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是“串讲法”,即课堂上老师逐句翻译,学生逐字逐句的记,教师将文质兼美的课文割裂成零散的知识教给学生。在教学中,教师的阅读代替了学生的阅读,学生缺少了自己感知课文的实践活动,一篇文言文学完后,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还是颇感到枯燥乏味。近几年来,通过学习先进教学经验、新课标新教法和自己大胆的课堂实践,我终于尝试着找到了一条让学生有兴趣学习文言文,并且能发展学生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学习质量整体提高,教与学有机结合同步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那就是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
1. 强化学生课前预习,初识课文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特别是文言文,学生在语言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课堂上应尽可能用多的时间让学生去读书。例如我在教《与朱元思书》时,先要求学生借助课文的注解。查阅有关的工具书诵读课文,翻译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意。同时,要让学生在诵读翻译的过程中,把不懂处或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做上记号,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这只是一个预习的要求。也就是说预习上先要求学生做到三读、二查、一译疑。三读指:初读正音,读通顺;再读注解,明大意;三读欣赏玩味,品佳句。二查:一查资料,找有关作者和写作背景的资料;再查工具书,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一译指:学生分组讨论翻译后,再分段译在笔记本上;另一疑指:学生在串解过程中肯定有问题,发现问题放在课前质疑。这一环节是学生独立自主学好一篇课文的关键,同时也是学生积极的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过程,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2. 让学生积极质疑、解疑,积累词语
开课前,用新颖的导语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研讨情趣,为学生进入主体参与和学习做好情感上的准备。进入情境后,首先让学生质疑。提出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先让学生自己讨论解决,后教师点拨。例如在学习《岳阳楼记》时,有的同学提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不容易理解。当学生的问题提出后,我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让同学提出自己的意见,集体去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互相帮助的精神。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问题过程中,对于比较难理解的语句及容易弄错的地方教师给予点拨、指导。
接着就要提示本课要重点掌握的文言文知识。文言文知识一般从七个方面来归纳整理:①通假字。②重点实词。③一词多义。④词类活用。⑤古今义区别。⑥文言文句式判断。⑦难串解文言句子。
根据不同课文的侧重点,而有不同的取舍。如初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满井游记》一课,可侧重于四个方面的知识的整理归纳:(1)一词多义(课后三)。(2)词类活用。如文中“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也。”句中“泉”、“罍”、“茗”、“蹇”都是词类活用现象。(3)文言文句式判断。对文中的被动句式、倒装句式的判断。(四)、重点实词和难解句作为作业由学生自己选择去做。
3. 做好充分准备,学生走上讲台
学生上讲台讲解课文,一般按课文的长短可分段让学生自告奋勇走上讲台讲解:①串解课文。②提问其它学生(围绕课文七个方面的文言基础知识点)。③其它同学提问讲课学生(不超过三个问题)在此同时教师可做板书归纳整理各个知识点。
学生走上讲台,不仅是对学生课前预习、自学能力的考查,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一是大部分学生都有上台讲课的机会,都有锻炼的机会,锻炼了胆量,锻炼了口才,培养出较强的组织能力。二是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从主持讲解的学生方面来看,学生要对他主持讲解的那方面内容深入研究,兴趣加浓,知识面拓宽;另外,在同学们看来,由同学来讲课,距离拉近了,学习热情也提高了,许多时候就敢于发言,敢于质疑,形成了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局面。三是无意识加强了学生自觉系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还以《满井游记》为例,如有同学在给讲课同学提问时,就提出“泉而茗者”中的“茗”和《峡江寺飞泉亭记》一文中“可瀹而茗者”中的“茗”用法有什么区别?还有同学多次提到不同句中“之”、“而”字的不同用法。学生无意识地已经进行了知识的系统归纳整理,这简直是意外的双丰收。
4. 教师深化讲解,学生欣赏评价
学生讲解完之后,再由教师总结深化。讲解文章的思想性及写法特点,并由学生就文中的名句佳句欣赏评价。这是教学活动中的最高境界。老师利用课堂上学生掌握的新知识,设计出新颖和较有深度的话题和练习,将触角伸向更深、更广阔的天地。既可以系统地深化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同时又讓学生进行了一次文学审美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和大胆创新能力。
这样的一节课,真正的将语文课堂教给了学生,把语文学习的主动权教给了学生,同时也体现了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的原则:课堂教学中的全员性,求知过程中的全面性,课堂环节的全程性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深入性。让学生走上讲台,创设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条件和形式,强化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习。
