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从五个方面探讨了培育新型农民的途径。
关键词 新型农民;培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F3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2-0219-0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是物质现代化的过程,更是培育新型农民的过程。新农村的建设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就要提高农民的素质,培育新型农民。如果没有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一切便无从谈起。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育新型农民。
1统一认识,强化政府的责任
统一认识、强化政府的责任是培育新型农民过程中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一要认识到培育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问题。新农村建设归根到底要由千千万万的农民来组织实施,新型农民的素质决定了最终的成效,因此新型农民的培育,是首要的问题;二要认识到培育新型农民具有明显公益性,政府责无旁贷。各级政府要加大政府的扶助和支持力度,加大财政投入,把培育新型农民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培育新型农民;三要认识到新型农民的培育是一项长期的历史过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新型农民的培育将贯穿于整个过程的始终;四要树立新型农民的人才观,切实重视农村实用人才培育。新型农民必须代表农村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一批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起来的农民,是农村经济发展重要的推动者。
2加强农村基础文化教育,培育和造就未来高素质的农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农村基础教育直接决定着我国农民群体的素质。因此,从长远看,提高农民素质,必须要高度重视农村的基础教育。首先,要把农村义务教育摆到整个教育发展的战略地位和整个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优先领域,确保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发展的基本权利;其次,要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现行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在农村教育发展和支出上的责任和义务,巩固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再次,农村基础教育要与农村社会经济实际紧密结合,要结合农村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帮助农村青少年提高认识社会、理解社会的能力。
3办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培养懂技术、会经营的当代新型农民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现,如果没有农民技能素质的提高做支撑是无法想象的,而农民技能素质的提高又离不开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大力实施。因此,必须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要坚持“学用结合,按需施教”的原则,把农村文化教育和科普教育结合起来,适当设置相应的农村经济、市场经济、乡镇企业等专业及课程,造就和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同时还要实施专项技能培训工程。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要提供对农民开放的农业科技培训项目,提高农民的务农技能和科技素质,帮助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改善传统的务农方式,从而提高农产品产量和科技含量,增加农民收入;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增强劳动力就业能力。
4加快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的人文素质
文化发展直接影响着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修养等精神生活,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导向和推动作用。无论是农村的发展和进步,还是农民的致富,都离不开文化的哺育和支撑。加快农村文化建设,一要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扩大广播、电视、电影的覆盖面,地方文化单位要积极组织实施“三下乡”活动,地方政府可组织建立文化图书馆,同时还要不断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为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二要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着力培养群众文化工作者、民间艺人、专业文化工作者等多支文化队伍,积极鼓励和倡导文化工作者农村志愿服务,深入农村帮助农民提高各方面的知识;三要开展特色文化活动,村民可以自编自演一些短小精悍反映农村新人新事、有乡土生活气息的节目,以文明健康新风尚占领农村思想阵地。
5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民主和法治的新农村。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进步促使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的民主法制建设,提高农民的民主法制观念。在发展基层民主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全面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充分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针对农民法制观念淡薄的现状,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深入进行以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农业法、种子法等与农民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法律宣传教育。在宣传教育中引导农民学法、懂法、守法,并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加大执法力度,整治农村社会治安,净化社会风气,为农民群众提供一个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 新型农民;培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F3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2-0219-0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是物质现代化的过程,更是培育新型农民的过程。新农村的建设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就要提高农民的素质,培育新型农民。如果没有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一切便无从谈起。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育新型农民。
1统一认识,强化政府的责任
统一认识、强化政府的责任是培育新型农民过程中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一要认识到培育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问题。新农村建设归根到底要由千千万万的农民来组织实施,新型农民的素质决定了最终的成效,因此新型农民的培育,是首要的问题;二要认识到培育新型农民具有明显公益性,政府责无旁贷。各级政府要加大政府的扶助和支持力度,加大财政投入,把培育新型农民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培育新型农民;三要认识到新型农民的培育是一项长期的历史过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新型农民的培育将贯穿于整个过程的始终;四要树立新型农民的人才观,切实重视农村实用人才培育。新型农民必须代表农村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一批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起来的农民,是农村经济发展重要的推动者。
2加强农村基础文化教育,培育和造就未来高素质的农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农村基础教育直接决定着我国农民群体的素质。因此,从长远看,提高农民素质,必须要高度重视农村的基础教育。首先,要把农村义务教育摆到整个教育发展的战略地位和整个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优先领域,确保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发展的基本权利;其次,要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现行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在农村教育发展和支出上的责任和义务,巩固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再次,农村基础教育要与农村社会经济实际紧密结合,要结合农村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帮助农村青少年提高认识社会、理解社会的能力。
3办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培养懂技术、会经营的当代新型农民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现,如果没有农民技能素质的提高做支撑是无法想象的,而农民技能素质的提高又离不开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大力实施。因此,必须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要坚持“学用结合,按需施教”的原则,把农村文化教育和科普教育结合起来,适当设置相应的农村经济、市场经济、乡镇企业等专业及课程,造就和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同时还要实施专项技能培训工程。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要提供对农民开放的农业科技培训项目,提高农民的务农技能和科技素质,帮助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改善传统的务农方式,从而提高农产品产量和科技含量,增加农民收入;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增强劳动力就业能力。
4加快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的人文素质
文化发展直接影响着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修养等精神生活,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导向和推动作用。无论是农村的发展和进步,还是农民的致富,都离不开文化的哺育和支撑。加快农村文化建设,一要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扩大广播、电视、电影的覆盖面,地方文化单位要积极组织实施“三下乡”活动,地方政府可组织建立文化图书馆,同时还要不断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为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二要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着力培养群众文化工作者、民间艺人、专业文化工作者等多支文化队伍,积极鼓励和倡导文化工作者农村志愿服务,深入农村帮助农民提高各方面的知识;三要开展特色文化活动,村民可以自编自演一些短小精悍反映农村新人新事、有乡土生活气息的节目,以文明健康新风尚占领农村思想阵地。
5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民主和法治的新农村。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进步促使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的民主法制建设,提高农民的民主法制观念。在发展基层民主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全面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充分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针对农民法制观念淡薄的现状,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深入进行以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农业法、种子法等与农民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法律宣传教育。在宣传教育中引导农民学法、懂法、守法,并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加大执法力度,整治农村社会治安,净化社会风气,为农民群众提供一个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