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又是马来西亚政治史上重要的一年,经过一系列政治危机后,在朝野政党步步“逼宫”的压力下,失去下议院多数议员支持、跨党派合作倡议失败的第八任总理穆希丁(又译慕尤丁),最终于8月16日向最高元首苏丹阿卜杜拉递交辞呈,辞去总理职务。经过传召各党派领袖、函告全体222名议员提交法定声明并召集马来统治者会议特别会晤后,国家王宫于8月20日宣布,经最高元首苏丹阿卜杜拉确认,114名议员提名伊斯迈尔·沙必里为新任总理。根据联邦宪法有关规定,元首御準任命伊斯迈尔为第九任总理,并于21日下午在王宫正式宣誓就职。
三年三位总理,曾经政治长期稳定的马来西亚为何近年政权频繁更迭,原本只是巫统党内二线领袖的伊斯迈尔为何能成为政坛黑马?
自1957年独立至2018年5月,以巫统(“马来民族统一机构”的简称)为首的执政党联盟国民阵线(国阵)长期执政。2018年5月马来西亚举行第14届大选,使该国建国60年来首度经历政权更迭,但也造就了政权频更、“一张选票换三相”——2018年5月再度上台的马哈蒂尔、2020年3月上任的穆希丁,以及此次初登相位的伊斯迈尔的局势。
究其原因,首先是国阵政府时期“一党独大”的选举模式随着政权更迭缓慢消亡。马来西亚建国后逐渐形成一种协和式的政治联盟即国民阵线的执政方式,但近十几年来,社会不同群体将支持转向了反对党,原来的政治联盟就难以继续运作下去。此前,原有执政联盟下代表不同族群或群体的政党,只能依附于巫统这一主导政党,以获得马来人的选票、赢得议席,而一旦巫统不能持续提供足够的选票,不但将导致政府垮台,还将改变马来西亚的政党政治形态。2018年大选前巫统精英的派系斗争与分裂,导致了传统联盟模式崩溃。自此,马来西亚政坛再也没有任何政党能够凭一己之力囊括下议院多数议席、组建大联盟并稳定政局。
其次是新联盟机制脆弱异常。第14届大选后,马哈蒂尔领导的希望联盟组建政府。2020年3月,由土著团结党和巫统等政党组建的国民联盟,取代希望联盟上台执政,穆希丁出任总理。这些支离破碎的政党体系,使希望联盟和国民联盟的组建都颇为复杂,联盟内各政党和派系在总理人选、内阁职位、国家各项政策等问题上缺乏共同的纲领基础,很难避免摩擦与内讧。希望联盟和国民联盟政府比大多数国家的多党联盟政府都要脆弱,其各自内部各党派之间的裂痕在执政过程中不断扩大,在缺乏强势领袖、主导政党或共同利益的情况下,内部矛盾逐渐累积,外部反对党攻势不断,最终走向瓦解。
再次,最重要的是当前马来西亚政党政治变迁的动力发生实质变化,无论是希望联盟政府的崩塌还是国民联盟政府的垮台,背后的动因是派系主义催生的政党间及党内派系的矛盾,尤其是马来族群政党间和政党内的权力斗争。国民联盟内部缺乏有控制力的领袖,第一大党巫统和从巫统分裂出来的土著团结党之间在政府内权力分配、利益划分,以及关乎巫统关键人物的贪腐案件审理等政经议题上均存在严重分歧和冲突。巫统党内在是否继续支持总理穆希丁及其政府的问题上,分裂为挺穆、反穆、旁观派三个派系,土著团结党内也划分成三个派系。派系间的激烈博弈最终引发巫统主席扎希德派14名议员宣布撤回对穆希丁的支持,成为国民联盟政府垮台的导火索。
虽然前总理穆希丁曾通过扩大内阁规模、分配国企高管职务等政治分肥方式拉拢联盟内盟友,甚至通过《紧急状态条例》使议会休会,推迟联邦和州选举,以延续政府的生命,然而国民阵线时代以庇护政治和裙带关系维系内部各党派和派系的方式已经无法为现有的政党政治提供动力。此外,马来王室在两次政府更迭过程中均成为重要“推手”,国家王宫对议会复会、“废例”的严厉质询给穆希丁政府带来极大压力,苏丹阿卜杜拉在遴选新任总理的过程中再度扮演了仲裁者的角色。
