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n4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词鉴赏是一个常考常新的考点,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它始终紧扣着对作品的形象、意境、语言、表达技巧及思想内容的鉴赏。但我们往往因为没有掌握答题要领而感到无从下手。为此,笔者从古诗词鉴赏的八个关注点入手,为大家介绍一些古诗词鉴赏的实用技法。
  
  一、关注题干
  
  古诗词鉴赏的题干能显示命题人的考查意图,它直接关系到答题的方向,我们能够从中领悟到回答问题的标准。只有与命题意图吻合的答案才是准确的。因此,我们应该抓住题干的核心词语,理清答题的核心及要点。例如(2010年高考江苏卷):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试题解析]
  这首诗前两二句写深秋之景。这里的写景已经暗示依依惜别之情:“醉”字暗示着“酒深情亦深”,雨入船舱的凉意则进一步引起与魏二醉别以后情景的挂念。诗的后两句写相忆之情,诗人将眼前情景推开,从视听两个方面刻画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颇具几分朦胧之美,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片思念和关怀。答题时,我们应注意题干的提示,“醉别”和“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别”当然有惜别之意,“醉”字可推出“愁”情,即借酒消愁。“江风引雨”为景语,起烘托悲凉心境的作用。
  
  [参考答案]
  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二、关注题材
  
  不同诗歌所表现的主旨虽说各异,但同一题材的诗歌往往有着相同或类似的感情表达,比如田园诗往往抒发喜爱山水、厌倦尘俗之情;咏史诗往往抒发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行旅诗往往表现旅途的寂寞以及对家乡或亲人的思念之情;而边塞诗一般会表达建功立业的豪情、杀敌报国的意志或归家无望的哀伤……因此,掌握了这些规律,就更容易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例如(2009年高考全国卷Ⅱ):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试题解析]
  这是一首典型的边塞诗。根据诗中“汉关”“朔云”“西山”“飞将”“沙场”等词语和诗后注释便可推知。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景中有情,诗的后两句暗示战事已按主将部署胜利展开,既显示出战场上势如破竹的气势,也表现了主将刚毅果断的气魄和胜利在握的神情。
  
  [参考答案]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三、关注注释
  
  鉴赏古典诗词,离不开诗后注释,注释能帮助我们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能替我们解释一些生僻难懂的词,甚至还暗示了诗的内容、意境或风格。因此,诗后注释文字对于我们理解诗歌是不可或缺的,它是打开诗歌鉴赏大门的一把金钥匙。例如(2010年高考全国卷Ⅱ):
  梦中作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试题解析]
  根据注释可知,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前两句写秋夜夜深独吹笛,写乱花使诗人迷惑看不清道路,所表达的正是“注”中所言的被贬后焦虑、失意之情;第三句写人世间容易变换;第四句直写思念家乡,表达的是诗人对无聊官场的幻灭和厌倦,即便是酒醉、酒酣也想着要返回家乡。
  [参考答案]
  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四、关注意象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意象是中国古诗中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优秀的诗歌往往渗透着精彩的意象。比如,“月”是思乡怀人的象征,“菊”是清高人格的写照,“松”是孤直傲岸的代表,“尺素”是书信的代称,“五柳”是隐者的代称,“杜鹃鸟”是乡思的符号,“南浦”、“长亭”是送别之所,等等。如果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重视文化常识的积累,在考试的关键时刻就能左右逢源。例如(2010年高考江西卷):
  送人归京师
  陈与义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试题解析]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布谷等,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在夜间鸣叫,声音凄切,故诗人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历代诗词中有关杜鹃的吟咏甚多,其中表现乡思的作品尤多。这首诗将自己的遭遇和国家的命运融合在一起,感时伤事,在叙述中寄托着作者的思乡和忧国之愁。诗人借子规这个意象,暗示伤感离乱之情,渲染了浓浓的愁意。
  [参考答案]
  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五、关注意境
  意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与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意象是一个一个的物象,而意境是这些意象综合起来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在鉴赏诗歌意境时,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明确诗歌的表层意义,进而把握诗歌的思想倾向。回答应包括三个要点:其一,用流畅优美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其二,用准确的词语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如恬静优美、闲适恬淡、孤寂冷清、萧瑟凄凉、雄浑壮阔、高远辽阔等)。其三,用准确词语概括作者的情感(如忧愁伤感、闲适恬淡、坚守节操、忧国忧民、壮志未酬等)。例如(2008年高考天津卷):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试题解析]
  王维是一个隐逸诗人,其主旨多表现一种悠然闲适的隐居之情。这首诗写诗人在傍晚时分所见的山间景物,后四句所写的景物有写清新的嫩竹、可爱的红莲、悠悠的炊烟以及采菱而归的人们,真可谓生态活泼,情趣盎然,诗人安于闲居、甘于寂寞的志趣溢于纸面。这道试题和高中教材中的《山居秋暝》对接,学生回答起来应该是得心应手的。
  
