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关系并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它的本质变化就是师生关系的转变。新课程倡导: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一个历史性转变。随之很多教师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新课程师生关系已经开始形成。但是,由于过去“师道尊严”的影响较深,至今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心理,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一大障碍。现在的师生关系许多方面与新课程要求不相适宜,比如师生伦理、情感方面、教学方面,后进生对待方面就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新课改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1、情感方面对立化
师生关系中,对立化是很常见的,由于学生和老师对事物认知度不同,学生往往偏离老师的指向,特别是处于青春成长期的学生,容易滋生反叛的心态。教师简单、粗暴,学生畏惧、情绪不愉快,师生关系相互疏遠,紧张对立。教师不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往往以教师的主张、决定为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压抑,独立思维受阻。它使师生之间教和学所维系的基本关系受到破坏,易发生冲突,形成对立。
2、教学方面依赖化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学活动的主宰,学生是教师知识传授的对象。课堂上,老师站在讲台上严肃认真的讲解,学生规规矩矩地坐在座位专心听讲。课堂上不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注重学生能力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教师完全主宰课堂,有些教师教学枯燥无味,课堂死气沉沉。这样的教学活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受到束缚,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学生根本没有主动权,更谈不到做课堂的主人。师生之间由教和学维系的基本关系遭到严重破坏。久而久之,学生只习惯于接受,不习惯于思考,更不习惯于怀疑。
3、对后进生方面自由化
教师对学生没有严格要求,放松指导。学生对学习采取自由态度。由于造成师生间的感情交流缺乏,情感淡化。由于教师对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方面不能给予及时正确的指导,不认真检查教育的效果,造成“你教我学”的简单职业关系。这在农村中学尤其明显。
上述情况,反映出教师仍在追求一种凌驾于学生之上的“权威”感。这种非民主的师生关系无益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良好教育情境的创设,也损害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改善新课改中师生关系的对策
爱因斯坦说过:“使学生对老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如果让学生学会尊重教师,应该首先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爱和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人就会感到自己在世界上有价值有用处,才会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既然如此,师生就必须相互尊重,建立平等的关系,即人格上的相互肯定和认同。那么,如何转型师生关系呢?
1、情感方面
(1)要热情开朗,乐于助人。对学生的爱,有的教师很含蓄,这样学生就会误以为老师不爱他们,当然也就不会领情。只有大胆表现出对他们的爱,在细节中让他们感受到,他们就一定会以爱来回报你。对教师越喜爱,他们对相应的学科兴趣就越大,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2)要襟怀坦荡。“教室是犯错误的地方”,对学生犯的错误要宽容,要耐心教导,帮助他认识自身的错误所在,不要以为指责批评,要多给他们一些机会去改正。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赢得信服,如同诸葛亮对孟获的做法一样。
(3)采取民主的方法进行领导。民主要求教师承认作为“人”的价值。每个人都有特定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感情和要求。师生应该是心灵互通的朋友。轻松积极,民主平等的环境下,学生可以站在主动的地位中,才敢于、乐于突破常规,勇于异想天开,进行创新。
(4)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一定要注意增加主动交流的次数。仅仅以学到书本知识为目的的应试教育遗忘了师生交流中“育人”的真正目的,造成师生交流意义的失落。除此之外,教师也要从学生的言谈及目光交流中了解到对教师的信任和钦佩,从而激发教师更加热爱事业的热情,业务上也势必精益求精。学生从教师那里也能体验到关心、爱护,也就更关心自己的品格、才能、意志力的发展,达到自我实现。
2、教学方面
师生关系也是教学中的基本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新世纪教育必须追求的最优教学境界,这是教育自身的呼唤,是学生内心的呐喊,更是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需要的倡导。
教师弯下腰来看学生,和学生同喜同忧,又让学生享受教师的尊重与爱心,真正使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实际上学生是最爱表现自己的,最爱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的。关键是,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这种机会,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张扬。因为课堂原本就是每个学生的,每个人都应该充分拥有,真正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对那些成绩好的学生要给他们天地,不怕他们天马行空;面对那些困难学生,不怕甜蜜蜜理解问题慢,所谓“笨头笨脑”,要给他们充分的信任和激励。允许学生对教学的内容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由于成长历程和思维方式的差异,相同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学生心中会迸发出不同的火花,此时教师就英爱保护学生们理解的自由,让他们充分享受。当然,对于某些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解释和说明也是非常必要的,但解释和说明的目的在于清扫理解上的障碍,而不是限制自由理解。
其实教与学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教师在发展学生的同时也发展了自身,而教师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这种育人育己的双重功能相互作用,相得益彰。
3、对后进生方面
不言而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动地位,他的态度行为,决定这种关系发展的方向和速度。如果教师以垄断知识权威自居,对学生实行关卡压,学生就会不惜“牺牲自己”来竭力对抗老师,不“给你学”,而且如果教师讥笑、讽刺、惩罚,就会使学生萌发逆反心理,出现不良行为。因此,教师要破除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通过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主动改变不良师生关系。
