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飞机施药防治水稻病虫害技术研究

来源 :科学种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jx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茂名市是广东省最大的粮油高产创建基地,也是该省最大的粮食主产区,年水稻生产面积超过380万亩。近年来随着劳动力费用的上涨,水稻的种植成本大幅提升,人工成本占到种植总成本的40%以上,劳动力主要集中在种植、病虫害防治、收获等几个关键环节上。
  要提高水稻的单产,除了采取引进良种、配套先进的种植技术外,做好病虫害综合防治也是重要的技术保障之一。危害茂名市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有纹枯病、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等;主要虫害有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稻飞虱等。从2011年起,茂名市农业技术推广系统根据水稻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引进微型飞机施药防治水稻病虫害,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形成了一套微型飞机施药防治水稻病虫害技术,现介绍如下:
  一、微型飞机施药的特点
  1. 作业效率高 以ZN-MR820型农用无人机为例:该机采用八浆、五喷头,采用高压雾化分解施药技术,单次载药10千克,亩用药剂量2千克,农用飞机起降加药一次可施药5亩/10分钟,一天工作8小时,可施药240亩,大幅度减轻了以往的施药劳动强度,极大地提高了施药效率。
  2. 防治效果好 微型飞机药剂主要使用原药、助剂直接配制而成,其高压雾化程度高,具有黏着力强、吸附性好、残留低的优良特性,施药防治水稻病虫害具有药效好、成本低、环境污染小等多重特点。
  3. 适合大面积推广 微型飞机具有机身小、起降方便、操作简便等特点,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适宜在平原和丘陵地区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
  二、重点解决的技术问题
  1. 解决用药问题 微型飞机施药,载重量有限,必须选用内吸传导性强、持效期长、低毒、无残留、对人畜和水产安全、效果较好的杀虫杀菌药。在水稻生产过程中,经过多年、多点、多次重复试验,筛选出氯虫苯甲酰胺、核型多角体病毒、阿维菌素、除虫脲等防治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等鳞翅目害虫的杀虫剂,吡蚜酮、啶虫脒、吡虫啉等防治稻飞虱、稻蓟马等锉吸式、刺吸式口器害虫的杀虫剂;苯甲·丙环唑、春雷霉素等防治纹枯病、稻瘟病等真菌性病害的杀菌剂,噻菌酮、噻霉酮、氢氧化铜等防治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等细菌性病害的杀菌剂,并计划在以后的使用中轮换使用。
  2. 解决用药、用水量问题 仍以ZN-MR820型农用无人机为例:由于该机型采用进口喷头,所喷出的药液高度雾化,加上飞机的螺旋桨功率大、压力大,大部分药液都能沾在作物的茎叶上,药剂用量相对较少。为解决劳动效率与施药效果的问题,我们经过多次试验,最后确定在不改变单位面积飞机施药与人工施药用药量的前提下,亩用药剂量以2~2.5千克最为适宜(不同生理期药液浓度不同)。
  3. 解决施药的效果问题 一般水稻施药时飞机高度掌握在离作物2~4米效果较好,水稻成熟期掌握在离作物5~6米;雨天一般不施药,施药后1小时内如遇中雨必须重喷,雨季要加适量助剂;同时,为了飞机及操作人员的安全,5级以上风力不施药,4级以下风力,风力越大飞行高度越低。
  三、试验及示范结果
  根据2013年的农药试验结果,形成初步技术方案,并于2014年晚造在官桥镇的旺竹山村委会进行了10亩大田试验。试验统一按水稻“三控”施肥法进行种植施肥管理。设3个处理,分别是不施药、人工施药、微型飞机施药;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为1亩,各重复间设置隔离带,重点调查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3种施药方式对水稻病虫害防治和产量的影响情况。为进一步了解飞机施药带来的经济效益,2015年早造根据前一年的试验结果和专家组的意见,在南盛镇平垌村谷林种植专业合作社选取面积为30亩的普通耕作田进行大田表证,按微型飞机施药防治水稻病虫害技术实施飞机施药,按水稻“三控”施肥法进行种植施肥管理。
  1. 水稻生育期内病虫害发生情况 整个生育期内水稻的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纹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4种;虫害主要有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3种。