不久前,当人们嘲笑伊斯迈尔是马来西亚建国以来任期最短(41天)的副总理时,这位2004年才初出茅庐参加大选的彭亨州百乐选区下议院议员用行动证明,他也是史上最短时间(46天)完成副总理到总理这条艰险之路的人——历史上13位副总理中仅有六位成功“加冕”。
现年61岁的伊斯迈尔出生于彭亨州淡马鲁,早年毕业于马来亚大学法律系,1985年成为职业律师,随后活跃于巫统淡马鲁党支部。相比马哈蒂尔、纳吉布、希山慕丁等巫统精英,农民家庭出身的伊斯迈尔直到44岁才初次胜选成为议员,并于2008年连任百乐议员后,首次入阁担任青年与体育部长。国民阵线政府时期他曾掌管国内贸易、合作社及消费者事务部、农业及农基工业部、乡村及区域发展部,2018年国民阵线败选后,他高升为巫统副主席,并出任下议院反对党领袖。从2020年国民联盟政府成立到瓦解短短一年半时间内,伊斯迈尔上演政坛“三级跳”——国防部高级部长、副总理、总理,堪称火箭速度。
纵观伊斯迈尔30余年从政生涯,其既非政治世家派系,也非党内一线的魅力或强势型领袖,政绩平平,且在掌管国家安全理事会负责防疫工作期间还饱受诟病。那么为什么在巫统、团结党内派系环伺,反对党领袖安瓦尔又虎视眈眈的情况下,伊斯迈尔能爆冷成为总理呢?一是因为其得到巫统、团结党和伊斯兰党的支持,并争取到东马沙捞越政党联盟认可,党主席扎希德和前总理纳吉布也都支持他。二是希望联盟虽然成功凝聚全部在野力量,无奈在议会难以获得简单多数,安瓦尔再次无缘总理宝座。当然也有观点认为,从政经验尚浅、性格中庸的伊斯迈尔是更容易控制的弱势总理,同时其审时度势、深谙生存之道的政治智慧能够扮演好各党派协调人的角色,由此他虽然不是巫统推荐的第一人选,却是最符合条件的人选。
伊斯迈尔是马来西亚首位独立后出生的总理,也是后马哈蒂尔时代首位巫统出身的总理。作为马来西亚政治新时代的领袖,尽管其崛起是数月来政治紧张局势后各党派妥协的结果,但他一上任就和咄咄逼人的在野党联盟领袖安瓦尔、萨布和林冠英成功会谈并签署“停火协议”共同抗疫救国,既遵奉元首谕旨,又落实“大马一家”的理念,赢得社会好感,更为其政府稳步开局上了“政治保险”。
在巫统党内争论下,伊斯迈尔同意不再沿用“国民联盟政府”作为新政府名称。但穆希丁领导的国民联盟却并未瓦解,马来西亚新的政治格局正在缓慢形成。
目前的政治格局是:执政联盟方面,一是巫统领导的老牌的国民陣线,包括马华公会、印度人国大党和沙巴人民团结党,掌握43个议席;二是土著团结党主导的国民联盟,包括伊斯兰党、民政党、沙巴立新党、沙巴进步党,掌握50个议席;三是亲政府党派,包括沙捞越政党联盟、沙巴自民党、沙巴团结党以及独立人士,掌握21个议席。
在野党方面,安瓦尔已经成功集结泛在野党阵线,其中包括希望联盟四党,即人民公正党、民主行动党、国家诚信党和沙巴民统党,共掌握89个议席;其他在野政党如沙巴民兴党、祖国斗士党、民主联合阵线、沙捞越联民党以及独立人士,掌握16个议席。由此可见,伊斯迈尔政府的议席数仅超过简单多数3席,当前的执政联盟依然脆弱,政治不确定性仍然存在。
虽然马来西亚新政府由同一批下议院议员组成的党派大联盟建立,仅比上届政府少了一名议员,同时巫统时隔三年再度拿到总理一职,但是国内的政治秩序已发生根本变化。