大胆放手让学生走上讲台,却也不是放任自流,实际上,这也给老师的备课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为学生无论在上课或提问的过程中,会出现更多的新问题,所以教师的备课就不仅仅局限在一篇课文中,必须做到百密而无一疏。让学生走上讲台,真正地做到了教学相长,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语文综合能力也都在提高。作为老师,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收稿日期:2013-05-29
1. 强化学生课前预习,初识课文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特别是文言文,学生在语言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课堂上应尽可能用多的时间让学生去读书。例如我在教《与朱元思书》时,先要求学生借助课文的注解。查阅有关的工具书诵读课文,翻译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意。同时,要让学生在诵读翻译的过程中,把不懂处或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做上记号,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这只是一个预习的要求。也就是说预习上先要求学生做到三读、二查、一译疑。三读指:初读正音,读通顺;再读注解,明大意;三读欣赏玩味,品佳句。二查:一查资料,找有关作者和写作背景的资料;再查工具书,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一译指:学生分组讨论翻译后,再分段译在笔记本上;另一疑指:学生在串解过程中肯定有问题,发现问题放在课前质疑。这一环节是学生独立自主学好一篇课文的关键,同时也是学生积极的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过程,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2. 让学生积极质疑、解疑,积累词语
开课前,用新颖的导语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研讨情趣,为学生进入主体参与和学习做好情感上的准备。进入情境后,首先让学生质疑。提出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先让学生自己讨论解决,后教师点拨。例如在学习《岳阳楼记》时,有的同学提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不容易理解。当学生的问题提出后,我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让同学提出自己的意见,集体去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互相帮助的精神。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问题过程中,对于比较难理解的语句及容易弄错的地方教师给予点拨、指导。
接着就要提示本课要重点掌握的文言文知识。文言文知识一般从七个方面来归纳整理:①通假字。②重点实词。③一词多义。④词类活用。⑤古今义区别。⑥文言文句式判断。⑦难串解文言句子。
根据不同课文的侧重点,而有不同的取舍。如初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满井游记》一课,可侧重于四个方面的知识的整理归纳:(1)一词多义(课后三)。(2)词类活用。如文中“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也。”句中“泉”、“罍”、“茗”、“蹇”都是词类活用现象。(3)文言文句式判断。对文中的被动句式、倒装句式的判断。(四)、重点实词和难解句作为作业由学生自己选择去做。
3. 做好充分准备,学生走上讲台
学生上讲台讲解课文,一般按课文的长短可分段让学生自告奋勇走上讲台讲解:①串解课文。②提问其它学生(围绕课文七个方面的文言基础知识点)。③其它同学提问讲课学生(不超过三个问题)在此同时教师可做板书归纳整理各个知识点。
学生走上讲台,不仅是对学生课前预习、自学能力的考查,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一是大部分学生都有上台讲课的机会,都有锻炼的机会,锻炼了胆量,锻炼了口才,培养出较强的组织能力。二是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从主持讲解的学生方面来看,学生要对他主持讲解的那方面内容深入研究,兴趣加浓,知识面拓宽;另外,在同学们看来,由同学来讲课,距离拉近了,学习热情也提高了,许多时候就敢于发言,敢于质疑,形成了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局面。三是无意识加强了学生自觉系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还以《满井游记》为例,如有同学在给讲课同学提问时,就提出“泉而茗者”中的“茗”和《峡江寺飞泉亭记》一文中“可瀹而茗者”中的“茗”用法有什么区别?还有同学多次提到不同句中“之”、“而”字的不同用法。学生无意识地已经进行了知识的系统归纳整理,这简直是意外的双丰收。
4. 教师深化讲解,学生欣赏评价
学生讲解完之后,再由教师总结深化。讲解文章的思想性及写法特点,并由学生就文中的名句佳句欣赏评价。这是教学活动中的最高境界。老师利用课堂上学生掌握的新知识,设计出新颖和较有深度的话题和练习,将触角伸向更深、更广阔的天地。既可以系统地深化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同时又讓学生进行了一次文学审美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和大胆创新能力。
这样的一节课,真正的将语文课堂教给了学生,把语文学习的主动权教给了学生,同时也体现了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的原则:课堂教学中的全员性,求知过程中的全面性,课堂环节的全程性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深入性。让学生走上讲台,创设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条件和形式,强化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习。
大胆放手让学生走上讲台,却也不是放任自流,实际上,这也给老师的备课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为学生无论在上课或提问的过程中,会出现更多的新问题,所以教师的备课就不仅仅局限在一篇课文中,必须做到百密而无一疏。让学生走上讲台,真正地做到了教学相长,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语文综合能力也都在提高。作为老师,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收稿日期:2013-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