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碎的忧郁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of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有个同事跟我说,领导要看她存在手机上的设计图样,她觉得在他看之前,应当把备注的刘××改成刘总。她怕领导见了会生气。
  这个同事二十多岁,年轻貌美,衣着时尚光鲜,真亮亮一个都市丽人。所以,乍听此话,我有点郁闷。且不说领导应不应该,或者会不会为这样的鸡毛小事生气,拿我同事而言,她表现出的“小心翼翼”的世故模样,让我不自禁地忧伤。
  这事还没完,接下来的忧伤接踵而来。单位要做一套书的推广活动,会请些业内名人。事先由我提供内容,在单位的公众号上推出。名人排序,按照他们对套书的贡献以及年龄,二者综合考虑的。当我做好文字方案后,就让领导过目。领导说关于排序问题,让我拿给编辑看一下。
  于是,我又发给编辑,编辑又发给这套书的主编。果不其然,主编要求调整人名排序。可左调右调,都不能十分妥帖。最后,只好要求编辑按名字姓氏笔画为序。
  一想到我们日理万机的编辑,趴在桌上,细数七八个人的姓氏笔画,还要在那个名单后面的括弧里注明:以姓氏笔画为序,我就郁闷。事后,编辑给我吐槽,说她一下午就整这破事去了,微信上和对方经历了N多个回合的商讨。唉,一个小小的公众号,也要背负这么多的背景故事,我看着窗外的云朵,仿佛也摇摇欲坠想要压塌楼顶。
  那个主编人长得好,总一副飘然出尘的模样,还得过很多让人高山仰止的大奖。可她,也要为一个小小公号文章里的排名冥思苦想。其实,我们也知道,在海量的公众号里,我们单位的公众号,就没几个人关注,更别提那几个名人。
  这事让我想起研究生毕业前夕,我们同一方向的4个人,写好毕业论文等待答辩的时候,按惯例,论文最后都该有个“后记”,抒发下三年的学习生活感言,感谢导师和各位学科老师教诲之类的。可有一男生说,他决定不写后记,因为后记里必然要提到很多老师的名字,有教授有副教授;有的教授没职务,有的副教授却又有职务;有的年轻,职务却高;有的年长却没职务……他不想为这个绞尽脑汁,为了回避,只能拿掉“后记”。另外两个女同学一听,也表示不写后记,并要求我也不写,和他们仨保持一致。
  我当时感觉,这个要求有点无聊。他們考虑的这些问题在我看就不是问题。于是,我说,我的后记要写,因为这是自己最后想说的话,不应该少。因为之前我看过往届师姐师兄的毕业论文,感觉在后记里,我才能捕捉到一点他们真实的心迹,洞见各自的个性。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鸟之将亡,其鸣也哀”,学生将毕业离校时所说的话呢,大都有着特别的动人之处,而这些也只能在后记里让人惊鸿一瞥。至于众多老师的排名,我说很简单,我就按他们对我指导的多少,以及年龄的大小排列,而不必称某某教授某某副教授,一律称老师就好。至于职务与职称上的平衡,不在我的考虑之列。我个人不觉得把谁排在后面就会得罪谁,就是看低对方。如果太在意,完全是庸人自扰。
  最后呢,他们三人达成共识不写后记,而我坚持写了我的后记。原以为这个论文有无后记的细节,不会有老师在意的,没想到在答辩最后,曾任我们文学院院长,后来调至深圳的老师专门提到这一点,他说他注意到只有我写了后记,还在后记里提到了他,让他感觉很温暖。他很遗憾为什么会有人不写后记。
  平心而论,我那三个同学,并非庸俗市侩之人,可都读到研究生了,最后还为这点旁人也许丝毫不在意的事情耗费思量。我不明白,什么样的境遇,制造出这么多琐碎的忧伤,来困扰这么多可怜的人。工作的忙碌,并不会让人真正抑郁,可有些必须要做的工作呢,做起来就像在屎上刻花:刻得再美再逼真,还是一坨屎而已。经常应付这样的事,难免会产生负能量。苏格拉底好像说过,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有天晚上,我给孩子读叶圣陶的童话《眼泪》:一个人无休无歇地在寻找一件丢失的东西。他各处都找遍了,还没找到一点儿踪影,他要找的是眼泪。不是恋人离别时的眼泪,不是婴儿啼哭时的眼泪,不是戏院舞台上演员们的眼泪,而是“同情的眼泪”……世界上那么多眼泪,在叶大师眼里,只有为别人而流的同情的眼泪才最珍贵,才值得珍视与书写。
  那么现在,我写下的这些琐碎的忧郁,是为自己还是为别人呢?我一时也不无法说个明白。
其他文献
李新文,湖南梅溪人,中国梅溪散文写作者。作品散见《散文》《西部》《山东文学》《安徽文学》《湖南文学》《湘江文艺》《青年作家》《当代人》《北方文学》《牡丹》《小品文选刊》等文学期刊。  大清早,八岁的小儿子爬下床后,急冲冲的奔向大门口,随后张开腿脚,“哧哧哧”地撒着骚尿,白晃晃的线条,把尿骚味洒得满地都是。这还不算,连同将他的笑声一并蹦跶出来,水沟便在尿水和笑声里摇摇晃晃。老婆见了,一边捂着鼻子,一
