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张榜单,为什么引来村民议论纷纷?面对榜单,怎么有人激动有人脸红?他榜上有名,为什么就能给自己带来荣光?他榜上有名,却为什么感到尴尬?是好是坏,自有红黄定义;谁“高大”谁“矮小”,也由榜单见证。近年来,银川市兴庆区在乡(镇)、村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突破口,围绕“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方针,组织开展了张贴“道德红黄蓝榜”活动,在提高村民思想道德水准、倡导文明乡风方面作了有益探索和尝试。
提升文明素质的新载体
针对农村在赡养父母、邻里团结、环境卫生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银川市兴庆区委宣传部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以提高村民思想道德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为目标,紧紧围绕诚实守信、宽容礼让,敬老爱亲,关爱他人这个主题,重点组织实施“礼仪、诚信、和睦、爱心”四大工程。他们以张贴“道德红黄蓝榜”为载体,引导干部群众坚持从身边小事做起,大力弘扬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传统美德。“道德红黄榜”体现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八要八不要”为核心的《村民道德公约》。把它作为全体村民必须遵守的道德行为准则和“道德红黄榜”评议的依据,在村民中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二是张贴以激发正能量为主的“道德红榜”。通过贴“红”榜,对近期村里的好人好事给予表扬,表彰“好媳妇、好公婆”“星级文明户”等典型,选树本村的道德模范标兵,让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三是张贴“道德黄榜”。通过贴“黄”榜,对违反《村民道德公约》等不道德行为进行公开批评,并把能否改过置于村民的监督之下。四是张贴“道德蓝榜”。不仅要在“红榜”上表扬先进和好人好事,在“黄榜”上批评后进和不良现象,还要在“蓝榜”上公示整改结果,表扬积极改正的人和事,改正好的人和事还可上到“红榜”,并进行“红榜”表扬。让广大村民知道“有错就改”是光荣的,也是能上“红榜”的。事实证明,“道德红黄蓝榜”是开展道德风尚竞赛的一种有效形式,并成为村镇的“荣辱监督台”,其直观性、鲜明性、生动性特点,有利于促进村民道德素质的提高和文明乡风建设的普及推广。
实践核心价值的新途径
张贴“道德红黄蓝榜”活动,红榜彰扬先进,黄榜曝光后进,蓝榜鞭策后进。以一种社会褒贬的公开形式,运用身边发生的正反事例,把思想道德建设应坚持什么、反对什么,用鲜明的色彩直观地反映出来,引导村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实践中,兴庆区充分发挥了“道德红黄蓝榜”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按照“红”榜的褒扬内容,各村组织开展“道德之星”“最美兴庆人”评选活动,通过发动群众推荐、村两委班子审查等程序,推出“新型农民星”“孝敬父母星”“文明商户星”“科技致富星”以及“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孝老爱亲”“敬业奉献”等百名道德之星。同时,共青团、民兵和妇联等组织积极配合,开展“少年先锋星”“科技致富星”和“环保小卫士”“好媳妇、好婆婆”、女能人和“五好”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树立了一批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典型。通过褒奖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平民模范”,进一步弘扬了道德新风。按照“黄”榜的鞭策内容,对各村存在的一些乱堆乱放、无故拖欠水费、不尽赡养义务、不出义务工等人和事进行公开曝光,形成一定的舆论声势,接受村民的教育和监督,引导当事人尽快改变陈规陋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评出新气象的新形式
