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膜转移癌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来源 :中华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k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葡萄膜转移癌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学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眼科医院1980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3例葡萄膜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肿瘤生长方式、肿瘤类型和相关的病理学特点的临床资料。

结果

13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7例;年龄为37.0~66.0岁,平均年龄52.1岁;均为单眼发病,右眼5例,左眼8例。13例中10例肿物发生于后部脉络膜,1例发生于前部脉络膜和睫状体,2例发生于虹膜;肺癌5例,乳腺癌4例,前列腺癌、甲状腺癌、食道癌各1例;原发癌病灶不清1例。10例后部脉络膜转移癌主要表现为视力迅速减退,其中8例伴有广泛性视网膜脱离,6例伴有继发性青光眼。2例虹膜转移癌表现为虹膜瞳孔缘多发性灰白色结节状肿物或粉红色菜花状肿物。病理学检查显示后部脉络膜转移癌主要位于颞侧或鼻侧脉络膜,其中6例呈局限性或弥漫性扁平状肿物;1例肿物几乎累及全部脉络膜和睫状体,2例呈体积较大的结节状或球状肿物,1例肿物位于视乳头周围;3例侵犯视神经,3例侵犯眼球外或眶内。1例前部脉络膜睫状体转移癌侵犯到结膜下。

结论

葡萄膜转移癌有多种生长方式,患者视力迅速减退、扁平状或结节状脉络膜占位性病变、伴有继发性视网膜脱离和继发性青光眼是主要临床表现,有些病例可侵犯到眼球外或眶内。(中华眼科杂志,2016,52:769-774)

其他文献
近视眼为一种常见的屈光不正,是由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近视眼和屈光不正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发现了诸多与近视眼和屈光不正关联的遗传易感位点和区域,近视眼的遗传学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本文对目前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中华眼科杂志,2016,52:794-800)
期刊
期刊
目前角结膜肿瘤主要依靠裂隙灯检查法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进行诊断。及时、准确的术前诊断对后续治疗方式的选择以及患者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检查是近年来应用于眼科临床的一种新型检查手段,可对眼表疾病在活体状态下进行细胞学成像分析。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IVCM可为角结膜肿瘤,尤其上皮来源肿瘤和色素性肿瘤的诊断及随诊提供有力依据。本文将对IVCM在角结膜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中华眼科杂志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眼科病理学作为不可缺少的专业,在眼科学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全球范围对精准医学的关注和推广以及当今现代医学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病理学发展面临着生存挑战和发展机遇。通过论述病理学发展与精准医学的关系,说明精准的病理学诊断是实施精准医学的基础。眼科病理学工作者应将提高眼部疾病病理学诊断的精准性放在首位,以期病理学诊断在未来的眼科精准医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华眼科杂志,2016,52:7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