期刊
张喆,本名张艳丽。作品见《滇池》《星火》《人民文学》(增刊)《南飞燕》《雷雨文学》《东莞文艺》《新世纪诗典》《诗歌流派》《诗探索》《椰城》等刊,多次获征文比赛奖项。  但凡从农村出来的人,没有不知道手艺人的。哪家若有个手艺人,生活肯定会好一些。虽然从某一方面来说,手艺人也是下苦力的,但各行的技术含量也不低,行行都能出状元。总归我们那里有一句土话:“千好万好,不如一技在身好。”这“一技”说的就是一门
期刊
悬崖  多少年了,悬崖始终没有退让  只有胆小的岩羊,认为悬崖是最安全的  只有对面的悬崖,理解悬崖  望着人潮人海的深渊,我是座一米六三的悬崖  你的脸颊  亦有陡峭之美  铁钉谣  作为铁钉,眼里的一切,都像铁锤  老虎钳也像  老虎钳用于取消和后悔  钉子,拔出来时,带着血色的锈迹  钳子果然变成了锤子  有一下,敲到了手指  恼怒的钳子,比老虎还要狠  铁钉软了  采春笋的三个注意事项  
期刊
蹄印,在母语中感受大爱的甜美  月光弹拨草原的冬不拉  天使的翅膀围着草叶翩翩起舞  在花丛中迷醉  我不知哪片花瓣是我的前世  哪片花瓣是我的今生  我通体透明澄澈,拂开的手指  牵着晚钟的祷唱  走成洁白的塑像  月光像一只白蝴蝶,翩飞着草原的秘密  翩飞着明澈的记忆  我看见一行行明丽的句子  伏在草茎上,淘出岁月的爱情  谁的眼泪,牵挂着哪些陈年的往事  歌声驮着花香飞翔,天籁的寂静  折
期刊
父亲老了  佝偻的身躯  就像村口的皂角树  白发掩映着满脸的皱纹  是冬雪覆盖的田垄吗  父亲老了  老得像一枚  只有脉络的枯叶  那是他一生的风骨  叶肉早已化成了营养  父亲老了  我成了他手中的拐杖  很昂貴  却抵不上小时候  他牵引着我的一根手指  父亲老了  我是他早年放飞的风筝  那根线  永远拴在门口的石墩上  很细 很长  责任编辑 谭 滢
期刊
火车“咣当,咣当”衰老之后  新生的后代  不装煤,不冒烟,把绿漆写进历史  把原来的三天跑成一天  看见它疾驰如风  就如无意中看到流星划过夜空  速度的激情,把蒸汽时代  一下子甩出去几十年  这种真实,让一个没有回过神来的人  产生过质疑。当他坐上去以后  就如坐在家里,浏览一本关于中国的画册  在垭口与风不期而遇  在垭口,干燥的头发  突然竖起来。包括呼吸的速度也立即减慢  我毫无防备。
期刊
银川以南  银川以南,云朵们把羊群,  牧在愈来愈蓊郁的古原上。飞机,  打量过一只鸿雁,在六盘山北麓落脚。  过原州,下径源,奔西吉,微尘轻溅。  被岁月深耕,她像一本幽邃的日历,  枯荣留痕,不经意间翻开一页皆古意。  酒酣处,“花儿”在原上替抒情撒野,  嘹亮的万古愁,长吼自盈缺的月亮。  清水河畔,我与落日云烟正交错。  须弥山  风化的红色沙岩在云幕下谈论自我,  我走近时,它们谈论佛,
期刊
泥痂  我想盘起双腿,在泥土上坐会儿  这样,我就能看见扶着犁头的父亲,和身后  端着瓢盆撒化肥或种子的母亲  那瓢一定是从去年秋天的葫芦藤上摘下的  最为结实的一个,我甚至  嗅到了它新鲜的气息,正从一锅沸水中挤出  让我浑身的体温因触及太阳而欢呼雀跃  让浑身的血液可以周游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让浑身的敌人痛不欲生,以痛止痛  让时光放弃对人间无情的掠夺  让大地深耕的伤口愈合结痂,长出一株庄稼
期刊
阿剑,浙江衢州人。浙江省作协、中国化工作协会员。作品曾发表于《诗歌月刊》《江南诗》《青年作家》《山西文学》《野草》《山东文学》《边疆文学》《十月少年文学》《品味-浙江诗人》《浙江散文》《大观东京文学》《椰城》等期刊。  “那么,你真杀人了?”  “是的。你知道的,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吃阿普唑仑。这药有时会让人倦乏。这段时间,特别入冬之后,我睡眠一直不好,深睡眠时间少,所以容易多梦。好几次半夜醒来,刚才
期刊
白勺,本名曾睿智,江西瑞金人,中国作协会员。在《大家》《芒种》《北京文学》《百花洲》《福建文学》《星火》《滇池》《鸭绿江》《湖南文学》《青年作家》《当代小说》《北方文学》《文学港》《中篇小说选刊》等20余种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100余万字。出版长篇小说《姑妈的沧海》《父与子的1934》。现任某报总编辑。  你已经老了,老得夜尿频多,梦话连篇。你还没老到走不动的地步。欢欢正蹲在屋前的空坪上晒太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