高水平,农产品进口压力日益加大
经过连续三年的关税削减,到2005年我国关税水平降至15.35%,远低于世界农产品平均关税62%的水平,由此成为世界上农产品关税水平最低的国家之一。2005年我国粮食等重点农产品的关税配额数量继续维持2004年已经达到的最高水平,如小麦963.6万吨、玉米720万吨、食糖194.5万吨、棉花89.4万吨。
第二,农产品贸易逆差可能成为常态
过渡期三年来,大豆进口增长较快,配额农产品如棉花、食糖、羊毛、棕榈油等进口较多,配额使用率较高,今后进口仍将呈扩大趋势。根据中国农产品供需结构和农业资源禀赋特征,初步判断,今后中国农业的进口贸易依存度将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贸易呈现大进大出,贸易逆差有可能成为常态,这是今后影响国际收支平衡的一个潜在因素。
第三,国际市场风险防范和管理的难度加大
随着各个领域全面对外开放,中国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国际市场风险挑战,防范和化解的难度日益增大。国际农产品市场风险尤为复杂。如2004年4月底国际大豆市场价格急剧波动,市场风险通过跨国公司的营销链条迅速传递到国内市场,导致国内大豆压榨企业全面亏损,初步估计损失达50亿元。
第四,国际农产品贸易环境日趋复杂,中国将进入贸易摩擦高发期
技术性贸易壁垒、反倾销、特殊保障条款等将成为今后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壁垒。“舆论壁垒”等新型壁垒也呈上升之势。
三、后过渡期我国农业的发展战略
(一)充分利用WTO农业规则,加大农业扶持力度,提升我国农产品竞争力
农业扶持政策包括市场准入、国内支持和出口补贴。由于我国已经承诺不再使用出口补贴,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合理地运用WTO农业协议在市场准入和国内支持上的规定,加大对我国农业的支持力度,以提升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市场准入方面,可以通过调整农产品关税结构,完善进口关税配额管理,实现对我国市场的调控,具体做法:1.积极对部分农产品进口征收从量税和季节性关税。2.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配额管理制度。首先,加强重要农产品总量平衡和宏观调控工作;其次,制定过渡期结束后的农产品进口调控应急措施。
在国内支持方面:1.增加国内的支持力度。我国农业支持力度还有很大的空间,至少可以将农业预算的比重增加两个百分点。对最需要而且是本国最为关键的区域和农产品进行补贴,即侧重于不同区域的关键农产品进行有重点的支持。2.调整国内支持结构。首先,提高国内支持效率;其次,增加投资援助。3.建立农业保险制度。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和财力,可以通过转移补贴方式给予农业保险公司适当的补贴。4.减少生产补贴,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科技推广的支持。5.加大对农产品行业协会的支持力度。
(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和培育我国的比较优势产品;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的素质和效益
粮食不是我国的比较优势所在,但鉴于其作为战略资源的特殊性,不能放弃粮食生产。不过,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应注意提高优良品质率,发挥其在调剂国内品种、平衡地区供求方面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应减少在谷物、食用植物油、棉花等土地密集型产品上的种植面积,增加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种植面积;从地区结构上讲,沿海地区经济实力强,外向型程度高,应发展一些资金和技术密集、附加价值高的农产品生产,以扩大这类农产品的出口;中西部地区工业化程度不高,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应通过技术进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大力发展大宗农产品生产,同时围绕这些产品发展养殖业和加工业,在“优、精、深”字上做文章。
同时要尽快推动我国农业生产和销售实现集约化生产,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倡农户之间的共同筹划、联合耕作;加大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提倡先进农业技术和农机手段的推广与应用,加大对农业培训的力度,使农民掌握和了解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走科技兴农之路。
(三)建立符合WTO农产品要求的质量标准体系,规范农业生产,防范反倾销、“特保条款”和新型贸易壁垒
在现代竞争中,价格作为竞争手段的作用越来越小,而产品品质、安全性能、环保性能等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些是使比较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的必要环节。随着国际环境压力的增加以及一些国际公约的实施,标准壁垒将成为我国农产品贸易的主要障碍。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国际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安全体系和绿色食品认证体系;2.建立完备系统的信息体系,加强政府、行业协会以及农户间的信息沟通;3.建立科学的动植物卫生检疫系统。此外,随着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快速增长,反倾销争端也不断增加。不仅如此,中国农产品出口也将面临“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的不利影响。除此之外,一些国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贸易壁垒,例如日本的“知识产权壁垒”,故意妖魔化中国农产品的所谓的“舆论壁垒”等。对此,我们首先要加强行业协会的力量,培养有秩序的竞争环境。避免出现像纺织品行业的出口竞争那样,为了扩大出口而竞相压价,结果授人以柄,频繁遭受反倾销调查。其次,就是要培养熟知WTO知识的人才,积极应对各种反倾销调查、特保调查,化解其他贸易壁垒。
(作者单位:安阳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