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流传下的艺术瑰宝,它象征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文明中华的标志和载体。古诗词凝聚了古时文人墨客的思想与情感,其中所蕴含的文化精髓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提高古诗词教学成效对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切实存在积极意义。据此,探究了初中语文古诗词的鉴赏教学策略,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部分借鉴。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探究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经久不衰、历久弥坚,凝聚着诗人的思想情感与文墨才情,或有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向往之意,或有宏伟愿望难以实现的壮志难酬,又或是与人无争又容纳万物的上善若水,无一不体现着诗人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育不再局限于智力教学,而是以提高学生综合文学素养为根本目标的素质教育,以促使他们在体会语文魅力的同时形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因此,深化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势在必行,旨在使学生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一、诵读为出发点,感受诗词韵律之妙
从文学风貌来说,古诗词之所以能够读起来朗朗上口,便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声律与格调,且不难看出大部分古诗词都有韵脚,更是说明古诗词具有音律美。基于古诗词“句有定字、韵有定位”的特点,有效的古诗词鉴赏教学需從诵读入手,通过音读来初步把握诗词节奏,再经过意读体会诗词的意境与情感要素,如此才可让学生在诗词韵律的带动下感悟古典文学的曼妙与迤逦。基于此,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可让学生在诵读中与文本产生意韵碰撞,借此来赏析诗词的韵律之妙。
如:在诵读《沁园春·雪》这首词时,明显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在诗中注入的赞美情感,诗句以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描述了伟大祖国的壮丽河山,在诵读起来也是铿锵有力,意境悠远,将整首词浑雄的气氛描绘得淋漓尽致。又如:在诵读《天净沙·秋思》這首诗时,又能从音频中凄凉又哀愁的背景音乐里感受到作者的忧思之愁,在跟读时也不免陷入这种凄切的秋日夕阳情境之中,并像是在秋思的意蕴中体会到了作者的孤寂心情。由此可见,通过诵读可让学生对诗词的整体意境形成初步印象,为后续的细节鉴赏教学奠定下情感基础。
二、诗眼为切入点,赏析诗词点睛之笔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诗眼是古诗词的点睛之笔,更是鉴赏古诗词的主要切入点。在我们所阅读的众多古诗词作品中,不难发现许多脍炙人口的绝句都有让人读起来意犹未尽又联想翩翩的经典字眼。古典文学相较于现代文学来说更具精练的特点,即古人习惯运用一个字或词来描述较多的内容,学生在解读古诗词时便需深入剖析这些精练的语句,从中寻出承担画龙点睛之采的诗眼来进行切入式赏析,如此往往能直接抓住作者所表达的情思与意蕴。
例如:在学习《望岳》这首诗时,笔者便引导学生从题目中的“望”字切入,一、二句在描述泰山的整体面貌,突出了山脉的绵延辽阔,三、四句则从泰山的侧面切入,描绘了它的山势险峻,又似有登天之势,五、六句似极目远眺,隐约间可看见有归鸟徘徊于山谷间,最后两句则以望为依托展开想象,寄托了作者远大的抱负。从中可以看出全诗是以作者“望”向远处的感受来展开描述的,更加突出了“望岳”这一主题的构思精妙。学生以诗眼为切入对文章进行鉴赏品析,更能直接体会到作者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三、情感为发力点,体会诗词文化之髓
体会古诗词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与挖掘诗句内涵主旨是古诗词赏析教学的根本目的,学生通过赏析文章情感意蕴不仅能从中获得思想境界的提升,还能剖析出先人智慧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这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与人格品质皆具有积极作用。为此,教师应将情感教学作为古诗词鉴赏的发力点,将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情感拓展为富有教育意义的现实道理,由此来让学生充分体会古韵诗词文化的精髓,有利于让他们在对中华优秀文化形成深刻认同的基础上提高自身思想境界。
如在鉴赏《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这首诗时,可以透过作者对天涯、日暮、落花寄托的离愁来感受他不甘寂寞消沉的情感,又能从后两句借落花言志的情怀理解生命可贵的人生哲理,以此来促使学生形成胸怀博大、涵包万物的价值观。又如:从《行路难(其一)》中感受作者虽对怀才不遇有悲愤之情,却仍在失意中怀揣希望的豪迈气概,诗人对理想倔强又自信的追求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学生可从中学习作者“挂上云帆,横渡沧海”的勇气与自信,在人生道路中坚持不懈地努力定然会到达理想的彼岸。
总而言之,古诗词是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是亘古以来的文化传承,凝聚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与民族情感。初中语文教师若想从根本上发展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便可从深化古诗词鉴赏教学入手,通过强化他们对古韵文化的解读能力来提升其文化底蕴,从而使之畅游在汉语文字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与道德情操。
参考文献:
[1]卢春芳.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初探[J].中华少年,2018(24):121.
