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有助于规范职业教育发展方向,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专业建设的动态性、课程建设的普适性和针对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职业性、学生管理的服务性等都是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方向。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教学管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7-0161-02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特征有三个:一是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结构调体系建设要求,遵循职业人才成长和人的全面发展规律,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二是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三是创新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资源、招生制度、评价机制、教师培养、行业指导、集团化办学等人才培养工作,切实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多样化。要提升职业教育的培养层次,就要系统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支撑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能力。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应体现规范和创新的教育教学思路和理念:以规范的教育教学管理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创新的教育教学思路和理念奠定人才培养的基础。
创新管理理念,
提升教学管理的规范性
高职院校的发展丰富了高等教育的内涵,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大量的高技能人才,内涵建设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现实建设的重点。高职院校应向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的教学管理发展。
课堂教学的规范性 教学内容要与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的要求一致,符合职业院校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要体现职业性、工作性、实际性,紧密结合实际工作过程;教学方法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注重“一体化”教学的知识连续性和“分段式”教学培养目标的一致性,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在任务实施、项目推进过程中规范实施步骤和实施思路,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结果,坚决摒弃学科式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教学环境的设立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文化氛围,把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作为目标,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文化基础、专业能力、创新理念等内容贯彻到教学内容中来。
实习实训教学的规范性 规范专业教学中的实习实训项目、程序、过程、目标、效果,紧密联系企业车间的生产管理过程,强化安全意识的培养和良好工作习惯的形成。学生到企业实习要以教育教学为目的,规范实习教学内容,体现专业教学的特点,培养和提升专业技能水平。
教學考核的规范性 (1)课堂教学考核。课堂教学方面考核知识应用能力、知识综合能力、基础素质。(2)实习实训考核。实习实训方面注重在规范的实习教学过程中设定过程考核目标,学生实习实训的过程就是学生技能水平的考核过程。(3)到企业实习目标考核。以工作任务的完成、工作结果的质量、实习效果提升和应用作为考核目标。(4)毕业设计的素质考核。以实物制作和技能提升、综合素质发展、创新理念建立为考核重点,实现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创新建设标准,
体现专业建设的动态性
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核心是专业建设,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应是动态的专业建设。“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的办学思路,“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是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应发挥地方企业在专业设置、调整、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形成专业建设的动态机制。
专业建设基础 专业建设的基础就是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要适应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和区域产业的特点,要求在专业建设上要有新思路,打造专业建设动态机制。
专业建设目标 专业建设目标就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知识能力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主动加强与地方产业发展规划部门、行业内部的龙头企业的合作,更新专业教学内容,开阔专业就业方向,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专业建设师资 专业师资队伍应是“技能”和“知识”不断更新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的创新是师资队伍建设的中心内容,把教师企业培训作为教师培训的主要内容,建设专业教师实践基地并形成长效机制,聘请企业研发、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逐步形成师资队伍结构不断完善、知识水平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不断提升、专业素质不断优化的动态建设制度。
社会服务 “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社会性、人民性”。职业教育的职业性是职业教育的外在体现,社会性是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人民性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规定,集中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服务性。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为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努力构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推广平台,开展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技术服务、技术推广。高等职业院校要努力成为继续教育和在职职工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进城务工劳动力培训的基地和学习平台,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开展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高等职业院校要努力成为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推广社会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融合区域文化、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企业文化,积极参与社区教育,推动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推动专业教育与素质养成的协调发展。
创新校企合作内涵,实现
课程建设的普适性和针对性