  2. 不同施药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分析 2015年12月24日经茂名市屬农技推广部门专家及参加试验的单位进行联合验收:对照不施药田块水稻产量为321千克/亩;人工施药田块产量为411千克/亩,比对照增加90千克/亩、增幅28.0%;微型飞机施药田块产量432千克/亩,比对照增加111千克/亩、增幅34.6%,比人工施药产量增加21千克/亩、增幅5.1%。
  3. 不同施药方式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分析 微型飞机施药均匀,不受田间环境条件制约,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的防治率平均为96.3%,人工施药的防治率为88.1%,前者比后者提高8%以上;防治稻瘟病、纹枯病前者比后者效果提高 4%以上;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防治效果两种方法基本持平。
  4. 不同施药方式对水稻生产的经济效益分析 2015年7月27日组织专家验收。30亩表证田平均亩产432千克,比该合作社前三年平均亩产410千克,亩增产22千克,增幅5.4%,按水稻价格4元/千克计算,可增加经济效益88元/亩,30亩共可增加经济效益2 640元。
  该合作社人工施药每亩需0.5天(每造2次),30亩约需15天,人工费150元/天,共需人工费用2 250元;施用农药按每亩每次25元计算,每造每亩需要的农药成本为50元,30亩共需要1 500元;两项费用合计每造共需要3 750元。而飞防只需3个工作人员(操作员,配药员,飞行指挥、安全员),喷施示范的30亩只需要60分钟(按施药时间估算,每架飞机每天工作8小时,施药面积可达240亩),每亩每次收取(人工、农药成本)费用25元,两次施药总费用为50元,30亩共需要1 500元。
  根据上述分析,使用飞机喷施比人工施药防治节省费用2 250(3 750-1 500)元,平均每亩节省75元。加上每亩水稻增加的效益88元,应用微型飞机施药方式防治水稻病虫害单项每亩可增加经济效益163元,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四、微型飞机施药主要技术特点
  1. 防治策略 茂名市水稻生产主要病害有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等;主要虫害有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防治策略上,必须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此方法更适合水稻的统防统治。
  2. 施药适期 注意观察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情况,及时做好预测预报,抓住病虫害的薄弱环节,及时施药防治。病害以防为主,在发病初期施药防治;虫害在幼虫或若虫阶段施药防治,螟虫在成虫盛发至卵孵化高峰期施药。由于所选用农药低毒、安全、持效期长,正常情况下大田一造在水稻封行期、破口期各施1次药即可解决整造的病虫害问题。秧田面积相对较小,应利用人工在二叶期、插植时(抛秧前)各施1次药。
  3. 药剂选择和使用浓度 药剂必须选择低毒、无公害、持效期较长、渗透性较强、内吸传导性较强的,并且要注意不同农药的轮换使用。
  为了不增强病虫害的抗药性,单位面积农药的使用量必须按使用说明书或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使用,不得随意提高用量,每亩对水量为2~2.5千克。为了提高药效,可加入适量的助剂、展着剂或渗透剂。
  4. 施药技术 一是要选择稳定性好、安全性好、喷头雾化好的农用微型无人飞机,如化州市尊农农业服务公司生产的ZN-MR820型农用无人机;二是飞机操作员必须经过严格的操作及农药施用知识培训,能够根据作物生长、气候等情况适当调整飞行高度,做到施药均匀;三是雨天一般不施药,施药后1小时内如遇中雨必须重喷,雨季喷药要加适量展着剂;四是为了飞机及操作人员安全,风力达到5级以上时不喷药。
  5. 注意事项 作业前必须标明作业地界,严禁非工作人员及牲畜进入作业地界;在作业区如间杂其他短期农作物,如蔬菜等,应当标明安全间隔期;药剂选择要严格,应考虑其安全性及使用效果,并且先试验后推广使用。
  (作者联系地址:林国良 赵 宇 广东省茂名市农作物技术推广站 邮编:525000;刘付玉俊 广东省化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邮编:525100)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针对白鹤滩镇的农业结构调整现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为抓实、抓好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业结构调整;现状;对策。  农业产业结构的全面调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一项基本策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不竭动力。本文就云南省巧家县白鹤滩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状及对策等方面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 白鹤滩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状 
