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哥:多努力那么一点

来源 :当代工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ko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子里要强
  采访史纯贺是在一个周二的下午,他刚刚为新员工做完演讲——作为2013年辽宁五一奖章获得者,他代表老员工为沈阳中华劳模出租汽车有限公司的新司机们做入职培训。
  他的气质不太像出租车司机。没有一拉就响的话匣子,也没有一点就着的火爆脾气;虽然人长得高,却很瘦,讲起话来温声温语,言辞朴实。他还挺爱笑,笑起来眼睛眯眯的,整个人的气场就是四个字——温和、老实,像是那种容易拘谨的采访对象。所以打开录音笔的时候,我特意安慰了他一句“别紧张”,后来才发现,这人表面平和,但骨子里要强得很。
  曾经有人不服他总能评上先进,他也不含蓄,当面问人家到底不服啥,“开车还是理论,咱现在就比比。”他承认自己挺好胜,从来不甘人后,“干啥都要干出个样来,这一点像我母亲。”
  史纯贺的母亲曾担任某企业的领导,已经年逾90。不关心儿子挣多少钱,只关心他有没有进步,“一得荣誉,我母亲就特别高兴,她最看重这个。我小时候,她就常说,只要多干一点,就比别人强。”这句话影响了史纯贺的一生,“到现在我都这么认为,想出类拔萃不难,每次比别人多努力那么一点就够了。”史纯贺说,他就是这么成长的。
  有渠道很重要
  史纯贺是沈阳人,出生于1964年,高中毕业后参军入伍。他在部队干得不错,文化课基础也好,很快就有了考军校的机会。“全团3000多人,只考上了十几个,那时真是意气风发。”确实,军校,意味着毕业就是军官,意味着将来会有各种待遇,这几乎是个鲤鱼跃龙门的机会,大好前途触手可及。
  可就在史纯贺毕业时,中央军委干部制度改革条款也出台了。“根据当时的新规定,某些专业的军校毕业学员只能当士官,5年后才有机会提干。”史纯贺的运气实在不算好,那几年正是百万大裁军的时候,大批军人不得不离开部队,他所在的团后期几乎被完全裁掉了。史纯贺虽然有留在部队的机会,但大势所趋,加上父亲身体不太好,他只好选择了复员回家乡。
  煮熟的鸭子居然飞了,史纯贺低沉了好久。“当时一个月都没绕出来,觉得命运怎么这么捉弄人,为什么偏偏让我赶上。好在我的指导员很擅长做思想工作,没事就找我谈心,告诉我,这都是为了这个国家,我们还年轻,这就是财富,在地方好好干也能成材。慢慢的,我才从那种情绪中走出来。”
  心情可以平复,可前途在何方?史纯贺在军校的专业是后勤,在地方可谓无用武之地,6年行伍生涯,留给他的就只有大专学历和一张机动车驾驶证,复员安置办就把他分配到了沈阳国营出租汽车公司。1989年,他成了一名出租车司机。
  开出租车,养家糊口是没什么问题的,但史纯贺不希望自己的人生就是为了挣钱。可舞台就是一辆车,前进的方向在哪呢?史纯贺在短期的迷茫之后,把目光放在了公司的两个劳模身上。“只要好好干,当出租车司机也能有发展。”
  他的好胜心又被激发出来了,他开始和其他同事较劲,“老同志维修做得好,我就跟他们学,然后争取比他们做得还要好一点;有的司机车容车貌保持的好,我就比他们更细心一点。”一点、一点,再一点,史纯贺的付出很有成果,工作第三年,他就评上了公司的优秀党员。
  这下他干劲更足了,越干越顺手,经验也越积累越丰富。2000年后,他开始参加行业比赛,并屡创佳绩。2011年他更是在沈阳市“百千万技能人才培育工程”出租汽车驾驶员技能大赛中夺魁,获得“服务技能大王”的称号。同时,各种荣誉纷至沓来,什么辽宁省文明出租车驾驶员、文明服务形象大使、的士之星……
