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德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密不可分,主要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思想道德以及身心素质的基础教育,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最为主要的素质。当今初中生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但由于社会经验不足,责任感较弱,如何将社会需求变为个体素质,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将心理教育与德育相结合,才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塑造人生观与价值观。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 初中
德育工作是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关键环节,在新时期下,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课题。在教学中,教师应当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了解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异同,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结合起来,采取细化的措施实施教育。
一、心理健康与德育相结合,实施人文关怀教育
从理论方面看,心理健康教育一般是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德育教育则是帮助学生纠正思想方面的问题,但在生活中,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并没有明确的界限,需要将两者结合起来共同解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的一些思想问题需要借助心理辅导来解决,而一些心理问题则需要通过德育教育才能够排除。传统的德育工作实际上有一定的政治化倾向,没有关注到学生的道德素质,采用说教与灌输的形式,教学效果并不理解,此时就需要采用心理健康教育来增强内化的效果,提高工作的有效性。而道德的内化需要心理素质与心理结构的支持,仅仅依靠德育工作是无法完成的,还需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完成。心理健康教育课,借助当代心理学原理及技术等,帮助学生消除负面情绪,改变学生的行为,还可借助心理测量或者评测工具,更加客观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这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都能够对德育工作产生一定的帮助,使德育工作变得更具科学性,为今后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的支撑①。因此,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相结合非常关键,这也是有效实施人文关怀教育的主要手段。
二、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提高教育效果
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与否,与个人所处的心理环境及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产生的影响具有直接的联系。个体的心理状态与整体有关,个体的水平会受到整体水平的影响。因此,在开展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当从整体中发现问题,研究整体能否适应个性的发展需求,优化心理环境。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当为学生创造宽容的学习氛围。宽松属于一种整体感觉,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下,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够得到放松,情感也能够自然地流露,思维发展的空间较大,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也会更加稳定。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的行为一般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对于学生的思维与行为进行约束,虽然能够整齐划一,但是学生会产生紧张及压抑等情绪,影响了学生的自主创新动机。因此,教师就需要减少规定,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其次,需要建立友好的交往环境,人际交往是社会内容的关键,不善于交往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困扰。同伴的交往对于学生的情绪发展与调节都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同时还能够给学生一定的安慰,帮助学生积极的应对生活与学习的压力②。经过长期的培养,学生就能够掌握交往的策略,学会与其他学生和睦相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优化教育内容与课程设置,实施全方位辅导
初中生属于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反抗期。在此阶段内,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较为迅速,更为关注自己的人格特点与情绪特点,人际关系也开始产生变化。因此教师应当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来选择最为适合的教育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实施教学。如教师可开展心育课程,便能够使学生吸收更多与心理学相关的知识,掌握调节心理的技术。不同年级的教师都可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心育的目标,交给学生一定的心理知识,并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使学生能够适时的调节心理。
在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品质会随着教学的深入逐渐形成,因此在实施心理辅导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德育教育③。将与心理学相关的知识与德育中的价值观等融入到其他的教学活动中,如此才能够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此外,在教学中还可开展一些主题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消除不良的情绪。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找出二者的关联点,在课堂上针对具体情况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与指导,促使学生能够全面的认识自我,为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注释】
① 王小棉. 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工程与“全员参与”的工作路线[J].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13(06).
② 丁敏. 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小抓起 ——“创造‘三多’,发展右脑,挖掘潜能”实验报告[J]. 江西教育科研,2014 (12).
③ 叶元辉. 心理健康标准研究现状的反思——兼论心理健康的平衡说[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02).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第二中学)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 初中
德育工作是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关键环节,在新时期下,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课题。在教学中,教师应当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了解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异同,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结合起来,采取细化的措施实施教育。
一、心理健康与德育相结合,实施人文关怀教育
从理论方面看,心理健康教育一般是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德育教育则是帮助学生纠正思想方面的问题,但在生活中,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并没有明确的界限,需要将两者结合起来共同解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的一些思想问题需要借助心理辅导来解决,而一些心理问题则需要通过德育教育才能够排除。传统的德育工作实际上有一定的政治化倾向,没有关注到学生的道德素质,采用说教与灌输的形式,教学效果并不理解,此时就需要采用心理健康教育来增强内化的效果,提高工作的有效性。而道德的内化需要心理素质与心理结构的支持,仅仅依靠德育工作是无法完成的,还需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完成。心理健康教育课,借助当代心理学原理及技术等,帮助学生消除负面情绪,改变学生的行为,还可借助心理测量或者评测工具,更加客观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这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都能够对德育工作产生一定的帮助,使德育工作变得更具科学性,为今后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的支撑①。因此,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相结合非常关键,这也是有效实施人文关怀教育的主要手段。
二、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提高教育效果
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与否,与个人所处的心理环境及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产生的影响具有直接的联系。个体的心理状态与整体有关,个体的水平会受到整体水平的影响。因此,在开展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当从整体中发现问题,研究整体能否适应个性的发展需求,优化心理环境。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当为学生创造宽容的学习氛围。宽松属于一种整体感觉,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下,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够得到放松,情感也能够自然地流露,思维发展的空间较大,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也会更加稳定。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的行为一般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对于学生的思维与行为进行约束,虽然能够整齐划一,但是学生会产生紧张及压抑等情绪,影响了学生的自主创新动机。因此,教师就需要减少规定,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其次,需要建立友好的交往环境,人际交往是社会内容的关键,不善于交往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困扰。同伴的交往对于学生的情绪发展与调节都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同时还能够给学生一定的安慰,帮助学生积极的应对生活与学习的压力②。经过长期的培养,学生就能够掌握交往的策略,学会与其他学生和睦相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优化教育内容与课程设置,实施全方位辅导
初中生属于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反抗期。在此阶段内,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较为迅速,更为关注自己的人格特点与情绪特点,人际关系也开始产生变化。因此教师应当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来选择最为适合的教育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实施教学。如教师可开展心育课程,便能够使学生吸收更多与心理学相关的知识,掌握调节心理的技术。不同年级的教师都可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心育的目标,交给学生一定的心理知识,并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使学生能够适时的调节心理。
在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品质会随着教学的深入逐渐形成,因此在实施心理辅导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德育教育③。将与心理学相关的知识与德育中的价值观等融入到其他的教学活动中,如此才能够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此外,在教学中还可开展一些主题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消除不良的情绪。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找出二者的关联点,在课堂上针对具体情况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与指导,促使学生能够全面的认识自我,为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注释】
① 王小棉. 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工程与“全员参与”的工作路线[J].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13(06).
② 丁敏. 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小抓起 ——“创造‘三多’,发展右脑,挖掘潜能”实验报告[J]. 江西教育科研,2014 (12).
③ 叶元辉. 心理健康标准研究现状的反思——兼论心理健康的平衡说[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02).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