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高压条件下纳米材料强度的测试和分析方法

来源 :地球物理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untaine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高温高压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和飞行时间中子衍射实验,我们提出了一种通过衍射研究纳米材料本征力学性能的方法.实验通过高压压缩实验对纳米晶和微米晶Ni的变形行为进行了对比研究;二者在不同压力下的晶胞体积数据表明,纳米晶Ni具有明显的弹性软化现象,体弹模量比微米晶Ni减小约10%.研究结果表明,纳米晶Ni的整体抗压缩性减小是由于该材料纳米晶壳层呈现为张应力状态,具有较低的抗压缩性,这与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一致.基于该方法,通过定量分析衍射峰的宽化和偏移,我们可以获得晶粒之间的高应力聚集区所产生的“微观/局部”屈
其他文献
柯棣华(1910-1942),原名德瓦卡纳思·桑塔拉姆·柯棣尼斯。印度人,著名医生,白求恩式的国际主义战士。1910年柯棣华出生于英属印度的一个普通职员家庭,1936年毕业于孟买助学医学院,因成绩优异而留校,1937年成为住院医生。1938年印度掀起援华抗日热潮,他放弃报考英国皇家医学院的机会,跟随印度援华医疗队来到中国。为了表示援华决心,他在原名字后加了一个“华”字。
目的观察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方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和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1月期间子洲县第二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58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7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采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管理行为。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自我护理能力总分(t=-3.207,P<0.01)、自我概念(t=-3.238,P<0.01)、自护
目的通过分析某县级三级公立医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及特点,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以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方法对某县级三级公立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报316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级别、类别、患者性别、年龄、护士工作年限、科室分布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逐年下降;男性患者多于女性,Ⅲ级护理不良事件最多(77.85%)、≥65岁老年患者(43.99%)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最高;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居前五位的分别是非计划拔管43.04%、跌倒17.41%、药物外渗6.33%、坠床5.06
中国是一个多地震和强地震的国家,地震预报是当代科学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王仁先生从20世纪70年代起开展了前瞻性和开拓性的工作,他的思想的科学性已经被半个世纪以来的地震科学进展所证明.本文简要回顾了王仁先生关于地震预报的科学思想和实践,以及这些思想在近年来取得的突出进展,展望了今后数值地震预报在高性能计算物理模型驱动和机器学习数据驱动下的发展前景.
考虑断层的软化特性,建立垂直于龙门山断裂带并包含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在内的汶川地震不稳定性地震力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得到了描述整个岩石力学系统稳定性状态和过程的平衡路径曲线.在此基础上,采用稳定性理论研究了汶川地震从孕育到发生的过程,讨论了断层倾角和断层材料参数对地震失稳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显示,系统只存在稳定的断层无震滑动和不稳定的地震失稳2种状态.断层倾角、初始内摩擦系数、初始黏聚力和强度
王仁先生是中国地球动力学研究的开创者,他所引领的有关潮汐和板块运动造成的地壳应力场演化研究使得有关活动构造、断层形变和地震危险性的研究从定性走向定量,并在过去半个世纪中不断丰富发展.卫星大地测量方法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用于精密定位和运动测量,为地球动力学和地震学研究提供了不可缺少的观测资料,极大促进了相关学科的发展.本文结合本人研究经历回顾卫星大地测量方法用于东亚大陆地球动力学、地震构造学和地震
应用国内外24个具有"X"形或"L"形(不完整的"X"形)共轭破裂特征的地震资料,以及云南鲁甸、盈江两次共轭破裂地震的详细重定位数据,运用库仑破坏准则揭示的脆性破裂的共轭破裂角与介质的内摩擦系数之间的关系,测定与计算了地震共轭角与地壳的内摩擦系数,探讨了库仑破坏准则与安德逊破裂理论应用于宏观尺度破裂即天然地震问题.结果表明,在国际、国内不同地区不同年代的多次共轭破裂地震中,共轭角与内摩擦系数的优势
这篇综述讨论大空间、大时间尺度的地幔动力学近几十年的发展和现状,着重讨论了相关的观测及其动力学意义.这些观测包括现在地球的板块运动的基本特性,中、长波重力异常及大地水准面异常,地震层析成像得到的地幔结构,以及过去10亿年超级大陆Pangea和Rodinia的形成、裂解和演化,及火山岩浆活动.关于地球动力学模型的讨论是围绕着这些相关的观测而进行的.涉及到的一些主要问题包括以下.第一,地幔动力学研究显示,地震层析成像得到的下地幔的二阶结构(比如核幔边界附近的LLSVP结构),和俯冲带的快速异常体,可以解释为过
2021年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地球动力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及地球物理学系教授王仁先生诞辰百年.王仁先生为我国的塑性力学与地球动力学的发展做出了奠基性和开拓性的贡献;是我国将力学同构造地质学和地震学相结合的先驱.王仁1921年1月2日生于浙江省吴兴县.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航空工程系并获得工学学士学位.1948年赴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航空工程系深造,师从国际著名非线性力学专家罗森堡(R.M.Rosenberg)教授.1950年被推荐到由国际著名塑性力学教授W.Prag
要解决行星引潮力与太阳活动的关系问题,首先要解决计算方法不同引致的引潮力结果差异的问题.本文从引潮力的计算方法着手分析了不同的计算方法所得出的引潮力的异同,发现过去的引潮力计算方法只能显示出行星公转周期或者会合周期,却反映不出对应于行星公转或者会和半周期的引潮力变化.利用引力与太阳绕转惯性离心力之差计算出来的引潮力,比过去常规的引力之差计算出来的引潮力大两个数量级,并且其引起的太阳潮汐变化相位也大不相同,为重新理解引潮力与太阳活动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利用绕转惯性离心力和引潮力共同解释太阳活动变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