  [参考答案]
  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了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六、关注炼字
  
  炼字即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推敲,从词汇宝库中选择最妥切、最精确、最生动形象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鉴赏炼字时不能就字论字,而应该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色彩、动静、效果、情味等不同方面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例如(2010年高考广东卷):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试题解析]
  这首词以纯真朴实的笔调,刻画了一个望眼欲穿、至情至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上片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抒发不忍离去之愁。下片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
  [参考答案]
  隔,隔断、阻隔之意。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一语双关,增强了对江东的留恋之情。
  
  七、关注技巧
  
  诗歌中的技巧,是诗人用来抒发情感、表达题旨的一种方法。古典诗词的表达技巧是丰富多彩的,有想象、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表现手法方面的技巧,有比喻、夸张、拟人、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方面的技巧,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等抒情方式方面的技巧。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这些表达技巧其效果,答题包括三个要点:其一,明确指出诗歌所运用的手法。其二,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中的具体运用。其三,这种手法有何表达效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例如(2010年高考安徽卷):
  岁暮
  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延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廊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试题解析]
  这首诗写忧乱之情,首联带给我们一种凄凉之意,诗人远在天涯作客,边境上还在苦战用兵,一个“还”字,多少无奈忧愤尽含其中。颔联写战争的烽烟笼罩了雪岭,鼓角声声也震动了江城,诗人用“烟尘”和“鼓角”来借代战争,“犯”“动”示敌人来犯的气势,给人们内心带来的冲击。颈联写战争给人们带来灾难,天地间时时处处都在流血,朝廷上有谁敢于请缨杀敌?此处用汉代“终军请缨”的故事,暗示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尾联点出自己渴望能赴难报国之心的决心:为救时危我怎敢惜于一死,仕途寂寞亦难免壮心勃勃。全诗将个人世身之悲与国家之忧融合无间,其怀才不遇的悲凉心情溢于言表,令人顿生澎湃汹涌之情。
  [参考答案]
  借代,如“烟尘”代指边境战事;同时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八、关注风格
  