兴庆区乡村的“道德红黄蓝榜”,每月评议一次,及时张贴公示。各村按照“为人正直、办事公道、威信较高、说服力强”的标准,交给村民推荐,村两委班子审查确定,组成由村支书、村主任为正副会长,老党员、老干部为成员的评议会。评议前开展调研,列出议点,组织评议员进行现场评议或跟踪评议;评议结束后,及时向支部和村委会汇报。评议结果提交每个月的“民主议政日”,最终审议通过后,在“道德红黄蓝榜”上公示。每年年底,乡村都拿出一定的资金,奖励那些悉心照顾老人、关心留守儿童的优秀村民;并依据表现,对贫困大学生提供一次性助学金,向贫困家庭提供无息贷款等。有些村在实践活动中,结合本村特点,开辟新栏目,增设新内容,丰富和扩大了“道德红黄蓝榜”的功能,为村民们所喜闻乐见。如掌政镇茂盛村结合本村温棚蔬菜、花卉种植户多的特点,开辟了“种植之家”栏目,不但定期登出一些有关蔬菜、花卉种植防治小知识,还及时公布近期全国各地的蔬菜、花卉行情等。有的村利用“道德红黄蓝榜”,还开设了“天气预报”等专栏,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道德红黄蓝榜”的设立,不仅有效地激发了正能量,还批评了村民在生产生活中的不良现象和不当行为,也对勇于改正的人和事进行了大力表扬,也激励着“后进者”的整改积极性;不仅丰富了“道德红黄蓝榜”的活动内容,扩延了活动领域,更加增强了活动效果。道德黄榜将有乱堆乱放、无故拖欠水费、不尽赡养义务、不出义务工等不良行为的人和事进行曝光,通过扩大教育监督面,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促使有不良行为的人尽快改正错误和不足,将不良行为变为和谐之音。通过道德风尚竞赛活动的开展,使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农村环境面貌和社会风尚得到进一步改善,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快速发展。
焕发正能量的新引擎
兴庆区在各乡村开展“道德红黄蓝榜”活动,倡导村民道德自己讲,民风自己管的良好社会风尚,促使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深刻变化,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素质明显提高。大新镇燕鸽村在“道德红榜”中,公示了村民鲁守振热心帮助孤儿张鑫兄妹的事迹后,全镇干部群众及各界热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为两个孤儿捐款15000多元。“孝德之星”马桂萍在家庭困难的情况下,坚持不懈地服侍瘫痪的婆婆,照顾病重的儿子,不离不弃,在村民中引起反响并受到了热情关照。几年来,只要村里红黄蓝榜一公布,村民就一传十、十传百,围上前来,“对号入座”,暗中较着劲儿争上红榜,凸显了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励了群众不甘人后的一种朴实的热情。针对农村个别不赡养老人的突出问题,在黄榜上进行亮相,并集中开展了给父母清扫一次居所、说一句感恩的话、改善一次生活等活动,并投资百万元,在杨家寨村建成了长200米,总面积400多平方米的孝德文化墙,将评选出的“孝老爱亲”好媳妇牛红梅,“爱老扶幼”孙女婿王正林等事迹上红榜并写上道德墙,将古代“二十四孝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广大老百姓进行了展示,发挥了道德文化墙的新型教育与美化环境于一体的作用。 塔桥村六队村民张智为塔桥小学捐赠价值2万元的卫生工具及价值5000元的各类书刊,学习用具和2000元现金。2012年9月,18岁的洪星身患癌症,全镇干部群众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都积极为他捐款,先后共计3万余元;村里组织党员、干部外出参观考察时,回民老汉王军突发疾病,导致大小便失禁,同行的汉民小伙庞玉虎在老人的病床前守了一天一夜,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照顾;塔桥村七队队长王学东和十一队村民李洪军曾多次为村上的高龄老人、塔桥小学和阿语学校出资献爱心,在生活上提供帮助。
在大力弘扬道德模范的同时也不忽视对不良行为的曝光批评。2012年11月,因塔桥村组织村干部外出学习考察,值班人员王某未能妥善帮助前来办事的群众洪某解决问题,且态度不好,洪某不满随即将此事发到微博,事情发生后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塔桥村党总支对值班人员王某提出严厉批评,将王某的行为曝光在“黄榜”上,要求王某主动向洪某道歉并尽快处理洪某的请求,同时王某要在党员大会上做出深刻检讨,拿出整改方案,监督委员会成员将对王某的整改行为时时监督,并将整改结果张贴在“蓝榜”上,方便群众监督实施。通过这件事,很多党员群众意识到自己的不当行为会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不仅自己觉得“丢脸”,家里人也会觉得“脸红”。以前没人曝光,现在,“红黄蓝榜”既是光荣榜也是曝光台,更是改正错误取得进步的监督榜。群众说,上了“黄榜”,脸上无光,连家里人也觉得不好意思,哪里做得不好得赶紧改,争取上“蓝榜”让大家看看实际行动。此外还加强卫生检查的通报,对卫生脏点提出批评,并限期整改,改善了村容村貌。
燕鸽村村民陈随花伺候患有癌症的婆婆,每天都给婆婆倒尿盆,洗衣服,烧炕,做饭,上厕所时经常染脏内裤,她每次都给洗,从来没有嫌弃过,也从来没有过怨言,像伺候自己的亲生母亲一样精心伺候婆婆14年,直到婆婆离世。陈随花孝敬婆婆的感人事迹被村里张贴在了“道德红黄蓝榜”的“红榜”里,并被评为村里“孝德之星”。