第一,尽管2018年以来的三位总理都出身巫统(马哈蒂尔和穆希丁都是巫统“老人”,两人于2016年9月共同成立土著团结党,穆希丁任党主席),但是三位总理均为小党或小派系领袖。土著团结党不是执政联盟内第一大党,伊斯迈尔所属的巫统虽然现在是第一大党,但是议席数并不构成绝对多数,同时伊斯迈尔是首位非巫统党主席担任总理一职,其所在派系也并非党内第一大派系。因此,他很可能要面对党内其他派系和联盟内其他大党的掣肘。正如一位前任高官所言,马来西亚告别“总统式”总理时代,内阁总理再也无法掌握国民阵线时期的巨大权力。
第二,由于联盟内各党派实力接近、缺乏主导,在政府权力再分配上不再是巫统一党独大,而要注重联盟、政党和派系的平衡,这一点在新内阁部长分配上得到充分反映:一是不设副总理,维持四名高级部长职位分配给巫统、团结党和沙盟;二是增加巫统正部长人数,但保证团结党掌握最多正副部长职位;三是确保国民联盟职位数多于国民阵线;四是确保巫统获得内阁要职;最后才是考量人选是否称职合格。
第三,马来王室尤其是国家王宫和统治者会议越来越成为政治稳定的“压舱石”。总理人选尚未确定之际,苏丹阿卜杜拉已经宣布要求新任总理就职后尽快在下议院提呈信任动议,证明自己得到多数议员支持。同时,鉴于无休无止的政治危机已严重影响国家抗疫工作与经济发展,最高元首还面谕朝野各派领袖精诚团结。
8月31日,疫情肆虐下的马来西亚迎来了第64个独立日。尽管朝野权力斗争暂时平息,但伊斯迈尔将要应对前八任总理时期不曾有过的党内、党际、朝野、央地争斗,而信任动议、防疫政策、经济民生、财政预算、议会改革、巫统党选等议题在下半年也将接踵而至。各党派联盟已经开始筹备将于今年下半年举行的下一届大选,三足鼎立的态势初见端倪,马来西亚政治局势仍将持续震荡和调整。
(作者分别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研究员、东南亚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三年三位总理,曾经政治长期稳定的马来西亚为何近年政权频繁更迭,原本只是巫统党内二线领袖的伊斯迈尔为何能成为政坛黑马?
一票三相:派系权斗导致政权垮塌
自1957年独立至2018年5月,以巫统(“马来民族统一机构”的简称)为首的执政党联盟国民阵线(国阵)长期执政。2018年5月马来西亚举行第14届大选,使该国建国60年来首度经历政权更迭,但也造就了政权频更、“一张选票换三相”——2018年5月再度上台的马哈蒂尔、2020年3月上任的穆希丁,以及此次初登相位的伊斯迈尔的局势。
究其原因,首先是国阵政府时期“一党独大”的选举模式随着政权更迭缓慢消亡。马来西亚建国后逐渐形成一种协和式的政治联盟即国民阵线的执政方式,但近十几年来,社会不同群体将支持转向了反对党,原来的政治联盟就难以继续运作下去。此前,原有执政联盟下代表不同族群或群体的政党,只能依附于巫统这一主导政党,以获得马来人的选票、赢得议席,而一旦巫统不能持续提供足够的选票,不但将导致政府垮台,还将改变马来西亚的政党政治形态。2018年大选前巫统精英的派系斗争与分裂,导致了传统联盟模式崩溃。自此,马来西亚政坛再也没有任何政党能够凭一己之力囊括下议院多数议席、组建大联盟并稳定政局。