[2]朱泽红,江媛华.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意义及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7(5):74.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探究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经久不衰、历久弥坚,凝聚着诗人的思想情感与文墨才情,或有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向往之意,或有宏伟愿望难以实现的壮志难酬,又或是与人无争又容纳万物的上善若水,无一不体现着诗人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育不再局限于智力教学,而是以提高学生综合文学素养为根本目标的素质教育,以促使他们在体会语文魅力的同时形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因此,深化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势在必行,旨在使学生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一、诵读为出发点,感受诗词韵律之妙
从文学风貌来说,古诗词之所以能够读起来朗朗上口,便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声律与格调,且不难看出大部分古诗词都有韵脚,更是说明古诗词具有音律美。基于古诗词“句有定字、韵有定位”的特点,有效的古诗词鉴赏教学需從诵读入手,通过音读来初步把握诗词节奏,再经过意读体会诗词的意境与情感要素,如此才可让学生在诗词韵律的带动下感悟古典文学的曼妙与迤逦。基于此,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可让学生在诵读中与文本产生意韵碰撞,借此来赏析诗词的韵律之妙。
如:在诵读《沁园春·雪》这首词时,明显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在诗中注入的赞美情感,诗句以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描述了伟大祖国的壮丽河山,在诵读起来也是铿锵有力,意境悠远,将整首词浑雄的气氛描绘得淋漓尽致。又如:在诵读《天净沙·秋思》這首诗时,又能从音频中凄凉又哀愁的背景音乐里感受到作者的忧思之愁,在跟读时也不免陷入这种凄切的秋日夕阳情境之中,并像是在秋思的意蕴中体会到了作者的孤寂心情。由此可见,通过诵读可让学生对诗词的整体意境形成初步印象,为后续的细节鉴赏教学奠定下情感基础。
二、诗眼为切入点,赏析诗词点睛之笔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诗眼是古诗词的点睛之笔,更是鉴赏古诗词的主要切入点。在我们所阅读的众多古诗词作品中,不难发现许多脍炙人口的绝句都有让人读起来意犹未尽又联想翩翩的经典字眼。古典文学相较于现代文学来说更具精练的特点,即古人习惯运用一个字或词来描述较多的内容,学生在解读古诗词时便需深入剖析这些精练的语句,从中寻出承担画龙点睛之采的诗眼来进行切入式赏析,如此往往能直接抓住作者所表达的情思与意蕴。
例如:在学习《望岳》这首诗时,笔者便引导学生从题目中的“望”字切入,一、二句在描述泰山的整体面貌,突出了山脉的绵延辽阔,三、四句则从泰山的侧面切入,描绘了它的山势险峻,又似有登天之势,五、六句似极目远眺,隐约间可看见有归鸟徘徊于山谷间,最后两句则以望为依托展开想象,寄托了作者远大的抱负。从中可以看出全诗是以作者“望”向远处的感受来展开描述的,更加突出了“望岳”这一主题的构思精妙。学生以诗眼为切入对文章进行鉴赏品析,更能直接体会到作者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三、情感为发力点,体会诗词文化之髓
体会古诗词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与挖掘诗句内涵主旨是古诗词赏析教学的根本目的,学生通过赏析文章情感意蕴不仅能从中获得思想境界的提升,还能剖析出先人智慧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这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与人格品质皆具有积极作用。为此,教师应将情感教学作为古诗词鉴赏的发力点,将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情感拓展为富有教育意义的现实道理,由此来让学生充分体会古韵诗词文化的精髓,有利于让他们在对中华优秀文化形成深刻认同的基础上提高自身思想境界。
如在鉴赏《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这首诗时,可以透过作者对天涯、日暮、落花寄托的离愁来感受他不甘寂寞消沉的情感,又能从后两句借落花言志的情怀理解生命可贵的人生哲理,以此来促使学生形成胸怀博大、涵包万物的价值观。又如:从《行路难(其一)》中感受作者虽对怀才不遇有悲愤之情,却仍在失意中怀揣希望的豪迈气概,诗人对理想倔强又自信的追求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学生可从中学习作者“挂上云帆,横渡沧海”的勇气与自信,在人生道路中坚持不懈地努力定然会到达理想的彼岸。
总而言之,古诗词是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是亘古以来的文化传承,凝聚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与民族情感。初中语文教师若想从根本上发展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便可从深化古诗词鉴赏教学入手,通过强化他们对古韵文化的解读能力来提升其文化底蕴,从而使之畅游在汉语文字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与道德情操。
参考文献:
[1]卢春芳.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初探[J].中华少年,2018(24):121.
[2]朱泽红,江媛华.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意义及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7(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