对自卑心理、戒备心理、好胜心理较强的后进生,教师应该主动真诚的对待他们,不断加大热情频度,会使学生产生积极行为,双方关系走向良性循环。
总而言之,当前教育改革正逐步深入,每一个教师都必须从传统教育观念中解放出来,淡化自己的权威意识,增强自己的服务意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热爱学生,解放学生,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性的时代人才而奋斗。
一、新课改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1、情感方面对立化
师生关系中,对立化是很常见的,由于学生和老师对事物认知度不同,学生往往偏离老师的指向,特别是处于青春成长期的学生,容易滋生反叛的心态。教师简单、粗暴,学生畏惧、情绪不愉快,师生关系相互疏遠,紧张对立。教师不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往往以教师的主张、决定为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压抑,独立思维受阻。它使师生之间教和学所维系的基本关系受到破坏,易发生冲突,形成对立。
2、教学方面依赖化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学活动的主宰,学生是教师知识传授的对象。课堂上,老师站在讲台上严肃认真的讲解,学生规规矩矩地坐在座位专心听讲。课堂上不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注重学生能力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教师完全主宰课堂,有些教师教学枯燥无味,课堂死气沉沉。这样的教学活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受到束缚,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学生根本没有主动权,更谈不到做课堂的主人。师生之间由教和学维系的基本关系遭到严重破坏。久而久之,学生只习惯于接受,不习惯于思考,更不习惯于怀疑。
3、对后进生方面自由化
教师对学生没有严格要求,放松指导。学生对学习采取自由态度。由于造成师生间的感情交流缺乏,情感淡化。由于教师对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方面不能给予及时正确的指导,不认真检查教育的效果,造成“你教我学”的简单职业关系。这在农村中学尤其明显。
上述情况,反映出教师仍在追求一种凌驾于学生之上的“权威”感。这种非民主的师生关系无益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良好教育情境的创设,也损害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改善新课改中师生关系的对策
爱因斯坦说过:“使学生对老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如果让学生学会尊重教师,应该首先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爱和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人就会感到自己在世界上有价值有用处,才会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既然如此,师生就必须相互尊重,建立平等的关系,即人格上的相互肯定和认同。那么,如何转型师生关系呢?
1、情感方面
(1)要热情开朗,乐于助人。对学生的爱,有的教师很含蓄,这样学生就会误以为老师不爱他们,当然也就不会领情。只有大胆表现出对他们的爱,在细节中让他们感受到,他们就一定会以爱来回报你。对教师越喜爱,他们对相应的学科兴趣就越大,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2)要襟怀坦荡。“教室是犯错误的地方”,对学生犯的错误要宽容,要耐心教导,帮助他认识自身的错误所在,不要以为指责批评,要多给他们一些机会去改正。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赢得信服,如同诸葛亮对孟获的做法一样。
(3)采取民主的方法进行领导。民主要求教师承认作为“人”的价值。每个人都有特定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感情和要求。师生应该是心灵互通的朋友。轻松积极,民主平等的环境下,学生可以站在主动的地位中,才敢于、乐于突破常规,勇于异想天开,进行创新。
(4)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一定要注意增加主动交流的次数。仅仅以学到书本知识为目的的应试教育遗忘了师生交流中“育人”的真正目的,造成师生交流意义的失落。除此之外,教师也要从学生的言谈及目光交流中了解到对教师的信任和钦佩,从而激发教师更加热爱事业的热情,业务上也势必精益求精。学生从教师那里也能体验到关心、爱护,也就更关心自己的品格、才能、意志力的发展,达到自我实现。
2、教学方面
师生关系也是教学中的基本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新世纪教育必须追求的最优教学境界,这是教育自身的呼唤,是学生内心的呐喊,更是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需要的倡导。
教师弯下腰来看学生,和学生同喜同忧,又让学生享受教师的尊重与爱心,真正使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实际上学生是最爱表现自己的,最爱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的。关键是,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这种机会,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张扬。因为课堂原本就是每个学生的,每个人都应该充分拥有,真正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对那些成绩好的学生要给他们天地,不怕他们天马行空;面对那些困难学生,不怕甜蜜蜜理解问题慢,所谓“笨头笨脑”,要给他们充分的信任和激励。允许学生对教学的内容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由于成长历程和思维方式的差异,相同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学生心中会迸发出不同的火花,此时教师就英爱保护学生们理解的自由,让他们充分享受。当然,对于某些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解释和说明也是非常必要的,但解释和说明的目的在于清扫理解上的障碍,而不是限制自由理解。
其实教与学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教师在发展学生的同时也发展了自身,而教师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这种育人育己的双重功能相互作用,相得益彰。
3、对后进生方面
不言而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动地位,他的态度行为,决定这种关系发展的方向和速度。如果教师以垄断知识权威自居,对学生实行关卡压,学生就会不惜“牺牲自己”来竭力对抗老师,不“给你学”,而且如果教师讥笑、讽刺、惩罚,就会使学生萌发逆反心理,出现不良行为。因此,教师要破除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通过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主动改变不良师生关系。
对自卑心理、戒备心理、好胜心理较强的后进生,教师应该主动真诚的对待他们,不断加大热情频度,会使学生产生积极行为,双方关系走向良性循环。
总而言之,当前教育改革正逐步深入,每一个教师都必须从传统教育观念中解放出来,淡化自己的权威意识,增强自己的服务意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热爱学生,解放学生,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性的时代人才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