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和高尚的朋友谈话……可见读书在人的一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果能把学生们领入读书的神圣境地,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有志于开垦这块大家既陌生又熟悉的领地,通过精心的设计、实践,现已初见成效,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遨游书海,其乐无穷。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十几年来,我念念不忘的是“活到老,学到老”,因为博览群书可以经常得到古今中外名人的教诲和指点,使自己生活得充实愉快。 从而消除失落感、孤独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信念,使精神有所寄托。“书籍是我们的精神食粮”、“书是空气和阳光”、“书能攻心”、“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它浓郁的墨香,多彩的文笔哺育人的心灵。我深深地懂得读书能拓宽视野,增长才干,对教学也是一种促进和提高。读书使我做到思想常新、跟上时代步伐,是我知识力量的源泉。我根据工作需要有选择地读书,并做到了学以致用。我徜徉于知识的海洋中其乐无穷,做到教有所学,教有所为,教有所乐。
所以我首先在自己身上下工夫——用读书提高自身素质。因此我把曾经读过的作品再次拿来回顾,目的是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以便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内容;同时还注意品味当代作品。《意林》是我的必备杂志,在那里让我感到时代的气息,让我触摸了小故事大道理的写作理念;其实课文是最好的阅读材料,所以我力争解读好每一篇文章的重难点,分析透每一个精彩情节,以便让学生能够在课外阅读时举一反三,所以我常常去品读与课文相类似的课外文章,对我的教学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为了给学生一个鲜活的样板,我把自己的读书笔记拿来给学生们看,增强了学生们课外阅读兴趣……凡此种种最终的目的是指导好学生的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乃是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所在。”的确,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是给他们一生打下精神的底子,为他们的长远发展、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作为教师,重要的是给学生创造一定的读书环境和空间,养成读书的习惯。而在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只有千方百计的把学生带入书海之中,让他们享受到其中的乐趣,学生才会真正获益,也许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我在实践中是这样做的:
第一:有理有序,持之以恒。
做什么事都应有计划、有目的。这样做起来才会有条不紊。面对初中生十部必读作品,他们的第一反映就是茫然——不知从何处下手。于是我这样安排:每学期读两部,一部读于日常课下,一部读于假期,遵循的原则是内容由易到难,篇幅由短到长,这样学生们做起来就很容易了。阅读能力只有长期培养才能有所收获,所以我会督促学生们做到持之以恒的。
第二:活动丰富,方法独特。
首先我会用知识讲座的形式讲解有关读书的知识。让他们正确的使用略读、精读的方式方法,培养他们速读的习惯,讲清读书笔记的写法。用知识武装自己后,在阅读过程中就会有的放矢,读的清晰明白。
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培养学生们读书兴趣,提高他们分析理解能力。这些精彩的活动:有“故事大王讲故事”,把书中曲折离奇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小伙伴们听;有“美文朗诵”,把书中的精彩片段声情并茂地诵读出来;有“话剧编演”,把书中的情节编成舞台剧淋漓尽致地表演一番……形式多样的表演为同学们提供了阅读大舞台,同学们可以读课外美文,可以诉自我感受,可以讲美德故事,还可以自编自导……短短的时间却是广阔的空间,不但拓展了同学们的视野、收获了知识,而且锻炼了表达能力、表演能力。