一、选择品种  可选用华容芥菜,该品种为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地方品种(图1),单株重1.5~2.5千克,一般亩产7 500~9 000千克。一般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或者选择华芥2号,该品种为杂交一代,抗病毒病,耐抽薹,秋季栽培8月中旬至9月上中旬播种,生育期60~80天;也可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播种,翌年3月采收。  二、育苗  1. 选择播种期  凡对冷凉气候条件要求较严格的大型或包心品种
我的故事起源于几张光盘。对于光盘,你们这些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人可能已经很陌生了,但在那个年代,想看点儿国家不让看的东西,只能通过光盘。更早以前还要不方便,得依靠录像带。现在好多了,有个手机就行。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这种格调的片子,想必见识过,因为吃不上猪肉的人总想看看猪跑,吃上了猪肉的人也想看看自己吃不上的猪跑起来有什么不同。既然我已经坦诚在先,诸君也不必感到太羞涩。  对于这种光盘,我还要作一个
白及为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干燥假鳞茎为我国民间传统中药材,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同时,白及在保健食品、蔬菜保鲜剂、酿酒、糊料及护肤化妆品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白及花色艳丽,可作为园林观赏植物栽培。  一、生物学特性  白及在全国大部分省区均有分布及栽培。白及多生长在高山、林缘或山坡草丛中,喜温暖、阴凉和较阴湿的环境,有一定的耐寒性。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能露地栽培,以中南和西南平均气
为验证猪舍通风条件改善与密度变化对生猪生产的影响,我们结合生产实践,选择日龄、体重较为接近的四组从产房转入的保育猪群进行试验,其结果表明,通风条件改善对提高生猪生产成绩是积极的,同时密度大小对生猪生产也有一定负相关影响,但小于通风影响程度。现就试验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试验基本情况  (一)对照猪舍(原猪舍)  三门峡市某种猪场原猪舍采用全封闭高床猪舍,其猪床为塑料漏缝,下部是粪尿储存处,猪舍
在马来西亚的家中,陈翠梅身边有五六本正在读的书——“读德里达,读辜鸿铭英译的《论语》,以及安伯托·艾柯的《一位年轻小说家的自白》。”沉吟了一会儿,她大叫:“还有一本关于李小龙的书,详述李小龙的武术和动作。我很好奇李小龙的肢体表达,正搜集这方面的资料呢。”  因为喜欢的作家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中提到了哈谢克的《好兵帅克》,陈翠梅也把书找来,看了一半,搁在书架上。  《金圣嘆评点西厢记》(王实
洋县位于陕西省西南部,梨树栽培品种以黄金梨、苍溪雪梨为主,面积达2万亩,年产商品梨果2万吨,产值约4 000万元。梨黑斑病又名“裂果病”,是该县梨树上重要的病害之一,常引起大量裂果、早期落叶和嫩梢枯死,导致树体生长势减弱、抗病力降低,影响梨的产量和栽培效益,果农须对其危害和防治引起重视。  一、发病症状  1. 叶片受害  叶片受害,初期呈黑色圆形病斑,后为不规则形轮纹斑,病斑表面会有霉状物产生,
上海海关31日通报,近日在一批进境芫荽种子中截获危险有害生物马铃薯斑纹片病菌,这是全国口岸首次在大批量芜荽种子中截获这一有害生物。经海关总署动植司批准,这批染疫芫荽种子近期将被监督实施退运处理。  据介绍,马铃薯斑纹片病菌是一种严重危害茄科、伞形花科作物的新病原。已知这种病菌可通过带菌薯块、种子等繁殖材料以及带菌媒介木虱进行远距离传播,除了对多种茄科作物形成危害,还会影响伞形花科作物,造成作物品质
【摘 要】本文从马铃薯的不同生长阶段论述了2013年不同气候条件对其产量的影响。  【关键词】气候条件;马铃薯;产量  2013年,岚县马铃薯的种植面积为7896hm2,占粮食作物种植总面积的25.6%。马铃薯喜冷凉气候,是半耐寒性和怕热作物,其生育期较短,从播种到可收期大约为120d,到收获期大约为140d,整个发育期可分为播种、出苗、分枝、花序形成 、开花、可收等生育期。开花之前为营养生长期,
在鸡群饲养过程中经常出现粪便过料的情况,鸡群表现食欲下降、饲料转化率降低,有时继发感染其他病菌,造成更加严重的腹泻症状,从此整个鸡群时好时坏、死淘不断,即使连续用药3~4个疗程,也不见鸡群有根本好转,严重影响着鸡群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  一、主要原因  1. 病菌  呼肠孤病毒、轮状病毒、腺病毒等可引起鸡群出现消化吸收不良综合征;另外,环境中存在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也可引起鸡群发生细菌性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