其次是新联盟机制脆弱异常。第14届大选后,马哈蒂尔领导的希望联盟组建政府。2020年3月,由土著团结党和巫统等政党组建的国民联盟,取代希望联盟上台执政,穆希丁出任总理。这些支离破碎的政党体系,使希望联盟和国民联盟的组建都颇为复杂,联盟内各政党和派系在总理人选、内阁职位、国家各项政策等问题上缺乏共同的纲领基础,很难避免摩擦与内讧。希望联盟和国民联盟政府比大多数国家的多党联盟政府都要脆弱,其各自内部各党派之间的裂痕在执政过程中不断扩大,在缺乏强势领袖、主导政党或共同利益的情况下,内部矛盾逐渐累积,外部反对党攻势不断,最终走向瓦解。
再次,最重要的是当前马来西亚政党政治变迁的动力发生实质变化,无论是希望联盟政府的崩塌还是国民联盟政府的垮台,背后的动因是派系主义催生的政党间及党内派系的矛盾,尤其是马来族群政党间和政党内的权力斗争。国民联盟内部缺乏有控制力的领袖,第一大党巫统和从巫统分裂出来的土著团结党之间在政府内权力分配、利益划分,以及关乎巫统关键人物的贪腐案件审理等政经议题上均存在严重分歧和冲突。巫统党内在是否继续支持总理穆希丁及其政府的问题上,分裂为挺穆、反穆、旁观派三个派系,土著团结党内也划分成三个派系。派系间的激烈博弈最终引发巫统主席扎希德派14名议员宣布撤回对穆希丁的支持,成为国民联盟政府垮台的导火索。
虽然前总理穆希丁曾通过扩大内阁规模、分配国企高管职务等政治分肥方式拉拢联盟内盟友,甚至通过《紧急状态条例》使议会休会,推迟联邦和州选举,以延续政府的生命,然而国民阵线时代以庇护政治和裙带关系维系内部各党派和派系的方式已经无法为现有的政党政治提供动力。此外,马来王室在两次政府更迭过程中均成为重要“推手”,国家王宫对议会复会、“废例”的严厉质询给穆希丁政府带来极大压力,苏丹阿卜杜拉在遴选新任总理的过程中再度扮演了仲裁者的角色。
新时代总理:伊斯迈尔快速升迁
不久前,当人们嘲笑伊斯迈尔是马来西亚建国以来任期最短(41天)的副总理时,这位2004年才初出茅庐参加大选的彭亨州百乐选区下议院议员用行动证明,他也是史上最短时间(46天)完成副总理到总理这条艰险之路的人——历史上13位副总理中仅有六位成功“加冕”。
现年61岁的伊斯迈尔出生于彭亨州淡马鲁,早年毕业于马来亚大学法律系,1985年成为职业律师,随后活跃于巫统淡马鲁党支部。相比马哈蒂尔、纳吉布、希山慕丁等巫统精英,农民家庭出身的伊斯迈尔直到44岁才初次胜选成为议员,并于2008年连任百乐议员后,首次入阁担任青年与体育部长。国民阵线政府时期他曾掌管国内贸易、合作社及消费者事务部、农业及农基工业部、乡村及区域发展部,2018年国民阵线败选后,他高升为巫统副主席,并出任下议院反对党领袖。从2020年国民联盟政府成立到瓦解短短一年半时间内,伊斯迈尔上演政坛“三级跳”——国防部高级部长、副总理、总理,堪称火箭速度。
纵观伊斯迈尔30余年从政生涯,其既非政治世家派系,也非党内一线的魅力或强势型领袖,政绩平平,且在掌管国家安全理事会负责防疫工作期间还饱受诟病。那么为什么在巫统、团结党内派系环伺,反对党领袖安瓦尔又虎视眈眈的情况下,伊斯迈尔能爆冷成为总理呢?一是因为其得到巫统、团结党和伊斯兰党的支持,并争取到东马沙捞越政党联盟认可,党主席扎希德和前总理纳吉布也都支持他。二是希望联盟虽然成功凝聚全部在野力量,无奈在议会难以获得简单多数,安瓦尔再次无缘总理宝座。当然也有观点认为,从政经验尚浅、性格中庸的伊斯迈尔是更容易控制的弱势总理,同时其审时度势、深谙生存之道的政治智慧能够扮演好各党派协调人的角色,由此他虽然不是巫统推荐的第一人选,却是最符合条件的人选。
