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与西安地铁合作开发校企合作“城市轨道交通交通系列教材”的实践背景为出发点,从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深刻意义入手,阐述了校企合作开发高职教育教材的重要性,并从实践的角度分析了高职校企合作教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来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校企合作教材 开发 问题 对策
校企业合作是高职教育长期、稳定、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是西安市教育直属的、有近六十年历史的轨道交通类专业办学历史和特色的高职院校,目前学院已经与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开展合作办学模式、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的专业型技能人才。同时,学院还积极组建了西安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凭借专业优势,围绕地域主导产业,进而在区域经济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并且已经与全国70多家铁路单位及130多家大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以就业为导向,实行订单培养,形成良好的校企互动机制,订单培养数量逐年增多。近年来,学院在陕西省教育厅校企合作课题项目的指导下积极进行了校企合作一体化开发教材新机制研究,不断加强与企业行业的合作。本文以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与西安地下铁道公司合作开发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教材的实践为背景,对本次教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以对校企合作高职教育的改革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高职校企合作教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常情况下,教材为培养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进而满足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需要,同时对高职院校教材的改革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我们城轨教材课题组对目前高职院校教材开发的深入调研及我们与西安地铁开发城轨教材的实践,我们认为目前高职校企开发教材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一些问题。
1.1 合作机制不完善,各行其责 目前校企合作开发的一些教材虽有校企合作的意向,但缺少真正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参编,合作机制的不完善。参加教材编写的高职院校的教师与企业专家之间缺乏真实的沟通,企业生产一线的信息和技术没有被教材编写人员充分地认识;甚至企业参编人员只是挂名,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根本没有实质性的作用,只以教材进行评估和审定;这部分教材由于只属于“学院派”编写,因此理论性知识比重大而深;实践内容少,没有体现技术应用的主旨;由于缺乏企业生产的新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材在内容方面比较陈旧,专业的最新动态、行业的前沿技术等学生根本不清楚,更何谈掌握。还有一部分教材是由企业教育部门单独开发的所谓的校企合作教材,但从严格意义上讲只能属于企业员工的培训教材,特点是:理论知识比重过少,实践比重过大,实践内容虽然很丰富,但对于高职院校在读的学生来说由于缺乏相应理论知识学习,掌握其中技能难度很大,这类教材也阻碍了高职院校教师运用新教学方法和新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 教材体系不完整,缺乏特色、不规范 根据我们调研,目前仍有一些专业很强的高职教材由于开发力度有限,教材体系不完整,缺乏特色、不规范致使部分课程仍借用本科教材和中专教材,难以达到高职教学的基本要求,教材开者没有充分体现人本主义的思想和能力本位的课程实践。以城市轨道交通交通行业的教材来说,目前开发的教材普遍存在教学活动设计缺乏多样化致使丧失学习的兴趣;受内容比较陈旧的影响和制约,进而导致学生根本不能掌握专业的最新动态和信息和前沿技术;学生学习的渠道单一,信息量有限,不利于学生自学,在一定程度上致使学生重复性学习,浪费了时间,同时影响了学习效率。
1.3 改革力度不够,缺乏新项目、新要求和规范建设 一些高职教材的编写者理念陈旧,设计的教学活动比较单一,根本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实践训练内容在教材实践环节中没有得到巩固和强化;高职教育的项目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没有体现,教材内容缺乏必要的更新,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内容在教材中得不到体现和反映,难以与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实际需要相匹配。部分教材编写人员受传统教材编写影响较深,缺乏新职业岗位专业知识和专项能力的分析,缺少高职教材建设的规范认识;由于缺乏教材编写评价标准和专业目录,教材出版混乱,个别教材更改主编,重复出版,为了利益而不顾教材质量。
2 主要原因分析
2.1 没有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和以岗位需求为导向 巩固和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是推行高职教育的基础,但目前一些校企合作开发的教材根本没有围绕这个目标,没有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的方向,没有体现实践性的要求,更谈不上从业者的合作意识、沟通交流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部分高职教材开发者受到了传统的教材开发模式的影响,开发意识落后。
2.2 没有以突出教材的实用性为特色 目前校企合作教材开发的教材没有真正实现以高职课程标准为基础、教材框架设计、教材内容的选取有企业人员参与,有些教材内容不能真正贴近企业的工作领域和工作过程、贴近工作任务。没有将企业岗位的实际工作程序、先进工艺操作方法、组织管理程式等写入教材,没有突出职业性和实用性。
3 对策与建议