  数数自己厚厚的荣誉证书,史纯贺觉得自己的努力方向很对,“光收入高不够,活得充实最重要。”他的意思是,人得不断追求卓越,不光物质,还有精神上的认可。我调侃他,“幸亏有各种评优制度,让你一颗差点无处安放的上进心,有了个寄托的地方。”他也不生气,嘿嘿一笑算是同意。其实,这不完全是玩笑,一个可以上升的渠道,不仅能让人找到人生的方向,还让人越走越好。
  为了更好一点
  有了荣誉,就有了鼓励、有了动力,怎么能为乘客服务得更好一点,成了史纯贺永不终止的课题,他车上,内容不断丰富的副驾驶车门凹槽就是证明。
  凹槽里出现的第一样物品是速效救心丸。几年前,史纯贺的一位乘客在汽车行驶过程中突发心脏病,“他当时无法呼吸,捂着胸口,憋得满脸通红。眼看情况越来越危急,我却束手无策,只能用最快的速度将他送到最近的医院。”好在乘客救治及时,安然度过危机,却给史纯贺留下一个问题: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他咨询了一些患者和医生,决定在车里放救心丸,“听说这药能顶好半天,那就有时间赶到医院了。”
  后来,他又发现有的乘客年纪大了眼睛花,看不清小票,便准备了花镜;有时乘客需要写字,他就准备了纸、笔,甚至信封;经常有乘客的小孩哭闹,他又买了小玩具;还有止疼药、矿泉水、创可贴、地图……
  史纯贺的目的是“最大限度满足乘客的需求”,为此他还搞了不少特色服务。比如,从自身做起,在车队中倡导“抹零”服务;针对大医院附近打车难,承诺三甲医院门前随叫随到;承诺老红军、荣残军人、八旬老人、省市劳动模范免费乘车……
  平时的文明服务自不必说,要是遇到老人乘车,史纯贺更是格外优待,他知道老人出行有多不易。2005年9月,他倡议几十个同行一起开展了“百名老人游沈阳”的活动,邀请东陵区近百个6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乘车观赏反映沈阳发展的二十一世纪广场、市府广场等景观场所。“那回很多老人是第一次游览这些新景点,有的甚至连轿车都没坐过,老年人出趟门确实太不容易了。”那天,老人们发自内心的笑容和赞美的话语,让他至今难忘。
  更让人惊讶的是,史纯贺居然还会用英语服务。“近些年,沈阳的外国游客也不少见,打车时的沟通是个大问题,所以很早的时候我就坚持学英语,几年下来,提高不少。”偶尔遇到外国人,不仅省了比比划划的麻烦,他还能简单介绍沈阳的名胜古迹。老外惊喜不已,史纯贺则很自豪:比别人多努力的一点又发挥作用了。
  公益路上多给几脚油
  今年3月4日,由30名中华劳模出租车运营人员自愿组成的“劳模爱心车队”,在沈河房产“110”劳模教育基地正式成立,史纯贺任队长,他们将开展各种爱心公益活动。其实,史纯贺原本就是“五一先锋号”车队的队员,这些事他早就在做了。
  2007年,他得知在沈阳第五中学读高中三年级的学生吴迪家里生活比较困难,就会同其他几位模范出租车司机,主动承诺要资助吴迪念完大学;
  2008年汶川地震,史纯贺不仅带头捐款,还特意到辽宁省人民医院看望来此治疗的地震伤员,给他们买了慰问品,留下了联系电话,并承诺24小时免费用车、随叫随到;
  2010年8月,史纯贺又和其他模范司机一道参与了《沈阳晚报》发起的阳光助学活动,共同资助一名大东区的贫困学生每年3000元,直到大学毕业;
  几年来,他每年都和“五一先锋号”车队的队员一道去和平区农民工子弟小学,看望在那里就读的农民工子女,给他们购买了体育、学习用品;
  …………
  此外,他还曾经两次见义勇为。一次是追踪肇事车辆,另一次,他帮助警察抓到了两个抢劫惯犯。
  他的事迹不算少了,不过还要“再努力一点”,用他的话说,现在“到了中华劳模出租公司,得有新高度、新思维。”公司同的哥们签了沈阳首份出租汽车公司集体合同,“伤了有人管,病了有人问,真是有了家了,树立沈阳出租文明形象,再也不是孤军奋战了。”他打算从全运会入手,“先当个合格的志愿者!”
  责编/王迅
  wx@lnddgr.cn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