道德“红”榜选树了一批群众身边的“好人”,使村民的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发生了深刻变化,谱写了一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和谐之歌。通过张贴“道德红黄蓝榜”,使之成为村民道德风尚竞赛的有效平台,不断丰富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内涵。近年来,在“道德红黄蓝榜”的影响下,兴庆区农村地区呈现出了民风淳朴、乡风文明的发展景象,涌现出了一批“和谐家庭”、“科技之星”和“文明村镇”等,村镇村容村貌改善、文化氛围浓厚、各项事业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道德实践活动的新启示
“三贴近”激发“道德红黄蓝榜”活力。兴庆区在实践中深切感到,张贴“道德红黄蓝榜”的做法,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适应新形势下广大群众渴望道德回归的愿望,调动了村民参与思想道德建设的积极性,进一步推进了乡风民风建设,在乡村起到了“正衣冠”和永葆活力的作用。目前,红黄蓝榜已成为村民茶余饭后的必读物,每月村里红黄蓝榜一公布,村民都暗地里对照,较着劲儿地争上红榜,村民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深刻变化,赌博、封建迷信等残渣余孽销声匿迹。
“三衔接”接通“道德红黄蓝榜”地气。“道德红黄蓝榜”不仅要在“红榜”上表扬先进和好人好事,在“黄榜”上批评后进和不良现象,还要在“蓝榜”上公示整改结果,“红”“黄”“蓝”三榜相互衔接,环环相扣,表扬积极改正的人和事,并进行“红榜”表扬。让广大村民知道“有错就改”是光荣的,也是能上“红榜”的。“道德蓝榜”的设立,不仅有力褒扬农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良好行为,也有效地批评不良现象和不当行为,更对勇于改正的人和事进行了大力表扬,激励“后进者”的整改积极性;不仅丰富了“道德红黄蓝榜”的活动内容,扩延了活动领域,更加增强了活动效果,好人好事不断涌现,文明之风盛行乡村。
“三公开”显现“道德红黄蓝榜”实效。“道德红黄蓝榜”评选标准公开、评选程序公开、张榜公示公开,使其在阳光下面对群众,是“道德红黄蓝榜”取得实实在在效果的保证。“道德红黄蓝榜”活动,把道德评议、自我教育、自我反省的尺子交到农民手中,让群众来选典型、学模范、争先进,使群众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丰富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内涵和外延,在农村形成了“道德自己讲,民风自己管”的良好氛围,文明之花盛开在兴庆区的每个村落。目前,村民按时缴纳水利费由过去不足40%已增加到96%,村民争学致富本领,勤劳致富、尊老爱幼、邻里团结、遵纪守法、助人为乐等人数大大增加,文明和谐氛围日益浓厚。
(作者单位:银川市兴庆区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陈洪岩
提升文明素质的新载体
针对农村在赡养父母、邻里团结、环境卫生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银川市兴庆区委宣传部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以提高村民思想道德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为目标,紧紧围绕诚实守信、宽容礼让,敬老爱亲,关爱他人这个主题,重点组织实施“礼仪、诚信、和睦、爱心”四大工程。他们以张贴“道德红黄蓝榜”为载体,引导干部群众坚持从身边小事做起,大力弘扬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传统美德。“道德红黄榜”体现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八要八不要”为核心的《村民道德公约》。把它作为全体村民必须遵守的道德行为准则和“道德红黄榜”评议的依据,在村民中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二是张贴以激发正能量为主的“道德红榜”。通过贴“红”榜,对近期村里的好人好事给予表扬,表彰“好媳妇、好公婆”“星级文明户”等典型,选树本村的道德模范标兵,让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三是张贴“道德黄榜”。通过贴“黄”榜,对违反《村民道德公约》等不道德行为进行公开批评,并把能否改过置于村民的监督之下。四是张贴“道德蓝榜”。不仅要在“红榜”上表扬先进和好人好事,在“黄榜”上批评后进和不良现象,还要在“蓝榜”上公示整改结果,表扬积极改正的人和事,改正好的人和事还可上到“红榜”,并进行“红榜”表扬。让广大村民知道“有错就改”是光荣的,也是能上“红榜”的。事实证明,“道德红黄蓝榜”是开展道德风尚竞赛的一种有效形式,并成为村镇的“荣辱监督台”,其直观性、鲜明性、生动性特点,有利于促进村民道德素质的提高和文明乡风建设的普及推广。
实践核心价值的新途径