3.1 更新观念,充分发挥行业学会与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作用 高职学院要更新校企合作中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的开发意识,在教材开发的内容设计、形式编排、教法配套、鉴定评估手段方法选择等方面要充分融入“学生发展”为主线的理念,在教材开发前、开发中和开发后要求学生参与评估反馈,使整个开发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确保能力本位的课程开发顺利实施。
3.2 加强合作的针对性,出版社避免重复开发 为解决目前高职院校的教材实践内容比重偏少的问题,开发教材前要安排教师深入一线企业进行调研。教材的编写教师应根据企业职业岗位的特点,根据教材需要,以及对企业各职业岗位相应技能的要求深入教材内容所需的各个岗位,对各个职业岗位相应职业技能所需基础进行理论化整理,完成教材所需基础理论知识的整合;学习各个职业岗位相应职业技能的操作,找出工作流程的主要环节、重点环节、难点环节,进而进行转化,转化为可以在学校开展的实践性教学;与企业专家交流,重点收集新标准、新技术、新方法等相关内容以及在新标准、新技术、新方法下企业对员工的新要求,保证教材内容的时效性。
3.3 建立行业企业参与的保障机制,完善激励机制 建立校企联合开发高职教材的运行机制,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及生产第一线技术人员参与,并考虑给企业参与编写教材的专家相应的待遇,聘请这些专家开展讲座,把企业的文化、理念带进教材中。企业专家通过系统学习教育教学法,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育教学法的恰当使用会使学生更加容易、牢靠地掌握所学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而将教学法恰当地融入到教材中去,则可以更进一步地提高教学效果。
3.4 规范出版评审程序,建立良性发行机制 在开发和修改课程教材的过程中,聘请行业专家、学科专家组建对教材进行审定,通过对编写的教材进行初审与复审。在评审过程中,不符合相应要求的教材坚决不能出版,对于投入使用的新开发的校企合作教材,首先试用,同时对教材的使用情况和效果进行跟踪调研,并收集反馈意见,最后对教材进行修订,然后正式出版。行业学会、教材编写院校、出版社三者相互配合,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良性的教材出版与发行的运行机制。
4 结论
高职教育的深层次发展的办学特色在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展共赢,进而培养高质量人才提供了保证。编写和出版优秀教材,推动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校企合作教材是高职院校、行业学会、企业和出版社多方合作的成果,讓来自企业一线岗位的中、高级技术人员真正参与教材编写,教材内容才能贴合岗位实际,才能体现高职教材的科学性、职业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张家祥.职业技术教育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刘春生.职业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雷世平.高职校企合作办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J].职教通讯,2003(12).
[5]刘晓明.高职校企合作办学的现状、问题及选择模式[J].职教论坛,2003(14).
[6]郭美英.试论高职校企合作的问题及对策[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9).
作者简介:史富强(1971-),男,陕西扶风人,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关键词:校企合作教材 开发 问题 对策
校企业合作是高职教育长期、稳定、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是西安市教育直属的、有近六十年历史的轨道交通类专业办学历史和特色的高职院校,目前学院已经与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开展合作办学模式、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的专业型技能人才。同时,学院还积极组建了西安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凭借专业优势,围绕地域主导产业,进而在区域经济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并且已经与全国70多家铁路单位及130多家大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以就业为导向,实行订单培养,形成良好的校企互动机制,订单培养数量逐年增多。近年来,学院在陕西省教育厅校企合作课题项目的指导下积极进行了校企合作一体化开发教材新机制研究,不断加强与企业行业的合作。本文以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与西安地下铁道公司合作开发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教材的实践为背景,对本次教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以对校企合作高职教育的改革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高职校企合作教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常情况下,教材为培养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进而满足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需要,同时对高职院校教材的改革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我们城轨教材课题组对目前高职院校教材开发的深入调研及我们与西安地铁开发城轨教材的实践,我们认为目前高职校企开发教材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一些问题。