阅读课的集训也给同学们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比如《朝花夕拾》这样的短篇就让同学们到前面读给大家,再进行讲解,然后答疑,这样自学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还记得杨柳同学在讲《二十四孝图》时,用电脑打出了“二十四孝图”让大家欣赏,同学们兴趣盎然……较长的作品,故事性较强的也能利用集训时间大家一起品评,效果很好,我班就是共同完成《童年》阅读的,每天每人一个故事情节或者一个场景,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现出来,各有各的精彩,所以就会让同学们把书中一些细小情节展会出来,使同学们能做到印象深刻。
搞好阅读的最佳手段要属“读与写”结合了。如果说读书可以让学生获取知识,那如何把这些知识更好地运用于写作当中,就要归功于学生们的读书笔记了。指导学生读书时养成一个习惯,就是边读边记,一些佳言良句、名人名言、成语等让大家一一记录下并且背下来。读完一本书,让大家写读后感。同学们的这些积累为写作备足了“干粮”。而且我会及时抓住这关键一环。再让学生写日记——不是日常的生活日记,而是有文采、有作文意义的高水平日记,这样就会促使他们读书,读书就成了他们生活的必需品,自然而然读书习惯就养成了,“精品日记朗读比赛”更会使他们有成就感,“格言演讲比赛”使他们更加重视阅读的作用,慷慨陈词间,让他们尽享读书的乐趣……
三、进图书馆,遨游书海。
同学们自我发展的空间很有限,所以我引导他们走出家庭和校园,到更广阔的空间——图书馆遨游,因为那里是书的海洋,读书的圣地。想象着同学们能进入了被鲜花簇拥的阅览室里,端坐在大圆桌周围,一本本色彩鲜艳、内容丰富的书拿在同学们手中时,那些书就像磁铁一样深深地吸引了他们。当他们发现书中一个个立体的,生动的形象出现时,他们会忍不住摸了又摸,读了又读!当读到自己特感兴趣的内容时,还不禁向同学挥挥手,我知道了他们要和同学一起来分享他们读书的快乐了;当读到有趣的故事时,还会情不自禁地露出会心的微笑……遨游书海,其乐无穷!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在图书馆里演绎着……
在我的阅读教学中,我的做法可总体概括为:先要求自己去贮存一桶水,然后尽可能利用各种方式方法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循序渐进的把同学们领入书海,让他们与我共同分享遨游书海的乐趣,主动自觉的提高文学素养。一本本日记,一份份材料,一个个场面,一份份荣誉……都是阅读路程上的朵朵奇葩;市级作文大赛上获奖,报纸杂志上发表作品……也都是我和学生们阅读进程中璀璨的明珠。而我的阅读生涯和阅读教学却任重道远,但我相信我和我的学生们在这条读书路上越走越好!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十几年来,我念念不忘的是“活到老,学到老”,因为博览群书可以经常得到古今中外名人的教诲和指点,使自己生活得充实愉快。 从而消除失落感、孤独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信念,使精神有所寄托。“书籍是我们的精神食粮”、“书是空气和阳光”、“书能攻心”、“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它浓郁的墨香,多彩的文笔哺育人的心灵。我深深地懂得读书能拓宽视野,增长才干,对教学也是一种促进和提高。读书使我做到思想常新、跟上时代步伐,是我知识力量的源泉。我根据工作需要有选择地读书,并做到了学以致用。我徜徉于知识的海洋中其乐无穷,做到教有所学,教有所为,教有所乐。
所以我首先在自己身上下工夫——用读书提高自身素质。因此我把曾经读过的作品再次拿来回顾,目的是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以便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内容;同时还注意品味当代作品。《意林》是我的必备杂志,在那里让我感到时代的气息,让我触摸了小故事大道理的写作理念;其实课文是最好的阅读材料,所以我力争解读好每一篇文章的重难点,分析透每一个精彩情节,以便让学生能够在课外阅读时举一反三,所以我常常去品读与课文相类似的课外文章,对我的教学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为了给学生一个鲜活的样板,我把自己的读书笔记拿来给学生们看,增强了学生们课外阅读兴趣……凡此种种最终的目的是指导好学生的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乃是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所在。”的确,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是给他们一生打下精神的底子,为他们的长远发展、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作为教师,重要的是给学生创造一定的读书环境和空间,养成读书的习惯。而在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只有千方百计的把学生带入书海之中,让他们享受到其中的乐趣,学生才会真正获益,也许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我在实践中是这样做的:
第一:有理有序,持之以恒。
做什么事都应有计划、有目的。这样做起来才会有条不紊。面对初中生十部必读作品,他们的第一反映就是茫然——不知从何处下手。于是我这样安排:每学期读两部,一部读于日常课下,一部读于假期,遵循的原则是内容由易到难,篇幅由短到长,这样学生们做起来就很容易了。阅读能力只有长期培养才能有所收获,所以我会督促学生们做到持之以恒的。
第二:活动丰富,方法独特。
首先我会用知识讲座的形式讲解有关读书的知识。让他们正确的使用略读、精读的方式方法,培养他们速读的习惯,讲清读书笔记的写法。用知识武装自己后,在阅读过程中就会有的放矢,读的清晰明白。
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培养学生们读书兴趣,提高他们分析理解能力。这些精彩的活动:有“故事大王讲故事”,把书中曲折离奇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小伙伴们听;有“美文朗诵”,把书中的精彩片段声情并茂地诵读出来;有“话剧编演”,把书中的情节编成舞台剧淋漓尽致地表演一番……形式多样的表演为同学们提供了阅读大舞台,同学们可以读课外美文,可以诉自我感受,可以讲美德故事,还可以自编自导……短短的时间却是广阔的空间,不但拓展了同学们的视野、收获了知识,而且锻炼了表达能力、表演能力。
阅读课的集训也给同学们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比如《朝花夕拾》这样的短篇就让同学们到前面读给大家,再进行讲解,然后答疑,这样自学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还记得杨柳同学在讲《二十四孝图》时,用电脑打出了“二十四孝图”让大家欣赏,同学们兴趣盎然……较长的作品,故事性较强的也能利用集训时间大家一起品评,效果很好,我班就是共同完成《童年》阅读的,每天每人一个故事情节或者一个场景,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现出来,各有各的精彩,所以就会让同学们把书中一些细小情节展会出来,使同学们能做到印象深刻。
搞好阅读的最佳手段要属“读与写”结合了。如果说读书可以让学生获取知识,那如何把这些知识更好地运用于写作当中,就要归功于学生们的读书笔记了。指导学生读书时养成一个习惯,就是边读边记,一些佳言良句、名人名言、成语等让大家一一记录下并且背下来。读完一本书,让大家写读后感。同学们的这些积累为写作备足了“干粮”。而且我会及时抓住这关键一环。再让学生写日记——不是日常的生活日记,而是有文采、有作文意义的高水平日记,这样就会促使他们读书,读书就成了他们生活的必需品,自然而然读书习惯就养成了,“精品日记朗读比赛”更会使他们有成就感,“格言演讲比赛”使他们更加重视阅读的作用,慷慨陈词间,让他们尽享读书的乐趣……
三、进图书馆,遨游书海。
同学们自我发展的空间很有限,所以我引导他们走出家庭和校园,到更广阔的空间——图书馆遨游,因为那里是书的海洋,读书的圣地。想象着同学们能进入了被鲜花簇拥的阅览室里,端坐在大圆桌周围,一本本色彩鲜艳、内容丰富的书拿在同学们手中时,那些书就像磁铁一样深深地吸引了他们。当他们发现书中一个个立体的,生动的形象出现时,他们会忍不住摸了又摸,读了又读!当读到自己特感兴趣的内容时,还不禁向同学挥挥手,我知道了他们要和同学一起来分享他们读书的快乐了;当读到有趣的故事时,还会情不自禁地露出会心的微笑……遨游书海,其乐无穷!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在图书馆里演绎着……
在我的阅读教学中,我的做法可总体概括为:先要求自己去贮存一桶水,然后尽可能利用各种方式方法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循序渐进的把同学们领入书海,让他们与我共同分享遨游书海的乐趣,主动自觉的提高文学素养。一本本日记,一份份材料,一个个场面,一份份荣誉……都是阅读路程上的朵朵奇葩;市级作文大赛上获奖,报纸杂志上发表作品……也都是我和学生们阅读进程中璀璨的明珠。而我的阅读生涯和阅读教学却任重道远,但我相信我和我的学生们在这条读书路上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