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体积 生成 新课程 动态 活力
一个土豆,如何求得它的体积?
学生甲说,把土豆放入水中,水面升高的部分就是土豆的体积;学生乙说,把土豆蒸熟并捣成土豆泥,再把它塑成规则的图形就能求出它的体积;学生丙说,这个土豆形似于圆柱形,按照圆柱体积的求法,就可知它的近似体积。
有没有更快捷而又简单的方法呢?学生们再次投入热烈的讨论中。
学生丁说,先把土豆削成规则的图形,剩下的一直往下分,可以切成正方体或长方形的小块。学生戊说,可以把土豆切成小块,拼成长方体或正方体,分得越多,越接近规则的图形。
当教师鼓励说,这种化整为零的想法用得很好,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时,又有一名学生说,可以把土豆的质量称出来,再量出1立方厘米小块的质量。
这只是一个课堂小片段,留给笔者的却是无限的感动与深深的思考。
而今,基础教育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各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造和突破。以上这个片段就体现了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学生能把未知的转为已知的,能把不规则的转化为规则的。“曹冲称象”方法的再现也好,“等量代换”思想的应用也好,运用极限思想解决问题也好,综合知识的运用也好,但却无不体现出学习策略的多样化。同时,笔者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体验,就是——课堂生成。
所谓“生成”,笔者认为,就是从学生那里发现新问题,或由学生提出新问题而改变预设方案或临时局部发生。过去,我们传统的备课过分强调教学的预设性,而忽略了问题的生成性。在传统备课中,教师思考最多的是如何有效牵制学生、控制学生,如何把内容讲清楚、讲明白。当教师习惯性地问学生:“有问题吗?”学生木然回答:“没问题。”这种备课没有备教学中的问题,教学自然是“无问题”的教学,教师“没有问题”,学生也“没有问题”,甚至即使有问题,也在教师的有序有效的控制下成了“没有问题”。学生只能顺着教师的设计、顺着教师的教学思路、顺着教师的期望,进行教师心中有数的“表演”,最终完成教师预定的教学任务。这种课堂忽视了学生差异,忽视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生成性。也因就而有了“满堂灌”,有了“填鸭式”。
在新教学理念的引导下,现代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不再是简单执行教案的过程。正如《探索土豆的体积》这一教学片段,仅仅是教师的几句简单启发、引导、追问,却使学生有了异彩纷呈的精彩答案,这比传统教学的效果不知要胜出几筹。由于学生认知的个别差异性、教学过程的非线性和复杂性等特征,生成性问题的出現也是必然的。充分利用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是新课标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强调课堂教学不应仅仅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还应是课堂教学创新与开发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成“对象”、“主体”,还要把学生看成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者和生成者。教师不是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思路教学,而是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使教学富有灵性,彰显个性与智慧。
伟大的思想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叶澜教授也曾经说过:“从高一个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它所期望的实际效应就是: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美国教育学家苏娜丹戴克也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会完全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更多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动态,充分利用生产性资源,就必然能点燃学生思考的火花,彰显课堂动态生成的力量,促进学生的思维再创造。
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一种探究的欲望时,当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时,我们的课堂一定会因生成而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一定会因生成而更加精彩!
(作者单位:甘肃合作市南木娄小学)
一个土豆,如何求得它的体积?
学生甲说,把土豆放入水中,水面升高的部分就是土豆的体积;学生乙说,把土豆蒸熟并捣成土豆泥,再把它塑成规则的图形就能求出它的体积;学生丙说,这个土豆形似于圆柱形,按照圆柱体积的求法,就可知它的近似体积。
有没有更快捷而又简单的方法呢?学生们再次投入热烈的讨论中。
学生丁说,先把土豆削成规则的图形,剩下的一直往下分,可以切成正方体或长方形的小块。学生戊说,可以把土豆切成小块,拼成长方体或正方体,分得越多,越接近规则的图形。
当教师鼓励说,这种化整为零的想法用得很好,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时,又有一名学生说,可以把土豆的质量称出来,再量出1立方厘米小块的质量。
这只是一个课堂小片段,留给笔者的却是无限的感动与深深的思考。
而今,基础教育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各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造和突破。以上这个片段就体现了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学生能把未知的转为已知的,能把不规则的转化为规则的。“曹冲称象”方法的再现也好,“等量代换”思想的应用也好,运用极限思想解决问题也好,综合知识的运用也好,但却无不体现出学习策略的多样化。同时,笔者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体验,就是——课堂生成。
所谓“生成”,笔者认为,就是从学生那里发现新问题,或由学生提出新问题而改变预设方案或临时局部发生。过去,我们传统的备课过分强调教学的预设性,而忽略了问题的生成性。在传统备课中,教师思考最多的是如何有效牵制学生、控制学生,如何把内容讲清楚、讲明白。当教师习惯性地问学生:“有问题吗?”学生木然回答:“没问题。”这种备课没有备教学中的问题,教学自然是“无问题”的教学,教师“没有问题”,学生也“没有问题”,甚至即使有问题,也在教师的有序有效的控制下成了“没有问题”。学生只能顺着教师的设计、顺着教师的教学思路、顺着教师的期望,进行教师心中有数的“表演”,最终完成教师预定的教学任务。这种课堂忽视了学生差异,忽视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生成性。也因就而有了“满堂灌”,有了“填鸭式”。
在新教学理念的引导下,现代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不再是简单执行教案的过程。正如《探索土豆的体积》这一教学片段,仅仅是教师的几句简单启发、引导、追问,却使学生有了异彩纷呈的精彩答案,这比传统教学的效果不知要胜出几筹。由于学生认知的个别差异性、教学过程的非线性和复杂性等特征,生成性问题的出現也是必然的。充分利用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是新课标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强调课堂教学不应仅仅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还应是课堂教学创新与开发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成“对象”、“主体”,还要把学生看成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者和生成者。教师不是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思路教学,而是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使教学富有灵性,彰显个性与智慧。
伟大的思想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叶澜教授也曾经说过:“从高一个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它所期望的实际效应就是: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美国教育学家苏娜丹戴克也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会完全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更多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动态,充分利用生产性资源,就必然能点燃学生思考的火花,彰显课堂动态生成的力量,促进学生的思维再创造。
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一种探究的欲望时,当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时,我们的课堂一定会因生成而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一定会因生成而更加精彩!
(作者单位:甘肃合作市南木娄小学)