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肥床旱育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中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ivan0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肥床不肥及对策实践中真正按照肥床标准培育苗床的不多,有些苗床都是在播种前施些化肥,普遍存在肥床不肥的现象。因此很难培育出理想的壮秧。第1,在水稻肥床旱育技术中,肥床是基础。科学的肥床培育,应该首先选择靠近水源、土壤肥沃、土层深厚、质地疏松、保水保肥性能好的弱酸性菜地或旱地,尽量不用水田做苗床。地下水位高、土质粘性重和多年施用草木灰等亦不宜做苗床。第2,苗床培肥越早越好,一般秋冬季开始。施肥量是每平方米施碎秸秆3~5kg,腐熟人畜粪2-3kg,过磷酸钙0.25kg。忌用草木灰、灰土粪等碱性肥料。采取干耕
其他文献
水稻软盘抛秧具有五省两增优势,通过数年的大面积推广,一般1hm2可节本750元以上,增产750kg左右,可节本增收1500多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尤其是连作晚稻软盘抛秧极大地减轻了双
余素芹发明的植物多功能特效营养液,1999年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1995年开始,在全国多点、多种作物上试用都取得了很好的增产效果。1995年将广东中山五桂山茶场
豫花15号原名郑86036-26-1,是河南省农科院棉油所以徐7506-57为母本,P12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育成的优质、早熟、抗病、大果花生新品种,2000年同时在河南省和安徽省通过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