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这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改革创新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核心是推动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深化校企合作,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相合作、共同发展”原则,实现共同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促进企业对在职员工素质的提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校企合作交流新行业、新技术、新职业的发展趋势,企业向学院发出人才需求信号,培养出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新型高端技能型人才,实现学校、企业、学生、家庭、社会多赢的局面。
课程建设的普适性、针对性是深化校企合作的主要切入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基础,课程建设应充分体现学生个人适应行业企业发展要求的普适性,要体现学生就业适应行业企业岗位要求的针对性,建设创新型专业课程设置模式,把就业教育与成才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专业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岗位标准对接,实际岗位要求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建设能充分体现校企合作、学生就业、订单培养、社会要求的实用课程。 创新实习实训思路,体现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职业性
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受教育者的职场能力是检验职业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习实训基地,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实现学生职场能力的提升。
校内实训基地设备的专业性、真实性,通过校企对接产业平台,建立与产业紧密联系与融合,根据企业创新方向,导入真实的生产项目,设计仿真项目,把行业的先进设备和企业真实的生产设备与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结合起来。条件成熟后,学生课堂就建在产业园区、企业生产车间,实现实践教学的“真实性”。
校内实训基地环境要有企业文化特点,应营造企业文化氛围。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和动力。高职实训基地的理念应具备企业精神的某些特质,企业精神中的主人翁精神、团队精神、竞争精神、务实精神等,也应当成为实训基地精神理念的重要内容。在校内实训基地营造企业文化氛围,应充分结合自身情况,引入、吸收企业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并融入校园文化,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实训基地文化,使实训基地建设工作最终落实到培养企业所需的高端技能人才這一根本目标上来。
学生在校外基地进行顶岗实习的阶段,是学生与企业之间互相了解的有利时机,学生通过对企业的了解重新定位自己的发展空间,企业可以全面考察和了解每个学生的专长和特点,为每个学生找到发挥自己优势的工作岗位,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
创新服务意识,转变学生管理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工作中要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转变观念,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在成才指导、心理指导、就业指导、生活帮助、人际交流帮助、生活服务等方面提升层次。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导师、学生生活的益友、学生成长的帮助者、学生就业的指导者、学生成功的支持者。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需要各级教育工作者认真探索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总结提炼学校特色,明晰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机制。
参考文献:
[1]李坚利.再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EB/OL].[2011-12-16].http://221.12.38.131/web/articleview.aspx?id=20111216112727828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教学管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7-0161-02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特征有三个:一是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结构调体系建设要求,遵循职业人才成长和人的全面发展规律,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二是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三是创新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资源、招生制度、评价机制、教师培养、行业指导、集团化办学等人才培养工作,切实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多样化。要提升职业教育的培养层次,就要系统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支撑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能力。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应体现规范和创新的教育教学思路和理念:以规范的教育教学管理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创新的教育教学思路和理念奠定人才培养的基础。
创新管理理念,
提升教学管理的规范性
高职院校的发展丰富了高等教育的内涵,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大量的高技能人才,内涵建设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现实建设的重点。高职院校应向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的教学管理发展。
课堂教学的规范性 教学内容要与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的要求一致,符合职业院校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要体现职业性、工作性、实际性,紧密结合实际工作过程;教学方法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注重“一体化”教学的知识连续性和“分段式”教学培养目标的一致性,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在任务实施、项目推进过程中规范实施步骤和实施思路,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结果,坚决摒弃学科式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教学环境的设立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文化氛围,把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作为目标,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文化基础、专业能力、创新理念等内容贯彻到教学内容中来。
实习实训教学的规范性 规范专业教学中的实习实训项目、程序、过程、目标、效果,紧密联系企业车间的生产管理过程,强化安全意识的培养和良好工作习惯的形成。学生到企业实习要以教育教学为目的,规范实习教学内容,体现专业教学的特点,培养和提升专业技能水平。
教學考核的规范性 (1)课堂教学考核。课堂教学方面考核知识应用能力、知识综合能力、基础素质。(2)实习实训考核。实习实训方面注重在规范的实习教学过程中设定过程考核目标,学生实习实训的过程就是学生技能水平的考核过程。(3)到企业实习目标考核。以工作任务的完成、工作结果的质量、实习效果提升和应用作为考核目标。(4)毕业设计的素质考核。以实物制作和技能提升、综合素质发展、创新理念建立为考核重点,实现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创新建设标准,
体现专业建设的动态性