伊斯迈尔是马来西亚首位独立后出生的总理,也是后马哈蒂尔时代首位巫统出身的总理。作为马来西亚政治新时代的领袖,尽管其崛起是数月来政治紧张局势后各党派妥协的结果,但他一上任就和咄咄逼人的在野党联盟领袖安瓦尔、萨布和林冠英成功会谈并签署“停火协议”共同抗疫救国,既遵奉元首谕旨,又落实“大马一家”的理念,赢得社会好感,更为其政府稳步开局上了“政治保险”。
震荡调整:过渡时期的政局
在巫统党内争论下,伊斯迈尔同意不再沿用“国民联盟政府”作为新政府名称。但穆希丁领导的国民联盟却并未瓦解,马来西亚新的政治格局正在缓慢形成。
目前的政治格局是:执政联盟方面,一是巫统领导的老牌的国民陣线,包括马华公会、印度人国大党和沙巴人民团结党,掌握43个议席;二是土著团结党主导的国民联盟,包括伊斯兰党、民政党、沙巴立新党、沙巴进步党,掌握50个议席;三是亲政府党派,包括沙捞越政党联盟、沙巴自民党、沙巴团结党以及独立人士,掌握21个议席。
在野党方面,安瓦尔已经成功集结泛在野党阵线,其中包括希望联盟四党,即人民公正党、民主行动党、国家诚信党和沙巴民统党,共掌握89个议席;其他在野政党如沙巴民兴党、祖国斗士党、民主联合阵线、沙捞越联民党以及独立人士,掌握16个议席。由此可见,伊斯迈尔政府的议席数仅超过简单多数3席,当前的执政联盟依然脆弱,政治不确定性仍然存在。
虽然马来西亚新政府由同一批下议院议员组成的党派大联盟建立,仅比上届政府少了一名议员,同时巫统时隔三年再度拿到总理一职,但是国内的政治秩序已发生根本变化。
第一,尽管2018年以来的三位总理都出身巫统(马哈蒂尔和穆希丁都是巫统“老人”,两人于2016年9月共同成立土著团结党,穆希丁任党主席),但是三位总理均为小党或小派系领袖。土著团结党不是执政联盟内第一大党,伊斯迈尔所属的巫统虽然现在是第一大党,但是议席数并不构成绝对多数,同时伊斯迈尔是首位非巫统党主席担任总理一职,其所在派系也并非党内第一大派系。因此,他很可能要面对党内其他派系和联盟内其他大党的掣肘。正如一位前任高官所言,马来西亚告别“总统式”总理时代,内阁总理再也无法掌握国民阵线时期的巨大权力。
第二,由于联盟内各党派实力接近、缺乏主导,在政府权力再分配上不再是巫统一党独大,而要注重联盟、政党和派系的平衡,这一点在新内阁部长分配上得到充分反映:一是不设副总理,维持四名高级部长职位分配给巫统、团结党和沙盟;二是增加巫统正部长人数,但保证团结党掌握最多正副部长职位;三是确保国民联盟职位数多于国民阵线;四是确保巫统获得内阁要职;最后才是考量人选是否称职合格。
第三,马来王室尤其是国家王宫和统治者会议越来越成为政治稳定的“压舱石”。总理人选尚未确定之际,苏丹阿卜杜拉已经宣布要求新任总理就职后尽快在下议院提呈信任动议,证明自己得到多数议员支持。同时,鉴于无休无止的政治危机已严重影响国家抗疫工作与经济发展,最高元首还面谕朝野各派领袖精诚团结。
8月31日,疫情肆虐下的马来西亚迎来了第64个独立日。尽管朝野权力斗争暂时平息,但伊斯迈尔将要应对前八任总理时期不曾有过的党内、党际、朝野、央地争斗,而信任动议、防疫政策、经济民生、财政预算、议会改革、巫统党选等议题在下半年也将接踵而至。各党派联盟已经开始筹备将于今年下半年举行的下一届大选,三足鼎立的态势初见端倪,马来西亚政治局势仍将持续震荡和调整。
(作者分别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研究员、东南亚研究中心研究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