张贴“道德红黄蓝榜”活动,红榜彰扬先进,黄榜曝光后进,蓝榜鞭策后进。以一种社会褒贬的公开形式,运用身边发生的正反事例,把思想道德建设应坚持什么、反对什么,用鲜明的色彩直观地反映出来,引导村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实践中,兴庆区充分发挥了“道德红黄蓝榜”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按照“红”榜的褒扬内容,各村组织开展“道德之星”“最美兴庆人”评选活动,通过发动群众推荐、村两委班子审查等程序,推出“新型农民星”“孝敬父母星”“文明商户星”“科技致富星”以及“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孝老爱亲”“敬业奉献”等百名道德之星。同时,共青团、民兵和妇联等组织积极配合,开展“少年先锋星”“科技致富星”和“环保小卫士”“好媳妇、好婆婆”、女能人和“五好”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树立了一批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典型。通过褒奖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平民模范”,进一步弘扬了道德新风。按照“黄”榜的鞭策内容,对各村存在的一些乱堆乱放、无故拖欠水费、不尽赡养义务、不出义务工等人和事进行公开曝光,形成一定的舆论声势,接受村民的教育和监督,引导当事人尽快改变陈规陋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评出新气象的新形式
兴庆区乡村的“道德红黄蓝榜”,每月评议一次,及时张贴公示。各村按照“为人正直、办事公道、威信较高、说服力强”的标准,交给村民推荐,村两委班子审查确定,组成由村支书、村主任为正副会长,老党员、老干部为成员的评议会。评议前开展调研,列出议点,组织评议员进行现场评议或跟踪评议;评议结束后,及时向支部和村委会汇报。评议结果提交每个月的“民主议政日”,最终审议通过后,在“道德红黄蓝榜”上公示。每年年底,乡村都拿出一定的资金,奖励那些悉心照顾老人、关心留守儿童的优秀村民;并依据表现,对贫困大学生提供一次性助学金,向贫困家庭提供无息贷款等。有些村在实践活动中,结合本村特点,开辟新栏目,增设新内容,丰富和扩大了“道德红黄蓝榜”的功能,为村民们所喜闻乐见。如掌政镇茂盛村结合本村温棚蔬菜、花卉种植户多的特点,开辟了“种植之家”栏目,不但定期登出一些有关蔬菜、花卉种植防治小知识,还及时公布近期全国各地的蔬菜、花卉行情等。有的村利用“道德红黄蓝榜”,还开设了“天气预报”等专栏,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道德红黄蓝榜”的设立,不仅有效地激发了正能量,还批评了村民在生产生活中的不良现象和不当行为,也对勇于改正的人和事进行了大力表扬,也激励着“后进者”的整改积极性;不仅丰富了“道德红黄蓝榜”的活动内容,扩延了活动领域,更加增强了活动效果。道德黄榜将有乱堆乱放、无故拖欠水费、不尽赡养义务、不出义务工等不良行为的人和事进行曝光,通过扩大教育监督面,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促使有不良行为的人尽快改正错误和不足,将不良行为变为和谐之音。通过道德风尚竞赛活动的开展,使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农村环境面貌和社会风尚得到进一步改善,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快速发展。
焕发正能量的新引擎
兴庆区在各乡村开展“道德红黄蓝榜”活动,倡导村民道德自己讲,民风自己管的良好社会风尚,促使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深刻变化,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素质明显提高。大新镇燕鸽村在“道德红榜”中,公示了村民鲁守振热心帮助孤儿张鑫兄妹的事迹后,全镇干部群众及各界热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为两个孤儿捐款15000多元。“孝德之星”马桂萍在家庭困难的情况下,坚持不懈地服侍瘫痪的婆婆,照顾病重的儿子,不离不弃,在村民中引起反响并受到了热情关照。几年来,只要村里红黄蓝榜一公布,村民就一传十、十传百,围上前来,“对号入座”,暗中较着劲儿争上红榜,凸显了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励了群众不甘人后的一种朴实的热情。针对农村个别不赡养老人的突出问题,在黄榜上进行亮相,并集中开展了给父母清扫一次居所、说一句感恩的话、改善一次生活等活动,并投资百万元,在杨家寨村建成了长200米,总面积400多平方米的孝德文化墙,将评选出的“孝老爱亲”好媳妇牛红梅,“爱老扶幼”孙女婿王正林等事迹上红榜并写上道德墙,将古代“二十四孝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广大老百姓进行了展示,发挥了道德文化墙的新型教育与美化环境于一体的作用。 塔桥村六队村民张智为塔桥小学捐赠价值2万元的卫生工具及价值5000元的各类书刊,学习用具和2000元现金。2012年9月,18岁的洪星身患癌症,全镇干部群众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都积极为他捐款,先后共计3万余元;村里组织党员、干部外出参观考察时,回民老汉王军突发疾病,导致大小便失禁,同行的汉民小伙庞玉虎在老人的病床前守了一天一夜,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照顾;塔桥村七队队长王学东和十一队村民李洪军曾多次为村上的高龄老人、塔桥小学和阿语学校出资献爱心,在生活上提供帮助。