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核心是专业建设,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应是动态的专业建设。“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的办学思路,“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是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应发挥地方企业在专业设置、调整、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形成专业建设的动态机制。
专业建设基础 专业建设的基础就是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要适应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和区域产业的特点,要求在专业建设上要有新思路,打造专业建设动态机制。
专业建设目标 专业建设目标就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知识能力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主动加强与地方产业发展规划部门、行业内部的龙头企业的合作,更新专业教学内容,开阔专业就业方向,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专业建设师资 专业师资队伍应是“技能”和“知识”不断更新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的创新是师资队伍建设的中心内容,把教师企业培训作为教师培训的主要内容,建设专业教师实践基地并形成长效机制,聘请企业研发、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逐步形成师资队伍结构不断完善、知识水平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不断提升、专业素质不断优化的动态建设制度。
社会服务 “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社会性、人民性”。职业教育的职业性是职业教育的外在体现,社会性是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人民性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规定,集中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服务性。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为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努力构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推广平台,开展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技术服务、技术推广。高等职业院校要努力成为继续教育和在职职工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进城务工劳动力培训的基地和学习平台,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开展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高等职业院校要努力成为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推广社会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融合区域文化、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企业文化,积极参与社区教育,推动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推动专业教育与素质养成的协调发展。
创新校企合作内涵,实现
课程建设的普适性和针对性
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这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改革创新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核心是推动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深化校企合作,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相合作、共同发展”原则,实现共同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促进企业对在职员工素质的提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校企合作交流新行业、新技术、新职业的发展趋势,企业向学院发出人才需求信号,培养出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新型高端技能型人才,实现学校、企业、学生、家庭、社会多赢的局面。
课程建设的普适性、针对性是深化校企合作的主要切入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基础,课程建设应充分体现学生个人适应行业企业发展要求的普适性,要体现学生就业适应行业企业岗位要求的针对性,建设创新型专业课程设置模式,把就业教育与成才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专业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岗位标准对接,实际岗位要求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建设能充分体现校企合作、学生就业、订单培养、社会要求的实用课程。 创新实习实训思路,体现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职业性
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受教育者的职场能力是检验职业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习实训基地,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实现学生职场能力的提升。
校内实训基地设备的专业性、真实性,通过校企对接产业平台,建立与产业紧密联系与融合,根据企业创新方向,导入真实的生产项目,设计仿真项目,把行业的先进设备和企业真实的生产设备与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结合起来。条件成熟后,学生课堂就建在产业园区、企业生产车间,实现实践教学的“真实性”。
校内实训基地环境要有企业文化特点,应营造企业文化氛围。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和动力。高职实训基地的理念应具备企业精神的某些特质,企业精神中的主人翁精神、团队精神、竞争精神、务实精神等,也应当成为实训基地精神理念的重要内容。在校内实训基地营造企业文化氛围,应充分结合自身情况,引入、吸收企业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并融入校园文化,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实训基地文化,使实训基地建设工作最终落实到培养企业所需的高端技能人才這一根本目标上来。
学生在校外基地进行顶岗实习的阶段,是学生与企业之间互相了解的有利时机,学生通过对企业的了解重新定位自己的发展空间,企业可以全面考察和了解每个学生的专长和特点,为每个学生找到发挥自己优势的工作岗位,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
创新服务意识,转变学生管理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工作中要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转变观念,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在成才指导、心理指导、就业指导、生活帮助、人际交流帮助、生活服务等方面提升层次。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导师、学生生活的益友、学生成长的帮助者、学生就业的指导者、学生成功的支持者。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需要各级教育工作者认真探索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总结提炼学校特色,明晰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机制。
参考文献:
[1]李坚利.再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EB/OL].[2011-12-16].http://221.12.38.131/web/articleview.aspx?id=20111216112727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