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延续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zi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阐述了目前我国高校安全教育的内容,指出有必要在大学教育中进行安全科学教育的延续:即安全科学知识的系统教育。从我国的安全形势、高校安全教育培养角度讨论了安全科学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必要性;阐述了高校中安全科学教育的教学目标和原则,最后对高校安全科学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辅助途径做了研究。
  关键词: 安全教育 大学教育 延续 安全科学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由原来单一的教学封闭型转变为全方位、多功能、开放型的“小社会”。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来自不同主体的良莠不齐的思想影响着当代大学生,加上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发展与完善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着快速而深刻的变化[1],使某些大学生产生了一些不良思想意识,甚至在高校出现了一些刑事、治安案件。因此,针对大学生安全意识差、自我保护能力弱的情形,已经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要求:高等学校应将学生的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程[2]。
  目前,各高校普遍制定了安全教育及管理规定,每年通过新生入学安全教育、不定期安全知识讲座、宣传板报、横幅等形式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不难发现,我国学校进行的安全教育主要分为公共安全教育和个人人身及财产安全教育两部分;其教育实施途径主要是,入学时集中开展安全教育、举办安全知识讲座、宣传栏展示等多种教育形式,但没有固定的课时安排,教育者主要为班主任或学校保卫处。而高校中的大学生,毕业后将直接走向工作岗位,就是技术员或助理工程师,过几年就晋升为工程师或高级工程师,成为组织者、管理者或决策者。这些大学生、研究生,学习了大量专业理论知识,在各自的工程技术方面基本能适应岗位需求,但他们缺少安全意识,欠缺预防和处理安全问题的能力。如对安全隐患预兆不能做出适当的应对措施或在事故来临时往往表现得紧张、束手无策等。这种现象不符合安全第一的现代社会的要求。因此,系统的安全科学教育理应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应系统地讲授一些安全科学的理论知识。这是对人的一生安全教育的延续、补充。
  1.安全科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需要
  大学教育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前期准备阶段。安全与人类所从事的各种活动具有不可分性,尤其是21世纪中国进入小康社会后,人类对安全的依赖性比以往更加强烈。目前,安全科学已逐步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揭示了安全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各种安全工程现象的普遍规律。因此,安全科学技术理应成为每个高素质人才应该拥有的一门技术,在大学教育中有必要安排安全科学知识的教学活动。
  1.1从我国安全形势来看。目前,我国的事故起数和百万吨死亡率都在逐年下降,但总的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安全状况仍低于发达国家。每年都会发生大量交通运输事故、矿山事故、建筑事故、火灾及锅炉、压力容器爆炸事故和一般伤亡事故。这些事故不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身伤亡,而且影响伤亡职工家属的生存,危及和谐社会的建设。事故统计分析表明,80%以上的伤亡事故是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即“三违”造成的,属责任事故,是可以预防的。深层原因是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领导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的欠缺,企业安全文化素质低下造成的。这与目前的大学教育多重视专业技术教育而忽视安全科学教育有直接联系[3]。
  在大学生中进行安全科学教育,能使大学生理解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安全意识,懂得安全政策和法规。当他们进入企业中,会自觉地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会自觉地去发现安全隐患;他们会自觉地执行国家有关安全法规和安全操作规程,并运用它们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这样,安全意识就会扩展开来,上升至社会层面,安全科学将会进一步得到发展,整个社会的安全水平也将随之提高。
  1.2从我国高校安全教育培养来看。从在校大学生的成长历程来看,他们从接受幼儿教育开始至高中毕业,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安全科学理论知识教育。从知识结构来看,缺乏系统的安全科学知识;从能力结构来看,缺乏解决各种复杂问题和矛盾的能力,社会阅历浅,承受能力差,欠缺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意识。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各行各业都有自身的安全需要,如果一个大学生不具备基本的安全意识、安全常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则将很难面对成长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和考验[4]。目前,我国高校安全科学教育仅仅局限在安全工程专业,且是大安全观教育。实践证明,各个专业的高校生,包括文科生都应学习一些有关安全科学的理论知识,懂得安全的原理和本质。因此,只有经过了系统案例科学知识教育的人,才能更好地深层次发现安全隐患,识别重大危险源。
  现在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加强大学生的安全科学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使其真正成为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已经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2.高校中安全科学的教学目标和原则
  2.1教学目标。高校中安全科学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介绍正确的安全思想,并使大学生能够牢牢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用系统的安全科学理论知识武装大学生头脑;让他们在现实生活、工作中能够识别、解决安全问题。
  安全科学课程首先要培养大学生形成安全意识和观念,根除他们错误的安全观念和没有安全的安全思想;将“生产必须安全”、“安全是投资而不是消耗”和“生产与安全双赢”的正确观念植入他们的心里。其次应引入国外先进的安全理念,介绍国外完备的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使大学生在以后不同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具有特定的安全观念,产生不同的安全认知和态度,进而做好对安全的规划、决策、管理和指挥。
  在具备了安全意识之后,学习一定的安全理论知识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理论上,要学习安全法律、法规,懂得事故为什么会发生,事故有哪些类型,针对不同的事故类型采取哪些预防措施,事故发生后应该做何处理,日常工作中如何识别危险源,等等。
  2.2教学原则。安全科学理应看做是一门像法律基础课一样的基础课或工具课,文理科专业都应开设,让学生学会拿起这把工具在工作中保护自己、他人和国家的财产安全。
其他文献
深入理解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演变及未来趋势,有助于把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线。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生产格局已变为“一核两翼”,制成
一、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家具生产和出口大国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家具产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绩。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
摘 要: 阅读的兴趣、方法和习惯是制约个体阅读能力的主要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从激发兴趣、教给方法、培养习惯三方面入手,这样,学生在阅读教学及课外阅读中就不会茫然失措,阅读能力会不断提高。  关键词: 语文教学 阅读能力 激发兴趣 教给方法 培养习惯  阅读能力是人类必备的能力之一,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令人担忧。有学者对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做过调查,发现存在
“2006年中国木材保护行业年会暨第三届中国国际木材保护技术(产品)交流会”将于2006年11月16日至18日在福建厦门召开。会议由木材节约发展中心主办,福建木村集团承办,得到了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