1.1 合作机制不完善,各行其责 目前校企合作开发的一些教材虽有校企合作的意向,但缺少真正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参编,合作机制的不完善。参加教材编写的高职院校的教师与企业专家之间缺乏真实的沟通,企业生产一线的信息和技术没有被教材编写人员充分地认识;甚至企业参编人员只是挂名,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根本没有实质性的作用,只以教材进行评估和审定;这部分教材由于只属于“学院派”编写,因此理论性知识比重大而深;实践内容少,没有体现技术应用的主旨;由于缺乏企业生产的新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材在内容方面比较陈旧,专业的最新动态、行业的前沿技术等学生根本不清楚,更何谈掌握。还有一部分教材是由企业教育部门单独开发的所谓的校企合作教材,但从严格意义上讲只能属于企业员工的培训教材,特点是:理论知识比重过少,实践比重过大,实践内容虽然很丰富,但对于高职院校在读的学生来说由于缺乏相应理论知识学习,掌握其中技能难度很大,这类教材也阻碍了高职院校教师运用新教学方法和新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 教材体系不完整,缺乏特色、不规范 根据我们调研,目前仍有一些专业很强的高职教材由于开发力度有限,教材体系不完整,缺乏特色、不规范致使部分课程仍借用本科教材和中专教材,难以达到高职教学的基本要求,教材开者没有充分体现人本主义的思想和能力本位的课程实践。以城市轨道交通交通行业的教材来说,目前开发的教材普遍存在教学活动设计缺乏多样化致使丧失学习的兴趣;受内容比较陈旧的影响和制约,进而导致学生根本不能掌握专业的最新动态和信息和前沿技术;学生学习的渠道单一,信息量有限,不利于学生自学,在一定程度上致使学生重复性学习,浪费了时间,同时影响了学习效率。
1.3 改革力度不够,缺乏新项目、新要求和规范建设 一些高职教材的编写者理念陈旧,设计的教学活动比较单一,根本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实践训练内容在教材实践环节中没有得到巩固和强化;高职教育的项目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没有体现,教材内容缺乏必要的更新,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内容在教材中得不到体现和反映,难以与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实际需要相匹配。部分教材编写人员受传统教材编写影响较深,缺乏新职业岗位专业知识和专项能力的分析,缺少高职教材建设的规范认识;由于缺乏教材编写评价标准和专业目录,教材出版混乱,个别教材更改主编,重复出版,为了利益而不顾教材质量。
2 主要原因分析
2.1 没有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和以岗位需求为导向 巩固和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是推行高职教育的基础,但目前一些校企合作开发的教材根本没有围绕这个目标,没有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的方向,没有体现实践性的要求,更谈不上从业者的合作意识、沟通交流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部分高职教材开发者受到了传统的教材开发模式的影响,开发意识落后。
2.2 没有以突出教材的实用性为特色 目前校企合作教材开发的教材没有真正实现以高职课程标准为基础、教材框架设计、教材内容的选取有企业人员参与,有些教材内容不能真正贴近企业的工作领域和工作过程、贴近工作任务。没有将企业岗位的实际工作程序、先进工艺操作方法、组织管理程式等写入教材,没有突出职业性和实用性。
3 对策与建议
3.1 更新观念,充分发挥行业学会与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作用 高职学院要更新校企合作中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的开发意识,在教材开发的内容设计、形式编排、教法配套、鉴定评估手段方法选择等方面要充分融入“学生发展”为主线的理念,在教材开发前、开发中和开发后要求学生参与评估反馈,使整个开发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确保能力本位的课程开发顺利实施。
3.2 加强合作的针对性,出版社避免重复开发 为解决目前高职院校的教材实践内容比重偏少的问题,开发教材前要安排教师深入一线企业进行调研。教材的编写教师应根据企业职业岗位的特点,根据教材需要,以及对企业各职业岗位相应技能的要求深入教材内容所需的各个岗位,对各个职业岗位相应职业技能所需基础进行理论化整理,完成教材所需基础理论知识的整合;学习各个职业岗位相应职业技能的操作,找出工作流程的主要环节、重点环节、难点环节,进而进行转化,转化为可以在学校开展的实践性教学;与企业专家交流,重点收集新标准、新技术、新方法等相关内容以及在新标准、新技术、新方法下企业对员工的新要求,保证教材内容的时效性。
3.3 建立行业企业参与的保障机制,完善激励机制 建立校企联合开发高职教材的运行机制,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及生产第一线技术人员参与,并考虑给企业参与编写教材的专家相应的待遇,聘请这些专家开展讲座,把企业的文化、理念带进教材中。企业专家通过系统学习教育教学法,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育教学法的恰当使用会使学生更加容易、牢靠地掌握所学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而将教学法恰当地融入到教材中去,则可以更进一步地提高教学效果。
3.4 规范出版评审程序,建立良性发行机制 在开发和修改课程教材的过程中,聘请行业专家、学科专家组建对教材进行审定,通过对编写的教材进行初审与复审。在评审过程中,不符合相应要求的教材坚决不能出版,对于投入使用的新开发的校企合作教材,首先试用,同时对教材的使用情况和效果进行跟踪调研,并收集反馈意见,最后对教材进行修订,然后正式出版。行业学会、教材编写院校、出版社三者相互配合,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良性的教材出版与发行的运行机制。
4 结论
高职教育的深层次发展的办学特色在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展共赢,进而培养高质量人才提供了保证。编写和出版优秀教材,推动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校企合作教材是高职院校、行业学会、企业和出版社多方合作的成果,讓来自企业一线岗位的中、高级技术人员真正参与教材编写,教材内容才能贴合岗位实际,才能体现高职教材的科学性、职业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张家祥.职业技术教育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刘春生.职业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雷世平.高职校企合作办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J].职教通讯,2003(12).
[5]刘晓明.高职校企合作办学的现状、问题及选择模式[J].职教论坛,2003(14).
[6]郭美英.试论高职校企合作的问题及对策[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9).
作者简介:史富强(1971-),男,陕西扶风人,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