  风格是指由于艺术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的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每一个诗人都各有自己的风格特点,如陶渊明的冲淡平和,高适的苍凉悲壮,王维的恬淡优美,李白的洒脱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明白清新,李商隐的清丽俊逸,苏轼的豪迈奔放,李清照的婉约含蓄。答题时应该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并指出作者的思想情感。例如(2008年高考北京卷)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试题解析]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国破家亡之痛和忠贞的爱国之志,风格苍凉沉郁,激昂悲壮,语言朴素,不事雕琢。作为友人之间的酬答之作,全诗熔铸了正义、友情、亡国亡家的大悲大痛、爱国洁身的大忠大义,所以使得诗篇超凡脱俗,格调风骨显得峻拔孤奇,这种诗风和唐代诗圣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极为接近。
  [参考答案]
  (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2)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
  以上是笔者结合近几年高考古典诗词鉴赏题对解答思路所作的探究,同学们在做题时要注意灵活运用,根据题干要求和诗歌特点选择相应的解题方法,同时还要注意综合分析,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认真推敲,体会意境,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表面深入本质,多层面理解诗歌内容。
   (作者:王周平,陕西省三原县南郊中学)
其他文献
原文  可以预约的雪  文∕林清玄  (1)东部的朋友来约我到阳明山往金山的阳金公路看秋天的菅芒花,说是在他生命的印象中,春天东部山谷的野百合与秋季阳金公路的菅芒花,是台湾最美丽的风景。  (2) 如今,东部山谷的野百合,因为山地的开发与环境的破坏已经不可再得,只剩下北台湾的菅芒花是惟一可以预约的美景。  (3) 他说:“就像住在北国的人预约雪景一样,秋天的菅芒花是可以预约的雪呀!”  (
期刊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提起盲人歌手杨光,大家都会赞不绝口。这位来自哈尔滨的盲人男孩,在他8个月时就因为生病而双目失明,直到现在,他的头脑里没有任何颜色的概念;但他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表露了出来。多年来,杨光用音乐诠释了他心中的世界,他以乐观的方式寻找色彩,在音符中描绘着美好的生活。杨光2007年走上“星光大道”,一举夺得年度总冠军;2008年登上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大舞台;
期刊
在分值占23分之多的文学类文本中,唯一可以有所发挥的是最后一道题,即所谓的探究题,但局限于诸多因素,如考场时间有限、学生无法查阅资料进行补充阅读、改卷需要有一定的信度和区分度、改卷者层次不一等等,这道探究题的设置一般来说相对保守,而我们的答案也只能是戴着镣铐的舞蹈。吴锦教授说过,所谓探究,是指在考生积累的知识背景上,依据文本,就其主要内容、核心问题进行个性化的有创意的解读。细品这句话,我们不难发现
期刊
一  时尚先生刘谦  继2009年春晚一炮打红而成为年度的时尚先生,刘谦2010年春晚再度声名鹊起、红遍神州。然而,我们往往只看到风光刘谦今日的大红大紫,却很少去探究他艰辛的曾经。  刘谦出生于台湾高雄,是个独生子。7岁那年,他在一家百货公司的魔术道具柜台前停下了脚步,因为店员的一枚硬币小魔术吸引了他,而且使他深深着迷。此后,他一放学就跑到这里,店员被他弄烦了,问他“到底要干什么”,他说“想学
期刊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习惯说别人是谁,如文天祥是爱国志士,庄子是逍遥者,赵××是省长,钱××是董事长,孙××是老板等,不一而足,但经常忘记了对自我的认识。在追逐、模仿他人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迷失方向,产生精神的困惑:我是谁?我是什么人?我为何而生?我向何方去?是的,每个人都应该静下心来问问自己:“我是谁?”  请以“我是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1)自选角度
期刊
一、篇章结构  所谓篇章结构,即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篇章结构在语言表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样的信息点会因为不同的表达顺序传递出不同的信息。层次分明、逻辑合理的篇章结构会让读者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所需信息并准确理解作者的意图;而叙述顺序混乱,前言不搭后语的篇章则让人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因此,了解文章的篇章结构,是我们准确而快速寻找文章信息的前提。只有掌握了分析
期刊
“中心明确”是写作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在议论文写作中,“中心明确”就是始终围绕“一个中心论点”来写。当然,比较复杂的议论文也可以有分论点,但分论点要为中心论点服务,以中心论点为“中心”,否则,会把议论引入歧途,使行文游离于“主旨”之外。那么,议论文如何做到“中心明确”呢?  一、论点要明确,表述要简洁,而且要言之有理  文章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中心论点一定要予以明确,切不可以模
期刊
恒等式是无论其变量如何取值,等式永远成立的算式.它是描述两个解析式之间的一种关系.给定两个解析式,如果对于它们的定义域的公共部分(或公共部分的子集)的任一数或数组,都有相等的值,就称这两个解析式是恒等的.一个恒等式左右两边的各同类项的系数必定相同.相反,如果一个等式的左右两边各同类项系数完全相同,则该等式必定是恒等式.  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同学们已经非常熟悉.而恒等式问题近两年已经成为高考命题新动
期刊
考题一:2009年湖南省高中数学竞赛A卷试题18:  某建筑物内一个水平直角型过道如图(1)所示,两过道的宽度均为3米,有一个水平截面为矩形的设备需要水平移进直角型过道,若该设备水平截面矩形的宽为1米,长为7米,试问:该设备能否水平移进直角型过道?(AB=7 m,BC=1 m)    图(1)图(2)  分析:如图(2),建立直角坐标系.设AB的方程为xa+yb=1,且a2+b
期刊
基本不等式(也可叫均值不等式)ab≤a+b2(a≥0,b≥0)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不等式,它在高中数学中有着广泛的运用,本文就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展开讨论.  一、基本不等式及其意义  定理:如果a,b是非负实数,那么ab≤a+b2(当且仅当a=b时取“=”).  1.代数意义:如果把a+b2看作两正数a,b的等差中项,ab看作是两个正数a,b的等比中项,那么均值不等式可叙述为:两个正数的等差中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