在大力弘扬道德模范的同时也不忽视对不良行为的曝光批评。2012年11月,因塔桥村组织村干部外出学习考察,值班人员王某未能妥善帮助前来办事的群众洪某解决问题,且态度不好,洪某不满随即将此事发到微博,事情发生后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塔桥村党总支对值班人员王某提出严厉批评,将王某的行为曝光在“黄榜”上,要求王某主动向洪某道歉并尽快处理洪某的请求,同时王某要在党员大会上做出深刻检讨,拿出整改方案,监督委员会成员将对王某的整改行为时时监督,并将整改结果张贴在“蓝榜”上,方便群众监督实施。通过这件事,很多党员群众意识到自己的不当行为会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不仅自己觉得“丢脸”,家里人也会觉得“脸红”。以前没人曝光,现在,“红黄蓝榜”既是光荣榜也是曝光台,更是改正错误取得进步的监督榜。群众说,上了“黄榜”,脸上无光,连家里人也觉得不好意思,哪里做得不好得赶紧改,争取上“蓝榜”让大家看看实际行动。此外还加强卫生检查的通报,对卫生脏点提出批评,并限期整改,改善了村容村貌。
燕鸽村村民陈随花伺候患有癌症的婆婆,每天都给婆婆倒尿盆,洗衣服,烧炕,做饭,上厕所时经常染脏内裤,她每次都给洗,从来没有嫌弃过,也从来没有过怨言,像伺候自己的亲生母亲一样精心伺候婆婆14年,直到婆婆离世。陈随花孝敬婆婆的感人事迹被村里张贴在了“道德红黄蓝榜”的“红榜”里,并被评为村里“孝德之星”。
道德“红”榜选树了一批群众身边的“好人”,使村民的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发生了深刻变化,谱写了一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和谐之歌。通过张贴“道德红黄蓝榜”,使之成为村民道德风尚竞赛的有效平台,不断丰富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内涵。近年来,在“道德红黄蓝榜”的影响下,兴庆区农村地区呈现出了民风淳朴、乡风文明的发展景象,涌现出了一批“和谐家庭”、“科技之星”和“文明村镇”等,村镇村容村貌改善、文化氛围浓厚、各项事业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道德实践活动的新启示
“三贴近”激发“道德红黄蓝榜”活力。兴庆区在实践中深切感到,张贴“道德红黄蓝榜”的做法,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适应新形势下广大群众渴望道德回归的愿望,调动了村民参与思想道德建设的积极性,进一步推进了乡风民风建设,在乡村起到了“正衣冠”和永葆活力的作用。目前,红黄蓝榜已成为村民茶余饭后的必读物,每月村里红黄蓝榜一公布,村民都暗地里对照,较着劲儿地争上红榜,村民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深刻变化,赌博、封建迷信等残渣余孽销声匿迹。
“三衔接”接通“道德红黄蓝榜”地气。“道德红黄蓝榜”不仅要在“红榜”上表扬先进和好人好事,在“黄榜”上批评后进和不良现象,还要在“蓝榜”上公示整改结果,“红”“黄”“蓝”三榜相互衔接,环环相扣,表扬积极改正的人和事,并进行“红榜”表扬。让广大村民知道“有错就改”是光荣的,也是能上“红榜”的。“道德蓝榜”的设立,不仅有力褒扬农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良好行为,也有效地批评不良现象和不当行为,更对勇于改正的人和事进行了大力表扬,激励“后进者”的整改积极性;不仅丰富了“道德红黄蓝榜”的活动内容,扩延了活动领域,更加增强了活动效果,好人好事不断涌现,文明之风盛行乡村。
“三公开”显现“道德红黄蓝榜”实效。“道德红黄蓝榜”评选标准公开、评选程序公开、张榜公示公开,使其在阳光下面对群众,是“道德红黄蓝榜”取得实实在在效果的保证。“道德红黄蓝榜”活动,把道德评议、自我教育、自我反省的尺子交到农民手中,让群众来选典型、学模范、争先进,使群众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丰富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内涵和外延,在农村形成了“道德自己讲,民风自己管”的良好氛围,文明之花盛开在兴庆区的每个村落。目前,村民按时缴纳水利费由过去不足40%已增加到96%,村民争学致富本领,勤劳致富、尊老爱幼、邻里团结、遵纪守法、助人为乐等人数大大增加,文明和谐氛围日益浓厚。
(作者单位:银川市兴庆区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陈洪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